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刘备、孙权都各自错过了哪些统一天下的机会?

回答
这三国鼎立之局,并非天生注定,而是三位雄主在历史的洪流中,各自挥霍或错失了登上权力巅峰的绝佳机遇。

先说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论实力、论地盘,在三国中无疑是最大的。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应该是在官渡之战大破袁绍之后。袁绍虽然号称四世三公,但其拥兵百万,曹操不过数十万,一战而胜,可谓奠定了北方霸业。当时,南方的刘备刚败走,依附刘表,孙权尚是毛头小子,他的哥哥孙策刚被刺杀,江东根基未稳。曹操此时若是乘胜追击,不顾一切地南下,强攻荆州,甚至继续图谋江东,鹿死谁手,犹未可知。然而,曹操却选择了稳扎稳打,在北方巩固统治,与刘表、孙权进行拉锯战。他似乎更倾向于“以逸待机”,但恰恰是这种“稳”让他错失了“破局”的良机。赤壁之战的惨败,彻底打乱了他的战略部署,将他从统一的边缘推开。如果他当时在官渡之战后,没有犹豫,没有留下太多精力去处理北方后方的零散势力,而是集中力量,孤注一掷南下,或许历史会改写。

再看刘备。刘备的创业之路,堪称坎坷。他前半生颠沛流离,屡战屡败,好不容易在诸葛亮“隆中对”的指引下,取得了荆州、夺取益州,形成了与曹操、孙权三足鼎立的有利局面。他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机会,无疑是在关羽镇守的荆州。荆州,作为连接三国的重要战略要地,不仅是北伐曹操的粮道,也是出兵东吴的跳板。然而,关羽的骄傲自大,以及刘备集团内部的策略失误,导致了荆州的失守,关羽也因此丧命。这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失去了荆州,他的北伐大业基本破产,东吴也成了他无法逾越的障碍。如果刘备当时能够更重视荆州的防御,派遣更得力的将领,或者在孙权多次试探性接触时,能够更灵活地处理与东吴的关系,而不是眼睁睁看着荆州落入东吴之手,或许他还有机会图谋中原。夷陵之战的惨败,更是让他元气大伤,在他死后,蜀汉的实力更是难以与魏、吴抗衡。

最后说说孙权。这位江东之主,虽然早期以守成为主,但其拥有的地利,以及在三国中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也让他有过统一天下的可能。他最值得回味的机会,大概是在曹操进攻荆州,而刘备又远在益州的时候。那时候,他挟持了汉献帝,坐拥江东,实力也相当不俗。而曹操在赤壁之战后,虽然实力未损,但也受到了重创。孙权此时若能抓住机会,联合刘备,共同夹击曹操,或者在曹操内部出现动荡时,主动出击,都有可能扩大地盘,甚至逼近中原。然而,孙权似乎更看重江东的安稳,他对曹操也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他没有刘备那般北伐中原的野心,也没有曹操那种统一天下的魄力。他更像是一个精明的经营者,在守住自己江山的基础上,伺机而动。但这种“伺机”也让他错失了主动出击,改变三国格局的绝佳时机。当他最终在与蜀汉的联盟破裂后,又被魏国压制,他才意识到统一的艰难,但此时,一切都已太晚。

总而言之,这三位英雄,都曾在历史的某个节点上,离统一天下仅一步之遥,但或因战略失误,或因内部矛盾,或因野心不足,最终都没能摆脱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便是历史的吊诡之处,无数的巧合与选择,共同塑造了我们熟知的这段传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曹操的机会最大,达成条件也最简单:赤壁打赢了就行了。

至于孙权嘛,一辈子都没机会。历史上根本没有华容道,倒是有逍遥津。退一万步说,就算合肥打赢了,孙权最多也就是完善了江淮防线,距离许昌还差得远呢。这就好比网上总有些萌新认为诸葛亮出了祁山就能一统天下了,殊不知曹魏的首都还远在天边呢。孙权这辈子唯一能统一天下的机会就是祈祷他哥晚两天死,起码等偷袭完许都再死。这样东吴势力也许还有机会逐鹿中原。至少相比曹操来说,袁绍要好应付多了。

