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CD机已经停产了但CD还在卖?

回答
日本CD机停产,但CD仍在销售,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交织在一起,让这件事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矛盾。

首先,得聊聊“日本CD机停产”这个概念。准确地说,并不是所有日本品牌的CD机都完全停产了,尤其是一些专注于高端音响、发烧友市场或者特定细分领域(比如车载CD、卡带/CD一体机)的品牌,它们依然有在生产CD播放器。但如果你说的是我们过去常说的,那些曾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集成在组合音响里或者作为独立家用电子产品的CD播放器,那么确实,它们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很多主流厂商已经把重心转移到了更现代的音频播放设备上,比如流媒体播放器、网络音响、蓝光播放器(部分也带CD功能)等。

那为什么CD还能卖呢?原因就很多元了,而且相互之间还有点关联:

1. 庞大的现有CD库存和持续的新发行:
海量旧唱片: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发行了多少CD?这个数字是天文数字。这些CD并没有消失,它们依然存在于人们的唱片收藏中,也存在于二手市场。
持续的新录音: 尽管数字音乐和流媒体占据主流,但许多音乐人、尤其是独立音乐人和一些仍然看重实体唱片音质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家,仍然会发行CD。他们将其视为与粉丝直接交流、提供完整艺术表达(包括专辑封面、歌词本等)的重要载体。专辑的实体发行,特别是首发期,对于音乐人的宣传和收入仍然很重要。
复刻和纪念版: 许多经典专辑会推出复刻版、周年纪念版,或者包含额外内容的限量版CD。这些通常会吸引忠实的粉丝群体。

2. 音乐爱好者的坚持与情怀:
音质追求: 尽管流媒体音质在不断提升,但不少发烧友认为,CD作为一种物理媒介,在未压缩的情况下,仍然能提供比大多数流媒体更稳定、更纯净的音质。他们会投资高品质的CD播放器(所以前面说高端CD机并未完全停产),并认为CD的聆听体验是一种“纯粹”的享受。
收藏价值: CD不仅仅是音乐,还承载着专辑封面设计、内页信息、歌曲列表等视觉元素。对于很多人来说,拥有一张实体CD,放在书架上,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对音乐的尊重。这种“拥有感”是数字文件无法替代的。
仪式感: 播放一张CD,从取出唱片、放入机器、按下播放键,到聆听过程中感受音乐的完整性,这种过程本身就带有一种仪式感。与随时随地打开手机播放音乐相比,它更显郑重和专注。
怀旧情绪: 很多从小听CD长大的人,对CD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数字时代,重新拾起CD,也是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3. 市场细分与用户需求:
特定群体: 就像前面提到的,尽管大批量生产的家用CD机减少了,但仍有需求。例如,汽车制造商仍然会在一些车型上保留CD播放器,因为仍有部分驾驶者习惯听CD。一些酒吧、餐厅、教育机构等场所,也可能需要CD播放设备。
易用性: 对于不熟悉或不愿意投入时间学习流媒体操作的老年人群体,或者一些对科技产品不太敏感的用户来说,CD播放器依然是一种直观易用的音乐播放方式。

4. 商业逻辑与成本:
消化库存: 即使CD机生产量锐减,但为CD生产线投入的设备和技术依然存在。只要CD有市场需求,继续生产CD本身比开发全新的播放格式更具成本效益。
配套产业: CD的生产、压制、包装、分销等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只要CD的需求还在,这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就会继续运转。

举个更形象的比喻:

就好比现在大家普遍用智能手机拍照,但胶卷相机依然有市场,也有人专门生产胶卷和冲洗服务。这并不是说智能手机不好,而是因为胶卷相机提供了一种不同的体验,一种特定的美学,以及对摄影爱好者来说不可或缺的“手感”和“过程”。CD也是类似的道理,它是一种承载音乐的物理形式,即便有了更先进的数字传输方式,它依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总而言之,日本CD机(以及其他国家的CD机)的“停产”更多是市场主流的转向,而非完全消失。而CD本身作为一种音乐的载体,由于其庞大的发行量、用户的情怀、音质的追求、收藏价值以及一些特定市场的需求,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并且会继续在各种形式下被生产和销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规矩: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日本CD机是否已经停产呢?否,CD机并没有在日本停产。题主并不能从去过几家电器店没有找到CD机就判断CD机在这个国家已经停产。


