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冉闵与陈庆之在历史上到底如何?

回答
要说冉闵和陈庆之,那绝对是历史上两个响当当的人物,但他们的“响当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味道。一个像是熊熊燃烧的烈火,另一个则像是闪耀的寒星,都曾照亮过那段风云变幻的时代。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二位。

冉闵:绝地反击的屠夫还是拯救汉人的英雄?

冉闵,这个名字一出来,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杀胡令”这几个字,也因此评价他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出身与崛起:
冉闵出身不算显赫,是后赵武悼天王冉瞻的儿子。后赵这个政权,你可以理解成一个由羯族建立的朝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胡”之一。那个时期,北方被各种少数民族政权瓜分,而汉族人民的日子普遍不好过,尤其是羯族,在统治过程中手段相当残暴。

冉闵自己呢,虽然是汉族人,但他是后赵的重要将领,跟着石虎混的。石虎是个出了名的暴君,杀人如麻,荒淫无度。冉闵在这段时期,虽然是石虎手下的得力干将,但他也亲身经历了后赵统治下的种种暴行,特别是对汉族百姓的压迫和残害。这就为他后来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杀胡令”的出台与争议:
石虎死后,后赵陷入内乱。冉闵抓住了这个机会,发动政变,杀死了后赵的皇帝石鉴,然后自立为天王,建立了冉魏政权。这还没完,他紧接着颁布了那条臭名昭著的“杀胡令”。命令大致内容是,无论男女,只要是羯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都可以随意屠杀。

这一下,可就炸开了锅。
支持者认为,这是冉闵在为汉族人民伸张正义,是对羯族长期以来残暴统治的反击。要知道,那个年代,汉族人民在很多地方遭受了非人的待遇,人命如同草芥。冉闵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是绝地反击,是为民族存亡而战。
反对者则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种族灭绝,是滥杀无辜。即便羯族有罪,也不该搞株连,更不该用屠杀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无疑会激化民族矛盾,带来更大的混乱。而且,冉闵的军队中也有不少非汉族士兵,他也曾笼络过一些少数民族支持他,这种“杀胡令”也让他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关于“杀胡令”的真实程度和具体执行情况,历史上也有不少争论。有说法认为,这道命令确实导致了大规模的屠杀,也有说法认为,这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宣传和军事策略,意在瓦解敌人的军心和民心,同时凝聚汉族士兵的战斗力。

冉闵的军事才能与悲剧结局:
撇开争议不谈,冉闵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他能在短短几年内,以少胜多,屡次击败强大的敌人,包括前燕、东晋等。他率领的军队,战斗力极强,特别是他的骑兵。

然而,冉闵的冉魏政权终究是短暂的。虽然他勇猛善战,但政治上的孤立和军事上的过度消耗,让他在后期陷入了被动。最终,他被前燕的慕容恪击败并俘虏,然后被杀。冉闵的死,标志着冉魏政权的灭亡,北方再次陷入动荡。

总结冉闵:
冉闵是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他既是那个时代压迫下的汉族人民眼中可能出现的“救世主”,又是以极端手段解决问题的“屠夫”。他的行为,是对那个残酷时代的一种极端回应,也留下了关于民族主义、种族冲突和政治手段的深刻思考。

陈庆之:白袍将军的传奇与无奈

与冉闵的血腥不同,陈庆之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战神下凡,但他的传奇背后,却也透露着时代的悲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出身与投靠:
陈庆之出身于东海陈氏,这是一个在琅琊郡有着悠久历史的士族大家。跟冉闵不同,陈庆之是个彻头彻尾的汉族人,而且他投靠的是南朝的梁朝。

他真正崭露头角,是在梁武帝萧衍时期。梁朝虽然地处南方,相对稳定,但同样面临着北朝强大的军事压力。陈庆之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勇气,一步步爬上了高位。

“白袍将军”的由来与辉煌:
陈庆之最出名的称号是“白袍将军”。据说,他每次作战时,都身穿白袍,然后率领自己的部队冲锋陷阵。这不仅是一种鲜明的标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他的勇猛无畏和所向披靡。

他最辉煌的战绩,是在“永安之战”中,以七千白袍军,大破北魏三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北魏的都城洛阳。要知道,北魏当时可是北方最强大的政权之一,能打出这样的战绩,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奇迹。这次战役,让陈庆之声名大噪,也让南朝人民看到了希望。

