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抗战史上有哪些令人绝望的时刻?

回答
抗日战争那段历史,每每回想,总有几个节点,像尖锐的冰锥一样刺入心扉,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最浓稠的绝望。

“卢沟桥的枪声”—— 破灭的和平幻想

1937年7月7日,宛平县卢沟桥,那一声突如其来的枪响,划破了北平城上空即将到来的宁静。在此之前,中国虽然饱受日本的侵略,但许多有识之士,包括一些当权者,还在抱着最后的幻想,希望通过外交斡旋,避免一场全国性的战争。毕竟,日本的军事实力在那个年代,是毋庸置疑的强大。

然而,日军的挑衅是蓄谋已久的,他们的借口如此荒谬,目的是如此赤裸裸。 当晚,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由,要求进驻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 接下来的就是机枪的扫射,炮火的轰鸣。 那一刻,和平的假象被彻底撕碎,中国人民知道,最残酷的战争已经无可避免。

绝望,不仅仅是因为枪声本身,更是因为这枪声意味着,我们即将面对的是一个拥有现代化武器、组织严密的侵略者,而我们自身,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国家动员能力上,都与对手有着巨大的差距。 卢沟桥的枪声,敲响了中国长期以来积贫积弱的丧钟,也预示着一场漫长而血腥的抗争即将开始,前景不明,充满了未知与恐惧。

“七七事变”后的迅速溃败—— 山海关失守,华北沦陷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并未止步,而是乘胜追击,华北大地迅速陷入战火。 北平、天津相继失守,日军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向中国腹地推进。

尤其是1937年12月13日,那个南京,那个曾经的“六朝古都”,在经历了一番惨烈的抵抗后,最终沦陷。 然而,比城池失陷更令人心胆俱裂的是,随之而来的“南京大屠杀”。 数十万无辜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在日军的刺刀、枪炮下,遭受了毫无人道的集体屠戮、强奸、奸淫。 城市变成了人间炼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当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传到后方,无数普通民众和前线的士兵,都感到了深深的无力与绝望。 他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是文明的倒退和人性的泯灭。 当国家的核心城市沦陷,人民遭到如此惨无人道的对待,那种“国将不国”的恐慌和悲愤,是如何的深入骨髓? 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而我们似乎连招架之功都显得异常艰难。

武汉保卫战的失利—— 战略退却中的痛苦抉择

1938年的武汉,承载着中国继续抗战的希望。 作为当时中国的陪都,武汉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一旦失守,中国将失去长江中游的屏障,抗战的局面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中国军队在武汉集结了数百万兵力,与日军展开了长达数月、规模空前的会战。 双方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战斗的最后阶段,中国军队虽然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但日军依然凭借其空中优势和精良的装备,步步紧逼。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 这标志着中国抗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意味着战略退却不可避免。 武汉的失利,让许多人感到一阵锥心的痛楚。 他们曾寄希望于在武汉能够阻挡住日军的攻势,能够守住这条抗战的生命线。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

从军事角度看,武汉的失利,使得中国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支撑点,日军得以沿长江而上,威胁中国大后方。 从心理层面看,武汉的失利,让原本就艰苦卓绝的抗战蒙上了一层更厚的阴影。 许多人开始怀疑,我们到底还能坚持多久? 这种漫无边际的消耗战,何时才能看到尽头?

“一寸山河一寸血”—— 无数次血腥的拉锯战

除了几个标志性的重大失利外,抗战八年,中国人民经历的是无数次局部战争和拉锯战。 在那些我们今天只能从史料中读到的无数个村庄、无数条河流边,都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战斗。

比如,发生在1941年的“皖南事变”。 国民党军队违背承诺,对新四军进行围攻,导致新四军遭受重创,损失惨重。 这次事件,不仅让国共合作蒙上了阴影,也让许多抗日将士感到心寒和绝望。 在民族危难之际,内部的矛盾和猜忌,是如何拖累整个抗战的进程?

