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魏世忠建议将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案件,反映了哪些问题?

回答
魏世忠委员的这项建议,触及了当前网络空间治理的几个核心痛点,也反映出我们社会在应对新型犯罪和保护公民权益方面,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认知与制度调整。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多层次的,我来细细道来:

首先,网络暴力“泛滥成灾”,现有法律威慑力不足。 这点是最直观也最令人担忧的。我们每天打开社交媒体,都能看到各种形式的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恶意诽谤、造谣攻击、人身侮辱、群体性围攻……这些行为的烈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以往我们对于普通纠纷或言语冲突的认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严重的网络暴力事件,由于证据收集难、追责成本高、相关法律条文界定模糊等原因,往往以“民事纠纷”或者“情节轻微”而被处理,难以上升到刑事层面。这意味着,施暴者往往能够逃脱法律的严惩,甚至只是象征性的赔偿了事。这种“犯了事却不必承担最严厉的后果”的状况,无疑在纵容网络暴力行为的蔓延,也让受害者在遭受二次伤害后,难以获得真正的正义。将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范畴,正是希望通过公权力介入,提升法律的震慑力,让施暴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其次,网络暴力对个体和社会造成的伤害日益加剧,已超越民事赔偿范畴。 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将网络暴力视为一种“言语上的攻击”,可以通过道歉、赔偿来解决。但现在,严重的网络暴力已经能够直接摧毁一个人的名誉、事业、心理健康,甚至导致自杀等极端后果。这种伤害,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金钱能够弥补的,它触及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隐私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等。当这些权利受到严重侵犯,并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负面影响时,简单地将其归为民事案件,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将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是为了强调其社会危害性,将其上升到更高级别的法律层面进行规制。

再者,网络空间治理的“边界”与“有效性”面临挑战。 数字时代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是前所未有的,这使得网络暴力能够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如集体性的网络欺凌,甚至演变成“网络暴力事件”对公共舆论造成不良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依靠个人力量去维权,往往是杯水车薪。而现有的公诉案件机制,通常是针对对社会公共利益或国家法律有严重侵害的行为。将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就是在探索如何将对个体造成极大伤害,并且具有显著社会负面影响的行为,纳入到国家公权力有效干预的范围,从而构建一个更健康的互联网生态。这涉及到如何界定“严重”,如何界定“公诉”,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也反映了我们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形态和挑战。

此外,保护弱势群体和维护网络公平正义的呼声日益高涨。 很多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恰恰是针对一些相对弱势的群体,比如明星、网红、或者在某些议题上持有不同意见的普通网民。他们更容易成为网络暴力攻击的目标,也更缺乏有效的自我保护能力。这种不公平的对待,不仅伤害了这些个体,也传递了一种危险的信号:在网络空间,似乎可以肆意攻击和欺凌,而不必承担责任。将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也是对这些弱势群体的一种法律上的“兜底”保护,传递出国家维护网络公平正义的决心。

最后,推动网络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网络暴力并非孤立现象,它是网络失范、缺乏规矩的一种体现。一个成熟的社会,不仅要有法律来约束犯罪,更要有文明的共识来引导行为。但法律是文明的底线。如果连底线都无法有效守住,那么所谓的“网络文明”就无从谈起。将严重的网络暴力纳入公诉,是为“网络文明”筑牢法律的基石,让那些肆意妄为者明白,在网络空间,他们同样需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为维护一个理性、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总而言之,魏世忠委员的这一建议,并非是简单的“扩大公诉范围”,而是对我们当前网络治理体系的一次深刻拷问,它要求我们思考如何更有效地保护公民在数字时代的合法权益,如何平衡自由表达与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构建一个真正健康、安全、文明的网络生态。这其中蕴含着对法律前沿性、社会责任感以及时代进步需求的深刻洞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实际上,台湾网军1450的危害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3月3日的台湾大停电本来就是个小概率事件,如果没有这次事件,1450可能永远也不会浮出水面。当时,国内网络安静的吓人,各种矛盾话题突然销声匿迹,那是一片岁月静好的场景,人与人之间互动也是相当友善。

祸害国内网络中文社区10年之久的台湾网络特务部队1450 Bureau,隶属美国NGO资助全球颜色革命分支机构之一,胎毒民进党重金打造的网络地痞流氓组织,已经完全裸露在众人眼前。

他们的经费来自美国政府的每年5亿美元拨款和台湾伪政府的财政拨款,预计在每年几百亿新台币左右。由于,国内对台湾人天然的警惕性,所以它们现在大多情况是花钱购买国内账号(还注册了许多小号),伪装并模仿以国内网友的口吻发言,有组织的全面渗透微博、知乎和小红书。

它们惯用的流氓手段:

1. 通过制造对立、网暴、污蔑、群殴的方式打击网友以达到污染网络环境的目的。

2. 喜欢用“独立思考”、“反思”、“感恩”、“赢麻了”、“我也想要台胞证”等等无赖嘴脸式的反讽语气,言语极其嚣张跋扈,动不动就声称“我是50W你举报12350”,等等必是1450,以达到恶心人的目的。

3. 通过表达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卑心理(大家把1450当牲口看就可以了),造谣抹黑中国,引导大家对跪舔和 run 欧美日韩的政治正确,以达到打击中华民族自尊心的目的。

4. 通过历史发明家的文章(瞎编乱造),暗讽Government 和 party ,以期望达到掀起颜色革命的效果,想让中国永远处于战乱困苦之中。

5. 在热点事件上面,恶意带节奏、造谣、煽动对立情绪,以达到引导国内舆论的目的,破坏国内安定团结的局面。

6. 对民族企业恶意攻击、嘲讽从未停止,以达到让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进的目的。

等等....

这次俄乌冲突出现侮辱乌女性的评论就是1450干的,刷完评论就截图转发外网,成为外媒攻击中国人的“口实”。这种行为十分危险,战争期间各种武装组织骚动,随时对我国在乌克兰撤侨的6000人直接造成生命威胁。

前段时间,刘学州那个找爸妈的孩子,也是被1450它们网暴死的。(1450罪恶滔天啊!1450是九世恶人下凡!连孩子都不放过。)

在2020年新冠溯源问题上,1450配合美国在国际上到处造谣生事,网暴世卫组织干事谭德塞,让我国十分被动,差点被世界各国孤立。

还有在其他舆论上:

凡是挑动男女矛盾的就是1450(参考近期极端女权引起的男女矛盾)

凡是挑动民族矛盾的就是1450(参考近期汉服引起的满汉之争)

凡是否定教员和我D贡献的就是1450(这话题就没断过)

凡是否定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就是1450(这话题也没断过)

凡是否定华为贡献的就是1450(这话题就没断过)

等等....


我们时刻提醒广大网友;“狠狠打击台湾网军1450、人人有责、从我做起”。

凡是不要争辩。常用手段就是用强硬的口气硬怼过去,给他们打1450标记,然后拉黑不让它们回复、再举报,请千万多多举报,这样才能让它们永远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还是那句老话说的好:

对付流氓的手段,就是用更流氓的手段。

user avatar

要是像以前那样,女权随便骂人,郭楠随便挨骂,郭楠骂人被纳入公诉,那魏世忠还是改名叫魏进忠吧!

user avatar

就在今天,我的微博收到一条骂我的评论,见图1,骂的内容倒也平平无奇,可当我点进这个人主页之后,才知道什么叫——

这哪是微博啊,这是病历本啊!


这是他骂我的评论


这是他的微博部分截图






这个人几乎所有微博都是污言秽语,侮辱谩骂,一些是涉及时事,凡是看不惯的事他就骂,一些涉及饭圈,凡是看不惯的人他也骂。


骂的很难听,还多次叫别人去死,甚至给人P遗照,这属于典型的网暴了


我相信大家在微博上这么久,都知道这种人其实很多,在知乎上,这种言论任何人看到了都可以顺手举报,还可以涨盐值

可是当我在微博想投诉举报他的言论的时候,投诉理由里关于人身攻击的部分只有一个选项叫「人身攻击我」并且要求举证说明,意思是只有他攻击对象是我,我本人才能投诉。另外我投诉他2021年的内容时,弹出提示「已过投诉追溯期,无法投诉」

So。。。你说网暴该怎么整改?

user avatar

就算再不敏感的人,从两次tw停电后网络环境的变化中也能看出来问题实质了,很多网络舆论事件哪来的、谁搞的,一目了然

wb在俄乌话题下显示位置这一个临时措施的效果,也很能说明问题

还是那句话,立法势在必行


相关话题下提过很多次了,这么多年来,对方一直在大力渗透法律、教育、文娱、传媒等领域,其后果是现行法律尺度被对方拿捏得极其清楚,对方太清楚怎样制造舆论不受罚了,同时还能反过来阻碍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

举个例子,按照现行法律,对于去年上海teacher宋xx那种明摆着践踏底线的行为,我们是没有任何办法去处理的,而这种人恰恰是对方输出的主力军

俄乌战争期间国内的舆论状况就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再比如性别对立,说句实话,性别对立思想在年轻人甚至中学生里都已经具备相当规模,尤其是中学生,很多人性别对立的 “理论知识” 已经相当 “深厚”


user avatar

你问我?

我当然非常赞成咯。现在知乎上要是一天没人骂我我都觉得奇怪了。

这还只是知乎瓦力保镖的记录,我自己每天删掉的大概也有20-30条。

要不是脸皮厚,我都不敢上网呢。

user avatar

不愧是大学校长提出来的政协提案。

这是要用司法的力量来对付抗议食堂的学生嘛?

user avatar

网络暴力虽然不好。

但是以此立法,是不是可能掀起新一波的文字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