首先,需要知道的是CD诞生于日本,

1979 年3月,飞利浦首次展示了使用 14 位数字编码的光盘播放器原型。当时飞利浦已经在销售直径30厘米的视频光盘,但他们仍然在想找到一个专用且体积更小的音频光盘格式。随后新光盘研发出来,直径为 115 毫米,比当时热门的小型磁带的对角线还要短。

1979年末,飞利浦同意与索尼共同完成 CD的开发。1980年春,飞利浦同意索尼的要求,使用16bit采样深度,直径为 120 毫米的新光盘。

1982年,索尼发布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CD机——索尼CDP101。

1983年,飞利浦发布了第一台欧洲制作的CD机。

随后CD机就像昙花一现的存在,很快就开始滞销了。人们找不到理由把黑胶唱片和VHS录像卡带换掉。为了改变惨淡市场,索尼迅速作出了调整,开发了约4张CD盒厚度的索尼D-50,这可以算作现代便携式CD机的⿐祖.D-50和SONY有源⾳箱的搭配居然成为了当时红极⼀时的⼩型CD播放器材组合。

随后CD终于走上了正轨,逐渐代替黑胶唱片,成为了最受欢迎的音乐载体。接下来的几十年里,CD机迅速发展,各种型号的hifi类CD机和便携CD机层出不穷,在九十年代末期达到巅峰。

将CD机搭配功放和书架箱或依然是大多数人为了追求音质做出的选择,而日本泡沫经济后,经济开始倒退,进入平成大萧条时期。民众因为生活压力增大,已经不暇顾及欣赏音乐、陶冶情操之事,对音乐的需求逐渐降低。同时,住房压力增大。书架箱在紧缩的房间里不再适用。1999年,MUJI壁挂式CD机发布,设计师深澤直人将这款造型简约、功能简单的一体式CD机其定义为陪伴型CD机,在工作、学习、阅读、休息时,用音乐营造出让自己舒心展意、身心愉悦的氛围。虽然其音质和功率一直令人诟病,但是畅销近二十年足以说明,它能解决大部分人的需求,不失为一款成功的产品。

即使全球的数字音乐迅速发展,市场份额远超过CD,然后日本的实体唱片业也依然在全球名列前茅,日本唱片协会RIAJ在2016年的一次调查发现,48.6%的受访者仍在使用CD听音乐。有市场有需求,CD机自然也没有停产的道理。

列一些日本近些年发布的CD机型。

中国的第一张CD出生在1986年。随着《西游记》开播,蒋大为演唱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在全国传唱。正是在这一年,世界唱片业放开脚步,向着CD时代狂奔。太平洋影音公司也赶上了世界数码音乐的潮流。出版了中国第一张CD唱片《蒋大为金曲集》,主打歌曲正是《敢问路在何方》。

90年代末以后,我国音乐产业处于一个刚刚起步而不够成熟的状态,国内的音乐爱好者渴望接触到更多国外音乐,而我国当时对于洋垃圾的进口政策较为宽松,由此开启长达十几年的打口碟时期。在这个时期,无数中国音乐爱好者青年朋友听到了摇滚、嘻哈、电子、雷鬼等各种音乐,而这也启蒙了无数新生代独立音乐人。打口碟时期在2017年因为进口政策加强终于落下帷幕。

随着2005年数字音乐兴起以后,CD开始被代替,CD行业开始走下坡路。这个时候的CD制造商意识到这些问题以后,开始把研发重心转移到功能上,组合式音响应运而生。除了拥有CD播放功能,组合式音响往往还具有U盘播放、蓝牙播放、线路输入等功能,这一举措确实让CD机以桌面音响的形式在客厅里持续了一段时间。


CD的销量自1986年第一次超越黑胶唱片后,一直维持了35年。而近几年黑胶唱片热度回潮,2019年以后黑胶唱片的销量持续增长,并超过CD销量。黑胶唱片店也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以我生活的广东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我找到的18家唱片店里,卖黑胶唱片的有16家,卖CD的只有6家。

