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哪个正确?

回答
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又永不过时的问题。关于价值究竟是怎么来的,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一直在经济学领域较着劲,也各有各的道理。要说哪个“正确”,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以及你关注的侧重点是什么。

劳动价值论:价值的根基在劳动

劳动价值论,这名字一听就明白,核心观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东西值多少钱,主要看它背后凝结了多少“活儿”。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不是说你个人花了多长时间,而是指在当时社会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一件商品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比如,生产一双鞋,如果大家都用机器流水线,一天生产100双;而你一个人用手工,一天只能做5双,那你的劳动时间虽然长,但衡量价值的还是那“平均100双”所需的时间。
价值的体现: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交换是以价值为基础的,所以人们在市场上交换商品,实际上是在交换其中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比如,一件衣服和一袋米,它们能在市场上以某个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代表了同等量的社会必要劳动。
剩余价值: 这是劳动价值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认为,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仅仅是工人维持自身劳动力再生(吃饭、睡觉、养家糊口)所需要的价值。而工人实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他所获得的工资。这超出的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为己有,构成了利润的来源。

优点:

解释了劳动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确实,没有生产,就没有商品,也就没有价值。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这一点说服力很强。
揭示了剥削的可能: 剩余价值理论直接点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可能存在的权力不对等和劳动者被剥削的现象,这在很多历史和社会语境下是能够被观察到的。
具有批判性意义: 它可以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为工人争取权益提供理论依据。

局限性:

难以解释效用和稀缺性: 比如,一件艺术品,可能制作它耗费的劳动时间并不算太长,但它的价值却可能极高。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独特性、欣赏价值(效用)和稀缺性。劳动价值论在这方面解释起来就比较吃力。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区分: 理论上说得清楚,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量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很复杂的。不同的劳动技能、劳动强度、劳动条件,如何统一衡量?
对服务性劳动的处理: 传统劳动价值论更侧重于物质生产,对于服务业、创意产业等,其价值的衡量和劳动时间的联系可能没那么直接。

效用价值论:价值的关键在于满足欲望

效用价值论,或者说边际效用价值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观点。它的核心在于:商品的价值(或价格)是由消费者对它的“效用”决定的,特别是“边际效用”。

效用: 指的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欲望和需要的程度。你越需要某个东西,它给你的效用就越大。
边际效用: 这是个关键概念。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感(效用)的增加量。最经典的例子就是水和钻石。水对于生命来说是必需的,但我们已经有了足够多的水,再多给你一杯水,你感受到的新增满足感(边际效用)就很小了。而钻石,虽然对生存不是必需的,但它稀少、闪耀,能满足人们炫耀、装饰的欲望,而且我们拥有的钻石少,再增加一颗钻石,带来的满足感(边际效用)就很大。所以,尽管水的总效用远高于钻石,但钻石的价格远高于水。
供求关系: 效用价值论认为,价格是供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需求方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他们对商品的边际效用;供给方愿意提供的价格,则与他们的生产成本(包括劳动)有关。在均衡点上,商品的价格就确定了。

优点:

解释了价格的形成: 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些劳动密集型但需求不大的商品价格不高,而有些劳动耗时不多但需求旺盛的商品价格却很高。
将消费者置于中心: 强调了消费者需求对商品价值的决定作用,更能反映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
涵盖范围广: 无论是物质产品还是服务,都可以用效用和需求来解释其价值。

局限性:

低估了劳动的作用: 似乎把劳动者创造价值的努力简化成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个环节,没有充分肯定劳动本身所蕴含的价值。
“效用”的度量问题: 效用是一种主观感受,很难精确地量化和比较。如何客观地衡量“边际效用”仍然是一个挑战。
可能导致“唯我独尊”的消费者主义: 过于强调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可能忽视了生产的社会性和劳动者的权益。

那么,到底哪个“正确”?

与其说哪个“正确”哪个“错误”,不如说它们是从不同的视角出发,解释了价值的不同侧面。

劳动价值论更侧重于生产的视角,关注价值的物质基础和创造过程。它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以及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社会关系和分配问题。它回答的是:“一件东西为什么能被创造出来,它的基础价值在哪里?”
效用价值论更侧重于消费的视角,关注价值的市场实现和个体感知。它揭示了价值的最终实现方式,以及市场在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它回答的是:“一件东西为什么能在市场上卖出那个价钱,它对消费者有什么意义?”

