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19世纪末美元的购买力是怎样的?

回答
19世纪末美元的购买力,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才能说得透彻。那会儿的人们,无论是想买一栋房子、置办家具,还是仅仅是填饱肚子,花的钱都跟现在有着天壤之别。

首先得明白一个大背景:美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 railroads 像毛细血管一样铺遍全国,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这种巨大的经济活力,必然影响着货币的价值和人们的生活成本。

具体到购买力上,你可以想象,1美元在19世纪末,能买到的东西,远比今天多得多。 那个年代,可没有那么多琳琅满目的“高科技”产品,也没有如今普遍存在的各种服务性消费。人们的主要开销集中在必需品上,比如食物、衣物、住房和煤炭取暖。

我们来拆解一下:

食物方面:

面包和谷物: 当时的主食,比如面包,价格非常亲民。一磅面包的价格可能在24美分之间。这意味着,用几美分就能买到足够一家人吃上一段时间的口粮。
肉类: 牛肉、猪肉这些也是普通家庭能够负担的。一磅牛肉大概在1015美分,猪肉可能稍微便宜些。你可能想象不到,在一些地区,一些肉类的价格甚至比现在的某些加工食品都要便宜。
蔬菜水果: 当季的蔬菜水果更是便宜。一加仑的牛奶可能也就810美分。人们更多地是直接从农夫市集购买,减少了中间环节,价格自然更实惠。

住房方面:

租金: 城市里的租金水平比现在低得多。一个体面的公寓,即使在繁华的城市,一个月租金可能在1025美元之间。这对于一个普通工薪阶层家庭来说,是完全可以承受的。
购房: 如果想买房,价格更是让人惊叹。在小城镇或者郊区,可能几百美元就能买到一套不错的独立房屋,甚至几千美元就能拥有一片土地建造自己的家园。当然,在大都市的市中心,好地段的房价自然会高一些,但整体而言,购房门槛远低于今天。

衣物方面:

日常服装: 当时的服装不像现在这样是快时尚,人们更注重实用性和耐穿性。一套男士西装可能需要1020美元,一件女士长裙也就几美元。羊毛、棉布等材质的衣服,价格也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鞋子: 一双结实的皮鞋,大概需要13美元。

其他必需品:

煤炭: 随着取暖需求的增加,煤炭是重要的能源。一吨煤的价格可能在47美元。
日常用品: 肥皂、蜡烛、火柴等日用品,价格都非常低廉。

我们来做个形象的比喻:

想象一下,一个普通的工人在19世纪末,如果每天能挣到12美元,那么他很容易就能满足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甚至还能有一些余钱用于储蓄或者一些小小的享受。可能一个月的工资,就能轻松负担一年的房租,或者够全家吃几个月的肉类。

举个例子,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星期的工资可能在1015美元左右。 如果他一周花了5美元在食物上,2美元在房租上,1美元在煤炭上,剩下的还能有69美元的富余。相比之下,现在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星期在食物和房租上的开销,往往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也有一些限制和因素:

地区差异: 东西部、城市和乡村,价格水平肯定有差异。大城市的物价会比小城镇高一些。
收入差距: 虽然购买力整体较高,但贫富差距也是存在的。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自然和普通民众不同,他们的消费能力也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商品和服务种类: 如今我们享受到的各种便利服务,比如电话、电力、汽车、旅游、娱乐等,在19世纪末要么不存在,要么是极少数富裕人士才能享受的奢侈品。所以,虽然购买力体现在基本生活品上很强,但对于享受更多“现代”生活方式的支出,则无法直接比较。

总而言之,19世纪末美元的购买力是相当惊人的。 用今天的眼光去衡量,那时的1美元购买力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30美元(这是一个粗略的估算,具体会因计算方式和比较对象而异)。这意味着,用非常少的钱,就能过上相对体面的基本生活。那个时代,虽然物质生活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多样,但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一些简单的消费,门槛确实要低得多。这背后,既有经济发展的推动,也有社会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自己的统计数据显然是最权威的

