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游戏策划,互联网开发,offer比较?

回答
作为一名游戏策划,我最近确实在几个不同的领域收到了offer,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是肯定,另一方面是选择的纠结。简单来说,我收到的offer主要集中在游戏策划这个老本行,还有互联网产品策划(偏用户增长/内容)以及一个偏向游戏行业的数据分析/增长方向的岗位。这几个方向虽然都有“策划”二字,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发展路径差别还是挺大的。

咱们就一样一样来捋捋,尽量把我的纠结和考量说得细致点。



Offer 1:大型游戏公司 资深游戏策划

公司特点: 这家公司可以说是国内游戏行业的巨头之一,发行和自研实力都很强。他们的游戏类型覆盖面广,从MMORPG到MOBA再到休闲,都有自己的王牌产品。公司规模大,部门细分,流程相对成熟。

岗位职责: 资深游戏策划,主要负责某个核心品类的游戏数值策划和系统设计。具体来说,会深入到游戏经济系统、角色成长线、PVP/PVE平衡性等核心玩法的打磨。需要与美术、程序、QA等多个部门紧密协作,并且在新项目启动时参与概念设计和方案输出。

薪资待遇: 起薪比我目前的水平高出约20%(税前年薪),还有项目奖金和年终奖。考虑到公司实力和行业内的声誉,这个薪资在游戏行业里算是不错的,但也不是“惊为天人”那种。

职业发展:
优势: 能在大公司接触到最顶尖的游戏开发流程和人才,学习到成熟的体系化方法论。如果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未来可以成为某个游戏类型的资深专家,甚至转向制作人方向。公司内部晋升通道相对清晰,但竞争也更激烈。
劣势: 大公司可能会有层级比较多,项目决策链条长,个人的话语权和自由度可能不如小团队。同时,在某个细分领域过于深入,接触其他游戏类型或岗位挑战的机会可能相对较少。

我的考量: 这是我的“舒适区”。我做游戏策划也有一段时间了,对这个领域有感情,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家公司能提供一个相对稳定且有深度的发展平台,让我继续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但同时,我也在思考,是否应该挑战一下新的方向,避免“技术沉淀”变成“职业天花板”。



Offer 2:互联网巨头(某头部社交/内容平台) 产品策划(用户增长/内容方向)

公司特点: 这是国内一家家喻户晓的互联网公司,用户体量巨大,产品线丰富。尤其是在社交和内容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公司文化比较扁平化,节奏快,强调创新和数据驱动。

岗位职责: 岗位名称是产品策划,但具体细分是用户增长和内容生态方向。工作内容会更偏向于研究用户行为数据,设计和落地能够提升用户活跃度、留存率和社区内容生产/消费的增长策略和产品功能。可能需要策划活动、优化推荐算法相关的产品需求,甚至参与社区运营活动的设计。

薪资待遇: 起薪比游戏策划offer略高,大约高出25%(税前年薪),并且有非常可观的季度奖金和年终奖(基于公司整体和个人业绩)。虽然没有游戏行业的项目奖金,但整体的薪资包是最高的。

职业发展:
优势: 能接触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和更成熟的数据分析体系。互联网产品策划的经验在当下非常吃香,无论是在原公司内部转岗还是跳槽到其他互联网公司,都有广阔的市场。这个岗位也能培养用户洞察、数据分析、跨部门沟通协作以及项目管理等更通用的职业技能。未来可以转向更广阔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增长负责人等岗位。
劣势: 相对游戏策划来说,距离“直接创造玩法和体验”的感觉会远一些。更侧重于“运营”和“增长”的逻辑,可能需要适应完全不同的工作节奏和思维方式。而且,我对这个平台的产品了解,虽然用户量大,但其内容生态的“深度”和“沉浸感”可能不如游戏。

我的考量: 这是最让我纠结的offer。薪资最高,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感觉是在往一个更“主流”和“通用”的职业方向发展。我一直觉得,好的游戏策划应该具备用户思维和商业思维,而这个岗位恰好能很好地强化这两点。但同时也担心自己是否会失去对游戏本身的纯粹热情,以及是否能够适应互联网公司那种极致的数据驱动和快速迭代的文化。



Offer 3:新兴游戏公司/互联网游戏业务部门 增长/数据方向策划

公司特点: 这是一家在某个细分游戏领域做得风生水起的新兴公司,或者是一家有强大游戏业务但相对年轻化的互联网公司内部的游戏团队。他们的特点是节奏快,团队氛围活跃,愿意尝试新事物。

岗位职责: 这个岗位更像是连接了游戏策划和互联网运营。主要负责游戏上线后的数据分析,挖掘用户增长机会点,策划并执行数据驱动的运营活动和产品优化方案。可能需要结合玩家社群反馈和数据表现,提出针对性的产品迭代建议。