又或者,那些发生在敌后战场上的游击战。 装备简陋的八路军、新四军,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日军,以及那些为了利益与日军勾结的汉奸。 在无数次突围、伏击、反扫荡中,无数优秀的将士牺牲在日军的枪林弹雨中,牺牲在残酷的饥饿和疾病中。

想象一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你的战友因为没有一双保暖的鞋子而冻伤,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而饿得只能靠树皮充饥,却依然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执行任务。 当你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而你不知道下一秒会是谁,那种绝望,是很多人永远无法体会的。

他们坚持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对民族生存的信念,是对“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承诺。 但这份坚持,是建立在怎样的血泪和牺牲之上? 当看到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同胞被杀戮,而自己却无能为力改变局面时,那种内心的煎熬,是难以言喻的。

这些令人绝望的时刻,不是为了渲染悲观,而是为了让我们铭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和平与安宁,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华民族经历了最惨痛的磨难,但最终,他们用不屈的意志和不懈的奋斗,赢得了这场伟大的胜利。 那些绝望的瞬间,也正是我们民族最坚韧的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这个问题应该反过来说,抗战的大部分时间里,尤其是面对台面上的国民政府,有不让人失望乃至绝望的时候吗?心态上最有朝气的无疑是广大根据地地区,但其苦难也是尤为显著的。比起武汉会战后基本和日军处于静态对峙直到44年的国统区,敌后根据地的扩大是用抗战军民用鲜血换来的,更不间断的抗击着日本人疯狂的扫荡,好不容易盼望到清算的时候,战争却突然结束了。

—————正文的分割线——————

抗战中的国民心态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尤其是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之后。应该说,在整个抗战阶段,面对时局,中国人民,特别是沦陷区和国统区人民表现出了异常复杂的心态—既有对日本侵略者的恐惧,也有对伪政权、国民政府无能和压榨的不满。当漫长的十四年结束的时候,中国战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极少数还没有完全转入大规模反攻的战场,而当中国战场的大反攻即将开始的时候,日本投降了。这导致了一种异常尴尬的态势,胜利者喜悦而茫然,失败者困惑而无奈,无论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都远没有做好准备。









正因为中国战场,尤其是国民政府所主导的所谓正面战场在大部分时间里表现的无能,无力,整个中国抗战基调是很沉郁的。毕竟中国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个丢掉战区司令部的战场,而作为战略相持结束标志的雪峰山会战已经是45年6月的事情了。

一直到投降为止,日军始终盘踞着中国最精华的整个沿海地区,国军所谓的光复实际上是因为日军为准备抗击美军登陆向沿海收缩,而作为机动主力的十一军(由于长期对峙,历年弹药物资堆积这时达到了空前的27个会战份)被冈村宁次认为依然具备攻入重庆,绝地反击的能力。如果只看国民政府的战线,那么整个抗战几乎没有让人乐观的时刻。特别是在1942到1943年,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时期,这成了以曲线救国为口号的伪军出现的最高峰。即使在43年之后,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轴心国的失败日益明显,也很难看出中国的战况什么时候会逆转。唯一有希望的是敌后不断扩大的根据地,但同样受限于装备水平、长期不具备对城市攻坚能力,无法对日寇完成最后的清算。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场面——大部分人都知道日本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没有人确切的知道日本人什么时候会失败。这就像大家都知道黑夜将要结束,但这个黎明前的黑暗也漫长的太过分了。

即使在抗战这样窒息的气氛里,对国民的精神来说,也确实有几个时期特别的苦闷,这几个时期差不多是全面抗战的开始、中间和结尾。

首先是八一三淞沪会战。当淞沪会战开始的时候,比起日后武汉会战,这场会战更为时人关注,因为它是国军整个抗战时期少有的、主动发起的会战。

上海三四十年代的名医陈存仁把自己的一生整理成了回忆录,畅销一时。其中就记录了自8.13淞沪会战开始时,上海华文界的兴奋,一致主张清算甲午以来日本的旧账。次日就有汉奸翻译官在租界内被路人活活打死,一度嚣张的各路汉奸走狗不得不杜门谢客,惶惶不可终日。我们熟悉的马寅初先生这时就颇热衷速决论,四处演讲,反对囤积大受经济界欢迎,事后为人所讥讽为书生之见。尤其在突袭的阶段,国军以接近十比一的优势兵力在吴淞前线不时取得进展,每一次都引起国人的极大欢呼。在淞沪会战中,整个华界可以说从三教九流都对这场战役寄托了极大希望。宋希濂所部36师为中央军精锐,赴淞开战,自南京至苏州所过之处人山人海,饼干、糖果、罐头等如雨而下,给所部官兵极大的激励。

