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方史学界采取的史料究竟有哪些?

回答
要说西方史学界所采取的“史料”,这个概念本身其实是随着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演变的。与其说有一套固定不变的“史料清单”,不如说西方史学界一直在探索和挖掘能够提供关于过去的知识的一切可感知的痕迹。

简单来说,西方史学界所依赖的史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但请记住,这里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会相互交叉融合:

一、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的基石,但视角早已不止于此

这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最重要的史料类别,也是历史学家最早接触和依赖的。但西方史学界对文献资料的理解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文字记录”。

官方记录和法律文献:
国家档案: 这是核心中的核心。包括政府部门(从中央到地方)颁布的法令、敕令、条约、会议记录、外交电报、财政报告、税收记录、人口普查数据等等。它们能够反映国家的政策、运作机制、权力结构、经济状况以及社会管理。比如,研究古代罗马政治, senator 的议事录、皇帝的诏书是不可或缺的。研究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兴起,各国的外交档案、议会辩论记录是关键。
法律文献: 法律条文本身就是历史的反映,它揭示了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财产关系、犯罪与惩罚体系。例如,查士丁尼法典对欧洲后世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宗教记录: 教会档案、教皇的谕旨、宗教会议记录、教士的著作等,对于理解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宗教改革、教会的组织结构和权力运作至关重要。

个人文献:
书信: 个人之间的书信是了解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情感生活、思想观念的绝佳窗口。它们往往比官方记录更鲜活、更具人情味。一封来自前线的士兵的信,可能比官方战报更能展现战争的残酷。
日记和回忆录: 这是个人视角下的历史叙事,虽然可能带有主观色彩,但能提供许多官方记录无法触及的细节,如日常生活、个人感受、对事件的看法。当然,史学家会审慎地使用这些材料,并与其他史料进行比对。
文学作品: 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思潮、价值观念、人们的想象世界。例如,分析19世纪英国小说,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妇女的地位等。

学术和思想文献:
哲学、政治、经济、科学著作: 这些著作直接展示了人类的思想发展轨迹、知识体系的演变、对世界和社会的理解方式。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都是理解西方思想史的关键。

报刊和宣传品:
报纸、杂志: 它们是时事评论、公众舆论、社会动态的记录。研究报刊可以了解当时的政治辩论、文化潮流、社会事件的报道方式和公众反应。
传单、海报、政治漫画: 这些是重要的宣传品,能够直观地反映当时的政治宣传策略、意识形态斗争以及特定事件的社会影响力。

二、非文献资料:打破文字的局限,倾听沉默的证言

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西方史学界越来越重视那些不依赖于文字记录的史料,这些史料被称为“非文献资料”,它们为我们提供了更立体、更生动的历史画面。

物质文化遗存:
考古发现: 这是非文献资料的重头戏。
建筑遗迹: 古代城市的遗址、宫殿、教堂、墓葬、民居等,能够揭示当时的建筑技术、城市规划、社会等级、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例如,庞贝古城的发掘,让我们得以窥见罗马时期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器物: 陶器、金属制品、工具、武器、服饰、珠宝、雕塑、壁画、马赛克等。这些器物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审美情趣,还能推断出经济活动、贸易往来、宗教仪式、社会习俗。比如,不同时期陶器的风格变化,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断代。
钱币: 钱币上的图案、文字、材质,能够提供关于统治者、政治象征、经济制度、贸易范围等信息。
风景和地貌: 历史上的自然环境变化、人类对景观的改造(如农田、运河、道路),也能提供历史信息的线索。

口述史料:
访谈记录: 历史学家直接采访亲历者,记录他们的回忆和讲述。这在研究近现代历史,尤其是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和观念时尤为重要。口述史消除了官方文献的“精英视角”,补足了文献的空白。例如,二战亲历者的口述,为我们理解战争的残酷和普通人的命运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民间传说、歌谣、谚语: 这些虽然经过口头传播,可能有所变形,但它们往往承载着民众的集体记忆、价值判断和生活经验。

