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生活必需品,为什么不像打击投机倒把一样打击炒房?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关系到民生的必需品,为什么我们好像更多听到的是对“投机倒把”的整治,而在房地产市场,大家讨论更多的是“炒房”,但实际的打击力度和方式却截然不同呢?这里面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经济、社会和历史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投机倒把”和“炒房”在概念上的区别,以及它们各自出现的历史背景。

“投机倒把”这个词,大家可能更熟悉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很多商品短缺,物资的流通体系还不健全。一些人利用信息差、价格差,囤积居奇,高价倒卖紧缺商品,从中牟取暴利。这种行为在当时的语境下,确实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加剧了物资短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所以,国家对其进行严厉打击,是为了稳定物价、保障基本供应、维护市场秩序。这种打击更侧重于对“不正当牟利”行为的否定,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

而“炒房”则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是房地产市场逐渐商品化、金融化之后出现的现象。它指的是一种将房产视为纯粹的投资工具,通过短期买卖、囤积房产以期获利的行为。与“投机倒把”相比,“炒房”发生在更成熟的市场环境下,房产的交易也更加规范(至少在理论上)。

那么,为什么打击力度和方式不同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关键原因:

第一,房产的特殊性与经济体系的演变。

房产的“硬通货”属性和财富象征: 房产在中国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它还承载了太多别的功能和意义。它与户口、教育、医疗等社会资源紧密挂钩,更是许多家庭财富积累的重要载体。这种“特殊性”使得人们对房产的投资需求异常强烈,也使得房产市场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一般商品。
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从上世纪90年代住房改革以来,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度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税收。这意味着,对房地产市场的直接、粗暴的打击,可能会对整个宏观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不像打击投机倒把那样,主要影响的是少数囤积居奇者,对整体经济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
市场化程度的不同: “投机倒把”行为发生在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管控依然较强的时期,那时候政府有能力也有意愿通过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和控制。而房地产市场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尽管政府有调控的手段,但直接以“打击投机倒把”的方式去处理,在法律框架和市场逻辑上都存在困难。

第二,调控的逻辑和手段的差异。

目标不同: 打击“投机倒把”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基本供应和稳定物价,让普通人能买到东西。而调控“炒房”的主要目标是稳定房价、抑制投机、保障刚需、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目标虽然都与民生相关,但侧重点和复杂性是不同的。
手段不同: 打击“投机倒把”更多的是运用行政命令、法律制裁等手段,可以直接没收非法所得、追究刑事责任。而调控“炒房”则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化的经济手段和政策引导,比如:
信贷政策: 提高首付比例、收紧贷款审批,让炒房者难以获得资金支持。
税收政策: 例如房产税、空置税(虽然尚未大规模实施),以及增加交易成本的税费,增加炒房的持有和交易成本。
限购、限售政策: 直接限制非本地户籍居民购房,或者限制房屋的再次销售,阻断短期炒作的链条。
保障性住房建设: 通过增加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等供给,分流一部分市场需求,让保障性住房的群体不受炒房市场的影响。
信息公开和监管: 加强房地产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严厉打击虚假宣传、捂盘惜售等行为。

这些调控手段的目的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希望通过“组合拳”,在抑制投机需求的同时,又不至于过度打击正常的购房需求和市场信心。

第三,对市场和个人权利的考量。

所有权与交易自由: 在市场经济下,房产属于个人财产,所有权意味着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买卖和处分的权利。单纯的“拥有”房产,即使是为了未来增值,在很多情况下并不直接构成法律意义上的“违法”。将“拥有”房产并期待其增值等同于“投机倒把”,在法律和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
区分投资与投机: 法律和政策需要在区分“合理的投资行为”和“恶性的投机行为”之间找到平衡。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买房也是一种长期投资,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保障。如果一味地以“打击炒房”的名义去限制所有投资行为,可能会挫伤市场活力,影响正常的住房消费。
法律框架的约束: 任何打击行为都需要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进行。直接套用“投机倒把罪”的模式来处理炒房,在法律上是行不通的,需要建立新的法律条文和监管机制。

第四,执行的复杂性和“度”的把握。

识别难题: 如何准确界定哪些是“炒房”,哪些是“合理投资”,在实际操作中非常困难。很多时候,判断标准是模糊的。比如,一个人买了房子住了几年,又卖掉,他算不算炒房?一个人在一线城市工作,为了未来升值预期,在二线城市买了一套房,算不算炒房?这些界限很容易模糊不清。
“双刃剑”效应: 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本身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力过猛可能导致市场崩盘,影响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用力过轻则无法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加剧社会矛盾。如何在抑制炒房和稳定市场之间找到一个精妙的平衡点,非常考验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长期性与持续性: 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复杂、动态调整的过程。不像打击投机倒把那样,往往是阶段性的、运动式的治理。