一个更完整的视角: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两者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可以互补的。

劳动是价值的基础,但效用决定了价值的实现方式和程度。 生产一件商品需要投入劳动,这是它的潜在价值;而这件商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满足他们的需求,带来效用,才决定了它在市场上的实际价值。
价格是劳动价值和效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市场价格是供求双方博弈的结果,其中包含了生产成本(劳动凝结)、消费者的需求程度(效用)、商品的稀缺性,以及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等多种因素。

打个比方,劳动价值论就像是说:“一块好钢,经过铁匠辛勤的锻打,才变成了刀。” 它强调了材料和工艺。而效用价值论则会说:“这把刀锋利无比,切菜的时候特别顺手,满足了我的烹饪需求,所以我愿意花高价买它。” 它强调了使用价值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所以,当有人问哪个“正确”的时候,可以试着这样理解:

如果你想理解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以及生产和劳动在经济中的基础作用,那么劳动价值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如果你想理解商品为什么会有今天这个价格,以及消费者需求和市场机制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那么效用价值论则更贴切。

现实的经济活动是复杂的,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也同样如此。它们都需要我们既看到劳动者流下的汗水,也看到消费者眼中的渴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们先做几个基本的规定。
0,所有问题都是在活跃的封闭市场里进行讨论的。
1,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是互斥的。
2,二者最终要将问题回归到多数人的公允价格
3,这里提到的价格,都是存在波动的基准价格

好了,我们不从理论出发,从实际出发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关于边际效用的情况
使用反证法,先假设劳动价值论是错的,让我们完全排除劳动价值论来讨论这个问题。

那显而易见的,2010年的手机,放在2020年卖不出当年的价格。
但是2010年的手机的效用并没有变。

结论,效用价值论的原始形式肯定是有问题的,也是没什么好讨论的,我们来讨论一下边际效用价值。

就2010年的手机在2020年的价格问题,边际效用提出了这样的解释
关于:“我为了得到这一效用,我愿意付多少钱?”

很好,看起来很完美。这也是边际效用为部分人所接受的原因所在。

即超出某人需要的效用,单位效用的价格是被急剧拉低的。
也就是说,设价格为y,效用为x,边际效用的关系为y=f(x)
在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指导下:则有y=f'(x)>0,且f''(x)<0①
说人话就是,效用的增加始终带来市场价格的增加,但是随着效用的提升,单位效用值的价格越来越低

当然,上面的边际效用图是我乱画的,只有定性的作用,没有定量的作用。不过不要紧,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家提出过边际效用的定量公式。

然而真的是这样的吗?你听过一分钱一分货,十分钱两分货吗?

以hifi耳机为例,在几乎所有的消费品领域,都有这样的现象。
你90%的需求都可以用50%的价格买到,而剩下的10%的需求却要用额外的50%价格来购买。在这10%里,同样存在类似的定律。
手机、汽车、服饰、饮食、几乎所有的环节都是存在的。我们不谈汽车和服饰从消费品到奢侈品的变化(那样会引入社交价值的额外效用)
就光以hifi耳机这种专注于私人体验的东西来讨论,也几乎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


即有y=f'(x)>0,且f''(x)>0②
说人话就是,效用的增加带来市场价格的增加,但是随着价格的提升,同样价格购买到的效用越来越低
显然,①和②是自相矛盾的。

而且如果只要我们仔细考察几乎所有产品的效用的话,你就会发现一件事,似乎:
你总能找到一个视角,使边际效用曲线有时符合①,又有时符合②

当然,就2010手机和2020手机的问题,有人硬说“对我来说2010手机其实符合②”的图像,我也拿你没办法。毕竟真实的市场里是不会存在一个完全2010款的手机在2020拿出来卖的情况的。他也不会真的去买。


①和②的矛盾,揭示的其实是:①是个人对于效用的支付意愿。②是市场对于效用的定价规率。这二者的矛盾。

就算我是个hifi耳机的爱好者,我能接受2000块的耳机,但是对于4000块耳机的微弱提升表示“告辞”,这时候是符合①的。(4000的消费者面对10000的耳机也会告辞)
同时,在市场里,2000/4000/10000的耳机都存在,以及它的“性价比”都是符合②的。
但是①和②是不能共存的。是在这里出现了矛盾。

