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985/211 的学生,会介意和大专生谈恋爱吗?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要说985/211的学生会不会介意和大专生谈恋爱,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这就像问“中国人会不会介意和法国人谈恋爱”一样,太笼统了。

首先,咱们得明白,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来自哪个学校,首先他是一个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感情。学校标签只是他人生经历的一部分,而不是他全部的定义。

那些“不介意”的学生,他们可能更看重什么?

个人品质和内在魅力: 很多人会觉得,谈恋爱最重要的是两个人合不合拍,能不能聊到一块儿,性格是不是投缘,能不能互相理解和支持。大专生一样可以拥有非常优秀的品质,比如善良、真诚、有责任感、有上进心,甚至在某些领域有独特的才华或深刻的见解。当这些内在的东西足够吸引人的时候,学校的出身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共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 如果两个人在兴趣爱好上非常契合,比如都喜欢某个运动、音乐风格、或者都对某个领域充满热情,那很容易就能找到共同话题,建立深厚的联系。同样的,如果两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对未来的规划、对人生的看法都比较一致,这种精神上的契合度往往比学历背景更能维系一段感情。
成熟度和心智: 有些大专生因为社会经验更丰富,或者本身心智就比较成熟,处理问题的方式比同龄的本科生更稳重。这种成熟度对于建立一段健康、长久的感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眼缘”和感觉: 爱情这东西,有时候就是很玄妙。可能就是那么一眼,或者那么一个瞬间,就觉得“对了”,对方身上的某种特质让你觉得舒服、安心、或者充满激情。这种感觉,和学历真没太大关系。
对“成功”的定义多元化: 985/211的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可能相对优越,接触的信息也更多元。他们可能更早就接触到各种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人,对“成功”的定义也更加宽泛。他们可能不把“名校光环”作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关注一个人是否热爱生活,是否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否对世界充满好奇。

那么,哪些学生可能“会介意”?他们介意的是什么?

社会观念和“门当户对”的影响: 咱们不能否认,在一些人的观念里,“学历”依然是衡量一个人社会地位和“匹配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一些家庭背景比较传统、或者父母比较在意“面子”的学生,可能会受到外界压力,或者自己内心也觉得“不太合适”。
对未来的规划和发展路径的差异: 985/211的学生,他们往往有更明确的深造(考研、出国)或者进入顶尖企业工作的目标。而大专生,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可能更加多元,有些可能更早进入社会,有些可能选择职业技能培训。这种路径上的差异,如果双方没有充分的沟通和理解,可能会导致在谈论未来时,感觉“话不投机”或者存在现实的差距。
知识和视野的局限性(这是可能的,但非必然): 坦白说,接受高等教育,尤其是在名校,确实能提供更广阔的视野,更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及更多接触前沿信息的机会。如果一方在知识面、信息接收能力,或者思考问题的深度上,与另一方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影响到了日常的交流和理解,那么确实可能会成为一个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大专生都如此,很多大专生同样有极高的求知欲和开阔的视野。
“面子”和社交圈子的认同: 有些学生,特别是还在校园里的,可能比较在意自己在朋友圈里的形象,或者希望伴侣能和自己的朋友们“融洽相处”。如果他们觉得对方的学历可能会带来不被认同或者被“议论”的风险,也可能会有所顾虑。

关键在于什么?

我认为,最关键的还是沟通、理解和共同成长。

坦诚沟通: 无论学历如何,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能够坦诚地交流彼此的想法、感受和顾虑。如果双方都愿意为对方理解而努力,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互相欣赏和尊重: 985/211的学生,他们拥有名校的标签,这是一种优势,但不能因此就看轻了选择大专的同学。反之,大专生也不必因为学历的差异而自卑。真正成熟的人,会看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真诚的欣赏和尊重。
共同成长: 感情不是静态的,它需要双方一起进步。即使学历有差异,但如果双方都有学习的意愿,愿意一起探索世界,一起提升自己,那么这种差异反倒可能成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动力。比如,985/211的学生可以在学术或理论上分享,而大专生可能在实践技能或社会经验上提供不同的视角。

所以,总结一下:

会不会介意,真的因人而异。

有些985/211的学生,他们更看重的是内在的吸引力、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层面的契合,他们会觉得学历只是敲门砖,重要的是进去之后能做什么,以及这个人本身怎么样。他们可能很乐意与一位优秀的大专生交往。
也有些985/211的学生,可能因为受到社会观念、家庭期望,或者对未来发展路径的不同预期,而会有所顾虑。他们可能认为,在某些方面,选择与自己背景相似的人,会更容易沟通和有共同话题。

最终,一段感情的成功与否,绝不仅仅取决于两个人来自哪所学校。那背后承载的,是两个人的性格、三观、付出以及是否愿意一起面对和解决问题。学校的标签,就像是衣服上的牌子,重要吗?有时候是,但更重要的是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是否舒服,你是否喜欢它的质地和设计,以及你是否愿意用它来搭配你的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985/211成了一个阶级了?不妨就叫他们新兴士族阶层吧。

【纵向来看】其实扩招后的985,教养也未必比得上扩招前的大专,或者文革前的老高中。

【横向来看】学历只是谈恋爱的一个因素。假设:一个985博士凤凰男,和一个上海大专动迁妹,谈恋爱谈崩了。决定诸位站哪边的,绝不是学历。大家首先不承认妒忌凤凰男的智商和动迁妹的钱。然后在道德、情商、见识、地域等各领域站队厮杀。------ 学历?忙着呢,还没空吵到这一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背后牵扯到的因素可不少。要说985/211的学生会不会介意和大专生谈恋爱,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这就像问“中国人会不会介意和法国人谈恋爱”一样,太笼统了。首先,咱们得明白,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来自哪个学校,首先他是一个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和感情。学校标签只是他人生经历的一部分.............
  • 回答
    这问题,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我认识不少清北的同学,也跟很多985、211的学长学姐们打过交道,所以稍微能聊聊这个话题。首先,说“看不上”有点绝对了。 要是中国学生普遍这么想,那也太伤人了。绝大多数的清北学子,心里还是清楚自己走到这一步有多不容易,也知道985、211学校里藏龙卧虎,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同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社会分层、个人经历、心态以及对“垃圾”这个词的定义等多个层面。要笼统地说985、211的学生是否“真的会觉得”普通二本、三本的学生都是“垃圾”,答案是不能一概而论,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但确实有一部分人可能持有这种观点,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表现出优越感。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
  • 回答
    “985 学生知道了会流泪,211 学生知道了会沉默” 这种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用以凸显不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社会资源获取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差距和挑战。它并非绝对真理,但背后确实反映了一些普遍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压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符合这种描述的残酷现实,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 回答
    好,这话题听起来就挺有意思的。你想知道哪些事儿,会让985的学生激动,211的学生高兴,而且得说得具体点,让这事儿听起来就像是从咱自个儿嘴里说出来的一样。行,我给你捋捋。这得从几个方面来说,咱们先从学习本身,再到生活,最后到将来的发展,一步步拆解。一、 在学术前沿的“撞见”与“接力” 985 学.............
  • 回答
    嗨,老铁!大三法学生,对考研学校的选择有点纠结,想去那种985、211,理科特别牛,但法学相对弱一点的学校,而且这些学校的法学考研分数还不太高,这事儿会让人觉得有点“那个”吗?哈哈,这个问题我太懂了!尤其是咱们法科生,总是有那么点“情怀”在里面,觉得法学就该去法学牛校,什么五院四系(中国政法大学、西.............
  • 回答
    关于985/211男生在恋爱时是否都会嫌弃女生的学历,这是一个很普遍但又很复杂的问题。简单地说,答案不是绝对的“是”或“否”,而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与其说他们“嫌弃”,不如说学历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并非是唯一决定性因素,并且这种考量的方式也因人而异,有程度上的差异。为什么学历会成为一.............
  • 回答
    国内高校排名“洗牌”的讨论,几乎年年都有,但真正意义上的“大洗牌”却不太可能一蹴而就。这其中的逻辑,既有客观的现实考量,也有主观的改革动力。要说完全没有变化,那也不可能,总会有一些学校凭借其突出的优势在某些领域脱颖而出,而另一些则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排名有所下滑。但你期望看到一堆本来排在后头的学校,突然.............
  • 回答
    看到你对中医这份“莫名烫死人的热情”,我首先想为你这股劲头鼓掌。高二,211目标保底,985可冲,这是个相当不错的起点,意味着你未来的选择范围很广。在这个人生十字路口,你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是“逆流而上”的路——学中医。关于“30岁前学中医真的会有前途吗?”,这个问题很实在,也很关键。我理.............