图像和声音资料:
绘画、版画、雕塑: 这些视觉材料可以提供关于人物形象、服饰、建筑、社会场景、宗教叙事的直观信息。
摄影作品: 摄影术发明后,照片成为重要的历史记录,它们捕捉了某个瞬间的真实场景,包括人物、事件、社会面貌。
电影、录音: 随着技术发展,电影和录音也成为宝贵的历史史料,能够记录事件的经过、人物的声音、当时的社会氛围。

三、新兴的史料:不断拓展的边界

随着史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史料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数字史料: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网络信息、社交媒体数据、数字化的档案、地图、数据库等,也逐渐成为历史研究的史料。如何辨别、筛选、分析这些海量的信息,是新的挑战。
基因和DNA证据: 在人类学、考古学领域,通过对古代DNA的研究,可以揭示人类的迁徙、族群关系、疾病等信息。

史料使用的原则和视角:

需要强调的是,西方史学界在运用这些史料时,并非简单地“收集”和“呈现”,而是遵循着一系列重要的原则和视角:

批判性原则: 任何史料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批判和考证,辨别其真伪、作者的意图、可能的偏见、记录的准确性。例如,对官方文件要考虑其宣传性质,对回忆录要考虑记忆的偏差。
多元化视角: 史学家努力从不同角度、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性别、不同族群的视角来解读史料,力求呈现一个更全面、更 nuanced 的历史图景,而不是单一的、宏大的叙事。
语境化: 史料的意义必须置于其产生的具体历史语境中去理解,脱离语境的解读容易产生误读。
跨学科合作: 历史学与其他学科(如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艺术史、科学史等)的交叉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史料的类型和解读方法。

总而言之,西方史学界对史料的认知是一个动态而开放的过程,它不断地从过去的一切可感知痕迹中寻找理解历史的线索,并且越来越重视那些“沉默的”、“非精英的”声音,以求更深刻、更真实地还原人类过去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荷马史诗》属于传颂诗歌,跟信史有什么关系。

公元11世纪的手稿

下面是英文维基上的内容,《荷马史诗》的作者是谁都还不确定,而且不被认为是可信的。

Today only theIliadandtheOdysseyare associated with the name 'Homer'. In antiquity, a very large number of other works were sometimes attributed to him, including theHomeric Hymns, theContest of Homer and Hesiod, theLittle Iliad, theNostoi, theThebaid, theCypria, theEpigoni, the comic mini-epicBatrachomyomachia("The Frog-Mouse War"), theMargites, theCapture of Oechalia, and thePhocais.

These claims are not considered authentic today and were by no means universally accepted in the ancient world. As with the multitude of legends surrounding Homer's life, they indicate little more than the centrality of Homer to ancient Greek culture.

关于西方的史书,我就我知道的提及一下。

公元前5世纪由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不过该书吹水情况严重,一般是辩证着使用。还有稍晚一点的,修昔底德写的《伯罗奔尼撒战史》,修昔底德还曾吐槽希罗多德出于娱乐目编造故事。

然后从伯罗奔尼撒战争到底比斯击败斯巴达这一部分,以及色诺芬去波斯当雇佣军挣钱的历史,色诺芬分别写了《希腊志》和《远征记》,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顺带一提,波斯在公元前6世纪有过一本《波斯古经》,但是后来遭遇过战乱险些丢失,后来萨珊波斯又重现修订了一下。

亚历山大的部将托勒密一世留有回忆录,后面公元2世纪阿里安写成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很多地方就是直接引用此书,包括和和阿里安时代接近的普鲁塔克,在《希腊罗马名人传》中,写亚历山大的传记也引用该书众多内容。

