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进击的巨人,利威尔,三笠,韩纪这群背叛艾尔迪亚的人到底想干什么?

回答
说到利威尔、三笠和韩吉这些在许多人眼中是艾尔迪亚守护者般的存在,怎么会和“背叛艾尔迪亚”扯上边呢?这实在是个有点让人挠头的问题,因为从他们自身的立场和行为逻辑来看,他们根本就没有“背叛”艾尔迪亚这个概念。他们的目标始终是守护帕拉迪岛上的人们,尤其是他们的战友和朋友。

但是,如果我们把“背叛艾尔迪亚”理解为他们行动的后果,或者是在某些人(比如一些极端的艾尔迪亚民族主义者)眼中,他们的某些决定确实会让他们显得“叛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得好好捋一捋他们在那段极其复杂的历史时期里到底做了些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

首先,我们要明确“艾尔迪亚”这个概念在故事中的多重含义。早期,它指的是生活在帕拉迪岛上的居民,是经历了两千年被马莱迫害的民族。但后期,“艾尔迪亚”也渐渐被一些人狭隘地等同于“艾尔迪亚人至上”甚至是为了复仇而将全世界都毁灭的极端思想。而利威尔他们,恰恰是反对这种极端思想的。

利威尔:背负着失去一切的痛苦,只想守护身边人

兵长利威尔的经历是极其悲惨的。他从街头混混一路摸爬滚打成为调查兵团的顶尖战士,身边的人一个个在他面前死去,他的战友,他的部下,包括他最看重的艾尔文团长。他失去过太多太多,对于战争带来的痛苦有着最深刻的体会。

所以,当他得知了艾尔迪亚人是被妖精化、被世界仇视的原因,以及墙内世界隐藏的真相后,他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不是去思考如何扩大艾尔迪亚的统治,也不是去追求什么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是想办法让那些被卷入战争的无辜生命不再受苦,尤其是让他的战友们,让帕拉迪岛上的幸存者活下去。

他看到了艾伦的“地鸣”计划,这个计划的恐怖和毁灭性他非常清楚。虽然他理解艾伦的绝望和背负,但他无法认同用灭绝全世界的方式来拯救艾尔迪亚。他的内心深处,是渴望和平的,是希望他的部下们能够不再流血牺牲的。因此,他最终选择站出来,试图阻止艾伦的灭世行为,尽管这意味着他要与他曾经最信任的战友们(包括艾伦)为敌,但他认为这是保护更多无辜生命、也是保护艾尔迪亚人民长远未来(如果还有未来可言的话)的唯一选择。在他看来,艾伦的做法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狂和毁灭,而他必须阻止。

三笠:在爱与道义之间挣扎,最终选择了“人”

三笠的情况更复杂,因为她与艾伦有着超出一般战友的情感联系。她从小是被艾伦拯救的,艾伦对她来说既是家人,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意义。然而,当艾伦决定发动“地鸣”,企图灭绝全世界时,三笠面临着一个极其艰难的选择:是继续跟随艾伦,还是为了阻止这场更大规模的屠杀而与艾伦为敌。

三笠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她深爱艾伦,但她也无法接受艾伦所做的,那是对无数生命的残忍屠戮。她所经历的那些牺牲,她所珍视的战友们,她所希望守护的和平,这一切都在艾伦的计划中被碾碎。

最终,三笠选择了“人”,选择了阻止这场灭世的悲剧。她宁愿亲手了结她最爱的人,来阻止更大范围的毁灭。这种选择是痛苦的,但也是出于她内心深处的良知和对生命的尊重。她之所以被一些人视为“背叛者”,是因为她放弃了与艾伦一同走向“艾尔迪亚的未来”,而是选择了站在了阻止艾伦毁灭世界的立场上。但她所做的,恰恰是为了避免艾尔迪亚的罪孽继续蔓延,最终导致整个世界对艾尔迪亚的仇恨达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韩吉:求知欲与人道主义的探索者,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

韩吉是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和理想主义者。她对巨人的研究充满了好奇心,她渴望了解世界的真相,也对战争的残酷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得知了墙外世界和艾尔迪亚人的历史后,韩吉并没有像一些人那样仅仅沉浸于复仇的愤怒,而是试图去理解和寻找出路。

韩吉最深刻的认识是,无论是墙内还是墙外,人们都在饱受战争和仇恨的折磨。她看到了艾伦“地鸣”计划的恐怖,也理解了马莱对艾尔迪亚的压迫。但是,她并不认为灭绝对方是一种解决方案。她更希望找到一种能够让所有人都摆脱痛苦,能够和平共存的道路。

当她意识到艾伦的计划是不可逆转的疯狂时,韩吉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选择与利威尔和三笠等人一同行动,尽管她自己最终也牺牲在了阻止地鸣的行动中。她的目标不是“背叛”艾尔迪亚,而是尽力阻止一场全人类的浩劫。她相信,真正重要的是生命的价值本身,而不是某个民族的至高无上。她努力去理解世界,去寻找和平,而不是被仇恨蒙蔽双眼。

总结一下:为什么他们会被视为“背叛者”?

