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冉闵为什么诛杀李农?

回答
冉闵诛杀李农,这桩历史公案,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尽的。要说缘由,那得从头说起,得把冉闵和李农这俩人,以及当时天下大乱的背景,都得掰扯清楚了。

时代的背景:山河破碎,枭雄并起

话说那时候,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早就不是什么一统王朝了。后赵这个政权,本来是石勒建立的,后来被石虎给祸害了。石虎是个出了名的暴虐之君,他活着的时候,杀戮成性,挥霍无度,把国家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冉闵,那时候只是石虎手下的一个将军,一个勇猛善战的羯族人。

李农这个人,则是石虎的养子,是石虎的儿子石邃的弟弟。在石虎死后,石邃本来最有希望继承皇位,但被石虎的皇后董氏给害死了。这时候,就轮到石瞻(石虎另一个儿子)继位,但没多久也被石虎的另一个儿子石斌给推翻了。这乱啊,一锅粥似的。

冉闵上位:乱世中的救星?还是野心家?

在这样的混乱局面下,冉闵瞅准了机会。他本来是石虎信任的将领,也跟着平定了不少叛乱,手上沾了不少血,但也因此在军中颇有声望。石虎死后,石斌继位,但这个石斌也靠不住,被冉闵抓住机会,设计将其击杀。然后,冉闵把石虎的老婆董皇后、太子石世(石虎年纪最小的儿子)以及其他几个皇子都给杀了。

紧接着,冉闵就篡位称王,建立了冉魏政权。他为什么这么做?史书上说,他是为了“大济苍生”,平定乱世。但也有人说,他这是趁火打劫,野心膨胀。

李农的反抗:是忠于旧主?还是另有图谋?

这时候,咱们的李农就登场了。李农这个人,在石虎死后,也曾试图扶持自己的侄子(石虎之孙)登上皇位,但没成功。他本人在后赵政权里也有一定的地位和势力,掌握着一部分军队。

冉闵上位后,虽然把后赵的皇族血脉基本斩草除根了,但旧势力肯定是不服的。李农就是其中一个。他看冉闵杀戮过多,而且认为冉闵的行为是篡权,所以,他就联合了后赵残余的将领,比如刘鲜卑、张才等,准备反抗冉闵。

矛盾激化:杀戮与反杀,恩怨纠葛

冉闵这边,他发现有人不服,而且李农手里还有兵,他肯定是不能容忍的。在他看来,李农这些人就是阻碍他“复兴”的绊脚石,是乱世的祸根。而且,冉闵自己本身就以“杀戮”而闻名,无论是对待后赵皇族,还是后来对付其他政权,他都显得格外狠辣。

所以,冉闵采取了非常直接和暴力的手段。他派兵去镇压李农的联合势力。在这次镇压中,李农被冉闵的军队给抓住了。

为何要“诛杀”?

具体到“为什么诛杀李农”,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政治上的清除异己: 冉闵刚上位,正需要巩固自己的统治。李农作为后赵残余势力中的重要人物,掌握着军队,对他来说,李农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不除掉李农,就无法彻底消除后赵旧部的反抗力量,也无法让自己的政权站稳脚跟。这就像很多新上位的统治者一样,首先要做的就是清理潜在的反对派。

2. 个人恩怨与立场冲突: 两人都曾是后赵政权的一员,但立场却截然不同。李农可能认为冉闵是乱臣贼子,而冉闵则认为李农是阻碍他实现宏图的敌人。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个人恩怨和政治立场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说清楚谁对谁错,更多的是权力斗争下的牺牲品。

3. 军事上的胜利者姿态: 冉闵在军事上击败了李农的联合势力,掌握了主动权。作为胜利者,他自然可以决定战败者的命运。这种情况下,将李农“诛杀”是常见的处置方式,以此来震慑其他人,也显示自己的权威。

4. “诛杀”的含义: 要说明的是,“诛杀”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惩罚和处决的意味。在古代,对于被视为叛逆或反对统治者的人,处死是常态。冉闵作为当时的实际统治者,他有权力和理由对李农进行这样的处置。