还有和亚历山大同时代的希洛尼摩斯,公元前1世纪的狄奥多拉斯所著《历史丛书》第十八卷到二十卷内容基本上就使用了此人的原书资料,涵盖的范围,从亚历山大大帝逝世后的继业者战争,一直到到皮洛士战争。

这里专门说一下《历史丛书》,首六卷按国别分别介绍古埃及(卷一)、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斯基泰、阿拉伯(卷二)、北非(卷三)、希腊及欧洲(卷四至卷六)的历史与文化。第二部分(卷七至卷十七)记述自特洛伊战争以来下至亚历山大大帝的世界历史。第三部分(卷十七以后)记述亚历山大以后的继业者至前60年或前45年恺撒发动高卢战争。(该书第二十一卷开始缺失严重)

公元前2世纪还有一个罗马史学界波利比乌斯,写过一部40卷的《历史》,主要记述罗马共和的兴起而成为世界级国家的经过,主要涵盖自汉尼拔战争起的前220年到前167年,该书现在已经看不到全书,只有前五卷还保留着。

不过汉尼拔部分保存完好,是最早的汉尼拔记录,后来在公元2世纪的时候,由罗马史学家阿庇安所著的《罗马史》,是从罗马王政时期开始写的,截止后三头同盟时期的部分,大量的使用了此人的原书。李维的《罗马史》也成书于公元1世纪初期,但是一般认为主观性太强。

凯撒(大概在他20多岁的时候,汉武帝去世。)自己也写过,《高卢战记》和《内战记》,但是《内战记》的非洲部分一般认为,并非是凯撒所写,而是其他人加入进去的。

然后公元1世纪的塔西佗写过一本《罗马编年史》,叙述屋大维到尼禄时期的历史,还曾提及过耶稣基督和早期基督徒成员。公元2世纪还有一本《罗马十二帝王传》,记录从凯撒到图拉善,共计十二位罗马领导人的历史事迹。

然后是公元5世纪的时候,普利斯库斯写过一本《拜占庭史》,同样是公元5世纪时期,佐西姆斯写过《罗马新史》,叙述从奥古都斯到公元5世纪前期的罗马历史,公元6世纪的时候,普罗柯比写过《战史》,著名的贝利撒留和查士丁尼还有纳公公,最早的历史记载就出自于这本书。同样是公元6世纪的时候,约达尼斯写过一本《哥特史》。

公元8世纪时期,法兰克王国的艾因哈德写过一本《查理大帝传》。公元9世纪时期不列颠史学家阿赛尔写过一本《阿尔弗雷德传》,公元11世纪拜占庭的学者僧侣米海尔-普塞洛斯写过一本《编年史》,书中记录了从普塞洛斯身处的年代,往前延伸一百多年间历任拜占庭皇帝的历史。也同样是在公元11世纪,阿莱克修斯一世的女儿安娜-科穆宁娜写过《阿莱克修斯传》。

公元15世纪的时候,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好友乔治-斯弗兰齐斯(目击过君士坦丁堡陷落),他与帝国秘书,阿莱克修斯-帕里奥洛格斯-赞普拉孔的女儿成婚,君士坦丁皇帝是他婚礼上的伴郎,晚年脱离监禁生活以后(城落后被俘虏),写过一本《拜占庭编年史》,从远古时代开始写起,一直到穆罕穆德二世1477年的军事活动为止,大概就是此时去世。

再往后就不需要再专门弄什么史书了,从16世纪开始,各种原始资料保存都很好,而且欧洲大面积开始写回忆录,包括一些高官显贵的情妇都开始写回忆录,看相关研究著作就可以了。

如果还需要中东世界方面的资料来佐证欧洲史不是全部伪造,后面再补充。

中东世界关于西方哲学的研究最早,这一情况可以追溯到公元6世纪的萨珊波斯,出过一本《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公元9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阿拉伯学者法拉比,也写过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该书中译本在网上就可以买的到的,阿拉伯帝国在公元9世纪初期开始大范围翻译欧洲著作,所以在公元9世纪到10世纪的阿拉伯典籍里面,很多欧州的东西。

