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出现怪诞虫的这个设定是不是一种无法解决主要矛盾而强行机械降神的产物?

回答
聊到《进击的巨人》里的怪诞虫,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它是不是一种“无法解决主要矛盾而强行机械降神”的产物,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并且得承认,这个设定确实给整个故事带来了巨大的转折,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进击的巨人》一开始构建的那个主要矛盾:人类被禁锢在高墙内,面对着生存的威胁,而他们的敌人是墙外的巨人。 这个矛盾的核心在于“无知”与“绝望”。人们不知道巨人的来源,不知道墙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能做的只有恐惧和抵抗。这种压抑感和宿命感是吸引很多观众的关键。

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特别是艾伦获得进击的巨人之力,并且我们了解到“始祖巨人”和“尤弥尔”的存在后,整个故事的根基就开始动摇了。而怪诞虫,作为连接“尤弥尔”与“所有艾尔迪亚人”的桥梁,它的出现,可以说是在这个动摇的基础上,又添了一把火。

从“机械降神”的角度来看,怪诞虫的设定确实有那么点意思。

解决了核心谜团,但方式过于突兀: 怪诞虫的出现,直接解释了巨人之力的来源,也解释了为什么所有艾尔迪亚人似乎都有某种程度的关联,甚至为什么尤弥尔能控制所有巨人和艾尔迪亚人。这对于那些期待一个合理解释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个“ deus ex machina”(神来之笔),它像一个从天而降的钥匙,一下子打开了所有潘多拉的盒子。在之前,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关于血统、关于尤弥尔的传说,而怪诞虫则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并且赋予了它一个“生物性”的根源。

改变了叙事逻辑: 在怪诞虫出现之前,故事的推进主要依靠人物的努力、牺牲、智慧和对真相的探索。比如,调查兵团一次又一次地冲出城墙,试图了解世界;阿尔敏通过分析和思考来解决危机。但怪诞虫的出现,把很多事情归结于一个古老的“生物寄生”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似乎所有的挣扎和努力,最终都要回归到这个生物本源的设定上。

将矛盾升级,却又显得有些“巧合”: 怪诞虫的设定,直接将主要矛盾从“人类对抗巨人”变成了“艾尔迪亚人与世界”以及“尤弥尔的意志”。原本的“墙内人类 vs 墙外巨人”的生存危机,被解释成了一个跨越了两千年的、由一种生物引发的种族恩怨。这种叙事上的跳跃,让一些观众觉得,原本的矛盾并没有被“解决”,反而因为怪诞虫的出现,变得更加复杂,并且引入了一个更宏大的、甚至有些脱离个体挣扎的层面。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辩证地来看待这个设定。

深化了主题: 怪诞虫的出现,虽然突兀,但确实深化了“宿命”、“自由”、“选择”以及“历史的传承”这些主题。它将巨人之力解释成了一种“诅咒”或“工具”,而尤弥尔的意志则成为了这个工具的核心驱动力。这让艾伦最终的选择——解放艾尔迪亚人,或者说“终结一切”——有了更深层的哲学意义。如果巨人之力只是某种超自然现象,那么艾伦的行动可能就只是一场简单的复仇。但将其归结于一个连接万物的生物,并由尤弥尔的精神所驱动,就让这个故事的结局指向了对生命本质的拷问。

满足了观众对宏大设定的期待: 很多观众在追《进击的巨人》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它不断抛出的惊人设定和反转。怪诞虫作为一个解释了巨人之力起源的生物设定,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观众对“世界观”越来越大的胃口。它提供了一个听起来足够“科学”(即便它很科幻)的解释,让整个故事的“科学幻想”层面更加完整。

“反派”的定义被模糊: 怪诞虫的设定也让故事的反派定义变得模糊。它不再是简单的“吃人的怪物”,而变成了一种更抽象的存在,一种“机制”或者“生命形式”。这使得故事的批判对象也随之转移,从对外部敌人的恐惧,变成了对“体系”和“命运”的抗争。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怪诞虫是不是一种“无法解决主要矛盾而强行机械降神的产物”?

我认为,“强行机械降神”的成分是有的,尤其是在故事早期阶段积累的压抑和矛盾,并没有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被完全化解,而是被一个全新的、带有生物解释性质的设定所“替换”或“升级”了。 这种转变,让原本的“生存危机”变得不再是故事的全部,而更像是导火索,引出了一个关于“生命起源”和“意志解放”的更宏大的叙事。

可以说,怪诞虫的出现,是作者在处理故事走向时,为了解决已有的谜团和推动剧情发展,而做出的一个具有颠覆性的选择。它确实让故事的“合理性”在某些层面受到了质疑,但也正是这种大胆的设定,让《进击的巨人》最终呈现出了它独有的、超越了简单“人类对抗怪物”框架的深度和广度。