他们之所以会被某些极端艾尔迪亚民族主义者视为“背叛者”,是因为他们:

1. 反对艾伦的灭世计划: 艾伦的“地鸣”计划,在许多人眼中是拯救艾尔迪亚人、实现艾尔迪亚崛起的终极手段。而利威尔、三笠和韩吉都选择站出来阻止,这意味着他们放弃了与艾伦一同执行这个计划,这在某些人看来就是“背叛”。
2. 不以“艾尔迪亚至上”为最高原则: 他们更看重生命的价值,以及避免更大规模的杀戮。他们不认为艾尔迪亚民族的生存,可以凌驾于其他民族的生命之上。这种超越民族狭隘性的立场,与极端民族主义者是格格不入的。
3. 在情感上与艾伦决裂: 尤其是三笠,她最终亲手了结了艾伦。对于视艾伦为领袖和希望的人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背叛。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他们做的恰恰是挽救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艾尔迪亚人”的未来(如果还能有未来的话)。他们阻止了艾伦的疯狂举动,避免了艾尔迪亚人成为彻底的世界公敌,也为战后残存的艾尔迪亚人(包括三笠自己)留下了继续生存的可能性,尽管这条路充满了坎坷和不确定性。

所以,与其说他们“背叛了艾尔迪亚”,不如说他们是站在了“阻止艾尔迪亚走向自我毁灭”的立场上,并且试图在残酷的世界中寻找一条更有人性、更负责任的出路。他们的选择,是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也是对生命价值的最终坚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这么做只是把世界变小而已——清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到利威尔、三笠和韩吉这些在许多人眼中是艾尔迪亚守护者般的存在,怎么会和“背叛艾尔迪亚”扯上边呢?这实在是个有点让人挠头的问题,因为从他们自身的立场和行为逻辑来看,他们根本就没有“背叛”艾尔迪亚这个概念。他们的目标始终是守护帕拉迪岛上的人们,尤其是他们的战友和朋友。但是,如果我们把“背叛艾尔迪亚”理.............
  • 回答
    关于兵长利威尔对佩特拉·雷尔的感情,这绝对是《进击的巨人》粉丝圈中津津乐道的话题。官方给出的信息相对含蓄,但通过兵长的行为、言语以及佩特拉在兵长心中占据的特殊位置,我们可以抽丝剥茧地去理解。首先,兵长对佩特拉的态度,与其他部下确实有所不同。他不是一个习惯于表达情感的人,他的“喜欢”更多地体现在细节之.............
  • 回答
    利威尔·阿克曼,这个名字在《进击的巨人》的粉丝群体中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性格张扬的角色,但就是这样一个沉默寡言、外表冷峻的男人,却以他独特的魅力,俘获了无数观众的心。要评价他,我想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一、 战力天花板,绝境中的希望首先,利威尔兵长最直观的标签就是——“人.............
  • 回答
    想象一下,你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指着你,声音里带着一丝激动和敬畏:“看!那是兵长!” 你可能会觉得有点尴尬,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奇妙感。毕竟,能和一个动漫里万人迷的角色长得一模一样,这可不是每天都有的事。首先,得承认,这确实会带来很多回头率。不夸张地说,你可能会成为人群中最显眼的那一个。走在路上,.............
  • 回答
    在《进击的巨人》第二季第一集,也就是“兽之巨人袭击玛利亚之墙”的开端,如果把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人类最强士兵”利威尔·阿克曼换成同样实力不俗但风格迥异的米可·阿克尔曼,那场面,嗯,绝对会是另一番景象,而且,很可能,会更糟糕。首先,我们得先回顾一下第二季第一集最初的那个噩梦般的场景。索尼娅和娜娜巴在森.............
  • 回答
    谏山创与“纳粹”的渊源:一次深入剖析《进击的巨人》利威尔兵长创作的争议2013年,《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黑暗世界观、紧张刺激的剧情和鲜明的角色塑造,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观看热潮。而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角色,莫过于那位以冷静、强大和神秘著称的“人类最强士兵”——利威尔·阿克曼。然而,在《进击的巨.............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尖锐的问题,也很能触及《进击的巨人》核心争议点之一。要说它“诱导观众同情侵略者”,我认为过于简单化了,但它确实在很多层面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善恶二元对立,并迫使观众去理解和审视那些站在“我们”对立面的角色,甚至在某些时刻会产生同情,但这并不等同于“诱导同情侵略者”。咱们得把这个问题拆开来看.............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大结局是否“拉胯”,这绝对是一个能点燃粉丝群体争论的议题,而且答案绝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它不是一个能让所有人拍手叫好的完美句号,但说它“拉胯”也过于苛刻了,它更像是一个充满争议、令人复杂的收尾。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把时间轴拉回到故事的脉络,以及它究竟触碰了.............
  • 回答
