问题

为什么在张仪苏秦等纵横家的巧舌如簧之下,各国的王都跟智障一样,任由摆布?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大家聊起战国时期纵横家时常常会犯嘀咕的地方。张仪、苏秦那拨人,口才那是杠杠的,把各国君王忽悠得团团转,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搅得天下大乱又秩序重塑。但要说王们“跟智障一样”,我倒不这么看,这里头水可深着呢。

咱们得先琢磨琢磨,当时的君王们真就那么容易被骗吗?他们可是坐拥天下的主,身边不乏谋士幕僚,怎么会一两句话就没了主意?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我们可以掰开了揉碎了聊:

一、信息不对称,情报是王道

你想想,张仪、苏秦他们能把话说得那么玄乎,关键在于他们掌握的信息比一般人多得多,而且是经过筛选、加工的。他们就像是现代的“情报贩子”,把各国的实力、矛盾、君王的私心、大臣的派系,甚至是某个诸侯近期是不是缺钱、是不是得罪了邻居,这些玩意儿都摸得门儿清。

举个例子,张仪去说服秦王,他会把其他国家内部的矛盾、对外关系的脆弱之处都挖出来讲给秦王听,让你觉得“哎呀,原来我们秦国这么牛,别人都这么弱,不打他们打谁?”;反过来,他又会去游说其他国家,说秦国现在实力有多强,你们要是联合起来伐秦,那可是有去有冲,别想着侥幸。他会根据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把利益的诱惑、恐惧的警示,把“我们能帮你啥,他们会害你啥”这些东西,在你面前摆得明明白白。

而当时的各国君王,虽然也有自己的情报系统,但哪有张仪、苏秦这样“游走于列国之间”的人来得快、来得全、来得有针对性?他们获得的往往是二手甚至三手信息,而且很容易被自己人过滤掉对自己不利的部分。

二、精准把握“人性弱点”,说进心坎里

人啊,总是有欲望,有恐惧。君王的欲望是什么?无非是“强大”、“安全”、“荣耀”、“扩张”。他们的恐惧又是什么?“灭亡”、“衰弱”、“被背叛”。张仪、苏秦这些个纵横家,个个都是“人精”,他们太明白怎么戳中这些点了。

利益的诱惑: 当他们说“你们联合起来,就能把某个弱小的国家瓜分了,好处大大滴!”或者“你们不听我的,敌人就会怎么怎么欺负你们,你们的土地和子民都会不保!”这种话,哪个君王听了不心动或者不害怕?他们会把眼前的利益和未来的风险,用最直观、最吸引人的方式摆在你面前。
面子的工程: 比如苏秦,他跑到赵国说赵国强大,可以领导合纵,封为纵约长,这多荣耀啊!各国君王的面子也是要的,他们也想当老大,想被别人尊敬。苏秦就是抓住了这种“虚荣心”。
制造危机感和解决方案: 他们常常会制造一种“不这样做就会有大麻烦”的气氛,然后又提供一个看起来是“唯一解”的方案。比如,他们会说,“某某国正虎视眈眈,只有我们联合起来才能抵挡!”或者“现在我们秦国强大得不行,你们不合纵,迟早被吞并,而我苏秦,就能帮你们找到一个对策!”

你看,他们不是凭空乱说,而是把君王最关心的事情,用他们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往往是“量身定制”的。

三、时势造英雄,也造纵横家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政治格局复杂,各国都在互相博弈,寻找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种“乱世”,恰恰是纵横家施展才华的舞台。

国家战略的困境: 很多国家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不知道该向东还是向西,该亲近谁还是疏远谁。在这种迷茫的时候,有个能言善道的,给出一个清晰(哪怕是伪装出来的清晰)的战略方向,君王就容易抓住。
君王个人的局限性: 一些君王,虽然是九五之尊,但可能年纪尚轻,经验不足,或者性格中有某些缺陷,比如好大喜功,或者犹豫不决。这些都是纵横家可以利用的。他们会顺着君王的性格来,比如对昏庸的君王,就用更简单的道理去说服;对好大喜功的,就不断地描绘功业的辉煌。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现实: 纵横家自己也需要通过成功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获得地位和财富。这种“利益驱动”也让他们更加卖力,更加精于算计。