法拉比还研究过柏拉图,也写了专著,成书时间都是公元10世纪初期。

公元10世纪上半叶的《黄金草原》,称赞亚里士多德是希腊最博学的人。

还提到过亚历山大在印度和波鲁斯交战

公元9世纪的《道里邦国志》,中东最早的金字塔和亚历山大灯塔记录,作者本人还亲自进入了托勒密王朝时代的金字塔,也就是亚历山大部将的那个托勒密在埃及建立的政权。

我记得原来在知乎看到过一个答主,用过公元7世纪阿拉伯的金字塔目击记录,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找不到了。

说到亚历山大和他的灯塔,我国也有记录。

南宋的《诸蕃志》还提到了亚历山大灯塔,不过当时还没有人见过,都只是听别人传言。

【遏根陀国,勿斯里之属也。相传古人异人徂葛尼于濒海建大塔,下凿地为两屋,砖结甚密;一窖粮食,一储器械。】

到了元代就不一样了,元末的《异域志》对灯塔的记录语气就比较肯定了,毕竟蒙古都打到西亚和欧洲了,拔都西征直接打过了多瑙河,肯定有一些人去见过。

【古有狙葛尼建庙,顶上有镜,如他国盗兵来者,先照见之。】

《黄金草原》这本书虽然有浓厚的阿拉伯风味,但还是有很多有用的东西。

直接来到埃及部分,地理问题的解释,真的很详细。

该书还提到了希腊化时代关于地球的研究,比如地球是圆的。

公元7世纪上半叶成书的《古兰经》,也提到过亚历山大大帝。

《古兰经-第十八章》【83.他们询问左勒盖尔奈英的故事,你说:我将对你们叙述有关他的一个报告。

84.我确已使他在大地上得势,我赏赐他处理万事的途径。

85.他就遵循一条途径,

86.直到他到达了日落之处,他觉得太阳是落在黑泥渊中,他在那黑泥渊旁发现一种人。我说:“左勒盖尔奈英啊!你或惩治他们,或善待他们。”

87.他说:“至于不义者,我将惩罚他,然后他的主宰将把他召去,加以严厉惩处。

88.至于信道而且行善者,将享受最优厚的报酬,我将命令他做简易的事情。”

89.随后他又遵循一条路,

90.一直走到日出之处,他发现太阳正晒著一种人,我没有给他们防日晒的工具。

91.事实就像说的那样。我已彻知他拥有的一切。

92.随后,他又遵循一条路,

93.一直到他到达了两山之间的时候,他发现前面有一种人,几乎不懂(他的)话。】

《黄金草原》的作者亲自解释,这人就是亚历山大。

七十士译本的《圣经》当中也有亚历山大和希腊的记录,天主教及东正教自古即采用希腊七十贤士译本,常以此《玛加伯》为次经。本书上下两卷成书的年代,并非一时,是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5世纪上半叶左右。

《圣经-旧约-玛加伯-上-亚历山大王史略》:

【1马其顿人、斐理伯的儿子亚历山大由基廷地出击,战胜了波斯和玛待国王达理阿以后,遂代之为王,成为第一位希腊王。

2他身经百战,攻占了许多要塞,斩杀了各地的君王,3踏遍了大地四极,据掠了许多民族的财物,以致大地在他面前都默然无言,因此他心高气傲,妄自尊大。

4他招募了精锐的军队,征服各地、各族、各王,使他们向他纳税进贡。

5此后,当他患病在床,自觉将要去世的时候,6召集了与他自幼长大成人,身为同僚的贵族,乘自己还活着的时候,把国家分给他们。

7亚历山大为王十二年去了世。

8于是他的臣相各据一方,9他死后,各自加冕称王,他们和继位的子孙,以后多年之久,所做的恶事遍布全国。】

后面一部分就提到了继业者的后代的战争,并且根据内容,当时的人对纪年很清楚。

《圣经-旧约-玛加伯-上-安提约古劫掠圣殿》:

