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曹丕耍赖被称赞普通人耍赖就叫无赖?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耍赖”这个词背后隐藏的价值判断。 简单来说,曹丕之所以“耍赖”还能被后人相对正面地看待,甚至被称赞,而普通人“耍赖”则招致鄙夷,这背后是 历史视角、权力地位、时代背景以及评价标准 四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

咱们这就一点点掰开了聊。

一、 曹丕的“耍赖”:为什么不叫“无赖”?

首先,得明确曹丕“耍赖”指的是什么。这里最常被提及的,也是最能体现他“手段”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1. 逼汉献帝禅让: 这是最经典也最常被拿来讨论的例子。曹操生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始终没有篡位。而曹丕,在曹操去世后,巧妙地利用了汉献帝在政治上的孤立无援和人心尽失的局面,通过一系列政治操作和威逼利诱,最终让汉献帝“主动”禅让了皇位。从结果上看,这是“抢班夺权”,而且手段并不光彩。

2. 废黜贵人、杀戮嫔妃: 曹丕继位后,虽然登基为帝,但也有一些行为被认为是“耍赖”。比如他废了郭女王为贵人,后来又改封她为皇后;更有甚者,他在对待前朝宫人时,手段残酷,比如活埋部分嫔妃,以防止她们改嫁或泄露宫廷秘事。这些行为在后世看来,也有些“不近人情”和“出格”。

那么,为什么这些行为在很多人那里没有直接等同于“无赖”呢?

历史的“必要之恶”与“功绩”光环: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曹丕所处的时代是汉末三国,一个群雄逐鹿、礼崩乐坏的时代。曹操父子最大的“功绩”是什么?是统一北方,结束了汉朝末年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为后来的魏晋南北朝奠定了政治格局。从这个角度看,曹丕的“上位”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结束了汉朝名存实亡的尴尬局面,也算是为国家带来了新的秩序。

在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是常态。如果曹丕是一位平庸之辈,或者他的上位反而导致了更大的混乱,那他可能就真的会被贴上“无赖”的标签。但恰恰相反,他通过这些“耍赖”的手段,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并且在他短暂的统治时期,确实推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实行九品中正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社会秩序。这种“结果导向”的评价,使得他的“手段”在很多人看来,是为了达成更大的“功绩”而不得不采取的“非常规手段”,甚至被解读为一种政治智慧和胆略。

权力的天然合法性与“历史书写权”: 谁来评价一个人是“无赖”?掌握话语权和书写历史的,通常是胜利者或者当时的主流势力。曹丕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他的史书是由魏国官方或者后来承袭魏朝的晋朝来编撰的。在这些史书里,他自然会被塑造成为一位雄才大略、顺应天命的君主。

官方的史书会选择性地记录和解释事件。对于“禅让”,会被描绘成汉献帝“自觉自愿”的退位,是天下大势所趋,是曹丕“顺天应人”的体现。而那些被认为“不光彩”的细节,可能会被淡化、模糊,或者用更委婉的词语来描述。比如,对于废黜贵人,可能会说是因为“不合礼法”;对于活埋嫔妃,可能会说是因为“国家律令”或者“宫廷规矩”。这种权力赋予的合法性和对历史书写的控制,使得曹丕的“耍赖”并没有被冠以负面评价。

“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不同: 古代社会对统治者和普通人的评价标准是截然不同的。对于普通人,“耍赖”通常指的是违背契约、欺骗、不守信用,这是对社会基本道德秩序的破坏,所以会被认为是“无赖”,是道德败坏的。

而对于君主,人们更看重的是其“治国安邦”的能力和“为民造福”的功绩。只要君主能够维持国家稳定,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甚至开疆拓土,他的某些“非常规”手段,比如政治上的权谋、对手腕的运用,反而会被视为一种“君王之道”或“帝王心术”。人们对统治者可以容忍更多的道德模糊地带,因为他们承担的是整个国家的命运。

时代背景下的“常态”: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政治斗争本就是你死我活。禅让、逼宫、篡位,在历史上并非孤例。曹丕的“耍赖”只是那个时代众多政治博弈中的一个案例,而且其结果相对而言是“好”的,即带来了统一和稳定。

普通人的“耍赖”,则是在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下发生的,触犯的是公认的道德和法律底线。一个普通人如果为了蝇头小利而欺骗他人,这毫无疑问是“无赖”行为,因为它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基础。

二、 普通人“耍赖”为何是“无赖”?

