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黑凭什么说「中医是伪科学」?

回答
中医黑凭什么说「中医是伪科学」? 详细解读

“中医是伪科学”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定的观察、逻辑和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而产生的。中医黑(这里指对中医持批评态度的人,并非恶意攻击者)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通常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的:

一、 缺乏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和可重复性(Reproducibility):

这是“伪科学”最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由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一个理论或学说,如果不能通过实验或观察来证明其错误,并且即使经过多次相同条件的实验也无法得出一致的结果,那么它就难以被认为是科学的。

中医理论的模糊性和解释性过强:
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概念: 这些概念是中医的核心理论,但它们非常抽象,缺乏明确的物理或生化定义。例如,“气”在中医里可以指功能、能量、物质流等等,其含义可以根据临床表现灵活解释,难以进行精确的量化测量。
辨证论治的灵活性: 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症状、舌苔、脉象等)来诊断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优势,但同时也意味着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差异很大,难以进行标准化、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某个具体方药的效果。
“证”的定义模糊: “风寒感冒”、“湿热内蕴”等“证”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医的经验和感知,缺乏客观的生物标志物来支撑。同一个“证”可能在不同医生那里有不同的理解和描述。

缺乏可重复的实验证据:
对照试验的局限性: 科学研究,特别是现代医学,依赖于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评估疗效。中医的很多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中药复方,在设计和执行大规模、高质量的RCT时存在困难。
安慰剂效应难以排除: 对于很多主观感受改善的症状(如疼痛、疲劳),安慰剂效应的影响非常大。如果缺乏严格的双盲对照,很难确定疗效是来自药物本身,还是患者的心理预期。
药效学研究的不足: 尽管近年来中医研究在药理学方面有所进展,但对于许多复方中药的作用机制,其活性成分,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仍有大量未知。很多时候,只能解释为“协同作用”或“整体调节”,缺乏具体的分子生物学解释。

二、 缺乏客观的诊断工具和标准:

望、闻、问、切的局限性:
望(舌、面色等): 舌象和面色等视觉信息受光线、观察者主观判断等因素影响,缺乏标准化。
闻(声音、气味): 声音和气味的主观性很强,难以量化。
问(病史、症状): 询问病史是重要环节,但患者的主观陈述可能不准确,且语言描述往往含糊不清。
切(脉象): 脉象的描述(浮、沉、迟、数、滑、涩等)同样高度依赖于医生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不同医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现代医学有血压计、心电图、CT、MRI等客观检测手段,而中医的“四诊”主要依赖于人体自身的感知和主观判断。

缺乏生物学基础的支撑:
“经络”的解剖学证据: 中医理论中的“经络”被认为是运行气血、连接脏腑的通路,但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尚未找到与之对应的明确的解剖结构或生理机制。虽然有人试图将其与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或筋膜等联系起来,但这些类比往往牵强,缺乏直接证据。
“脏腑”功能概念的差异: 中医的脏腑概念,如“肝主疏泄”、“脾主运化”,其功能范围和生理过程与现代医学的解剖学脏器(肝脏、脾脏)的功能描述有很大差异。例如,中医的“脾”不仅仅是指解剖学上的脾脏,还包含了消化吸收、肌肉功能等多种含义。

三、 对现代科学的拒绝或误读:

对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的排斥: 一些中医支持者倾向于认为现代科学的方法(如还原论、随机对照试验)无法完全理解中医的整体性和个体化。他们有时会强调中医的“经验”和“传承”,而忽视了科学验证的重要性。
“整体观”的模糊论证: 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合一”,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这本身并不一定是伪科学,但如果缺乏具体的、可验证的机制来解释这种整体性如何影响疾病和治疗,就可能沦为形而上的空谈。
对某些科学研究的误读或过度解读: 有时,一些研究结果被中医支持者过度解读,用来“证明”中医理论的正确性,但这些研究可能存在方法学上的缺陷,或者其结论在科学界尚未得到普遍认同。

四、 历史发展和科学进步的对比:

