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按照法理,1912年,清帝叫做是"辞位"。什么意思?就是皇帝下诏开始办共和,大清帝国改成中华民国,然后皇帝宣布辞职,你们另选大总统吧。
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退位诏书》。
正因如此,才有了那么多人要复辟。
还有,为什么日本人能撺掇溥仪搞伪满?恰恰因为一是这样的决定,不是他爱新觉罗-溥仪做出的。是他的养母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做出的,至少名义上是她做出的。《退位诏书》第一句话就明确了: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而隆裕太后其实又并没有如她姑母慈禧一样"垂帘听政“,只是袁世凯耍了手段,逼退摄政王载沣后,把隆裕架弄成清皇室的唯一代表,半哄半压逼其就范的。况且隆裕主导"让囯辞位”后,不久也就"凤驾升暇"了。民国敬挽"女中尧舜"。所以这份诏书,他这个"逊帝”自然可以不认。
很多人没明白,武昌军政府,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或称北洋政府),甚至南京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武昌军政府是第一个脱离清廷的政权,而后,脱离清廷各省组建临时代议机构-各省都督府临时联合会,议决以武昌军政府暂代中央军政府职权,后议决成立临时参议院,组建代表脱离清廷政权之联合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政府驻治南京,史称南京临时政府。关于临时政府性质,各有说法。但本人赞同,临时政府是代表脱离清廷各省的临时政权联合体,具有中央政府性质,但仍不是中央政府。而南北议和前夕,由袁世凯为首的大清帝国内阁,事实上已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它便成为当时中国两个并行且合法的中央政府。清帝退位后,临时政府才成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并随即迁往北京,这便是北洋政府的由来。
大清皇帝自愿放弃帝位享受民国发的优待条件,理论上说,溥仪在优待条件1.0版本中仍然是一位君主。
根据逊位诏书,忠于溥仪的方式就是遵从溥仪的旨意接受民国的统治。
因此清朝遗民不需要殉节。
武昌起义的时候,清廷派出海军到长江上去轰击起义军阵地。结果船上的各级官兵集体决定起义。萨镇冰未加制止,自己一个人离舰乘英国客轮返回北京。
当时军舰上有很多旗人。大家这个时候肯定不能再信任他们。于是决定发放费用遣返。这个时候奇葩的事情出现了。
有两个旗人管常对遣返的费用数额产生分歧,一个要求均分,一个要求按照职务高低分配。这两个人在大打出手之后,一气之下双双跳江。这件事情在当时轰动一时。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如果军舰起义时就立刻跳江,殉国的美名就跑不掉了。将来遗老们修清史肯定会用如椽大笔好好褒奖一番。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辛亥革命的时候,大家是非常害怕被国际社会视为类似义和团的排外暴乱的。
所以在东部的大城市,革命者非常注重国际影响。反满的情绪也并不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