【10从他们中产生了一条祸根,就是安提约古的儿子安提约古厄丕法乃,他曾在罗马做质,于希腊帝国一三七年登极为王。

11那时,在以色列人中出现一些歹徒,煽惑民众说:“我们去和我们四邻的外方人立约,因为自从与他们绝交以来,就遭遇了许多患难。”

12这种舆论很受当时人的欢迎;13遂有一些人极为兴奋,便去朝觐国王,国王就批准他们采用外邦的礼俗。

14他们便照外邦人的风俗,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体育场,15且弥补割损的痕迹,背离圣约,为服从外邦人的规律,自甘堕落。

16安提约古见自己的王位业已巩固,便企图统治埃及,愿作两国的君王,17遂率领大军、战车、象队、骑兵及庞大的舰队进攻埃及,18与埃及王仆托肋米交战,仆托肋米竟临阵而逃,士兵伤亡惨重。】

还提到了波斯和希腊作战

《圣经-旧约-但以理书》:

【8:5我正思想的时候、见有一只公山羊从西而来、遍行全地、脚不沾尘,这山羊两眼当中、有一非常的角。

8:6他往我所看见站在河边、有双角的公绵羊那里去、大发忿怒、向他直闯。

8:7我见公山羊就近公绵羊、向他发烈怒、抵触他,折断他的两角、绵羊在他面前站立不住、他将绵羊触倒在地、用脚践踏、没有能救绵羊脱离他手的。

8:8这山羊极其自高自大、正强盛的时候、那大角折断了。又在角根上向天的四方、长出四个非常的角来。

8:9四角之中、有一角长出一个小角、向南、向东、向荣美之地、渐渐成为强大。

8:10他渐渐强大、高及天象、将些天象和星宿抛落在地、用脚践踏。

8:11并且他自高自大、以为高及天象之君。除掉常献给君的燔祭、毁坏君的圣所。

8:12因罪过的缘故、有军旅和常献的燔祭交付他、他将真理抛在地上、任意而行、无不顺利。

8:13我听见有一位圣者说话、又有一位圣者问那说话的圣者、说、这除掉常献的燔祭、和施行毁坏的罪过、将圣所与军旅践踏的异象、〔军旅或作以色列的军〕要到几时才应验呢。

8:14他对我说、到二千三百日圣所就必洁净。

8:15我但以理见了这异象、愿意明白其中的意思、忽有一位形状像人的、站在我面前。

8:16我又听见乌莱河两岸中有人声呼叫说、加百列阿、要使此人明白这异象。

8:17他便来到我所站的地方.他一来、我就惊慌俯伏在地.他对我说、人子阿、你要明白、因为这是关乎末后的异象。

8:18他与我说话的时候、我面伏在地沉睡.他就摸我、扶我站起来、8:19说我要指示你恼怒临完必有的事、因为这是关乎末后的定期。

8:20你所看见双角的公绵羊、就是玛代和波斯王。

8:21那公山羊、就是希腊王,两眼当中的大角、就是头一王。

8:22至于那折断了的角、在其根上又长出四角、这四角就是四国、必从这国里兴起来、只是权势都不及他。

8:23这四国末时、犯法的人罪恶满盈、必有一王兴起、面貌凶恶、能用双关的诈语。

8:24他的权柄必大、却不是因自己的能力、他必行非常的毁灭、事情顺利、任意而行.又必毁灭有能力的和圣民。

8:25他用权术成就手中的诡计、心里自高自大、在人坦然无备的时候、毁灭多人,又要站起来攻击万君之君、至终却非因人手而灭亡。】

如果有需要《黄金草原》电子书的,可以私聊。

user avatar

可以找一本大学教材看一下,张广智教授的《西方史学史》或者郭小凌教授的《西方史学史》都是不错的选择。或者找一本某段历史时期的入门书,看看里面对于史料的介绍。然后就会对这个问题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整天在网上找一些严肃问题的答案,根本是缘木求鱼。