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相较于现代医学在疾病诊断、治疗方法(抗生素、疫苗、手术、基因疗法等)以及寿命延长方面的显著成就,中医的进步显得缓慢,甚至在许多疾病领域,其疗效不如现代医学。
中医理论的停滞: 一些批评者认为,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五行、经络)自古代以来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发展和更新,依然是基于古代的哲学和认知水平。

中医黑的论证逻辑:

中医黑通常采用的是科学实证主义的论证方式:

1. 提出命题: 中医的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手段是无效的或未经科学证实的。
2. 举证: 提供缺乏可证伪性、缺乏可重复性、缺乏客观证据、与现代科学理论相悖等方面的例子。
3. 反驳中医支持者的论点: 针对中医支持者提出的“整体观”、“个体化治疗”、“经验医学”等观点,指出其缺乏科学依据或已被现代科学更好的解释和应用。
4. 得出结论: 基于以上证据和论证,中医不符合科学的定义,属于伪科学。

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中医是伪科学”的说法是一种概括性的批评,而非否认中医的全部价值。 许多中医黑承认,一些中药成分可能具有药理活性,一些中医的保健方法(如食疗、太极拳)可能有一定的益处,但他们反对的是中医的整体理论体系和其宣称的基于这套理论的治疗有效性。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中医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一些曾经被认为是不可解释的现象,未来可能会得到科学的解释。
对待不同声音需要理性分析。 批判性思维很重要,但不能一概否定。对任何学说,都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去审视,同时也应该看到其可能存在的价值和进步空间。
“中医黑”的标签本身也可能带有偏见。 区分是基于科学逻辑的批评,还是基于情绪或偏见的攻击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中医黑之所以说“中医是伪科学”,主要是基于对科学方法论的坚持,认为中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缺乏现代科学所要求的可证伪性、可重复性、客观性和可量化的证据支持,并且在很多方面与现代科学的认知存在冲突。他们通过对比现代医学的严谨和中医的模糊,得出这一结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以科学作为标准的话,这世界上的东西只有两种:科学和非科学。

非科学不代表其没有价值,比如艺术就是非科学,但你总不能说艺术没什么用吧?

那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说一个东西“伪科学”呢?那就是一个东西不是科学,但又要说自己是科学的时候。

就像有人说“中医很深奥,远不是现代科学能解释的”。

这就很有意思了。如果中医是非科学,那科学肯定解释不了——都不是一个系统内的东西,怎么解释?如果中医是科学,那现代科学为什么又无法解释?难道说中国人的祖先已经聪明到可以在2000多年前就建立起一套远超当代科学的科学体系?

当然还有另一些不承认中医是科学的人,这群人持有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是“科学不是唯一的标准”、“科学不总是对的”。

但是,能说出这话来,也说明它们压根就不了解科学。

科学什么时候说自己就一定是对的了?近代以来,有多少前人的科学理论都被后人推翻了?科学的“可证伪性”,本身就包含着一个科学陈述为假的可能性。

既然科学有可能是错的,为什么大家又要信科学?

因为科学是目前我们能发现的理解和解释世界效率最高的方式——没错,是效率最高的,但不是唯一的。

这话该怎么理解呢?打个比方,穿越回2000年前,那时候没有CT机、没有温度计、没有各种理化检测设备,医生们治病只能靠经验。我猜你得了某种病,你吃了我开的药好了,那我的这个诊断就是有效的。如果无效,那要么是我的诊断出错了,要么是我的要开错了。但你要问我开的药为什么能把病治好——在看不到药物分子是如何对人体细胞产生作用的情况下,这个过程就只能靠猜。

通过不断的总结归纳,不同地区也就诞生出了不同的医学体系。同一种病,在不同地区内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比如,中医习惯于用阴阳五行理论来解释疾病的生成,但同时期西方的“医圣”希波克拉底则提出了四体液说。中医认为,阴阳五行在人体内和谐共存人体就是健康的,而按照四体液说,健康是各种体液和谐混合的结果,如果体液混合错误就会生病,而医疗要领就是使体液恢复和谐的状态。这理论是不是挺像的?