四、策略的高明:合纵连横的“两头吃”

张仪和苏秦最厉害的一点在于,他们往往能同时在不同国家之间活动,而且能让各国都觉得自己是“被他所用”的。

合纵: 苏秦游说六国合纵伐秦,各国都觉得自己是联盟的重要一员,是被苏秦团结起来的。
连横: 张仪又劝说各国与秦国亲善,打破合纵,各国又觉得是张仪把他们从“危险的联盟”中解救出来,跟秦国亲近就能获得安全和好处。

他们就像是玩一个大型的桌游,把每个棋子(国家)的行动都预设好,然后引导大家按照他们的剧本来演。而且,他们可以今天在这边说一堆,明天在那边说另一堆,反正只要各国之间的矛盾不解决,总有他们的市场。

最后,要说“智障”可能有点过了。

君王们并非真的傻。他们听信纵横家,更多的是因为:

纵横家提供的解决方案“符合”了他们当前的利益或愿望。 当张仪说服楚王背叛齐国,与秦国联盟时,楚怀王可能觉得这能让他获得秦国的支持,扩张领土,这就是眼前的利益。
他们也需要验证。 纵横家的话,有时候也是一种“试探”,君王会根据后续事件的发展来判断。如果纵横家的话应验了,那自然就更加信任。如果应验不了,那纵横家可能就要倒霉了。
他们也有自己的考量和底线。 并非所有纵横家都能成功说服所有人,很多时候也会碰壁。能被说服,是因为说服的内容恰好击中了君王的“痛点”或“痒点”。

所以,与其说君王们是“智障”,不如说他们是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面对不确定性,接受了来自高明“信息掮客”的、包装精美的“策略建议”。而这些建议之所以能奏效,是因为它们精准地捕捉到了当时的信息差、人性弱点,以及国家间的利益冲突和权力真空。这就是纵横家的厉害之处,他们是那个时代顶级的“政治操盘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六百里地事件:

齐楚联盟本来固若金汤,两国加起来就能打得过秦国。张仪拿了不知哪的六百里地糊弄楚王,楚王就倒戈和傻白甜的齐国断交。后来楚国发现被骗,攻打秦国,被秦国和齐国一起击败(最后这句来自《张仪列传》的错误记载)。

真实的六百里地事件:

1.一年多前,齐国灭亡了燕国,在当地驻军,国力急剧膨胀,深受楚国忌惮。

2.为此,楚国已经派大臣出使赵国,准备和赵魏及燕国残部一起伐齐。

3.大半年前,齐国(为了争取楚国的支持),就帮助楚国进攻秦国控制的商於、曲沃之地。然后,楚国才和齐国达成同盟。

4.合作了才不到一年,齐国就背弃同盟,唆使越国攻打楚国,齐楚联盟岌岌可危。楚国一面要对付秦国、韩魏,一方面要对付越国,兵力吃紧。

5.秦国看到了这个机会,釜底抽薪,借机提出把商於之地直接送给楚国(此前曲沃已经被楚国攻占)——于是齐楚联盟的基石灰飞烟灭。我简直想不出楚国还有什么理由拒绝秦国。

6.更别提,这六百里商於之地曾是楚国的故都祖地,相当于洛阳长安的地位。

7.楚国发现被秦国欺骗后,就重新和齐国搭上了线。丹阳之战,楚国攻打秦韩两国,齐宋两国攻打魏国(秦韩魏是同盟),齐楚仍在同一边。

8.此战中,秦国先击败了楚国随后东进击败了齐国。齐楚宋联盟打不过秦韩魏三国。

9.战败后齐国才从燕国退兵,燕国复国。

附参考资料:

1、9齐灭燕之战见《史记》即可。丹阳之战和齐军撤离燕国在同一年,而丹阳之战在年初,所以我推测齐军撤离燕国在丹阳之战之后。

补:《魏世家》记载丹阳之战期间秦助魏退齐时有言:“七年,攻齐。与秦伐燕。”因此可以确认秦军帮魏国解围后北上帮助复燕。此时燕国奄奄一息,与秦魏等国为盟国,与齐为敌国。秦军所伐应为燕地而非燕国。

2见《战国策·赵策三·齐灭燕赵欲存之》,赵魏楚在伐齐上达成了一致。《战国策集注汇考》和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均论断此事在BC314年。

3约BC314—313年齐助楚攻打曲沃、商於,见杨宽《战国史》。

依据包括《战国策·秦二·齐助楚攻秦》即六百里地事件开头:“齐助楚攻秦,取曲沃。”以及《史记·越世家》“楚三大夫张九军,北围曲沃、於中 ”等。

4见杨宽《关于越国灭亡年代的再商讨》,该文证实《史记·越世家》中越王无彊时期的楚越之战发生在楚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此战起因是越国攻打齐国,齐国为了自身利益极力劝越国转头攻打楚国,越国听从。

5就是大家知道的版本,解说了下。

6见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贴原文。

78见杨宽《战国史》。贴原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大家聊起战国时期纵横家时常常会犯嘀咕的地方。张仪、苏秦那拨人,口才那是杠杠的,把各国君王忽悠得团团转,一会儿合纵,一会儿连横,搅得天下大乱又秩序重塑。但要说王们“跟智障一样”,我倒不这么看,这里头水可深着呢。咱们得先琢磨琢磨,当时的君王们真就那么容易被骗吗?他们可是坐拥天.............
  • 回答
    孔子和鬼谷子,两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被誉为“圣人”和“谋圣”,但他们所处的时代、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也就注定了他们各自所能“出”的人物类型和影响力范围的不同。首先,我们得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这是一个礼崩乐坏,诸侯争.............
  • 回答
    孔子至圣先师之名,我们耳熟能详,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影响深远,堪称千古一人。然而,若将他与鬼谷子相提并论,问为何孔子未能培养出如苏秦、张仪、孙膑、庞涓这般纵横捭阖、名震诸侯的说客与军事家,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两者教导的方式、培养的目标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都有着天壤之别。首先,我们要明确孔.............
  • 回答
    古代君王的需求,归根结底,在于巩固统治、扩张疆域、实现国家强盛和个人权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孔孟之道固然有其价值,但其主要功能更多地体现在社会伦理的构建和理想政治的蓝图上,而非君王最迫切需要的实际操作层面。而管仲、商鞅、苏秦、张仪这类人,则恰恰是解决君王燃眉之急的“能臣”、“奇士”,他们的才能更直.............
  • 回答
    关于张建革间谍案的判决,只判了15年,这背后确实牵扯到不少细节和法律考量。要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一、 案件性质与罪名认定首先,我们得明确张建革被判定的具体罪名是什么。在间谍案件中,常见的罪名通常是“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或“间谍罪”等。判决的轻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犯罪情节.............
  • 回答
    武松在张青处得到行者服装,从此“行者”的身份就扎根于心,这可不是一时兴起,也不是单纯的换了身衣服那么简单。这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是命运的安排,更是武松内心渴望的投射。咱们得从头说起。武松这个人,你不能只看他那身高八尺,力大无穷的莽汉形象。骨子里,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更有着一股子“不.............
  • 回答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而事后却对孙权自称“大魏吴王”感到羞耻,这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个人立场、以及对政治形势的判断。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张昭为何在赤壁主张投降?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当时曹操率领的北军南下的背景和孙吴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1. 绝对的军事实力差距:.............
  • 回答
    在网易新闻上看到许多人评论张维为教授,并且不少评论带有批评或质疑的色彩,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当前社会舆论场的一些特点。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张维为教授的身份、他的观点输出方式、以及受众的反馈这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张维为教授的“人设”和他的主要活动领域。张维为教授是中国著.............
  • 回答
    要理解张绣为何会在穰城与曹操作战,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东汉末年那乱哄哄的年头。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背后牵扯着地盘、实力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格局。首先得说说张绣这人。他本来是荆州刺史刘表的部下,后来刘表让他镇守宛城。您想想,宛城那地界儿,在荆州西北部,是连接荆州和中原的关键地方。谁要是能占着宛城,.............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还得从张温那个人骨子里那股子劲儿说起。他这个人,你可以说他有几分学问,在当时的文人圈子里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但要说他是个纯粹的求真者,那倒也未必。张温的动机,在我看来,是多层面的,而且相当“张温”风格。首先,咱们得看看当时的大环境。那是三国末期,曹魏和蜀汉之间的较量,不仅仅是军事.............