至于问题中提到的荷马史诗,情况非常复杂。首先,“史诗”这个词是中国人的反映,对应的英文是epic,对应的希腊文是ἔπος。所谓ἔπος,对于古希腊人而言,是指一种诗歌的格律,凡是采用长短短的六步韵的诗歌,都可以成为ἔπος,包括但不限于据荷马的两部作品,范围很广。这些众多作品,最根本的特征是文体与格律方面的。史诗中的“史”,是翻译成中文时加上的,原本无有。说这些,是为了说明,所谓的荷马史诗被当做严肃的史料,从根源上是不存在的。或许在当时一般人的信仰与观念中,荷马史诗反映了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在严肃的史家那里,荷马很早就遭到质疑。

在近当代西方学术界,荷马史诗的内容更是被当做荒诞不经的故事。很多人反感西方人的对中国的疑古,但实际上,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疑古思潮最早是针对西方本身的历史的。如果不是施里曼这个外行人走大运,根据《伊利亚特》挖出了一座古城,学术界也不会有人认为,荷马史诗一定程度上包含了真实的历史内核。《希腊史研究入门》的相关论述,可以反映史学界对荷马史诗的一般看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西方史学界所采取的“史料”,这个概念本身其实是随着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演变的。与其说有一套固定不变的“史料清单”,不如说西方史学界一直在探索和挖掘能够提供关于过去的知识的一切可感知的痕迹。简单来说,西方史学界所依赖的史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但请记住,这里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 回答
    西方史学界看待巴黎公社,那真是一个复杂又充满争议的话题,历史学家们在这个问题上各有千秋,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解读也大相径庭。说它是个简单的“革命”或者“起义”,那绝对是太浅薄了。首先,最直接的看法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尝试,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马克思主义视角: 这个视角是最为深刻和有影.............
  • 回答
    夏朝的争议:东西方史学视角下的历史鸿沟提及夏朝,在不少中国人心中,它承载着中华文明起源的千年记忆,是夏商周三代之首,华夏民族的开端。然而,在西方主流史学界,夏朝的“历史地位”却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它不被广泛地承认为一个确凿的历史时期,其存在依据更多地被归类于传说或早期信史,而非被西方学术界普遍接.............
  • 回答
    在伪史学的框架下,西方被认为篡改和虚构的历史长度,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往往涉及对既有历史叙事、考古发现以及文献资料的颠覆性解读。这类观点通常认为,西方文明,特别是所谓的“西方文明”,并非其宣称的那样古老,其辉煌的起源和绵延的传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后世人为的编织和“伪造”之上。具体到“多.............
  • 回答
    当我们审视“文明”这个概念,以及历史学研究中那些被视为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准”,常常会发现它们似乎带着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烙印。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发展、知识传播以及权力结构共同作用下的复杂产物。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首先,地理大发现与早期全球化是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步。.............
  • 回答
    “西方史籍不如中国史籍详尽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不同文明在历史记录方式上的差异,以及我们评价“详尽”时可能存在的视角偏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传统史学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详尽程度,尤其是体现在官修.............
  • 回答
    中医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西方医学界,中医的地位和影响力远不如人意,甚至可以说是“视而不见”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因为这其中牵扯到的并非简单的科学认知差异,而是历史、文化、科研体系、经济利益等多.............
  • 回答
    顾颉刚先生的“层累古史论”是否适用于西方史料,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我的理解是,“层累古史论”的核心方法论,即对史料进行“辨伪”和“层层剥离”的分析,其精神和原则上具有普适性,同样可以启示我们如何审慎地看待和解读西方历史文献,但直接套用其具体结论和模式则不一定完全契合。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首.............
  • 回答
    西方伪史论之所以能够流行,并非仅仅是因为它“多读两本书就能反驳”,而是因为它触及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认知和对世界运作方式的某些期待,并且其传播方式也十分契合现代信息社会的一些特点。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流行的原因:一、 情感与心理驱动:1. 对现有秩序的不满与质疑: 许多相信西方伪史论的人,往往.............
  • 回答