总而言之,与打击“投机倒把”相比,面对“炒房”这一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更成熟、更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调控尝试。它需要在维护民生、稳定经济、保障个人财产权利、法律框架以及市场运行逻辑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政策的不断调整和组合,而非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式的打击。这其中蕴含的,是经济发展阶段的演变、市场逻辑的深化以及治理智慧的提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你告诉我为什么是生活必需品,就要像投机倒把一样的打击炒房。

当年有投机倒把这个罪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不够,同时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因此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候,整个社会和很多人都对个体经营的市场经济行为不理解不接受,所以现在当我们的市场经济成熟了,投机倒把这个罪本身都已经没有了。为什么又想起来要用这种方法来对付房产?

其次,房产有人炒房,的确,但是没有人会在头上贴个标签,我是炒房的。当一个人去买一套房,你怎么判断她是不是炒房的,你谁啊?所以你说这个问题从操作上就不具备可行性,且不说从国家角度是不是必要。而事实上你买第1套房国家不管你买二套房,首付上升3456套房,国家不许你买,在你出售的时候5年唯一才可以免所得税,要不然就要征收差价部分的高额所得税,这些方式方法本身就在限制一个人过于频繁的买卖房屋,过多的囤积房屋,这本身就是从行为本身去限制炒房成立的可能性。而不是要有一条限制炒房的罪才叫限制。你告诉我,如果国家同意像投机倒把一样限制炒房,你怎么去限制?有人买房就抓吗?还是有人卖房就抓?即便前几天深圳被抓的深房里,他算是恶性炒房了吧,最后抓他的罪名也是骗取贷款和非法集资。没有炒房这条罪行。

第三,国家为什么要让房价下降?从开始限购政策到现在,你把所有限购政策拿出来翻一翻,有任何一个政策里面提到要打压房价下降这样的字眼吗?没有国家从来都提的是限制房价恶性上涨限制房价过快上涨。因为国家知道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每年还发那么多货币,以名义货币标价的核心资产,他就很难下降。更不要谈以投机倒把的方式打击炒房,硬性打压房价。