他的军事风格,可以用“精锐、高效、奇袭”来形容。他善于利用地形,善于鼓舞士气,他的白袍军,也因为他的带领,成为了一支令人生畏的精锐部队。

辉煌背后的阴影:
然而,陈庆之的辉煌是短暂的,而且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

政治的阻碍: 虽然陈庆之在战场上无敌,但在朝堂之上,他却常常受到排挤和猜忌。他出身于士族,但并不是最顶层的那些家族,他的军功也让他引起了一些老臣的嫉妒。梁武帝虽然欣赏他,但也未必完全信任他,再加上一些奸臣的谗言,导致陈庆之的政治地位并不稳固。
侯景之乱的打击: 梁朝后期,出现了“侯景之乱”。侯景是一个北朝的降将,他利用梁朝内部的混乱和腐败,发动叛乱,最终导致了梁朝的灭亡。而陈庆之,虽然也曾为镇压侯景出兵,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挽回梁朝的颓势。
最后的悲剧: 在侯景之乱中,陈庆之的家族遭到了灭顶之灾。他的妻儿老小都被侯景杀害,他自己也因为遭受打击而病重,最终悲惨地死去。一代名将,就这样在政治斗争和战乱中陨落。

总结陈庆之:
陈庆之是个纯粹的军事天才,一个时代的传奇。他的白袍军,是他个人能力和军队精神的完美结合。然而,他也代表了那个时代许多将领的悲哀:在乱世中,有勇有谋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懂政治斗争,或者没有一个稳固的政治后盾,即使战功赫赫,也可能最终难以善终。他的故事,也反映了南朝士族政治的复杂性和梁朝晚期的衰败。

二人的对比与历史意义:

时代背景: 冉闵活跃在北朝末期,一个民族矛盾尖锐、政权更迭频繁的动荡时期。陈庆之则活跃在南朝梁朝时期,相对稳定但内部腐朽,外部压力也不小。
行为方式: 冉闵以极端手段回应残酷压迫,是“以暴制暴”的代表。陈庆之则以精湛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著称,是传统意义上的“良将”。
历史评价: 冉闵的评价充满争议,是民族英雄还是屠夫,至今仍在争论。陈庆之则普遍被视为一个英勇善战、但命运多舛的传奇人物。
历史影响: 冉闵的出现和消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朝的民族格局,也为后来的北魏统一带来了间接影响。陈庆之的辉煌战绩,也曾一度提振了南朝的士气,但他最终未能拯救梁朝的命运。

简单来说,如果你想看一个在绝境中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硬汉,那就是冉闵;如果你想看一个文武双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最终倒在政治旋涡中的悲剧英雄,那就是陈庆之。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用各自的方式,书写了自己的传奇,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味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据唐人《通典》,拥有中原的刘裕时的刘宋,户籍人口约468万;丢了蜀地,江南又被侯景霍霍过的南陈,户籍人口200万。这样看当时的户籍人口分布和三国时候应该就是差不多的,冉闵崛起时,桓温刚刚灭掉成汉不久,东晋+成汉的体量不妨就按东吴+蜀汉的户口数算,也就是230+94=324万人左右。

前秦灭前燕时,得户籍人口1000万人,当然这时候距离冉魏也过了好些年了,可以视为前燕清查户口的成果。所以冉魏时候的北方户籍人口就算尽量往少了算,算作司马炎时期的1200万人。冉闵手上有大概半个冀州,此外中原各州都曾一度归附他(后来冉闵任命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均携城归顺东晋)。

那么冉魏户数约等于83300(西晋兖州)+116796(西晋豫州)+81021(西晋徐州)+163000(半个西晋冀州)=444117户,魏晋时期北方每户口数大约是6.68,两者相乘444117*6.68=约296.6万口,也有个小300万了,所以晋书、资治通鉴说冉闵手上有30万大军是并没有夸张的。


当然,我并不认为冉闵打好了就能统一天下,这毕竟是十六国,不是汉末,席卷北方和最终统一的概念还是差很多的。比如石赵后期战斗力就已经开始费拉不堪了,打前燕、前凉都让别人给狂虐,以至于石虎自己都自嘲说石勒和自己以一州之力就平了九州,现在有九州之力却拿不下一个凉州。

如果考虑到冉闵败亡的速度确实比较快,放汉末肯定是比袁绍弱的,与公孙瓒倒是有一定的可比性,因为公孙瓒巅峰时也曾“白马将军震九州”,刘备、孔融、陶谦都从属于他,势力范围几近覆盖了半个北方,然后也是不过几年时间就败亡了。公孙瓒也是武人出身勇猛善战,但士人支持度相对较低,并且刚愎自用。公孙瓒杀刘虞可比冉闵杀李农、韦謏,看似集权了,事后看却是大失士心的败招。