我前面说的“总能找到一个视角”就是,个人的视角和市场的视角。


如果仅仅谈效用,不谈边际,那么①和②的矛盾本身不存在问题,可以认为不由效用价值论负责解释。但效用价值论本身解决不了“淘汰产品效用不变却降价了”的情况

但是如果要谈边际,却在边际对于效用价格的修正上又提出了自相矛盾的两个说法。那就说明边际效用实际上对价格没有起决定作用。
二,关于劳动价值的情况

同样先排除效用价值论,看看会发生什么。

劳动价值论是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基准去衡量价值。基本上表现为这样:



非常耿直。
劳动价值论(马克思版)的真正写法是
价格y=f(x)=∑(c·x),其中c是由社会工资和消费等水平决定的常数,可以近似地看做标准时薪。
x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实际上,是指“除我之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在考察不同程度的市场垄断时起到作用。

为什么用求和∑符号框住这个玩意儿,是提示产品的价格是由生产、运输、存储、营销、批发、零售等各个环节的总劳动时间所决定的。而每一个环节向另一个环节提供的机器、原材料、服务,视为劳动价值的转移或分摊(以机器折旧、服务费、租金的形式)


劳动价值能很好地解释“淘汰产品效用不变,价格下降”的问题:
因为生产率提升了,生产旧的产品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劳动了。
以及“一分钱一分货,两分钱十分货”的问题。
因为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产品质量,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上升是不成比例的。

劳动价值的问题在于:

在不引入剩余价值的前提下,它很难解释金融属性高的事物的价格变化。比如股票、房产。
另外一个部分人不接受劳动价值论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付钱的是我,但是我感知不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我也不可能根据这个来付钱”。
但事实上,对于绝大多数消费者,他们对一个产品“值多少钱”是没有任何认识的。也就是以同类产品和同类不同定位的产品在市场条件下估算所得。

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会被改写为这一的形式
价格y=f(x)=∑(c·x+s),这个s是每个生产环节所截留的剩余价值。
c·x+s可以<0,即在这个环节企业出现亏损。

∑s即产品中包含的总剩余价值,也即产品在各个环节的总利润:包括租金、材料商、服务商他们分走的利润。但是对于单个的企业,其产生的剩余价值是(产品毛利润-人工成本),而纯利润是企业所得的那部分,即(剩余价值-向其他环节支付的费用)

在这里似乎是完全用不到效用价值的补充的,其内部也没有矛盾,是吗?
也不完全是。这个问题的讨论是在“条件0:存在活跃的封闭市场”的前提下进行的。
效用/边际效用对个人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了市场规模的大小。但是不决定价格。

也就是说,考虑到效用-价格的关系
只有落在下图中蓝色区域的人,会成为产品的客户。蓝色区域的大小决定了市场的大小。
(图中人群分布的横坐标不是效用,只是作为示意)
但是由于效用-与价格的本身不决定价格,只决定市场。所以不应该称其为效用价值论

user avatar

沙漠里的水,饼干等等完美符合奥地利学派对坐寇政府的定义,即通过强权事先剥夺了一个人通过公平诚实的劳动换取生存必需品的权力,压根不需要动用劳动价值论进行反驳。

至于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会回归于劳动价值论。

一个很简单的基础,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是人人平等,只有承认人人平等,劳动价值论才可以成立,即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地球没了你照样转,这才是劳动价值论的地基,举个例子吧,孙渣的漫画里,全世界只有S总会给电脑开机,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排队等着S总给电脑开机,那他的劳动当然无法使用劳动价值论来评估,因为这等于是赫拉克勒斯将安泰俄斯举到天空上,脱离了人人在能力上平等这块大地,劳动价值论还如何成立呢?