但是,西方医学后来也在不断进化。到现代科学诞生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也就一日千里。今天的现代医学体系虽然仍然遵希波克拉底为“医圣”,但对他的体液说已经不再表示认同。至于中医,它的确是解释疾病和人体的一种方式。在其自己的理论体系内,逻辑仍然是自洽的。所以,很多中医的学生与支持者都不会认为中医本身有什么问题。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按照中医的理论走下去,现代医学的很多技术是不可能也没必要出现的。既然中医讲究的是阴阳五行,那就没必要剖开人体看看内部发生了什么病变。你无法想象一个连血管、神经、细菌都不知道的医学体系,能诞生出安装心脏支架这样极度复杂的手术。当然,更重要的是,医学本身的进步就是与科技完全绑定的。还是拿心脏支架来说,先不谈安装心脏支架需要怎样的技术,就说心脏支架的制作,那就涉及了十几个工业门类和全球产业链,并且也只有在现代大工业体系下才能生产出标准统一且安全的心脏支架。再进一步说,如果没有现代的工业化大生产,甚至连中医自己需要使用的各种工具都不见得能大批量地按照统一标准生产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医黑凭什么说「中医是伪科学」? 详细解读“中医是伪科学”的论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定的观察、逻辑和对科学方法论的理解而产生的。中医黑(这里指对中医持批评态度的人,并非恶意攻击者)之所以得出这个结论,通常是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的:一、 缺乏可证伪性(Falsifiability)和.............
  • 回答
    中医“不科学”之辨:是“不科学”还是“不西方”?“中医不科学”——这句简单却又充满争议的话,如同投石入水,激起了无数波澜。究竟是什么让一部分人如此断言?而“科学”二字,又由谁来定义?在中医与科学的这场持久辩论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将“不西方”等同于“不科学”。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力.............
  • 回答
    说到《水浒传》里的朱武,这哥们儿确实有点冤枉。你说他哪里不好?聪明才智有,谋略计策也不缺,关键是,在梁山泊这帮人里,他算是比较正面的角色了。可偏偏,这朱武身上就好像沾了点“容易被黑”的体质,仔细掰扯掰扯,可能跟下面这几点脱不了干系:一、 出场太晚,存在感相对薄弱,成了一个好摆布的“背景板”朱武是后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洞察力的问题,它触及到了我们如何评价经典、如何看待历史传承以及如何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体系。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中医黑为何嘲笑中医以古籍为教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医黑”的逻辑和出发点。他们的嘲笑通常基于以下几点:1. 科学的进步与医学的现代化: 现代医学(西医)强调基于可.............
  • 回答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中医黑”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倾向性,而“打着科学反科学”的说法也需要细致的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中医黑”,以及他们通常持有的观点和行为。“中医黑”的定义与常见观点:“中医黑”通常是指那些对中医(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持否定、质疑或.............
  • 回答
    “中医黑”的形成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它并非单一原因导致,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累积发酵的结果。要详细讲述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从历史、社会认知、媒体传播、个体经历等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历史遗留与现代化冲突: “科学”标准的引入与现代医学的强势崛起: 20世纪初,西方科学体系通过各种途径.............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与您一同探讨中医经典著作。您提出的问题非常关键,直接切中了中医理论的核心脉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或称《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及温病学说,分别代表了中医不同发展阶段的重要思想体系,但它们之间并非割裂,而是有内在的联系和发展的。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答: 1. 《黄帝内经》:.............
  • 回答
    关于2018年美国HR6法案允许针灸替代阿片类药物,中医的拥趸和所谓的“中医黑”们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而且这些看法往往比较鲜明,甚至有些激烈。要详细展开,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HR6法案的核心内容及其背景。HR6法案,全称《阿片类药物危机应对法案》(Support for Pa.............
  • 回答
    中医黑或反对中医的人,他们的动机和最终目的可以非常多样,并非铁板一块。从广义上讲,他们的最终目的往往围绕着以下几个核心方面,而这些方面又可能相互交织、影响:一、 追求科学的严谨性和实证性,反对不符合科学原理的理论和实践。这是许多反对中医的出发点。他们认为,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缺.............