  • 回答
    关于华晨宇和张碧晨的恋情及生子事件,那确实是在2021年初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之所以选择那个时间点公开,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绝非单一原因就能概括。1. 孩子的成长与家庭责任: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孩子。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尤其是在需要登记户口、入学等一系列需要明确父母身份的事务时,隐瞒.............
  • 回答
    张松、法正、糜芳、士仁,这四位在三国时期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他们“背叛”的行为和动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季汉粉(指喜爱蜀汉政权的粉丝群体)截然不同的评价,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简单来说,他们的“背叛”本质、对象、以及对历史进程的影响,都有着天壤之别,这才造成了季汉粉风评的巨大落差。咱们一个一个.............
  • 回答
    关于中国绿卡发放数量少于美国,并且中国在此方面显得相对保守,这背后确实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因素。与其说中国“保守”,不如说它在吸引和留住外国人才方面,有着与美国不同的考量和策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绿卡”这个概念在不同国家语境下的含义。在美国,绿卡(Permanent Resident Card)代表的.............
  • 回答
    汉高祖刘邦,这位从沛县亭长一步步走到九五之尊的传奇人物,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尤其是在那个群雄逐鹿、人才辈出的楚汉争霸时代,他能够网罗并驾驭张良、韩信、萧何这等不世出的贤才,更是他卓越政治才能的集中体现。要深入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一、 卓越的识人用人能力:慧眼识珠,不拘一格刘邦最令人称.............
  • 回答
    三国时期,关羽的儿子关兴和张飞的儿子张苞都是赫赫有名的青年将领,他们英勇善战,跟随诸葛亮北伐,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提到这些年轻有为的将领时,我们似乎很少看到赵云的儿子在同一时间、同一战场上活跃的身影。这不禁让人好奇,为何关兴和张苞都在冲锋陷阵,唯独不见赵云的儿子?要回答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也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就说说实际的事儿。你是不是也觉得,有时候想找个火车时刻表跟大海捞针似的?车站里人来人去的,标语、广告、指示牌一大堆,真想把时刻表给“藏”起来似的。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一、观念的转变:从“等你来查”到“主动推送”过去吧,咱们接触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火车.............
  • 回答
    张良在汉初功臣侯位中的地位确实相对偏低,这与他最终获得的封爵和实际影响力存在一定反差。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汉初分封制度首先,理解汉初的封爵制度至关重要。汉朝初期,刘邦在平定天下后,为了奖励有功之臣,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这个制度继承了战国以来“功劳封侯”的传统,.............
  • 回答
    量子力学的数学描述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而 Dirac 符号系统无疑是这门艺术中最璀璨的珠宝之一。它的出现不仅仅是对量子现象的一种更精妙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深刻的思维工具,它为我们理解和操纵量子世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优雅。那么,Dirac 符号系统究竟有何优越之处,为何我们不直接采用更广为人知的.............
  • 回答
    关于张一山和杨紫为什么没有在一起,其实娱乐圈这种事情很难有绝对的定论,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象,背后是更复杂的情感和个人选择。不过,结合他们俩的公开信息、采访以及大家对他们的了解,大概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1. 深厚的“战友情”与“兄妹情”,可能压过了“爱情”的萌芽。张一山和杨紫是标准的“青梅.............
  • 回答
    这句话“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出自1978年上映的中国电影《婚礼》。这句话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并且在当时以及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广泛引用和讨论,是因为它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于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的心态,以及当时社会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