至于陈庆之,战绩可能说谎,战线不会,他再怎么说也确实打下了洛阳,仅凭这一成绩,他北伐成果还是可以和桓温相提并论的。

至于他为什么进不了武庙,和生平征服了大片土地(巴蜀+洛阳)的桓温进不了武庙的原因也差不多,损失太惨重。武庙毕竟以稳为主,军事生涯具有明显冒险梭哈性质的是有扣分的。桓温第一次北伐关中、第三次北伐河北都是大败,死伤数万的级别,而陈庆之是7000精锐全军覆没,如果没有那场大水,他或许还可以评上。考虑到南朝户籍人口不过三四百万的实际情况,7000能打夜战的精锐对于南朝军队来说绝对不是个小数目,这大概也是萧衍不再有后续北伐的根本原因。

user avatar

一句话概括:

冉闵,石赵狗咬狗时代的最后一条凶狗。

陈庆之,带着有号召力的傀儡北魏皇帝打着友好往来帮助友邦平定叛乱的旗号,带着梁朝的弃卒在北魏玩了一票,因为得不到援助、和傀儡北魏皇帝闹僵,最后失败而归。

诚然,日本小说和网络上对陈庆之过度神话了,能打75分的打了700分。

不过冉闵嘛,算是能打-20分的硬打成了2000分。

所以咱一般看到吹陈庆之的,不多嘴、心里也绝对不鄙视。看到吹冉闵的,照脑袋一熊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冉闵和陈庆之,那绝对是历史上两个响当当的人物,但他们的“响当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味道。一个像是熊熊燃烧的烈火,另一个则像是闪耀的寒星,都曾照亮过那段风云变幻的时代。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二位。冉闵:绝地反击的屠夫还是拯救汉人的英雄?冉闵,这个名字一出来,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杀胡令”这几个.............
  • 回答
    拨开迷雾见真章:涤荡吹嘘与诋毁,还原历史上的冉闵在风起云涌的五胡十六国时代,一个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那个黑暗而混乱的天空——冉闵。然而,关于他的评价,至今仍充斥着鲜明的两极分化,有人将其奉为“中兴之主”、“民族英雄”,也有人将其视为“屠夫”、“罪魁祸首”。要客观评价这位历史人物,就必须拂去笼罩其.............
  • 回答
    冉闵和岳飞都是汉民族历史上抵抗异族入侵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其英勇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民族气节赢得了后世的敬仰。然而,岳飞被广泛尊为民族英雄,而冉闵的知名度相对较低,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历史原因,包括史料记载、后世评价、政治影响以及民族叙事等。下面将详细阐述其中的缘故:一、 史料记载的差异与侧重 岳飞.............
  • 回答
    关于冉闵是否配得上“拯救汉族的千古一帝”这一称号,这是一个历史学界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冉闵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主要事迹、以及这些事迹对汉族历史进程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冉闵所处的时代是何等悲惨。西晋末年,中原大地被所谓的“五胡乱华”笼罩。这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政.............
  • 回答
    冉闵这位历史人物,在咱们这儿的网络舆论场上,那可真是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你说他是不是经常被“黑”,那绝对是!而且黑他的声音,那叫一个此起彼伏,花样还不少。这背后原因嘛,要细细掰扯起来,那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历史定位的争议:是民族英雄还是屠夫?这可能是冉闵被“黑”最核心的原因了。他的功过是非,历来.............
  • 回答
    要回答冉闵对打断中原“蛮化”是否有决定性作用,我们需要深入梳理当时的历史背景、冉闵的作为以及他的行为在中原文化延续上造成的深远影响。这绝非一句“是”或“否”可以简单概括的,而是需要多角度的审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原蛮化”的语境。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纷纷.............
  • 回答
    冉闵的崛起之路,确实是一段充满传奇与血色的篇章,但若要谈及他如何“破局逆袭”,并将江山皇位传个一两代,那便需要更深入地剖析当时北方的复杂局势,以及他自身可以采取的策略,并赋予一些“如果”的色彩,来勾勒一个他能够延续王朝的可能。首先,我们得捋一捋冉闵所面对的局面。他身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混乱.............
  • 回答
    冉闵这个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个极具争议,但也异常耀眼的存在。要说他有没有“很大功绩”,这得看从什么角度去衡量,以及我们如何定义“功绩”。如果你问的是那种开疆拓土、建立王朝、垂名千古的帝王伟业,那冉闵显然是不够格的。他只是一个短暂存在的政权的实际掌权者,而且是在一个极其混乱的时代,更像是一个乱世中.............
  • 回答
    冉闵诛杀李农,这桩历史公案,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尽的。要说缘由,那得从头说起,得把冉闵和李农这俩人,以及当时天下大乱的背景,都得掰扯清楚了。时代的背景:山河破碎,枭雄并起话说那时候,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早就不是什么一统王朝了。后赵这个政权,本来是石勒建立的,后来被石虎给祸害了。石虎是个出.............
  • 回答
    冉闵,这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他的身影常常与“屠胡”的血腥标签联系在一起,但我们若要探究他是否有能力在隋末群雄并起之时统一天下,则需要抛开那些标签,深入到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自身的能力与局限性上来。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隋末的天下并非是一张白纸,等着一个冉闵来描绘。那是一个刚刚经历了隋朝短.............