最后是刘备。

刘备最大的机会有两个。一是衣带诏的时候果断发难。先干掉曹操,再以“延续汉祚”的功臣自居把控朝政,然后剩下的局势慢慢盘就行了。刘备虽然不是大才,但起码比董卓何进之流强多了。这俩人都能权倾天下,刘备自然也能。

第二个机会就是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如果关羽不毁败,刘备的整体实力已经远超孙权了。关羽拿下樊城先把局势稳住,然后等曹操自然老死就行了。按照曹操当时的身体状况,摩陂之战大概率是打不起来的。一旦曹操病亡,刘备立刻整军东下攻击孙权。此时曹魏无法夹击蜀汉,就算勉强出兵,襄樊和江陵也能坚持到攻吴部队撤回。打孙权不一定能灭掉他,但一定可以打到他献女求和。这样,天下大势就来到了南北对抗,中间夹着一个孙权两头讨巧。

至于后面的就温水煮青蛙吧。历史上南北对抗都是旷日持久的,而且都是北方笑到了最后。虽然南方政权也出现过朱元璋这种反杀特例,但三国时期南方的经济跟一千多年之后没法比。更靠谱的方案是先灭掉东吴,然后再效仿韩信故事,出秦川和魏国争夺天下。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三国鼎立之局,并非天生注定,而是三位雄主在历史的洪流中,各自挥霍或错失了登上权力巅峰的绝佳机遇。先说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论实力、论地盘,在三国中无疑是最大的。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应该是在官渡之战大破袁绍之后。袁绍虽然号称四世三公,但其拥兵百万,曹操不过数十万,一战而胜,可谓奠定了北方霸.............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道出了很多人对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一个普遍疑问。我们习惯性地将曹操与“文”,刘备与“武”划上等号,仿佛这样就能解释一切。然而,历史远比这复杂得多,孙权能在风起云涌的时代脱颖而出,并非全无凭仗,更不是一句“什么都不会”就能概括的。要理解孙权如何“三分天下”,咱们得抛开那些过于简化的.............
  • 回答
    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也触及了人们对这三位三国巨头的一种集体记忆和评价差异。同样是以少胜多,为什么孙权就成了“孙十万”,而刘备和曹操的以少胜多往往被歌颂,甚至有些“以多败少”的经历也相对被淡化或者被视为英雄气概的证明?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故事的焦点与叙事的主角: 曹操: 曹操.............
  • 回答
    三国时期,要说同时见过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枭雄的人,那非华佗莫属。华佗,字元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医术精湛,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对于各种疑难杂症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疗法。他的名声早已响彻四海,自然也就成了许多名士和达官显贵争相拜访的对象。初遇曹操: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
  • 回答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未能统一天下,并非是他们“太强”或“太弱”的简单二元论可以概括,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双方实力均衡,但各有侧重,难以彻底压制对方: 曹操:北方的绝对优势,但南方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优势: 曹操占据了北方中原.............
  • 回答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历史演进的必然,也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各自实力、战略以及所处时代局限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他们都雄才大略,都曾有过一统天下的野心和机会,但最终谁也未能实现这个目标,这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绝非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咱们就细细道来。1.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强大基础与战略失误的致.............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聊聊曹操、孙权和刘备这三位三国枭雄,以及人们对他们“黑点”的看法差异。要说曹操和孙权,他们的“黑点”确实显得更加多元化,更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一个人身上可能存在的各种缺点交织在一起。比如曹操,人们常常诟病他“奸雄”的标签,这背后包含了很多层意思: 权谋手段: .............
  • 回答
    这想法挺有意思的,咱们抛开那些“标准答案”式的评价,单从三国这宏大的历史画卷里,细细品味一下孙权这人,还真能咂摸出点不一样的味道来。“仁主”这顶帽子,给刘备戴久了,总觉得有点晃荡。刘备仁义,那是肯定的。他“桃园结义”,讲究兄弟情义;他“三顾茅庐”,尊重贤才;他“携民渡江”,爱护百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
  • 回答
    要论吕布若听从陈宫之策,能否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并立抗衡,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遐想万分的话题,也充满了无数的“如果”。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从陈宫的战略眼光,到吕布的性格特点,再到当时的历史大势,来细细推敲一番。首先,我们得承认陈宫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谋士。他的“先取徐州,再图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
  • 回答