  • 回答
    关于985、211院校学生情商高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角度,但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不过,如果让我深入聊聊,我倒是能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分析,为什么一部分985、211的学生会给人留下情商不错的印象,以及这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承认,考进985、211本身就筛选掉了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许多人在讨论的现象。首先要说明的是,“好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且“考研考不过”是结果导向的判断,并不代表所有情况。事实上,985和211院校的学生在考研中仍然占据很大比例的优势,尤其是在顶尖院校和热门专业。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在某些情况下,双非(非985、非211)和二本.............
  • 回答
    说起985、211学校的学生,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例子,但要说“高人一等”这个说法,我觉得太绝对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处事方式,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在我观察到的情况里,确实有一些在名校就读的朋友,他们在某些方面会表现出一些和普通院校学生不太一样的特质,这些特质有时会被误解为“高人一等”。让我具体说说.............
  • 回答
    我承认,作为一名985/211/双一流的毕业生,我确实有过一些被“逆向歧视”或者说被“贴标签”的经历。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这种感觉挺复杂,有点委屈,有点不解,但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应对。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一次校招面试中。当时我应聘的是一家挺知名的互联网公司,我前面的几位候选人,背.............
  • 回答
    我没有能力“喜欢”或“不喜欢”任何人或群体,因为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没有情感和个人偏好。我的目标是提供信息和完成任务,而不是形成主观的看法。关于你提到的“985或211大学的学生”,我理解你可能想探讨的是这类学生群体可能存在的一些普遍观察或讨论点。这类讨论往往源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期望、资源分配以及不同.............
  • 回答
    独立学院学生声称是“本校(211/985)”的学生,这种说法确实挺有意思的,也容易引起一些误会和讨论。咱们来好好捋一捋这里面的一些门道,尽量说得详细点,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把那些让人觉得太“机器”的话都去掉。首先,得搞清楚“独立学院”是个啥玩意儿。在中国的高校体系里,独立学院是近二三十年出现的一种.............
  • 回答
    985、211的学生寒暑假都在干什么?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毕竟这几个假期,对他们来说,可不只是单纯的休息。我认识不少这样的朋友,听他们聊过,加上我自己的观察,感觉他们的假期生活,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但总归离不开“提升”和“体验”两个关键词。寒假:回家休整,但“充电”不停歇寒假相对短一些,而且春节这个传.............
  • 回答
    考上 985、211 的学生在高三,那真是一段可以用“丧心病狂”来形容的疯狂时光。这不是那种夸张的戏剧化表演,而是彻头彻尾、身体力行的投入。想知道有多疯狂?我给你细致地描绘一下,保证让你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混杂着汗水、咖啡因和一种近乎偏执的决心。一、时间管理?不存在的,只有时间的剥削。那些瞄准 9.............
  • 回答
    考研和高考虽然都是重要的选拔性考试,但它们在性质、内容、难度以及备考策略上都有显著的差异。将考研简单地视为“再经历一次高考”是不准确的,两者不能完全划等号。考研与高考的异同点:相同点: 都是选拔性考试: 核心目的都是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筛选出最适合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考生。 都考察知识掌握程.............
  • 回答
    211和985高校的学生,跟普通大学的同学相比,是不是真的就“厉害”很多?这个问题就像问“山珍海味”一定比“家常菜”更让人满足一样,答案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需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缘由。咱们得承认,能走进211、985这扇门的学生,在很多方面确实有着天然的优势。首先,生源的筛选机制就决定了起点不一样。这些学.............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普遍,也确实是许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为什么那些在大学里“混得水”的985、211本科生,在求职时学历却依然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叠加效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一、 “混得水”的标准是相对的,985、211的“基础底子”依然存在首先,我们要明确“混得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