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金山哭穷,手握可以征服世界的资源,硬是给玩成了被动防守,防又防不住活活被几个少数民族政权轮流侮辱致死。他存活300年有什么好奇怪的,最悲哀的是现在还有人为其招魂。
来吧,宋吹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绍兴议和的主要内容:
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战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赵老九每次给金国人写奏折抬头一句就是:“臣构言”。这时期,从政治伦理上讲,宋已经沦为金的地方政权了。
知乎的人均历史水平,比知乎的人均收入,还要假两点点。“孙十万”经营的孙吴,是三国里最后一个亡的;“挫宋”对蒙古,是最能扛的。但是骂这两个,在知乎是张嘴就来的。
其实内功是最难练的。我想没几个看过钱穆的经济史和吕思勉的社会史。知乎人均历史知识,幼稚到只有打游戏的水平:满脑子想去揍别人。古代的百姓可不傻,一年到头家里孩子吃不上荤腥,还倒碗酸酒大谈“我们的”骑兵远征花剌子模?
你这是典型的管中窥豹,只见一斑。
宋朝最终亡于外敌,不代表它没有“地方势力做大”、没有“兵权旁落”、没有“文官逼宫跟腐败”、没有“呵呵”,四川吴阶吴璘兄弟“吴氏以功握蜀兵三十年”最终闹出个蜀王吴曦、贾似道独揽大权让宋度宗在襄樊被围三年后方知战事、发动庆元党禁的韩侂胄最终被史弥远暗杀并割下人头送去金国、赵构秦桧这对“呵呵”古今罕有......
特别是农民起义:北宋一来有王小波李顺、宋江方腊等中小规模起义,二来建国才一百六十多年就亡了(封建王朝一般是建国200年以后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至于南宋,长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没怎么爆发过大规模农民起义(中小规模有,例如两宋之际的钟相杨幺),几乎所有的大规模农民起义都爆发于黄河下游(后来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源自两广)。
你说要不是忽必烈追着宋朝打、宋朝不会那么快就亡,我还说要是此前蒙元专心追着宋朝打、宋朝早就亡了:三次大西征不多说了,蒙元似乎对“迂回”大法情有独钟,打谁都要来个大迂回,灭宋前先灭了云南的大理国、还搞了文永征日怕不是想海上迂回。
我个人觉得,北宋、南宋真正对标的是东汉、东晋、北魏和辽、金、元,自建制起就遗留了很多问题,以至于100-150年左右就亡了(最长的东汉虽说享国195年,但献帝在位那31年已经诸侯混战了);但是两宋又没有亡于大规模农民起义,所以显得“气数未尽”,令人“惋惜”。
西汉虽没有亡于农民起义,可是王莽代汉后才9年就爆发了赤眉绿林大起义,你说西汉没有王莽代汉就不会赤眉绿林了?南宋灭亡后,才七十来年就爆发了元末大起义,这还是新王朝蒙元有所革新,要是换南宋后期那个鬼样子,怕不是早就完了。
而且你说宋朝皇帝治国有一套,你是不把我秦桧、贾似道、史弥远、韩侂胄等南宋权臣放在眼里喽?
高宗乾坤再造、大权在握,晚年还得“朕今日始免得膝裤中带匕首”;孝宗、宁宗之时,已有韩侂胄行废立、党禁之事,更有史弥远勾结皇后、伪造密旨杀相献首和废太子;理宗有所振作,仍不免史嵩之专横独断、郑清之私授妻儿;至于度宗、端宗等更不必说,贾似道专国耳。
最奇怪的就是“没钱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财政收入决定政府存续,说的和“没钱了”是什么不太重要的问题一样,且不论亡于藩镇的周、汉、唐其末年财政如何,宋、元、明、清哪个不是王朝末年在财政上出了大问题?“没钱了”和“藩镇了”、“造反了”一样严重!