最后我想说房屋是生活必需品,但是生活需要的是居住而不是买房,租房也能解决居住的需求,你为什么不租呢?国家说了,房住不炒那你去住啊,为什么一定要买的你才能住呢?收回买房,不要觉得自己买不起的,就是房价不合理,一个房价无论多高有人买它就能支撑,有购买力支撑它就不会往下掉,只不过那个买的人那个支撑,他的购买力不是你而已。不要总觉得因为自己买不起,所以房价就是不合理的,所以房价就有必要掉下来迁就你自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同样是关系到民生的必需品,为什么我们好像更多听到的是对“投机倒把”的整治,而在房地产市场,大家讨论更多的是“炒房”,但实际的打击力度和方式却截然不同呢?这里面其实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经济、社会和历史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投机倒把”和“炒房”在概念上的.............
  • 回答
    吴京在2018年因酒驾被行政拘留后能够复出,而其他劣迹艺人却未能复出,这一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涉及法律、社会舆论、个人形象修复、行业生态以及公众心理等复杂因素。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析: 一、吴京事件的特殊性1. 法律处罚的轻重与公开性 酒驾的性质:吴京的酒驾行为被认定为“情节轻.............
  • 回答
    赫尔穆特·冯·毛奇(Helmuth von Moltke the Elder)与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同为德国统一的核心人物,但两人的历史地位和公众认知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他们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角色分工、时代背景、个人风格以及后世评价体系的多重影响。以下从.............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同样是曾经帮助过中国的国家,一些中国人对苏联抱有更特殊的情感,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苏联的“同志情谊”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 共同的革命道路和意识形态认同: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关键的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层面,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中国不能”。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在同一时期培养出的数学大师的数量和影响力,与苏联同期相比存在差距。要深入探讨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苏联数学的辉煌时期与历史背景:首先,理解苏联数学的崛起,需要回.............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精准,触及到了中国几个主要城市在限制机动车保有量方面采取的不同政策。北京的“摇号”、上海的“拍号”和广州的“摇+拍”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基于各自城市 发展阶段、历史背景、经济实力、交通状况、社会接受度以及政策调控目标 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各自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富有启发性的历史对比。同样是缺乏实际战场经验,却被提拔到最高领导岗位,赵括和韩信(或诸葛亮)一个惨败身死,一个却能取得辉煌胜利,其原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 1. 战争的性质与对手的差异 赵括: 长平之战面对的是战国时期最.............
  • 回答
    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赵光义,同为开国君主,都经历了夺位上位,但他们的历史口碑却有着天壤之别。这背后是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包括他们夺位的性质、过程的公正性、夺位后的统治表现、个人品德、历史记载的角度以及后世的价值判断等等。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差异: 一、 夺位性质与过程的公正性:玄武门之变 v.............
  • 回答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怀有统一欧洲甚至地球的宏大野心,但他们的历史评价却截然相反:一个被尊为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另一个则被钉在了邪恶的耻辱柱上。这种巨大的反差,并非源于野心的规模,而是深植于他们的 动机、手段、方法、最终目标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下面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一、动机与理念的根本差异拿破.............
  • 回答
    创业的成功与否,如同探寻财富密码一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同样是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有的能蜕变成巨擘,有的却如昙花一现,这其中的关键差异,往往在于他们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如何运用创新思维,以及如何将这些转化为可执行的战略。而在这个数字化浪潮席卷的时代,“数字化手段”无疑成为了开启财.............
  • 回答
    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DeepMind 和 OpenAI 在强化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如果从公众认知度、颠覆性突破以及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来看,DeepMind 和 OpenAI 的成果似乎更加耀眼,更容易被大众所提及。这种“差距”的感受并非绝对,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
  • 回答
    关于不同人种在体育项目上的表现差异,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遗传、训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我们来尝试详细地分析一下黄种人(这里主要指东亚人群)和黑人(这里主要指非洲裔人群)在举重和短跑项目上的表现差异:核心观点: 举重: 黄种人(东亚人群)在某些举重项目上表现出色,可能与其身体结构、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同样是精锐部队,同样面临山地阻击战的严峻考验,同样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在三所里阻击战的辉煌胜利,与国民党军第74师在孟良崮战役中的全军覆没,命运截然不同,其原因绝非偶然,而是由战略层面的决策、战术层面的指挥、部队的士气和意志、以及战场环境的综.............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触及到了中国铁路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矛盾和关键决策。简单来说,铁路选择巨资提速而非大规模改造用户体验流程,背后是战略选择、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以及现实制约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一、 战略选择:谁是铁路的首要服务对象?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中国铁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核心.............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社会、家庭、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变化。不能简单地说“以前的孩子没有心理问题”,因为历史上也存在儿童心理问题的现象,只是在认识、诊断和记录方面可能与现在有所不同。然而,我们确实观察到当代儿童心理问题出现的频率和广度似乎有所增加,这背后有多重.............
  • 回答
    国人对日本足球和美国足球的看法,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形成,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咱们一点一点儿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大前提:“强”和“弱”是相对的,而且评判标准会因为观察者的背景和关注点而大不相同。为什么国人普遍认为日本足球很强?1. 持续的进步和世界杯上.............
  • 回答
    你说到点子上了,同样的拼死一搏,真田信繁(也就是小说、电视剧里的真田幸村)和曹变蛟,一个名垂青史,一个却相对鲜为人知,这背后的原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这其中牵扯到历史的必然性、文学的塑造、民族记忆的传承,还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巧合”。咱们先来说说这两人为什么都会被冠上“决死突击”的名号。真田.............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要说为啥《花木兰》真人版在美国上映时收获了褒贬不一的评价,而国内的观众似乎对它和《上气》的态度差异这么大,这背后其实牵扯着很多层面的东西,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咱们得从文化、历史、政治,还有观众心理这些方面一点点掰扯。先说说《花木兰》真人版吧。为啥在国内评价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好评.............
  • 回答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同样是蜗居在一隅,有些日本人的家,即使不大,却总能保持那种令人心旷神怡的干净整洁,仿佛住了很久也不会有堆积如山的杂物和灰尘。这不像我们很多人家里,可能刚收拾完没几天,就又开始恢复原状。到底是什么秘诀呢?最近我琢磨了琢磨,也找了一些资料,感觉这事儿可不是随便说说那么简单,背后有几把.............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洞察力,也触及了殖民历史和地理边界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差异点。南美洲的国界线之所以普遍不像北非那样呈现出大量的直线(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它们在殖民时期,尤其是早期阶段,其边界的划定和演变受到不同的历史、地理、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 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