    西方伪史论在近二十年间确实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者,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原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尽量剔除那些过于“标准答案”式的分析框架。首先,得承认,人们对“既定事实”的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倾向。历史上,无论是科学还是历史,都曾有过被认为是铁板钉铁,后.............
  • 回答
    “西方伪史论”:西方历史是捏造的?“西方伪史论”并非一个严谨的历史学概念,而更像是一种边缘化的、非主流的观点集合。它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我们目前所熟知的、被广泛接受的西方古代文明(尤其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人,特别是17、18世纪的欧洲人,为了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的需要而捏造或.............
  • 回答
    在西方摄影的璀璨星河中,有那么几位摄影家,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现实的记录,更像是灵魂的低语,每一个镜头都饱含着独特的思考和情感,构图更是他们内心世界的鲜明写照,让人一眼便能辨认出那是“他”的作品。他们用镜头雕刻光影,用构图诉说故事,将个人特质融入每一帧画面,成为摄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1. 安塞尔·亚.............
  • 回答
    西方伪史论在国内拥有相当一批信众,其原因错综复杂,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1. 对“中国中心论”的心理投射与文化自豪感的维持:首先,这与一部分国人内心深处对中华文明的极端自豪感,以及希望其历史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有”承认的愿望息息相关.............
  • 回答
    西方伪史论者眼下的盛行,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并非一个孤立的观点,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西方伪史论的核心观点与表现形式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西方伪史论”指的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一种质疑和否定西方历史,特别是其传统叙事和.............
  • 回答
    劝说相信“西方伪史论”的人放弃这一观点,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耐心和策略的过程。这类观点通常根植于深层的不信任感、对主流叙事的质疑以及对自身文化身份的认同。直接的驳斥往往效果甚微,甚至可能加剧对方的抵触情绪。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种循序渐进、注重理解和引导的方式。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如何进行劝说:一、 .............
  • 回答
    您好,非常乐意与您探讨西方伪史的观点。要理解这一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点:1. “伪史”的定义: 在讨论西方伪史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伪史”这个词本身包含的意义。它通常指的是那些被认为是虚假、捏造、歪曲了历史事实的叙述或理论。这可能涉及到对历史事件的篡改、人为的制造或夸大某些文化或文明的起源,.............
  • 回答
    在西方历史学界或考古学界早已被证伪,但在中国民间或某些宣传中却依旧流传甚广的“假说”,确实存在不少。这些说法往往披着科学、历史的外衣,但仔细审视,其论据薄弱,甚至与主流认知相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复杂,既有信息传播不对称、民众辨别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某些群体出于特定目的进行宣传的因素。这里选取一个较.............
  • 回答
    各位知友,你们好。关于“西方伪史论”为何至今仍有市场,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问题,绝非简单的一句“无知”或“偏见”就能概括的,其中牵扯到的心理、社会、文化乃至历史认知等诸多复杂因素,值得我们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种历史叙事,都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
  • 回答
    关于“有较高学历的人是否倾向于西方伪史论”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西方伪史论”。通常,“西方伪史论”是指一种观点,认为西方历史,特别是古代史和中世纪史,是由某些群体(例如天主教会、某些学者或政治.............
  • 回答
    “西方伪史论”这个说法,近些年确实在一些圈子里被炒得挺热。简单来说,它试图论证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西方历史,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甚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等,都是后人编造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某种话语权或服务于特定的政治目的。“西方伪史论”的主要论点,我为你梳理一下,它们通常围绕着几个核心: 考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