我国现阶段CD的主要受众其实已经是12——30岁左右的年轻群体,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2010左右后韩流文化来袭,“kpop”“男团女团”受到青少年的追崇,“偶像崇拜”“饭圈经济”也推向顶峰,CD唱片逐渐成为了偶像周边的一种衍生品。不同于海报、卡片等周边,CD唱片作为承载着明星音乐作品的载体,除了纪念意义外还拥有实际使用价值。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许多学生养成了购买CD的习惯,而他们也成为了购买实体唱片的中坚力量。

越来越多的年轻朋友问我应该如何挑选CD机,我并不建议大家购买那些二手索尼walkman,这些机型已经停产多年,维修配件较难寻找,如果收到的机器存在暗病或者出现问题,是真的叫人头大。所以我倾向于推荐在产的机器。

  1. 赛塔林manty 688元

赛塔林以实惠的价格、优秀的品质成为学生群体青睐的CD机、黑胶唱机品牌。需要搭配耳机或者音响使用。

2.无印良品 1000元左右

上文提到的MUJI的CD机,日式极简性冷淡风搭配简单的功能,自带音响,挂在墙上除了享受音乐的同时,还可以点缀家居。缺点是功率过低,音质一般。

3.Philip DTM380 1000元

组合式音响的代表,功能丰富,性价比极高。

4.单曲人生 1480元

单曲人生作为我们品牌定位为“陪伴型”的壁挂式CD机,自带音响,功率提升到6w,在收听爵士、小编制古典、女声、吉他、钢琴等纯音乐时有着不错的表现。

5.单曲人生2.1 2580元

单曲人生2.1作为我们品牌今年推出的新型号,定位为桌面CD机,自带音响,低频喇叭的加入让它能胜任更多音乐类型。

6、雅马哈TSX-B237 2800元

同样是日式极简风格,雅马哈这款白色CD机断货是常态,自带音响,音质不错的同时,拥有无线充电、app操作等功能,非常吸引人。

7.NAD C538 3000元

NAD C538作为分体式CD机,需要外接音箱。搭配同品牌的NAD C328功放是国内不少烧友的推荐方案。

8.Musical Fidelity M2SCD 5000元

M2SCD同样也是分体式CD机,需要外接音箱使用。该型号是音乐传真最实惠的CD机,在声场和细节方面表现优异。但价格对于年轻群体可能不太友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CD机停产,但CD仍在销售,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背后有几个关键原因交织在一起,让这件事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矛盾。首先,得聊聊“日本CD机停产”这个概念。准确地说,并不是所有日本品牌的CD机都完全停产了,尤其是一些专注于高端音响、发烧友市场或者特定细分领域(比如车载CD、卡带/CD一体机.............
  • 回答
    日本麻将牌比中国麻将牌小的现象,主要与历史演变、文化差异、规则调整、材料技术及游戏体验需求等因素密切相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历史演变与规则差异 中国麻将的起源 中国麻将的规则和牌型体系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早期的麻将牌可能以“清一色”(全同花色)和“七对”(七组对子)为核.............
  • 回答
    将麻将称为“麻雀”的现象,确实是源于麻将传入日本后,日本对其进行的本土化和音译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个过程和其中的原因:核心原因:麻雀(すずめ suzume)是日语中对麻将的音译和意译的结合。1. “麻雀”一词的来源: “麻” (mā): 这个字来自中文“麻将”中的“麻”。在很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因为它涉及到日本文化、科技发展、社会习惯以及市场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日本电车上很多人看书,但电子书却相对不那么普及:一、 电车上阅读的文化根基与社会习惯:1. 通勤时间成为“个人时间”的延伸: 日本的通勤时间普遍较长,尤其在大城市。许多人.............
  • 回答
    日本东京和大阪附近人口密度很高,但以“一户建”(独立住宅)为主流的现象,确实是一个看似矛盾,但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 1. 日本的土地私有制和城镇化历史 根深蒂固的土地私有权: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确立了非常稳固的土地私有制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也触及了游戏产业发展历史、文化差异以及市场营销策略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日本游戏制作人的声名远扬,而欧美游戏制作者却相对低调,这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为什么日本游戏制作人这么出名?日本游戏制作人,尤其是那些创造了许多经典IP的制作人,他们的名字往往与作品紧.............
  • 回答
    关于日本将津轻海峡的部分领海划定为 3 海里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国际法、地理以及日本的国家安全战略等多个层面。虽然日本在大部分海岸线上的领海宽度是 12 海里,但在津轻海峡采取 3 海里的划定方式有其特殊的背景和考量。以下是详细的解释: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与领海宽度首先,需.............
  • 回答
    日本电饭煲之所以被誉为“传奇”,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其在技术创新、精湛工艺、用户体验以及品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长期积累和卓越表现。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传奇之处: 一、源于对“米饭”近乎偏执的追求与深厚文化底蕴 米饭是日本的灵魂食物: 在日本,米饭不仅仅是食物,更是国民的精神象征和文化载体。日本人对.............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文化、历史、语言结构以及国际化战略等多个层面。日本人名、品牌名在国际化时倾向于使用罗马音转写,而中国人名、品牌名则更倾向于使用英文单词,其背后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 一、 日本名、品牌名使用罗马音转写的逻辑: 1. 语言结构的内在性与独特性: 日语句子结.............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核心,涉及到日本和中国两国在面对西方列强时的不同历史叙事和民族认同建构。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原因。简单地将美国在打开日本国门时定义为“侵略者”而中国则批判,或者将日本将其视为“英雄”,都是过于简化和不准确的。更准确的说法是,两国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和叙事方式存在.............