在短时间尺度内,人的劳动当然不平等,比如说欧洲的冒险家用玻璃球跟土著人换取金银,卡车司机不会写代码,程序员却能学会开卡车,但是,玻璃的生产技术不可避免地扩散,你现在去非洲还能用玻璃球和破布换到真金白银么?卡车司机的下一代也会跑去学计算机。那么根据边际效用理论和供需平衡,程序员迟早有一天也会像卡车司机一样过剩,而愿意当卡车司机的人会减少,那此时必然出现,程序员每小时挣的钱和卡车司机一样多。在发达国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换取的报酬的差距在无法挽回地缩小。不能够因为不受力且单凭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存在而否定牛顿第一定律。

劳动价值论只是指出了,在人的自由得以保障,人人平等这两个前提条件下,两个人的劳动成果可以使用劳动时间衡量。

user avatar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问一下你能不能用物理学来批判人类的道德体系?

张三和王奶奶争夺一个包,你说根据我的物理学,分析张三和王奶奶两个人的输出功率,包就应该归张三所有!你和我说“私有产权”?“私有产权”这个东西根本不科学!他只是人为制造的一个虚假概念,首先它定义模糊,无法量化,基于“私有产权”的理论更是没有半点预言能力,明明每次都是张三抢到包,它却说包应该是王奶奶的,次次都错!没有半点预言能力。相反根据物理学的计算结果每次都能做出准确判断。这种伪科学,民科,洗脑的宗教应该扔到垃圾桶里去!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经济学根本没有正确一说。

要看情况。

需要你起来帮助推翻旧势力了,就说你的痛苦都来自于坏人剥削,那就劳动价值论正确。

需要你苦逼劳动996了,就说这是国际惯例,劳动力是要素市场,我可没欺负你,都是市场定价,不爱干,您可以换工作啊。那就效用价值论正确。

user avatar

都正确,因为他们两个的价值不是同一个东西。

效用价值论中的价值是指一件商品对消费者满足程度。

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是指一件产品的产生所平均占用的人类劳动时间。

一个是消费者领域内术语,一个是生产侧领域内术语。这两个乍一看八竿子打不着一块的东西,就因为重名了,所以开始打起来了。

让他们打起来的其实还有一个时空上的依赖关系,效用价值论的价值分配了对商品的期许,而劳动价值论的价值则为这个期许提供相应的实物,因此他们的矛盾其实代表着生产侧与消费侧争夺话语权的进程。