  • 回答
    对于中医黑来说,他们看待中医和命理周易的态度,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持否定和质疑的立场,并且这种否定往往是基于其对科学和理性的推崇。他们的观点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来谈,并且我们会尽量细致地描绘出他们思维的脉络。关于中医,中医黑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缺乏科学依据、疗效不可靠、甚至带有欺骗性。1. 对“辨.............
  • 回答
    关于“中医黑”是否真正研究过中医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人心中一个纠结的地方。在我看来,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中医黑”。在我理解里,“中医黑”不是指那些对中医抱有疑虑,提出合理质疑,或者因为自身经历而对某些中医实践产生负面看.............
  • 回答
    在中医“黑”与“粉”的争论中,一个常见的论点是,为什么批评中医的人不拿出“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来“打击”中医?这种说法背后,隐藏着对科学证据要求以及对中医证据体系的不同理解。要详细阐述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什么是“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实实在在的临床研究”.............
  • 回答
    “中医黑”这个词本身就带着很强的指向性,如果有人在不了解中医的情况下,凭借片面的信息就对中医进行全盘否定,甚至以此误导他人,这无疑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从几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1. 信息不对称与选择性解读: 片面信息源: 很多时候,“中医黑”的信息来源可能非常单一,比如只看了几篇负面新闻,或者听.............
  • 回答
    “中医黑”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感情色彩,聊起这个话题,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进行一场立场鲜明的辩论。那么,那些被贴上“中医黑”标签的人,他们真的就完全不碰中医吗?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因为现实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得明确,“中医黑”到底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把“.............
  • 回答
    说到“中医黑”和“中医粉”的学历,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这两个标签背后的人群构成相当复杂,很难一概而论。与其说他们是特定学历的代表,不如说他们的认知和立场更多地受到了个人经历、信息获取渠道、思维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咱们先聊聊“中医黑”这个群体。这些人通常对中医的有效性、科学性抱有强烈的怀疑.............
  • 回答
    要深入了解“中医黑”的论点和方法,其实并非需要一个专门的“学习班”,因为这些观点和论证方式往往散布在各种公开的讨论和批判性文章中。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去观察和学习:1. 关注质疑中医的互联网平台与论坛: 知乎、豆瓣等社区的高赞回答与讨论: 在这些平台上,搜索关键词如“中医黑”、“中医骗局”、“中.............
  • 回答
    中医黑看待国外西医参与治疗后死亡率远高于中医参与治疗的情况,通常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并且语气可能比较尖锐和带有批判性:1. 质疑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 “这个所谓的‘国外西医参与治疗后死亡率远远高于中医参与治疗’的数据是从哪儿来的?谁做的统计?有什么可信度?别又是哪个西方媒体为了黑中医而编造出来.............
  • 回答
    中医黑这个词,说白了,就是那些对中医持负面、否定甚至攻击态度的人。他们往往不接受中医的理论体系,或者认为中医不科学、无效,甚至有害。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带着某种“正义感”来的,他们觉得中医的存在是对现代医学的阻碍,是对病患生命的威胁,所以要“打倒”它。要说得详细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中医黑.............
  • 回答
    中医黑的心态,这玩意儿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它背后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有知识体系的碰撞,有社会观念的变迁,还有个人经历的烙印。非要刨根究底,我觉得可以从这么几个角度来聊:1. 理性主义的审视与不信任: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一个视角。在现代科学体系下成长起来的人,习惯了用可重复的实验、量化的数据.............
  • 回答
    “中医黑坐井观天,连跳出来亲眼看看事实的勇气都没有,是不是很可悲?”这句话,我听过不少次。每当它出现,我总会想起那些对中医抱有偏见,却又不愿意深入了解的人。他们就像一群坐在井底的人,只看到了井口那一小块天空,就以为整个世界不过如此。更让人感到叹息的是,他们甚至没有勇气跳出那口井,去看看井外广阔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