相较于曹丕,普通人“耍赖”之所以被称为“无赖”,原因就很直接也很现实:

触犯社会公德与法律: 普通人的“耍赖”行为,通常是基于个人私利,违背了基本的社会契约和道德准则。比如欠债不还、言而无信、欺诈拐骗等。这些行为直接损害了他人的利益,破坏了社会交往的基本信任。

缺乏正当性与合法性: 普通人的“耍赖”行为,没有任何官方背景、历史使命或者“国家利益”的包装。它们纯粹是基于个人的不良动机,因此从一开始就缺乏任何正当性或合法性。

损人不利己或损人利己: 很多时候,普通人的“耍赖”行为,即使能够短暂获利,也往往会付出长期的信誉成本,甚至面临法律制裁。它更多的是一种短视、自私的行为,对社会整体而言是一种负面影响。

缺乏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 普通人的行为,哪怕是“耍赖”,也无法撼动历史的大趋势。他们的行为更像是社会肌体上的一些“病灶”,不被认同、不被赞扬。而曹丕的“耍赖”,虽然手段不光彩,但他的行为最终却改变了历史进程,结束了一个朝代,开启了另一个朝代,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力的巨大差异”,也使得评价标准不同。

总结来说,

曹丕的“耍赖”被称赞(或者说,被允许用更宽容甚至带有赞赏的眼光看待),是因为他的行为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与他承担的“统一天下、结束乱世”的宏大叙事紧密相连。他掌握着权力,拥有书写历史的权力,而且他的行为最终带来了相对积极的政治后果。这种“大义”的包装,使得他的“小节”问题被忽略或合理化了。

而普通人的“耍赖”,因为缺乏这些,直接触犯了社会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底线,没有正当性,也无法带来任何积极的社会意义,因此被直接定义为“无赖”,受到鄙视和谴责。

这就好比一个医生,为了救病人可能需要进行痛苦的手术,虽然手术过程很“残忍”,但结果却是救命。而一个普通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他人,这自然是罪恶的。 评价一个行为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行为的“目的”、“后果”以及“行为者所处的地位和拥有的权力”。