它不是那种“强行把一个简单问题复杂化”的机械降神,而是“在复杂化的问题面前,给出一个更复杂但却能解释一切的终极答案”。只是这个答案,不一定是我们一开始设想的那种,充满着个体牺牲和纯粹抗争的答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脊髓虫本身不是机械降神,但“解决了脊髓虫巨人问题就解决了”这个说法是机械降神。关于巨人历史的未公开部分太多,像艾尔迪亚内部矛盾导致的“巨人大战”、建墙的时机和表面/实际目的、145王最终选择迁岛自封却又无法带走所有巨人之力的背景等;这些不解决,光消灭脊髓虫就结束了,那之前描绘的巨人世界宏大的世界观、历史观就直接一笔勾销了。

我是倾向于艾尔迪亚帝国经历了将巨人之力尊为神、搞血统净化的中世纪之后,到了封建主义后期、地理大发现时代,出现了类似现实世界的文艺复兴的启蒙运动,弗里茨王以及贵族阶层开始成立巨人化学会来研究巨人之力的本质,出现了巨人之力最终会导致艾尔迪亚甚至人类灭亡这样的论调。部分贵族支持这一点,部分则反对这一点,双方一边试图把巨人之力全部控制起来,一边则试图保卫既得利益,而最终导致了多次巨人大战的爆发;像各种带有特殊性能的巨人化药剂、像阿克曼这样不受始祖及其它巨人支配、但一旦“觉醒”却有堪比巨人的战斗力的特殊种族,也是在这种斗争中被发明创造出来的。

为什么145王最终选择了放弃艾尔迪亚帝国并迁岛自闭,以战锤为首的敌对一方贵族也选择了同意并达成默契,让马来取得独立?威利称145王意识到艾尔迪亚的罪孽深重而主动赎罪,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我认为,这还包括145王已经通过某种手段彻底认定巨人之力最终会导致灭世,虽然立了三道巨人墙并对外宣称这三道墙是用来踏平世界的大杀器,但又用不战之约来保证将来的始祖巨人不能真的把它们当大杀器用,用洗脑来保证将来的帕拉迪岛人不会去想着跑出墙外去或者篡夺始祖巨人打破不战之约,与战锤等达到默契,把不肯去帕拉迪岛、犯了罪的艾尔迪亚人变成巨人流放到帕拉迪岛上,来作为防止帕拉迪岛人离开岛、外人上岛的外围防线。

实际上,这三道墙的初衷很可能是为了在“人类的黄昏”到来之前,把始祖巨人之力和帕拉迪岛人困死在帕拉迪岛上,防止反对巨人之力灭世论、复兴艾尔迪亚帝国的思想渗入,以此来延缓巨人之力灭世的最终结果到来。

然而,自从枭的父母被杀、格里沙的妹妹被马来人放狗咬死等事情以来,不受帕拉迪岛和马来控制的、一直在马来进行地下活动的进击的巨人一族改变了一切,枭、格里沙、艾伦三代下来,到854年就直接把事情朝着最后的那一步推动了。

