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唐人《通典》,拥有中原的刘裕时的刘宋,户籍人口约468万;丢了蜀地,江南又被侯景霍霍过的南陈,户籍人口200万。这样看当时的户籍人口分布和三国时候应该就是差不多的,冉闵崛起时,桓温刚刚灭掉成汉不久,东晋+成汉的体量不妨就按东吴+蜀汉的户口数算,也就是230+94=324万人左右。
前秦灭前燕时,得户籍人口1000万人,当然这时候距离冉魏也过了好些年了,可以视为前燕清查户口的成果。所以冉魏时候的北方户籍人口就算尽量往少了算,算作司马炎时期的1200万人。冉闵手上有大概半个冀州,此外中原各州都曾一度归附他(后来冉闵任命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均携城归顺东晋)。
那么冉魏户数约等于83300(西晋兖州)+116796(西晋豫州)+81021(西晋徐州)+163000(半个西晋冀州)=444117户,魏晋时期北方每户口数大约是6.68,两者相乘444117*6.68=约296.6万口,也有个小300万了,所以晋书、资治通鉴说冉闵手上有30万大军是并没有夸张的。
当然,我并不认为冉闵打好了就能统一天下,这毕竟是十六国,不是汉末,席卷北方和最终统一的概念还是差很多的。比如石赵后期战斗力就已经开始费拉不堪了,打前燕、前凉都让别人给狂虐,以至于石虎自己都自嘲说石勒和自己以一州之力就平了九州,现在有九州之力却拿不下一个凉州。
如果考虑到冉闵败亡的速度确实比较快,放汉末肯定是比袁绍弱的,与公孙瓒倒是有一定的可比性,因为公孙瓒巅峰时也曾“白马将军震九州”,刘备、孔融、陶谦都从属于他,势力范围几近覆盖了半个北方,然后也是不过几年时间就败亡了。公孙瓒也是武人出身勇猛善战,但士人支持度相对较低,并且刚愎自用。公孙瓒杀刘虞可比冉闵杀李农、韦謏,看似集权了,事后看却是大失士心的败招。
至于陈庆之,战绩可能说谎,战线不会,他再怎么说也确实打下了洛阳,仅凭这一成绩,他北伐成果还是可以和桓温相提并论的。
至于他为什么进不了武庙,和生平征服了大片土地(巴蜀+洛阳)的桓温进不了武庙的原因也差不多,损失太惨重。武庙毕竟以稳为主,军事生涯具有明显冒险梭哈性质的是有扣分的。桓温第一次北伐关中、第三次北伐河北都是大败,死伤数万的级别,而陈庆之是7000精锐全军覆没,如果没有那场大水,他或许还可以评上。考虑到南朝户籍人口不过三四百万的实际情况,7000能打夜战的精锐对于南朝军队来说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这大概也是萧衍不再有后续北伐的根本原因。
一句话概括:
冉闵,石赵狗咬狗时代的最后一条凶狗。
陈庆之,带着有号召力的傀儡北魏皇帝打着友好往来帮助友邦平定叛乱的旗号,带着梁朝的弃卒在北魏玩了一票,因为得不到援助、和傀儡北魏皇帝闹僵,最后失败而归。
诚然,日本小说和网络上对陈庆之过度神话了,能打75分的打了700分。
不过冉闵嘛,算是能打-20分的硬打成了2000分。
所以咱一般看到吹陈庆之的,不多嘴、心里也绝对不鄙视。看到吹冉闵的,照脑袋一熊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