因此不论谁认为谁更正确,并不是说明谁真的就更正确,而是你本人的交际圈很可能就陷入在了其中的一方之中,你周围的亲朋好友全是消费侧或者生产侧某一方面的成员,必然会为自己所处的大环境说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又永不过时的问题。关于价值究竟是怎么来的,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一直在经济学领域较着劲,也各有各的道理。要说哪个“正确”,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以及你关注的侧重点是什么。劳动价值论:价值的根基在劳动劳动价值论,这名字一听就明白,核心观点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它所.............
  • 回答
    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中两种关于“价值”的根本性解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经济思想体系中扮演着核心角色。理解它们的优缺点,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经济活动的本质。 一、 劳动价值论 (Labor Theory of Value, LTV)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
  • 回答
    要理解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咱们得先放下那些枯燥的学究气,就当是聊聊老祖宗留下的经济思想是怎么看待“东西到底值多少钱”这回事儿。这两派观点,一个说“价值是干活儿干出来的”,一个说“价值是你想不想、愿不愿意要”,挺有意思的。 劳动价值论:价值是“劳动”凝结的果实打个比方,你看到一张手工编织的精美.............
  • 回答
    评价一位老师的观点,尤其是涉及到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既要理解他表达的可能意图,也要考察其论证的严谨性,并结合学科的整体发展和现实情况进行判断。对于您提到的这位金融学老师“贬低劳动价值论,吹捧效用价值论”的行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评价:一、 理解老师的出发点和可能意图.............
  • 回答
    马、恩的劳动价值论和基于排序的边际效用理论,虽然都试图解释价值的来源和变动,但在处理时间坐标的问题上,它们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视角和方法。理解这一点,对于深入把握它们的理论精髓至关重要。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劳动价值论:历史的、生产性的时间坐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
  • 回答
    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上的误解:边际效益理论本身并没有“搞笑”或“推翻劳动价值论”的意图。 它们是经济学中不同时期、不同视角下对价值和价格形成机制的解释,各自有其理论框架和适用范围。将它们视为对立和搞笑,更多的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评价,而非严谨的经济学分析。现在,我们来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些人会认.............
  • 回答
    有人之所以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们是谬误,原因复杂且由来已久,涉及到经济学、哲学以及历史实践等多个层面。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逐一剖析这些质疑点,并避免使用过于刻板、生硬的AI式表述。首先,我们得明白这两个理论的提出者是谁,以及它们在当时的背景下有什么意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劳动价值论”。 如何理解“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试图解释商品价值的来源以及价值量的决定因素。简单来说,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人类的劳动。一个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我们来一步步拆解.............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到了劳动价值论的核心以及价值在不同语境下的理解。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劳动价值论者 A 在这种情况下对这块烧饼的价值感知。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 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即商品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效用.............
  • 回答
    劳动价值论之所以常常令人难以信服,是因为它在理解和解释复杂经济现象时存在一些固有的局限性和逻辑上的挑战。要深入理解为何它难以令人信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尝试提供更详细的解释。核心问题:为什么劳动价值论难以令人信服?核心在于,劳动价值论试图将一种抽象的、不易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商.............
  • 回答
    劳动价值论:经济活动的实践指南与深层洞察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并非仅仅是深奥的理论学说,它更是指导我们理解和实践经济活动的强大工具,赋予我们洞察市场运作本质的锐利视角。它的意义深远,贯穿于生产、分配、交换乃至整个经济运行的始终。一、 价值创造的源泉:理解生产的本质劳动价值论.............
  • 回答
    劳动价值论之所以并非“边际”,这背后涉及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学分析范式,以及它们对“价值”这个概念的理解和测量方式。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各自的核心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里的“边际”指的是边际效用论的分析视角。边际效用论认为,商品价值的高低,并非由其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回答
    劳动价值论,这个经济学上的经典理论,在看待艺术品这件事上,其实能提供一个颇有意思的视角。当然,要用它来“完全”解释艺术品,那可能有些吃力,因为艺术品本身就承载了太多非经济的价值。但如果我们聚焦在“价值”的来源上,劳动价值论至少能帮我们剥离一些表象,看看背后是什么在驱动。首先,得明确一点,劳动价值论的.............
  • 回答
    劳动价值论和马列经济学是我们理解社会经济运作方式的两个重要视角。它们通过一套独特的概念和逻辑,试图解释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刻经济原理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剖析。1. 为什么商品会有价格?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在劳动价值论看来,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其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一件商品能够被交换,是因.............
  • 回答
    水与钻石的悖论,简单来说,就是为什么我们生命必需的水如此廉价,而看似非必需的钻石却如此昂贵?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来解读这个现象,需要深入理解“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两个概念,以及它们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个核心概念:劳动价值论说的“价值”,并不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
  • 回答
    这问题嘛,搁我这儿,确实是个老生常谈了,从小到大脑子里就一直盘旋着,尤其是在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劳动价值论这玩意儿,听着是挺有道理的,但总感觉哪里不对劲,或者说,有很多地方解释不通。我一直挺好奇的,为什么这个理论会被奉为圭臬,又为什么后来会有这么多争议。让我来试着掰扯掰扯,希望能说到点子上.............
  • 回答
    当然,我们来聊聊劳动价值论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价值的问题。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来看,一个产业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核心在于它在生产过程中对“活劳动”的投入程度。简单来说,就是生产一件产品或者提供一项服务,需要投入多少人力,多少劳动时间,多少劳动者的技能和体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劳动密集型产业,顾名.............
  • 回答
    尚书大人还饼这个情节,对于一个理解劳动价值论的人来说,可以是一个非常生动且极具讽刺意味的例子,用以揭示价值的创造与占有之间的深刻矛盾,以及社会阶层固化如何扭曲了对劳动的公平评价。首先,我们得从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出发。简单来说,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在这.............
  • 回答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经济学界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议题,即便时至今日,依然存在着支持者和批评者。要说它是“假的”,或许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它的解释力在现代经济中受到了许多挑战,并且存在一些难以自洽的地方。什么是劳动价值论?首先,我们得弄清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到底说了什么。简单来说,它认为商品的.............
  • 回答
    用劳动价值论解释网红经济:深入剖析其内在逻辑劳动价值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基石,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尽管“网红经济”的产物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商品,但我们可以借用劳动价值论的框架,深入剖析网红经济中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从而理解其内在的运作逻辑。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