更深层次的解读:

其实,这件事情的背后,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冉闵虽然被称为“杀胡令”的执行者,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些争议,但他本人也被认为是乱世中的一股强大力量。而李农,虽然史书中对他的记载不多,但也是那个时代各方势力角逐中的一个人物。

他们的冲突,不仅仅是两个人的恩怨,更是不同势力、不同政见的较量。冉闵想建立自己的秩序,而李农则可能想维护旧有的或者支持其他势力。最终,军事实力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所以,冉闵诛杀李农,最直接的原因是李农反抗他的统治,并被他击败。但深究下去,是为了巩固权力,清除政治对手,更是那个时代弱肉强食、权力至上的残酷写照。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个人命运往往淹没在其中,李农的结局,就是那个时代无数悲剧中的一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冉闵杀李农,史书并未给出原因,只能根据史料大体分析。估计是李农对冉魏悲观,准备投靠襄国政权,因反叛被杀

李农这个人比较神秘,史书中并未介绍其来历,他一出场时就是后赵司空,在石虎安排下兼任问候后赵“国师”佛澄图,是石虎绝对亲信

339年,李农、冉闵、石鉴(石虎儿子)等人作为随军将领跟随大都督夔安攻打东晋,此时李农军职大约是抚军大将军,冉闵大约是游击将军或者建节将军。此战之后,同年底,李农军职升任为征东将军、使持节,主导辽西战事,征北将军张举听其指挥

349年,后赵梁椟叛乱,李农军职为大都督行大将军事指挥平定梁椟,此时,冉闵为其麾下征虏将军

349年石虎死后,经过一番动乱,石遵登基。冉闵军职为辅国大将军,李农政职为司空,军职未知,在后来的对石冲作战中,冉闵持黄钺、金钲指挥李农作战。还是这一年,东晋褚裒北伐,李农被任命为南讨大都督指挥对晋作战

同样是349年,石遵冉闵矛盾不可调和,冉闵连同石鉴劫持李农,发动政变,废杀了石遵,立石鉴为皇帝。此后,一直到350年初,冉闵和李农站到了一起,对抗石鉴,直到冉魏建立

350年2月前后冉魏建立,冉闵登基,李农为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诸子皆为县公

350年5月前后,很突然,冉闵杀李农,并杀了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

为什么说李农因反叛被杀,主要参考两件事

第一,冉魏建立后,曾经征召后赵境内诸多胡族首脑,但都不认可,与此同时后赵襄国政权建立,也征召诸多胡族首脑,结果是诸六夷据州郡拥兵者皆应之。冉魏面临四面围杀,前景堪忧。对此,冉闵没的选,但李农可以。李农本就是石虎亲信,是后赵重臣,之所以反叛也是被劫持

第二,杀李农之后,冉魏两次击败襄国围困。一是击败石琨十万大军,二是击败段勤张贺度等诸胡联军,两战之后冉魏由守转攻。这说明,杀李农并没有引起冉魏动荡,李农作为冉魏二号人物,除非反叛被杀,不然在当时情况下,冉魏必乱

有人说李农是乞活军首脑,或者出自乞活军,这个并不确切。史书记载其和乞活军有关,只有一件事,石虎死后石世继位,太后临朝张豺为宰相,张豺要杀李农:

农惧,率骑百余奔广宗,率乞活数万家保于上白

而这个其实并不能当证据,因为以李农军职以及长久威望,除非乞活军和张豺政见一致,不然听从李农指挥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于李农,冉闵是正儿八经出身乞活军……

user avatar

都知道冉闵杀了二十万胡人,可谁又知道李农曾杀了二十万汉人?