奈何这一切最终化为了全面溃退,转眼间竟到了南京沦陷的地步。这种由天堂到地狱的坠落可谓巨大,直接表现就是人心在苦闷中无处消解。成了东方孤岛的上海娱乐业空前繁荣,各路小报流行,著名者如《社会夜报》,消息十有八九为杜撰,多说日军败绩,人们明知是假也趋之若鹜,借此麻醉自己逃避现实。这种转折在台儿庄前后还发生过一次,人们在长期的苦闷中又看到一点希望。国军也迫不及待的大举集结于徐州,结果只是上演了徐州会战的大撤退而已。《论持久战》的风行也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短暂的搏杀,无论成功和失败都不算可怕,而漫长的对峙才是最可怕的,论持久战实际上是指出了这个真相,当然也给出了最后的希望。

从41年珍珠港事件之后,应该说普遍国内都有寄望于欧美盟友的想法。可惜国际环境很快就变得和国内环境一样糟糕。苏军在哈尔科夫受挫,日军一路攻到了新几内亚。1942年之后,伴随着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困难的是国内日军的加紧动作。经过几年的消耗,这时各路投入抗战的杂牌军普遍面临着不被中央军吞并就要拼光的处境,大量出现投敌。各敌后根据地也面临着日军越来越大的围剿力度,冈村宁次接任华北方面军司令后,大力推行牢笼政策、三光政策,带来了极大困难。著名的五一大扫荡就发生这这个时期,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日军提出了野心空前,意图一举解决中国问题的五号作战计划。大量根据地在这个时期受到重创,不少要到44年才得以恢复。这个时期,几乎是投降论最流行的时候,也是曲线救国这个臭名昭著的名词诞生的大背景。

真正致命的打击或许要数发生在44年的豫湘桂大溃败,在全世界盟军大反攻的局面下,只有中国战场出现了空前的溃败,竟使许多人产生了将要亡国的错觉。在44年之前,虽然国军连战连败,但也有如三次长沙会战这样的亮点,产生了一种可以和日军对峙直到胜利的错觉。而44年豫湘桂大溃败撕掉了最后一层遮羞布,让人看到了最糟糕的局面。

中央军精锐如汤恩伯,日军自枣宜以来历次会战均试图捕捉歼灭,奈何转进如风。这次在河南大败,甚而为民团所围攻,丧失殆尽。胡宗南为中央军总预备队,几十万大军监视延安,镇守关中,一旦开战,灵宝战役,岘山庙一战106师被日军两个小队白刃击溃。出关大军溃败,望风而窜至美国飞行员以战斗机扫射试图拦截而不顾。薛岳以三次长沙大捷自负,这次终于长沙不保,守城的第四军溃散,天炉战法光环褪尽。方先觉死守衡阳,艰苦卓绝,终于体会到了上一年常德会战他救援不力的余程万的苦楚。可惜最后城池失陷,本人被俘,各部解围部队更是损耗严重,直接为后续的桂黔大溃败种下了恶果。

44年的豫湘桂大溃败带来的冲击是如此巨大——这时各国大使馆已打算撤离重庆,魏德迈劝告蒋介石迁都昆明。“飞将军”孙元良所获得的青天白日勋章就是因为率部赶赴贵州独山做保卫重庆的决战,幸而日军自行烧毁独山后撤退了,重庆方面才如闻大赦。滇川各系军阀人心惶惶,滇系欲与桂系残部在中央军溃逃后组建地方抗战政府,四川袍哥欲以汉留之名组建帮会游击队坚持抗战,因国民党人无游击经验,欲寻共产党为军师。自1937年以来,国军一切的抵抗都在大溃败面前被撕开了纸面具。此时正面战场的情势正如张发奎所说,日军欲占领中国何地则中国军队断不能阻挡,如果没有被日军占领,那么一定是日军不打算占领。