  • 回答
    日本动漫中存在冒犯女性的片段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社会文化、历史背景、行业生态以及创作生态等多个方面。以下将详细探讨这些原因:1. 日本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 性别刻板印象的根深蒂固: 传统日本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和行为有比较明确的期待,女性常被定位为温柔、顺从、以家庭为重、缺.............
  • 回答
    日本围棋之所以从曾经的世界最强地位跌落至如今在三国(中、韩、日)中相对最弱的局面,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的演变,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黄金时代的辉煌与后续人才的断层 吴清源的时代: 日本围棋在20世纪上半叶迎来了其第一个黄金时代,而吴清.............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触及了经济学中一些复杂而关键的议题,比如“人均GDP”与“国民实际购买力”、“消费能力”之间的差异。日本人均GDP远高于中国,但国民消费能力“似乎不高”的观感,并非完全矛盾,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造成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人均GDP的“平均”陷阱与结构性差异.............
  • 回答
    关于“日本音译搞笑,中国音译可以接受”的说法,这是一个 主观的感受,并且 带有一定的偏见。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日本音译都搞笑,或者所有中国音译都被接受。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为什么 有时候 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以及背后可能存在的文化和语言原因。为什么“日本音译”有时会让人觉得搞笑?1. 文化和语感差.............
  • 回答
    日本的女权问题看似严重,但女权运动却相对柔和,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且深刻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一、日本女权问题看似严重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严重”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日本,女性在社会、经济和政治层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挑战构成了其女权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且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认同、社会接受度、政治因素以及媒体宣传等多个层面。简单来说,日本人穿和服受到普遍接受,而中国人穿汉服有时会受到诟病或嘲笑,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历史发展脉络与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日本和服: .............
  • 回答
    关于日本在新冠疫情初期和中期相对“不明显”的表现,以及其采取的措施,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没有采取强硬措施”或“疫情不明显”。事实上,日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只是这些措施的侧重点和公众的反应方式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同时,对其疫情数据的解读也需要审慎。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进.............
  • 回答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之所以如此高,是多种历史、地理、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1. 地理因素: 岛国地形与多山地貌: 日本是一个多岛国家,超过70%的国土为山地和丘陵。这些崎岖的地形使得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和城市扩张受到限制,自然而然地保留了大量的森.............
  • 回答
    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悲剧的故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日本自身变化以及其对外扩张的野心。以下将从多个层面详细阐述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一、 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 明治维新后的现代化与军国主义抬头: 摆脱西方压力,追求独立富强: 在19世纪中叶,日本也如同.............
  • 回答
    日本人名字直译成中文之所以经常显得好看又好听,这背后涉及语言、文化以及名字本身的构词特点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分析:一、 汉字文化的深厚渊源与共通性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日语中的汉字(Kanji)直接来源于中国,很多字本身的含义和意境就十分优美。即使经过长期的演变,很多汉字的书写和基本含义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