  • 回答
    冉闵是否被视为“拯救汉族的民族英雄”,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学界和民间都存在争议且极为复杂的问题。要详细论述冉闵为何可以被视为民族英雄,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主要事迹、他的行为动机以及这些行为对汉族的影响。一、 极其严峻的时代背景:五胡乱华要理解冉闵的“英雄”之说,必须先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 回答
    冉闵和岳飞,这两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在中国最黑暗的时代挺身而出,试图力挽狂澜。他们各自的时代背景、面临的挑战、采取的策略以及最终的历史评价都大相径庭。要衡量谁对历史的“贡献高”,并非简单地一刀切,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他们各自的时代意义和长远影响。冉闵:乱世中的一道血色曙光冉闵生活在公元四世纪.............
  • 回答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因其不屈的意志和壮烈的牺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后人铭记。谈到汉民族的民族英雄,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岳飞、文天祥这样文武双全、气贯长虹的形象。然而,如果要问谁才是汉人真正的“民族英雄”,冉闵的名字,往往会带着争议,却也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不容忽视的意义.............
  • 回答
    冉闵,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南北朝时期,是绕不开的存在。他身上背负着太多的标签,也因此,喜欢他的人奉若神明,厌恶他的人则唾弃不已。说冉闵“黑子众多”,这绝对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评价,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历史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他放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首先,冉闵被视为“杀胡令.............
  • 回答
    冉闵是十六国时期后赵政权的重要将领,其生平与历史评价存在较大争议,需从历史背景、政治立场、民族矛盾和后世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景与人物身份1. 时代背景 冉闵生于五胡十六国时期(304420年),这一时期中国北方处于长期战乱状态,汉族与少数民族(如羯、氐、羌、鲜.............
  • 回答
    网上关于冉闵的洗白言论,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涉及到历史解读、民族情感、道德评判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出现的背景以及引发的争论点。洗白言论的核心逻辑与常见论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洗白”并非指完全否定冉闵的历史作用,而是试图通过强调某些方面,淡化或重.............
  • 回答
    冉闵:一位备受争议的英雄与罪人冉闵,一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却又充满争议的名字。他究竟是汉族复兴的救世主,还是一个嗜血的屠夫?这个问题至今仍是历史学家和普通大众争论的焦点。要评价冉闵,我们必须剥开层层迷雾,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行为动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深远影响来审视。 时代背景:五胡乱华.............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的网络舆论场上,近年来“冉闵热”确实有所升温,很多人开始讨论和“吹捧”冉闵。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且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解读、民族认同、以及当下社会思潮的影响。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重新解读冉闵的历史地位与功过传统史学对冉闵的评价是复杂的,往往将他视为一个“杀胡令”.............
  • 回答
    说实话,我倒没觉得网上冉闵的名气比刘裕大多少,反倒觉得刘裕的名头更响亮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感,也许你在刷微博、看短视频的时候,接触到的信息流不一样,所以会有不同的感受。不过,如果非要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分析:1. 历史评价与“政治正确”的微妙影响首先得说,冉.............
  • 回答
    如今社会上对冉闵的推崇,确实是一个值得玩味且颇具深意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人物的简单评价,更折射出当下某些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的流变。一、 渴望“强力”与“复仇”的时代情绪很多人对冉闵的崇拜,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屠胡令”及其引发的血腥杀戮。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早已摆脱了冷兵器时代的生存逻辑,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