事实上44年的日军即无灭亡中国的打算,也没有这个能力。比如攻入独山的104联队这时已经是穿着缴获的国军棉大衣,吃着就地征集的口粮,几乎是无后勤作战。著名的国械日军就出现在这时。就像《大东亚战争史》里说的那样,桂柳会战的后期,日军是仰赖缴获的后勤物资作战的,补给已经达到极限。但这次大陆打通作战彻底暴露了国民政府的无能,使尚有期待的人心一夜尽丧。原本随着国际形势的好转,许多人都认为足以坚持到胜利,而此时却发现国民政府很可能要死在胜利到来之前。

只能说这时对根据地人民要情况要好许多,特别是44年之后,由于国军在豫湘桂的大溃败,大量国土失陷,日军在华总兵力被大大摊薄,为根据地的扩大间接创造了条件。和国军的溃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年根据地恢复了豫皖苏边地区,使从山东、河南,河北,一直到江苏,新四军和八路军的主要根据地连接在一起,更开辟了开辟湘、赣、粤、桂边五岭地区的抗日根据地。

总的来说,到1945年抗战最终结束的时候,根据地人民的心态很有些失望,大有种好的庄稼在等待收获的前夕突然消失,一拳打到了棉花上的感觉,尤其是抗战中牺牲最为惨烈,但同样也是发展最好完成了野战化整编的山东地区,此种感觉更为强烈。

国统区人民倒像是窒息前突然得到解放,更多些茫然。但无论哪一方,缺少实在的胜利感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对日本人来说,在中国战场有些冈村宁次所说的不断胜利,奉命投降的味道,而对中国人来说承受了牺牲,做好了准备,却缺少了歼灭直到战胜的过程,始终难以揭下敌人那层貌似强大的画皮。

这种心态的影响是异常久远的,一直持续到今天,依旧影响着中日对待这段历史的不同心态。





——————————

本文作者:北朝论坛 刘梦龙

user avatar

抗战都结束这么多年了还有人处在那种绝望中呢,跪着起不来了。

user avatar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做出的《晋察冀军区1941.8.13—10.17反扫荡战役总结》,提供了“战斗及非战斗减员总统计表”,总计投敌25人,最高级别为连级1人。投敌者占全部减员的0.49%,25人投敌的背后是高达5000的减员。这可能是当时晋察冀军区最绝望的时刻。

以下原创者为

@特别白

#重发#我一直想写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抗日时期... 来自专写明朝特别白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抗日时期的河北,开始各种不适应,还喜欢吹牛说大话,说各种解放后改革后的好日子,大家都笑话他,但也很愿意听。最后村里的游击队要去炸毁鬼子炮楼,喝壮行酒的时候,主角用了点手段把大家都弄倒了,自己拿着炸药包去,说我已经过过好日子了,你们还没有,让我去吧。

相关回答

为什么总有人黑民族英雄? - 一八零天改一次的回答 天灾时期,饿死军人是否比饿死百姓更为严重? - 一八零天改一次的回答
如果所有的古代爱国诗人或将军皇帝感受了21世纪的现在再回去之后会是什么感受或感觉? - 一八零天改一次的回答
user avatar

当年上海,十九路军正在和日军浴血奋战的时候,海军将领李世甲和日军将军坐车视察日军阵地

当年曲阜,陷落前一天,蒋公密令把当代衍圣公带到重庆

当年美国两边卖武器,卖废旧钢铁,所谓的保持中立,其实在胖虎欺负大雄的时候,中立就是帮胖虎

当年苏联援华后发现当时的中国拖不住日本,和日本签订合约后,援华的空军、将领、物资、贷款都撤离

当年德国在中日之间选择了日本,不在帮助中国

你要怪他们吗?

不怪,你自己弱,怪不得别人

但是那时候,是真的绝望啊,世界上举目无亲,国内大片国土沦丧,汪精卫已经投敌,国内精锐丧失殆尽


肿么办?

额 日本偷袭珍珠港去了···我勒个去!