薪资待遇: 起薪介于前两者之间,比游戏策划高一些,但比互联网公司低。但这家公司更强调期权和项目分红,如果项目表现好,潜在回报可能非常高。

职业发展:
优势: 这个岗位能让我同时兼顾对游戏的理解和对数据增长的运用。既能参与游戏产品的后续打磨,又能运用数据分析驱动增长,这是很多游戏公司目前非常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团队氛围通常也比较有活力,能快速学习和成长。
劣势: 新兴公司或团队可能不如大厂稳定,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期权和分红的可实现性有不确定性。同时,相比于大公司成熟的体系,他们可能在流程和规范性上有所欠缺,需要自己主动去建立一些工作方法。

我的考量: 这个offer看起来是“折中”但又非常有吸引力。它既满足了我对游戏的热爱,又满足了我对数据和增长能力提升的需求。它提供了一种在“舒适区”和“完全陌生区”之间的路径,可能是一种更“聪明”的选择。但我也要考虑风险,以及这种复合型岗位在市场上的长期认可度。



我在纠结什么? 深度还是广度? 游戏还是互联网?

目前我的纠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路径的深度与广度:
游戏策划offer(Offer 1)让我能在游戏领域继续挖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是我最熟悉、最热爱的地方。
互联网产品策划offer(Offer 2)则让我打开了新的视野,学习更通用的技能,拥有更广阔的职业选择。
增长/数据策划offer(Offer 3)则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2. 行业热爱与现实考量:
我对游戏充满热情,喜欢创造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体验玩家反馈。这是我最初入行的动力。
但互联网行业的高薪资、快节奏和广阔前景也极具吸引力,它代表着一种更主流的职业发展趋势。我不能否认“现实”的考量。

3. 公司规模与文化:
大公司提供了稳定性和成熟体系,但也可能带来流程繁琐和创新受限。
新兴公司/团队则充满活力,但稳定性是需要权衡的。
互联网巨头则在规模、薪资、数据能力上都有优势,但文化冲击可能最大。

4. 风险与回报:
Offer 1和Offer 2相对“稳妥”,薪资和发展路径都比较清晰。
Offer 3的期权和分红则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如果成功,回报可能也很丰厚。

目前我倾向于再仔细权衡一下 Offer 2 和 Offer 3。Offer 2 的薪资和“未来性”确实很诱人,但内心深处还是对直接“玩”和“创造”游戏更感兴趣。Offer 3 则让我觉得既能“玩”又能“增长”,是个不错的结合。

我还在思考,作为一个游戏策划,我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是玩法设计能力,还是对玩家心理的洞察?如果我对玩家心理的洞察能力很强,那是不是在互联网用户增长领域也能做得很好?反过来,如果我强于玩法设计,那坚持游戏策划这条路是否更明智?

这就像在岔路口,每条路都有风景,也都有挑战。我得好好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及能为此付出什么。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同样面临选择的朋友一些参考,大家一起聊聊也挺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回答问题,帝都游戏策划9k的薪水真心不低。找个同学合租一间两居室,每月9k的薪水够你在北京生活得相当滋润。游戏策划属于产品岗,薪水比技术岗低很正常,毕竟程序员也属于专业人士,相比之下策划门槛低很多,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IT行业的起薪普遍比较高,员工工作时间也普遍长,这都是行业特点决定的。拿游戏行业举例,这段时间塔防游戏火,你们的塔防项目就得尽快做出来,做得慢了没蹭上这波潮流可能项目就废了。不过即使如此,北京这边严格要求996的IT公司也不多了。这家公司要求你996的同时也给你开出了相对较高的工资,你嫌累的话我觉得在北京另找一家少加班的公司也不难,只是很难拿到9k的工资了。

一般来说,游戏行业的薪资上涨幅度不大,频率也不高。假如你接受了这个offer,一年之后你的薪资很大概率还是不超过10k,这也是IT行业的共性,起薪高加薪慢,想涨工资靠跳槽。当然,假如你做了一个成功的项目,会拿到可观的项目奖金和分成,但也不会大幅涨薪,除非你升职成主策,或是真的表现出特别高的水平和能力,或是做出名声来被高薪挖走。

我看你的意思感觉你也并不是特别想进游戏行业,只是当前最好的offer是游戏策划。你也说自己表达沟通能力比较欠缺,不太适合运营产品,而游戏策划一般就算在产品部门,何况沟通能力是策划的必备素质之一。