对社会财富搜刮的越厉害,越控制严密的朝代,他的统治时间越长。
反之亦然,元朝为何那么短,因为他太宽松,宽松的代价就是对基层的控制不住,然后稍微天灾人祸就能翻了船。朱元璋说,前元失于宽,朕非严不可!进入明朝,前元的士大夫们十分怀念元朝的宽松,以至于200年后的晚明,李开先的戏剧里还有:“前元取民最轻”的怀念。
宋朝的统治很严苛和残酷。也很反动和卖国
首先,北宋建国,总结了唐中后期五代以来教训,藩镇割据,武将乱政,把武功给废了,为了加强中央的集权,中央把地方的财权都收上来,在东京附近养活了占军队总数十分之九的禁军,用来强干弱支,守内虚外。
庞大的禁军背后都是靠庞大的财政养活,为何定都东京,靠运河从南方运来粮食,还有江南的税赋。财政如何收那么多钱,盘剥百姓。
北宋南宋都是与士大夫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
北宋开始大规模通过科举选官,官员在家乡再占有土地作为经济收入来源,占有土地的官员士绅享有不缴税,不服役的特权,宋朝官员待遇又是历代最高的,这都需要巨大的财政汲取能力,这是宋朝续命300年的根本。
宋朝自己说的,本朝盘剥最甚。百姓负担也是最重的。 土地税负重,所谓: 今之赋税于唐七倍。
金朝的盐比南宋便宜10倍,两淮一带都用金朝的私盐。
这就是宋朝的专营制度,高价垄断民生物资,盐,铁,酒,茶叶 ,金银铜,个别地方的醋,牛羊肉等都是宋朝朝廷垄断经营的,石炭场(北宋的主要燃料是煤炭,北宋沈括发现了石油,说,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抽成等最肥的利润入了官府腰包。
还有商品流通税,类似过桥,高速费等负担。
宋朝虽然有边境贸易,海外贸易,赚取了不少财富,但是总体来说,上述的社会矛盾没有根本缓解。
例如,宋朝不抑制土地兼并,导致地主士绅官僚们大量占地,免税的特权,又把负担给了底层百姓。
北宋东京的繁华也是一种畸形繁荣,例如失去土地的人,只能做些服务业和工商业贸易之类的杂活来维持生计。很多进城的人买不起北宋大城市的房子,开封府,杭州府的豪宅也是百万贯钱起。
失去土地的农民要么给大户做佃农,(某网友意淫出大厂码农这个词,我不知道啥意思?)要么进城干苦力,打工,跑腿送货(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府,南宋首都临安杭州府,当时就有外卖行业很发达)还要想着如何交付高额的税费给官府。
水浒传里东京的卖瓜商贩还要被牛二欺负,也是够苦的。
水浒里的民谣: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王安石写的诗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 民生好的大唐。唐太宗贞观年间,马牛遍野,斗米不过三四钱,还没有连年的兵祸。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公私仓廪俱丰实,公家,私人都是富裕的。)
宋朝还有很普遍的社会现象,溺婴。没有有效避孕措施,只能生了溺死不养,减轻负担。
宋仁宗恢复了凌迟。宋朝恢复了脸上刺字的刑罚。
不杀士大夫,不杀上书言事者?没有的,苏轼,乌台诗案,不就是文字狱么 ,不直接杀你,流放你到岭南崖州,烟瘴之地,身体不好的也死了跟直接杀你有啥不同呢?
到后期党争不断,王安石变法就是想动一动士大夫的蛋糕,结果都转嫁给了百姓,变法带来的分裂直接导致党争,最后变法与否都是争权夺利,最后都是文人无耻卖国也。
不写了,越写越生气,宋朝真的没有那么美好,什么中国文艺复兴时期,什么不杀士大夫,与共天下,什么GDP占世界60%文化繁荣,拉倒吧,都是老百姓的苦难换来的。
这是宋朝的皇族,官僚们好时代。吹宋朝的要么是无耻的文人和官僚,要么就是涉世未深的书呆子小白罢了。
明朝也很烂,变成最后养活了一堆猪王爷,各自不服气,南明那个内斗。
宋朝到近代,中国像从山上一下子掉进坑里一样的国运,跟宋朝有很大的关系。
只是讨论历史,请各位不要瞎扯,不然就没了,谢谢。历史有时候可以参考一下,本质上还是人性么。谢谢。
虽然黑贴血大怂是知乎的政治正确,但是就中央集权作为主流的两千年历朝历代来说,有一个算一个,没有哪个在苟命这条技能树上点过赵宋。
理由很简单,越强大的政权亡于内斗的可能性越高,宋朝虽不抑制土地兼并,但兼并的程度相比之下并不算高。文彦博那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不是说着玩的,亲历了五代的赵家人真是被内斗怕了,开国后的政治举措基本都是在吸取前人的教训,将官本位的思想贯彻到了极致。在赵宋,做官才是玩土地兼并的门票,且家族昌盛至多不过两代。赵家将所有统治阶级都引入了体制,虽造成了冗官的局面,但也把他们的利益跟自己捆绑在了一起,极大地减小了内斗的规模与可能性。
至于藩镇割据或农民起义...且不说其他抑制武将取得地方权力的政策,在赵宋,就算你有军功,有什么用,能换官吗?终宋两朝也不过出了一个狄青,在官场内还不是被人欺负。同理,没有了地主阶级的内斗,支撑不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更无法与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对抗。因此,整个宋朝所经历的农民起义数量虽多,但规模与影响都远不及其他朝代那几个狠人。(当然做不到藩镇割据的一个原因还是因为赵宋是个割据政权,边地离中央就这么远,财政权基本不可能分出去,也方便管理,反例看看大唐和罗马就行了......)
所以说,这样对外进取不足,对内压迫有余的政权,硬气时守好防线,拉跨时割地赔款,就基本可以掩饰住内忧外患,保证没有异族在大宋投降前占领开封府了。要不是费拉不堪的蒙古人不吃这套,我大宋千里转进南海诸岛,改赵宋为吕宋,再苟个两百年,也是绰绰有余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