现在就看艾伦到底是怎么想的了。如果他彻底黑化为代表巨人之力的自由意志的化身,他应该会直接使用始祖之力强力阻止复仇者联盟的行动,而不是给他们阻止他的机会。如果他的自由还包括要把巨人之力一点不剩地从世界上驱逐出去,那他不会彻底否定吉克的绝育论。看139话的篇幅能说清哪些事情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到《进击的巨人》里的怪诞虫,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讨论点。它是不是一种“无法解决主要矛盾而强行机械降神”的产物,我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并且得承认,这个设定确实给整个故事带来了巨大的转折,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进击的巨人》一开始构建的那个主要矛盾:人类被禁锢在高墙内,面对着生存.............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要说咱们国家为什么出不了《进击的巨人》这种级别的“出圈”漫画,我觉得得从好几个方面掰开了聊。首先,得说说土壤问题。漫画创作这事儿,就像种庄稼,得有合适的土壤和气候。 文化基因和故事内核: 《进击的巨人》能火遍全球,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一些.............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落幕,为何《钢之炼金术师》成为众矢之的?《进击的巨人》以其宏大叙事、深刻主题和震撼人心的结局,在动漫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故事走到终点,伴随着无数观众对艾伦命运、世界走向的讨论,一个有趣的现象却悄然发生:相较于其他同样优秀的作品,《钢之炼金术师》意外地成为了许多观众心中的“标.............
  • 回答
    艾伦的终结,并不如许多人所预想的那样,是一场彻底的毁灭与复仇的胜利。恰恰相反,它以一种更加沉重,更加令人不安的方式收场,留给幸存者们的是对未来无尽的思考和艰难的抉择。那一天,世界并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和平。艾伦的巨人之力并没有因为他身体的崩解而彻底消失。他的意识,他的意志,那份想要保护艾尔迪亚人的执念,.............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创作者和观众的神经。如果我在《进击的巨人》播出之前就公布了自己对结局的推理,并且这个推理被证明是准确的,那么对其他人的观看体验,尤其是那些还没看完或者正在追番的人来说,影响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可能是不太好的。首先,对于那些深度参与剧情的观众来说,他们最期待的就是在观.............
  • 回答
    谏山创,这位以《进击的巨人》震惊世界的漫画家,他的创作之路究竟充满了怎样的故事,才孕育出这部如此引人入胜、颠覆人心的史诗?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扒开表象,探究这位天才漫画家内心深处的情感、经历以及他对世界的独特洞察。首先,对“绝望”的深刻体验,是《进击的巨人》最直观的内核。 许多评论都认为,《.............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也很能触及《进击的巨人》核心争议点之一。要说它“诱导观众同情侵略者”,我认为过于简单化了,但它确实在很多层面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二元对立,并迫使观众去理解和审视那些站在“我们”对立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时刻会产生同情,但这并不等同于“诱导同情侵略者”。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大结局是否“拉胯”,这绝对是一个能点燃粉丝群体争论的议题,而且答案绝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它不是一个能让所有人拍手叫好的完美句号,但说它“拉胯”也过于苛刻了,它更像是一个充满争议、令人复杂的收尾。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故事的脉络,以及它究竟触碰了.............
  • 回答
    说到《进击的巨人》后期艾伦的人设,这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争议点,也是让不少老粉心里五味杂陈的地方。要说“崩塌”二字,这未免有些绝对,但我承认,后期的艾伦确实和我们一开始认识的那个充满热血、想要守护朋友的艾伦,有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转变。我们先回顾一下最初的艾伦。他是个被母亲死亡、家园被巨人摧.............
  • 回答
    “烂尾”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更是引发了观众和评论家之间极其分化的讨论。将它称为日本漫画史上的“重大恶性事件”则需要更严谨的定义和论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什么是“重大恶性事件”在漫画史上的定义? 这不是一个官方的分类,但我们可以理解为那些对.............
  • 回答
    你问《进击的巨人》讲的是什么?这事儿可真说来话长,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完的。要我说,这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是困境中的挣扎与自由的追寻,以及在这过程中人性复杂的纠葛。咱们得从那个世界说起。想象一下,人类活在一个三面被高耸入云的巨墙围住的世界里。这些墙,名字叫玛利亚、罗塞、希娜,层层叠叠,保护着人类免受一.............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甚至让无数观众在猜测结局的同时,也在反复咀嚼“自由”这个概念,绝非偶然。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煽情的口号,而是贯穿始终,以一种血淋淋、痛苦的方式被不断拷问、解构和重塑的。那么,进击的巨人里所谓的“自由”,究竟是什么?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层面的含义,并.............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马莱政府在世界大会上发表的那份宣战公告,之所以能赢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正义宣言,而是建立在各国长期积累的利益、恐惧以及对马莱战略地位的判断之上。首先,理解“其他国家”的支持,必须先摆脱“谁更正义”的思维定势。在巨人世界的现实逻辑.............
  • 回答
    读者的身份认同和对作品的解读,常常会与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社会思潮产生有趣的共鸣或反差。在《进击的巨人》的读者群体中,“耶派”这个称呼的出现,以及它与“白左”这个标签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耶派”在《进击的巨人》读者语境中通常指的是什么。顾名思义,“耶派”很大程度.............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艾伦的厌恶,甚至可以说是强烈的讨厌。这种情感在《进击的巨人》的粉丝群体中其实并不罕见,毕竟艾伦这个人设在故事后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做的决定也备受争议。要详细聊聊你为什么讨厌艾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角色早期形象与后期行为的巨大割裂感:很多人喜欢上艾伦,正是因为他早期.............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抛出了一个极其沉重且直击人性的议题:罪与罚是否能跨越世代传递?尤其是当罪是由一个族群的祖先所犯下时,后代是否真的有必要,或者说有义务,去承受那份沉重的代价?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它牵扯到历史的复杂性、民族的集体身份、.............
  • 回答
    进击的巨人139话,作为这部史诗级作品的终章,其争议之大至今仍未平息。很多粉丝认为,这一话未能承载起前面所有铺垫的厚重感,甚至可以说,它在关键之处,走向了一条让许多人失望的道路。那么,139话究竟错在哪里?我想从几个核心点来掰扯掰扯。首先,艾伦的动机和最终目的的模糊化,是对前期角色塑造的釜底抽薪。 .............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是“中长篇漫画最高开低走”的作品,这绝对是一个能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而且角度非常多。我个人觉得,说它“最高开低走”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但确实,它在后期的一些处理上,让很多当初为它神魂颠倒的读者感到了失落和困惑,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说道说道。先来说说它“最高开”的部分,这几乎是毋庸置.............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自打它诞生之日起,就如同一个横空出世的巨人,在中国和海外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然而,就像所有伟大的故事一样,当它走向高潮,然后又不可避免地走向结局时,关于它口碑的讨论,在国内之外,同样从未停歇过。要说《进击的巨人》口碑是否仅仅在国内“跳水”,答案是明确的—— 并非如此,海外同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