注:苏联援助志愿军,是志愿军已经打了三次战役,三次大胜的时候

美帝大规模援助苏联,也是苏联抗住了德国凶猛的进攻之后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开始不再援助蒋公,也是蒋公一败再败,死活扶不起来的时候


指望别人帮你,你得让别人看到你值得被帮啊····

谁都不是傻子,谁会把自己的投资打水漂?

user avatar

我们并未经历过那个时代,所以很难想象国破族灭,真正的绝望是怎样。但有一次看《锵锵三人行》,萨苏先生说松山战役,牺牲的国军,最小的只有9岁,13岁左右的也不少。他说“为了救国,中国的母亲把家里的最后一个孩子送上了战场”,坦白说我听哭了。这是抱着什么绝望的心情拼死一搏啊。因为我们撑过来了,所以觉得有这样的国民,中国不会亡,但对于当时的母亲和孩子来说,他们是什么心情呢?

还有抗联的将士,杨靖宇将军打到最后,无水无粮,一人一枪,抵死不降,气概连敌人都不得不低头致敬。周保中将军,派出自己所有的战士,对日军实行自杀攻击,自己也做好了殉国的准备。不知道他们出发之前,是希望还是绝望。


看到这些牺牲的烈士记录,我觉得,只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文字是最好的回答。

user avatar

中国抗战史上最绝望的时刻,应该是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以后。此后局势一日比一日绝望,直到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人参战

—————————————————————————————————————————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武汉失守标志着腹心沦丧,广州失守意味着大后方与外界的海上联系中断。

眼看打不过,有人心眼就活动起来。武汉失守后两个月,汪精卫离渝转赴河内。他以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的身份叛国,不仅显示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对局势的绝望程度,同时也是对士气人心的沉重打击。

转过年来,日军在诺门坎试探攻击,打了几个月没有占到便宜,9月双方签订停战协议,诺门坎之战结束。关东军经此一败,收起北上之心;苏俄得胜而还,东方边境压力减轻。相应的,其援助国民政府以拮抗日本的紧迫性大大降低。由于苏俄是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主要的援助国,所以日苏停战消息传来,国民政府的心情可想而知。

就在此时(1939年9月),德军进入波兰,欧战爆发。国民政府坚持抗战的一大理由就是知道英美等国不会乐观日本鲸吞中国,相信早晚会出手干预。日德既然结盟,英法对德开战,无形之中就和中国站到了一条战壕里。所以欧战初起,国民政府抱有相当的乐观态度。

可惜德国人太能打。经过一冬的静默,德国转身在西线突破,从1940年5月开始,三个月时间打爆法国。国民政府本来以为自己打得就够惨,突然发现有人更不经打,可惜笑不出来,因为好歹算队友。

不但笑不出,甚至没空笑。因为汪伪政权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5月,日军以七个师团发动枣宜攻势,6月14日陷宜昌,全川震动。除了前线作战,此时,日军又对重庆实施连续的疲劳轰炸,以期打击国民政府的战斗意志。

法国战败后,日本乘机要挟英法封闭越南和缅甸对中国的交通。滇越铁路6月20日封闭,滇缅交通7月8日封闭。至此大后方对外交通全面中断。日军九月间进驻越南北部,对大后方形成了夹击之势。

但是还没有完,1941年4月13日日苏签订中立协定,日本无后顾之忧,遂放胆南进,而苏俄亦迅速减少直至断绝对华军援。至此,膏沃尽丧而甲弊兵羸,贼焰方炽而外援不至,抗战形势已经坏到无可再坏的境地,即使最乐观的人,于此也难以轻言乐观。


---------------------------------------------------------------------------------------------------------------------------------

附带闲话几句为何不认为豫湘桂溃败不是抗战最绝望的时刻

1944年的豫湘桂溃败当时非常令人失望,而且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它远远不足以令人绝望。

珍珠港事变后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战场就已经不是对日作战的主战场了,战争的胜利在主战场决定,主战场胜利则全盘皆胜,分战场失败却绝不会导致全盘皆输。

前几天韩国总统到上海参访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其实当时朝鲜已经被日本彻底管辖,这个政府就没有在朝鲜半岛存在过一天。设想一下,就算豫湘桂之战打得再惨,把重庆都打丢了,国民政府逃到西康,甚至流亡到印度,只要美国打败日本,国民政府就不会没有还都那一天……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