所以,这不是因为曹丕“耍赖”本身有多么值得赞扬,而是因为历史的洪流、权力的塑造以及人们对“伟人”与“凡人”评价标准的双重标准,让他的“耍赖”披上了一层复杂而又别样的色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曹丕不是普通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以及“耍赖”这个词背后隐藏的价值判断。 简单来说,曹丕之所以“耍赖”还能被后人相对正面地看待,甚至被称赞,而普通人“耍赖”则招致鄙夷,这背后是 历史视角、权力地位、时代背景以及评价标准 四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咱们这就一点点掰开了聊。一、 曹丕的“耍赖”:为.............
  • 回答
    提起曹操,我们脑海中总是会浮现出那个雄才大略、叱咤风云的北方霸主形象。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他就像一台精密的战争机器,将一个个强敌收入囊中,似乎无人能挡。然而,许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何这位曾经“开挂”的枭雄,在收服袁术之后,似乎智商“断崖式下跌”,到了赤壁之战,竟会被诸葛亮和周瑜联手耍得团团转呢?要理.............
  • 回答
    说起曹丕在民间声名不彰,其实挺有意思的。你想啊,他可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他爹曹操那可是叱咤风云的人物,生了他这么个儿子,按理说也该是名垂青史的。可现实呢?你翻翻那些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提到曹丕,好像总是少了点光彩,甚至还带点负面色彩。这背后是有不少原因的,咱们就一样一样捋捋。首先得说说他爹曹操的影响。.............
  • 回答
    说起曹丕为什么选择“魏”作为国号,这可不是一件小事,里面门道可多着呢。你以为他就是随便挑了个字?那可就太小看这位魏武帝的儿子了。要讲清楚这事儿,咱们得从头说起,把当时的背景、曹丕的想法,甚至是一些历史的“巧合”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明白,曹丕篡汉这事儿,虽然最后是曹丕说了算,但形式上总得讲究个“合法.............
  • 回答
    关于曹魏皇室继承人大多短命的现象,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历史话题。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归咎于“运气不好”或者“上天不公”,而需要从曹魏政权的建立背景、统治模式、以及当时社会环境下存在的诸多因素来层层剖析。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曹魏政权是建立在中国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三国时期。曹操虽然雄才.............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曹丕篡汉和王莽篡汉,虽然都是借着汉朝的名头上位,但后世对他们的评价,乃至名声,却天差地别。这背后原因可不少,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得聊聊他们各自的“篡汉”方式和背景。王莽:伪君子与“新朝”的幻影王莽篡汉,堪称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他打着“复兴古礼”、“拯救民生”的旗号,一.............
  • 回答
    关于曹丕在曹操陵墓中绘制关羽擒于禁、杀庞德图像的问题,目前并无明确的历史记载或考古证据支持这一说法。这种表述可能存在对历史事件的误解或混淆。以下从历史背景和逻辑分析两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历史事实澄清1. 人物关系与时间线 曹操(155年-220年)是东汉末年的权臣,后成为魏王,其子曹丕.............
  • 回答
    要说曹丕为何不把汉献帝送去益州“恶心”刘备,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意气用事,而是牵扯到政治权谋、军事实力、舆论导向乃至曹魏自身稳定的复杂考量。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首先得明白,当时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已然完成了权力的过渡。汉献帝在他手里,就像是一个曾经的皇帝,但已经失去了实际的权力,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摆设。.............
  • 回答
    要说清楚曹操为何最终选择了曹丕,而不是大家眼中那个才华横溢的曹植,这事儿得从头说起,得把那会儿的政治格局、曹操本人的心思以及两个儿子各自的优缺点都掰开了揉碎了讲。这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完的,也不是谁“有才”谁就一定能接班,这背后牵扯着太多东西。首先,咱们得认识到,曹操是一个绝顶的政治家,他的一生都在权.............
  • 回答
    曹操去世后,刘备派去吊丧的韩冉被曹丕下令斩杀,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政治迫害,而是牵扯到当时复杂的政治局势、曹丕的个人情感以及对未来权力稳固的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环境和人物心理。首先,让我们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曹操的去世,对于刚刚经历过一场惨败(赤壁之战)但仍然牢牢掌握北方地盘的.............
  • 回答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极其关键的战役,孙权在夷陵击败刘备的蜀汉军队,取得了战略上的重大胜利。然而,在这个蜀汉实力遭受重创的关键时刻,曹魏的皇帝曹丕却选择了按兵不动,没有趁机大举进攻吴国或蜀国,这其中蕴含着复杂而深远的战略考量和现实制约。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曹丕当时的战略目标、国内情况、军事.............
  • 回答
    臧霸在正史中的形象并非是曹魏的“忠臣”,而是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在乱世中周旋、生存并最终归附曹魏的人物。曹丕之所以有时“跟臧霸过不去”,更多的是出于对他的猜忌、制衡和对他势力范围的潜在担忧,而非简单的忠诚与否问题。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臧霸的生平、他的地位以及曹丕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分.............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放在历史的语境下细究,里面门道可不少。大家普遍说曹丕“篡汉”,是因为他一步步架空、取代了汉朝的统治,最终自己称帝,彻底终结了汉朝。而刘邦建立汉朝,虽然推翻了秦朝,但人们很少用“篡秦”这个词来形容他,这其中有几个关键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一、政权合法性的不同来源: .............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棒,甄宓能在“女子无地位”的古代,不仅能再嫁曹丕成为正妻,还能登上后位,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历史现象。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她的个人能力、历史机缘,也有曹丕集团的政治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您解析:一、 甄宓的非凡之处与历史背景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在古代,女性的.............
  • 回答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典故,也常常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它发生在曹操去世后不久。故事要从曹操的后宫说起。曹操一生有众多妻妾,其中最受他宠爱的是一位名叫李夫人(也有说法是环夫人等,但李夫人是比较常见的说法)的女子,她为曹操生下了几个儿子,其中最小的便是曹操去世时年仅五岁的曹冲。曹操的去世与继承人问.............
  • 回答
    夷陵之战,那场火烧连营七百里的壮烈景象,彻底改变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刘备在夷陵惨败,蜀汉元气大伤,这时候的曹魏皇帝曹丕,手里握着大好局面,理应是北伐曹操之后,最想看到的就是一鼓作气,统一天下。然而,让他放下眼前的仇敌蜀汉,转而攻略东吴,这背后有着非常复杂和值得玩味的原因。首先,咱们得明白当时的曹魏是个.............
  • 回答
    关于曹丕和曹叡“短命”的原因,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需要明确的是,在古代,人均寿命普遍不高,尤其是帝王,由于其肩负的重任、巨大的精神压力、复杂的宫廷斗争以及生活方式等原因,常常寿命比普通人更短。我们来分别详细分析曹丕和曹叡“短命”的可能原因: 曹丕(魏文帝):英年早逝的君主曹丕(1.............
  • 回答
    最近几年,我确实感觉到身边不少年轻的朋友,甚至是网络上的讨论,都时不时会提到曹丕,而且不是那种“哦,曹操的儿子”的泛泛之谈,而是带着一种挺欣赏、挺有意思的态度。这种现象挺有趣的,毕竟在大家传统印象里,曹丕的光环似乎都被他爹曹操和那位传奇的弟弟曹植给盖住了。那么,为什么现在年轻人对曹丕的兴趣会突然兴盛.............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汉献帝刘协命运的几个关键节点,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要理解刘协为何最终选择了“禅让”这条路,而不是奋起反抗,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当时的处境、能力,以及他可能做出的权衡。首先,我们得承认,汉献帝刘协在权力结构上,早已是一个被架空的傀儡。从董卓进京开始,汉室的权威就已经名存实亡。.............
  • 回答
    曹操对儿子们的喜爱程度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他们的才能、性格、政治地位,以及曹操自身的考量。要详细说明曹操为何在不同时期对曹冲、曹植、曹丕有不同的态度,需要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曹冲:年少时的惊才绝艳与“孝道”的绝佳体现曹冲在曹操所有儿子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