    刘备伐吴,确实是蜀汉历史上一件充满争议、也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即便在当时,从曹魏、孙吴的立场,乃至刘备阵营内部的核心谋士和亲信,都普遍认为刘备不应该,也缺乏成功的把握去伐吴。然而,刘备却毅然决然地发起了这场战争,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既有外部因素的推波助澜,更有刘备自身性格、战略考量以及情感因素的驱.............
  • 回答
    操之所以没直接让刘备和孙权自尽,这事儿不能简单一句“心慈手软”就概括了,里面门道儿可深着呢。咱们得一点点捋。首先得明白,操当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以令诸侯”是关键。他的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奉汉正朔”上的。如果他直接干掉刘备和孙权,那性质就变了。你想啊,刘备虽然势力小,但他是汉室宗亲,名义上.............
  • 回答
    若赤壁之战,曹操果真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擒获刘备、孙权二王,并将其押赴许昌,公开处斩,那么,这无疑将改写三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对曹操的评价,也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首先,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会瞬间被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将成为千古一帝,扫平天下,统一中国的决定性人物。 军事才能的极致展现: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能把历史上的几位关键人物的后代拿出来比较,而且恰好涉及到三国时期最耀眼的几个家族。说到曹操的儿子曹丕、曹植,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他们的确是才华出众、能力非凡,成就也斐然。而刘备的儿子,尤其是刘禅,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似乎就显得“平庸”许多。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
  • 回答
    关于“僭越”这个词,咱们得先掰扯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超越了本分,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尤其是跟权力、地位、名分有关的。在古代中国,这可是个挺要命的词,因为天子、朝廷、礼制都有着一套森严的规矩,谁要是敢越雷池一步,轻则名声扫地,重则招来灭顶之灾。提到曹操被扣上“僭越”的帽子,那真是千古奇冤.............
  • 回答
    那一场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要说曹操为何会改变原定的攻打目标,从直取刘备转而直捣孙权,这背后其实是局势变化和一系列关键考量所促成的。话说曹操大军南下,初衷确实是想要一举荡平长江以南的势力,尤其是眼下在他看来,刘备占据的新野和樊城之地,虽然是他南征过程中需要啃下的硬骨头,但毕竟实力相对较弱,而且地理位置.............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同样是皇室姻亲,曹操的女儿和孙权的妹妹在面对丈夫时,表现出的忠诚度似乎有所不同。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当时的政治格局、她们个人的处境以及她们各自嫁过去的目的来细细道来。首先看看曹操的女儿,比如曹节(汉献帝的皇后)。曹操当时已经把持了汉朝的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整个天下都知道汉献帝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设问!如果刘璋不是一个“暗弱之主”,而是能与刘备、孙权、曹操比肩的雄才大略之辈,那么三国鼎立的格局很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提前形成“刘璋、孙权、曹操”三分的局面。下面我们来详细推演一下:前提设定:刘璋拥有与曹操、刘备、孙权相当的才能和野心我们假设这位“非暗弱”的刘璋,具.............
  • 回答
    刘备是不是也多疑?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值得好好说道说道。跟曹操和孙权这俩性格鲜明、多疑的代表人物比起来,刘备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仁德”“宽厚”,好像跟“多疑”沾不上边。但仔细想想,在那个乱世之中,如果没有点警惕之心,恐怕早就被吃得骨头都不剩了。首先,我们得明白“多疑”这个词在历史语境下的含义。 它不是.............
  • 回答
    说到统一江山后的“卸磨杀驴”,这可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一个屡试不鲜的戏码。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汉末枭雄里,要论谁最可能在功成名就后对功臣下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他们的性格、政治理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好好捋一捋。曹操:政治家的精明与权术的极致曹操这个人,打心眼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而且是.............
  • 回答
    如果我必须在刘备、曹操和孙权这三位历史人物中选择一位作为我的老板,我会仔细权衡他们的性格、管理风格、政治理念以及我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价值取向。经过一番思考,我 更倾向于选择刘备,原因如下:选择刘备的理由(详细阐述):1. 仁德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核心特质: 刘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他的“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