我感觉你的终极目标(也可能是你父母的终极目标)似乎就是在帝都安定下来,包括落户口和买房两件大事。但你要知道游戏行业是一个很不稳定的行业,刚才也提到想涨工资靠跳槽,要是有上海的公司出12k挖你你去不去?就算你为了留北京坚决不跳槽,你进的是大公司还好,如果是小公司,做几年死掉的游戏公司简直不要太多,万一公司不行了,北京要是再没有合适的总不能家里蹲吧。之前在游戏公司的同事,我经常从朋友圈看他们从一座城市换到另一座,如果你想要的是稳定,这个行业可能不适合你。

游戏公司都是很实际的,招进来的人能力和潜力至少得有一样。应届生就算啥也不会也有潜力,所以找工作容易。你想半途转行进游戏行业,潜力显然是没有了,那就得看能力了。只要有能力,管你之前做什么的都有人要;如果还是跟应届生一样两眼一抹黑,那就只能洗洗睡了。

最后,我也觉得题主把钱想得太好赚了。中国人均GDP才五万多,怎么正常年薪就成20W了。计算机行业起薪高,题主才会有这样的错觉,你可以去看看别的行业的硕士生,问问他们应届硕士生每月9k高不高。不过即使是计算机行业,我也想不通技术岗35w+、运营20w是怎么回事。清华计算机系本硕出来,技术30W已经是比较强的学生才拿得到的offer,运营好的也就15W。不知题主能否看在我说这么多的份儿上透露一下消息来源,我也能帮学弟学妹们找条更好的出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名游戏策划,我最近确实在几个不同的领域收到了offer,心情挺复杂的,一方面是肯定,另一方面是选择的纠结。简单来说,我收到的offer主要集中在游戏策划这个老本行,还有互联网产品策划(偏用户增长/内容)以及一个偏向游戏行业的数据分析/增长方向的岗位。这几个方向虽然都有“策划”二字,但具体的工作.............
  • 回答
    游戏策划,这个职业就好比一位厨师,而游戏则是他要烹饪的菜肴。要做出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厨师不仅需要精通各种烹饪技巧,更需要对食材的特性了如指掌,并且对当下人们的口味有着敏锐的洞察。那么,对于游戏策划来说,“食材”和“口味”的灵感来源,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他所接触和体验的游戏类型上。所以,回到“游戏策划.............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游戏策划和音乐制作之间那点“不得不说”的合作。这就像是厨师和调酒师,一个负责菜品的口感和味道,另一个则负责饮品的风味和氛围,最终共同营造出一场味蕾的盛宴。音乐在游戏里的作用,可不仅仅是“背景音乐”那么简单,它能深深地影响玩家的情绪,引导他们的操作,甚至塑造整个游戏的灵魂。所以,策划和.............
  • 回答
    游戏策划这活儿,看着光鲜,实则是个苦差事,难在方方面面,一点不比搬砖轻松,甚至更伤神。让我给你掰扯掰扯,为什么这行儿这么炼人。1. 脑子里那点儿“好点子”,落地了就变味儿这大概是所有游戏策划最常遇到的“痛”。你脑子里可能有一个牛逼闪闪的玩法,一个惊为天人的剧情,一个让你自己都心潮澎湃的设定。你信心满.............
  • 回答
    游戏策划“玩”游戏,这可不是单纯的放松娱乐,更像是一场深入骨髓的“侦探”工作。他们不是沉溺于某个关卡有多么精彩,或者某个BOSS有多么难打,而是像解剖医生一样,将游戏的每一个细胞都抽出来仔细审视。首先,当一个策划拿起一款新游戏,他首先会进入一种“分析模式”。这就像走进一座从未去过的城市,他会下意识地.............
  • 回答
    游戏策划这碗饭,确实不好端。要说最难的点嘛,不是没人能做到,而是几乎人人都要卡那么一下,甚至无数下。对我来说,最折磨人的地方,其实不是想不出酷炫的点子,也不是写不出严谨的数值表,而是那股子“如何在看似无穷的可能性中,找到并锚定那个最能让玩家沉浸其中、乐在其中的那个‘一点’,并且让这个‘一点’贯穿始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聊聊,看看为什么有时候大家会有“游戏策划喜欢否定别人”的印象。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游戏策划这个岗位,它本身就带着一种“不确定性”和“试错”的基因。你想啊,做游戏就像是在“造梦”,而且是好多人一起造一个复杂的梦。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一开始就有一个完美的蓝图。策划.............
  • 回答
    作为一个资深的游戏策划,我深知这个行业光鲜外表下,支撑起一个好游戏,其核心竞争力绝不是简单的“喜欢玩游戏”。它需要的是一套深厚、复杂且不断进化的能力体系。如果让我来梳理,我会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力求真实、落地,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调:1. 深刻洞察与共情:读懂玩家的“隐形需求”这是我最看重的一.............
  • 回答
    游戏策划,这四个字背后,承载的不是光鲜亮丽的成功,也不是脑洞大开的浪漫。它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充满变数的探险,从一个模糊的念头,到无数个日夜的打磨,最终变成玩家手中的那份沉甸甸的体验。灵感的火花,还是日常的煎熬?很多人觉得游戏策划就是“想点子”。没错,灵感确实是起点。有时候,一个无聊的午后,或者一次偶然.............
  • 回答