鲁郡民五百馀家相与起兵附晋,求援于褚裒,裒遣部将王龛、李迈将锐卒三千迎之。赵南讨大都督李农帅骑二万与龛等战于代陂,龛等大败,皆没于赵。时河北大乱,遗民二十馀万口渡河欲来归附,会裒已还,威势不接,皆不能自拔,死亡略尽。——《资治通鉴》

李农是汉人吗?当然是。可他在乎胡汉立场吗?并不在乎。他可以在石虎死后立马效忠石世,也可以在石遵篡位后立马效忠石遵,当然也可以在冉闵兵变时立马接受冉闵。

李农可以逼死二十万汉人百姓以讨好石遵,又能为保命而参与杀死石遵以讨好冉闵,这样的一个人,且不说冉闵不一定非要杀他,但怎么可能获得冉闵的信任呢?

有人分析,李农见后赵余部势凶,已有私下反叛之行为。因而冉闵杀李农后,得以反包围襄国。我倒觉得,也未必。冉闵杀李农不需要理由,一个通过挟持而合作的屈身之人,从一开始就只是冉闵眼中的棋子罢了。冉闵宫斗上位,利用过石遵,利用过石鉴,李农自然而然也是其中之一,这个毫无民族立场的投机之辈,最终自然也定落得石家诸人一般的下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冉闵诛杀李农,这桩历史公案,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道尽的。要说缘由,那得从头说起,得把冉闵和李农这俩人,以及当时天下大乱的背景,都得掰扯清楚了。时代的背景:山河破碎,枭雄并起话说那时候,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早就不是什么一统王朝了。后赵这个政权,本来是石勒建立的,后来被石虎给祸害了。石虎是个出.............
  • 回答
    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身影,因其不屈的意志和壮烈的牺牲,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后人铭记。谈到汉民族的民族英雄,许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岳飞、文天祥这样文武双全、气贯长虹的形象。然而,如果要问谁才是汉人真正的“民族英雄”,冉闵的名字,往往会带着争议,却也承载着一份沉甸甸的、不容忽视的意义.............
  • 回答
    冉闵,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南北朝时期,是绕不开的存在。他身上背负着太多的标签,也因此,喜欢他的人奉若神明,厌恶他的人则唾弃不已。说冉闵“黑子众多”,这绝对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评价,背后有着非常复杂且深刻的历史原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他放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去审视。首先,冉闵被视为“杀胡令.............
  • 回答
    说实话,我倒没觉得网上冉闵的名气比刘裕大多少,反倒觉得刘裕的名头更响亮一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感,也许你在刷微博、看短视频的时候,接触到的信息流不一样,所以会有不同的感受。不过,如果非要聊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分析:1. 历史评价与“政治正确”的微妙影响首先得说,冉.............
  • 回答
    冉闵这位历史人物,在咱们这儿的网络舆论场上,那可真是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你说他是不是经常被“黑”,那绝对是!而且黑他的声音,那叫一个此起彼伏,花样还不少。这背后原因嘛,要细细掰扯起来,那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历史定位的争议:是民族英雄还是屠夫?这可能是冉闵被“黑”最核心的原因了。他的功过是非,历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近年一些历史解读和文化现象的讨论。 冉闵这个人,在咱们中国历史上确实算不上一个主流的、被歌颂了几千年的英雄人物,但最近几年,他的名声突然变得这么响,甚至有了“杀胡令”的呼声,背后肯定是有一些原因的。首先,我们得明白,冉闵这个人到底是谁。他是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建立者,.............
  • 回答
    冉闵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关于他为何受到部分人的崇拜,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探讨:一、 历史背景与冉闵的出现:要理解对冉闵的崇拜,首先需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十六国时期。这是一个北方的汉族政权被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是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取代,并互相征伐的混乱时期。北方汉族民众遭受.............
  • 回答
    将冉闵纳入历史教科书,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这其中牵扯到历史叙事的选择、民族认同的构建、以及如何处理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人物。为什么有人会坚持认为冉闵应该在历史教科书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希望他的事迹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呢?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从历史事实和“还原历史”.............
  • 回答
    为什么成吉思汗被尊为民族英雄,而冉闵的评价却更为复杂?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触及到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民族叙事的构建。简单地说,成吉思汗的“民族英雄”身份更多地与他奠定了蒙古族统一和国家开创的宏业紧密相连,而冉闵的评价则因为其手段的残暴以及其行为对当时中国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使其被置于一个更加争议.............
  • 回答