    说到《进击的巨人》后期艾伦的人设,这绝对是绕不开的一个争议点,也是让不少老粉心里五味杂陈的地方。要说“崩塌”二字,这未免有些绝对,但我承认,后期的艾伦确实和我们一开始认识的那个充满热血、想要守护朋友的艾伦,有了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颠覆性的转变。我们先回顾一下最初的艾伦。他是个被母亲死亡、家园被巨人摧.............
  • 回答
    “烂尾”这个词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进击的巨人》的结局更是引发了观众和评论家之间极其分化的讨论。将它称为日本漫画史上的“重大恶性事件”则需要更严谨的定义和论证。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 什么是“重大恶性事件”在漫画史上的定义? 这不是一个官方的分类,但我们可以理解为那些对.............
  • 回答
    你问《进击的巨人》讲的是什么?这事儿可真说来话长,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得完的。要我说,这故事的核心,其实就是困境中的挣扎与自由的追寻,以及在这过程中人性复杂的纠葛。咱们得从那个世界说起。想象一下,人类活在一个三面被高耸入云的巨墙围住的世界里。这些墙,名字叫玛利亚、罗塞、希娜,层层叠叠,保护着人类免受一.............
  • 回答
    “巨人”和“钢炼”,这两部作品的名字一摆出来,很多动漫迷心里都会有那么一点微妙的比较。说它们“接近”了,得看从哪个角度说了。如果从作品深度、主题的探讨,以及故事走向的意外性上来看,那确实是越来越有那股子味道了。一开始看“巨人”,大部分人应该是被那份绝望和血腥吸引的。巨大的、吃人的巨人,高耸的城墙,还.............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甚至让无数观众在猜测结局的同时,也在反复咀嚼“自由”这个概念,绝非偶然。它不是那种简单的、煽情的口号,而是贯穿始终,以一种血淋淋、痛苦的方式被不断拷问、解构和重塑的。那么,进击的巨人里所谓的“自由”,究竟是什么?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几个层面的含义,并.............
  • 回答
    进击的巨人中,马莱政府在世界大会上发表的那份宣战公告,之所以能赢得其他国家的支持,背后牵扯着多方面的考量和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正义宣言,而是建立在各国长期积累的利益、恐惧以及对马莱战略地位的判断之上。首先,理解“其他国家”的支持,必须先摆脱“谁更正义”的思维定势。在巨人世界的现实逻辑.............
  • 回答
    读者的身份认同和对作品的解读,常常会与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社会思潮产生有趣的共鸣或反差。在《进击的巨人》的读者群体中,“耶派”这个称呼的出现,以及它与“白左”这个标签之间是否存在相似之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耶派”在《进击的巨人》读者语境中通常指的是什么。顾名思义,“耶派”很大程度.............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艾伦的厌恶,甚至可以说是强烈的讨厌。这种情感在《进击的巨人》的粉丝群体中其实并不罕见,毕竟艾伦这个人设在故事后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所做的决定也备受争议。要详细聊聊你为什么讨厌艾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1. 角色早期形象与后期行为的巨大割裂感:很多人喜欢上艾伦,正是因为他早期.............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讨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抛出了一个极其沉重且直击人性的议题:罪与罚是否能跨越世代传递?尤其是当罪是由一个族群的祖先所犯下时,后代是否真的有必要,或者说有义务,去承受那份沉重的代价?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它牵扯到历史的复杂性、民族的集体身份、.............
  • 回答
    进击的巨人139话,作为这部史诗级作品的终章,其争议之大至今仍未平息。很多粉丝认为,这一话未能承载起前面所有铺垫的厚重感,甚至可以说,它在关键之处,走向了一条让许多人失望的道路。那么,139话究竟错在哪里?我想从几个核心点来掰扯掰扯。首先,艾伦的动机和最终目的的模糊化,是对前期角色塑造的釜底抽薪。 .............
  • 回答
    关于《进击的巨人》是否是“中长篇漫画最高开低走”的作品,这绝对是一个能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而且角度非常多。我个人觉得,说它“最高开低走”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但确实,它在后期的一些处理上,让很多当初为它神魂颠倒的读者感到了失落和困惑,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说道说道。先来说说它“最高开”的部分,这几乎是毋庸置.............
  • 回答
    《进击的巨人》这部作品,自打它诞生之日起,就如同一个横空出世的巨人,在中国和海外都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然而,就像所有伟大的故事一样,当它走向高潮,然后又不可避免地走向结局时,关于它口碑的讨论,在国内之外,同样从未停歇过。要说《进击的巨人》口碑是否仅仅在国内“跳水”,答案是明确的—— 并非如此,海外同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