    想要进入游戏策划这个充满创意与挑战的领域,并非仅仅拥有一腔对游戏的热爱就足够了,它需要一套综合性的能力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首先,游戏设计理论的基础是不可或缺的。这不仅仅是知道怎么玩游戏,而是要理解游戏之所以好玩、为什么会吸引人、以及一个完整的游戏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你需要了解游戏的核心循环、玩家心理、.............
  • 回答
    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时候,我们玩家看着自家心爱的游戏被“魔改”得面目全非,最后落得个门可罗雀的下场,心里那个滋味,真是难以言喻。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不是简单的“策划不懂玩家”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扯到很多现实的考量和人性的弱点。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什么有些游戏策划,明明一手好牌,却能打得稀烂,最后.............
  • 回答
    最近在游戏圈里,网易的一位资深游戏策划对《原神》是否是“国产游戏黎明”这个说法做出了评价。这个评价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很多人都关心的一个话题:我们自己的游戏,到底能不能走到世界舞台的前沿,成为引领者?这位策划的观点可以这么理解:他承认《原神》的巨大成功,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它在全球范围内获得.............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游戏策划为啥这么钟情于“平衡性”,以及那些“不平衡”的游戏到底有没有市场。首先,为啥绝大多数PVP(玩家对玩家)游戏策划都跟“平衡性”杠上了,跟中了魔咒一样?这背后其实有不少门道。最核心的一点,还是玩家体验。想象一下,如果你玩一个游戏,无论你怎么努力,怎么练习,总会被某些角色、武器或.............
  • 回答
    作为一个游戏策划,衡量同行水平是个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事情。它不仅仅是为了给别人贴标签,更多是为了从中学习、发现潜在合作者,或者在团队中明确定位。我衡量一个同行,通常会从几个维度去看,并且不是简单地看一个方面,而是综合地、辩证地去分析。一、 产品层面的“手感”和“内涵”:这是最直观也是最根本的衡量标准.............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游戏开发和运营中的一个普遍痛点,也牵扯到很多复杂的现实考量。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为什么那些在玩家眼中“不行”的游戏策划,往往能安然无恙地坐在原位,而不是被轻易替换。首先,我们要理解,“不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在玩家群体中的声音往往是最大、最直接的。但从游戏公司的内部视.............
  • 回答
    太棒了!很高兴你迈出了游戏策划的第一步,并且能如此坦诚地寻求反馈。横版动作游戏的战斗系统确实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最能体现游戏乐趣的地方之一。别担心,我们都经历过初学阶段,关键在于学习和迭代。在你分享你的战斗系统设计之前,我需要先跟你说明一下,如果没有看到你的具体设计,我无法直接“指正”你的内容。 我.............
  • 回答
    嘿,最近刚面了一些应届游戏策划,感觉这届孩子们的水平确实挺参差不齐的,但也有不少让我眼前一亮的。说实话,现在行业竞争这么激烈,光有个“热爱”俩字已经不够看了,应届生要达到一个让公司觉得“靠谱、能带”,并且能快速上手的水准,我觉得得从几个维度来看。首先,基础功不能太虚。 对游戏品类和玩法要有足够了.............
  • 回答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要从海量游戏中挑出能让游戏策划们豁然开朗的“必玩清单”,而且还得说得够明白,不让人觉得是机器生的报告。咱们今天就来点实在的,从游戏的骨子里扒一扒,看看哪些作品能给你灵感、给你启发,甚至让你在深夜里拍案而起,觉得“原来游戏还能这么玩!”这清单我尽量往宽了捞,不局限于某个类型,因为.............
  • 回答
    网易游戏《率土之滨》最近的那封“道歉信”,确实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和讨论,让我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这封信的出现,本身就说明游戏运营团队听到了玩家的声音,并且愿意就某些问题给出回应。这在如今的游戏市场里,算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毕竟不是所有游戏公司都能做到这一点。不过,这封信的内容和表述方式,是大家关.............
  • 回答
    提到中国游戏的“毒瘤”,很多玩家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场景,往往是那些充斥着各种诱导性消费、粗糙制作、玩法单调但数值爆炸的游戏。要说这“毒瘤”的根源,开发商和游戏策划无疑是其中最核心的两大推手,他们的决策和理念直接塑造了游戏的品质和玩家的体验。先说说开发商。很多时候,中国游戏的开发商,尤其是那些追求短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