    成吉思汗在蒙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冉闵在汉人心目中地位的差异,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和文化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成吉思汗:蒙古民族英雄的构建与历史事实成吉思汗被奉为蒙古民族英雄,这背后有着深厚而复杂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建构: 统一蒙古各部,奠定民族根基: 在成吉思汗之.............
  • 回答
    网上关于冉闵“屠胡令”的说法,确实是近年来才逐渐兴起并广为流传的。要追溯其“最早”的出处,需要一点耐心和细致的梳理。“屠胡令”说法的起源和演变:首先要明确一点,历史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叫做“屠胡令”的诏令,是冉闵亲口颁布的。 这一点至关重要。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屠胡令”这一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
  • 回答
    关于冉闵被“炒作成民族英雄”的说法,这背后牵扯到的是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不同时代视角的影响,以及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把时间和历史语境一点点剥开,看看冉闵这个人,以及后世是如何“看见”他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将冉闵简单地定义为“民族英雄”或者“屠夫”,都可能过于片面。他的事迹,在不同.............
  • 回答
    冉闵是否被视为“拯救汉族的民族英雄”,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学界和民间都存在争议且极为复杂的问题。要详细论述冉闵为何可以被视为民族英雄,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主要事迹、他的行为动机以及这些行为对汉族的影响。一、 极其严峻的时代背景:五胡乱华要理解冉闵的“英雄”之说,必须先了解他所处的时代.............
  • 回答
    网上关于冉闵的洗白言论,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话题,涉及到历史解读、民族情感、道德评判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出现的背景以及引发的争论点。洗白言论的核心逻辑与常见论点: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洗白”并非指完全否定冉闵的历史作用,而是试图通过强调某些方面,淡化或重.............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的网络舆论场上,近年来“冉闵热”确实有所升温,很多人开始讨论和“吹捧”冉闵。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且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解读、民族认同、以及当下社会思潮的影响。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重新解读冉闵的历史地位与功过传统史学对冉闵的评价是复杂的,往往将他视为一个“杀胡令”.............
  • 回答
    东晋王朝未能对冉闵的联盟做出积极响应,其背后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重政治、军事、战略以及民族情绪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时间拉回到那个动荡的时代,审视当时东晋所处的内外环境以及其决策者的考量。首先,地理上的隔阂与战略上的顾虑是导致东晋对冉闵联盟置之不理的首要原因。东晋政权.............
  • 回答
    冉闵和岳飞都是汉民族历史上抵抗异族入侵的杰出代表,他们都以其英勇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民族气节赢得了后世的敬仰。然而,岳飞被广泛尊为民族英雄,而冉闵的知名度相对较低,这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历史原因,包括史料记载、后世评价、政治影响以及民族叙事等。下面将详细阐述其中的缘故:一、 史料记载的差异与侧重 岳飞.............
  • 回答
    关于冉闵是否配得上“拯救汉族的千古一帝”这一称号,这是一个历史学界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议题。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冉闵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主要事迹、以及这些事迹对汉族历史进程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冉闵所处的时代是何等悲惨。西晋末年,中原大地被所谓的“五胡乱华”笼罩。这并非仅仅是简单的政.............
  • 回答
    要说冉闵和陈庆之,那绝对是历史上两个响当当的人物,但他们的“响当当”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味道。一个像是熊熊燃烧的烈火,另一个则像是闪耀的寒星,都曾照亮过那段风云变幻的时代。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二位。冉闵:绝地反击的屠夫还是拯救汉人的英雄?冉闵,这个名字一出来,很多人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杀胡令”这几个.............
  • 回答
    要回答冉闵对打断中原“蛮化”是否有决定性作用,我们需要深入梳理当时的历史背景、冉闵的作为以及他的行为在中原文化延续上造成的深远影响。这绝非一句“是”或“否”可以简单概括的,而是需要多角度的审视。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中原蛮化”的语境。五胡乱华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鲜卑、羯、氐、羌等,纷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