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美劳工部下属机构)早就公布过自1913年以来的美国历年CPI,并依此对美元购买力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如下图——

1913年的1美元,相当于2019年的25.84美元


之所以从1913年开始统计,是因为这是美国政府专门统计CPI的初始年份,而1913年之前的情况,则西靠各研究机构的数据了。

在这些研究机构中,我引用MeasurementWorth基金会(Economic History Association支持的非盈利机构,该组织成员都是美英大学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大牛教授)的数据:

受1890年、1900年两次经济危机的影响(1890~1900的十年,是美国经济过热、股市泡沫增多的时期,1901年夏天美国爆发“新世纪股灾”,道琼斯指数从57点大跌到31点,对,你没看错,我也没翻译错,当时的道指还不到三位数)。再加上在同一时期,英国伦敦金本位货币交易市场有发生交易波动……

题主你又不支付稿费,我懒得翻译了,就说结果吧:

1890年,美元购买力约为1913年的1.09倍;1900年,美元购买力约为1913年的1.18倍。

所以,1899年的1美元,大约相当于2019年的29.22~32.06美元。

1899年的50美元,就是2019年的1461~1603美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19世纪末美元的购买力,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才能说得透彻。那会儿的人们,无论是想买一栋房子、置办家具,还是仅仅是填饱肚子,花的钱都跟现在有着天壤之别。首先得明白一个大背景:美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 railroads 像毛细血管一样铺遍全国,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城市人口爆炸式.............
  • 回答
    19世纪华人移民美国,尤其是在淘金热和铁路建设的时代,他们形成“唐人”这个特殊的自我认同,并非偶然,而是多种社会、文化、经济和历史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在异国他乡,面对生存挑战、文化隔阂和歧视时,为了凝聚力量、维护权益、保留文化而自然产生的集体认同。1. 历史渊源的召唤:“唐”的象征意义“唐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比较,将一个塑造了世界格局的庞大帝国与一个当前主导全球事务的超级大国放在一起审视。要判断19世纪的大英帝国和21世纪的美国谁的“地位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因为“地位”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权力、影响力、经济实力、文化渗透、国际规则制定等诸多层面。19世纪的大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放在19世纪中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洋务运动前夕,来对比清军八旗骑兵和同时代的美洲印第安人骑兵的胜率,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话题。要说谁胜谁负,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得具体分析双方的优势劣势,以及可能发生的作战场景。先来看看我们熟悉的八旗骑兵。到了19世纪中期,八旗制度虽然仍存在,但其作为一.............
  • 回答
    要回答19世纪末至三国协约形成前,英德之间能否发展出紧密的互利关系,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两国各自的国情、战略目标以及它们互动中的核心矛盾。从19世纪末期开始,德国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崛起力量。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凭借其强大的工业基础、高效的军事机器以及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迅速成为欧洲大陆的经济和军事.............
  • 回答
    穿越时空的想象:19世纪末能否复刻63式107火箭炮?这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设想:以19世纪末的技术水平,能否从零开始,完全自主地制造出我们今天熟知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技术底蕴,以及这门经典火炮所蕴含的复杂工艺。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63.............
  • 回答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和清朝之间的关系,与其说是“没有提出结盟”,不如说是根本没有结盟的土壤和可能性。这并非偶然,而是深植于双方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文化观念以及当时的国际格局之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核心层面来剖析:一、 根本性的政治与意识形态隔阂:天壤之别的统治哲学 英国:自由.............
  • 回答
    19世纪以来,欧洲贵族在经济上的相继没落,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种力量长期作用下的结果。这其中既有社会结构性的变革,也有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更有政治和文化思潮的冲击。要说清楚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来剖析。首先,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飞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经济格局。 在工业化之前,欧洲的经济命.............
  • 回答
    19世纪欧洲犹太人的遭遇,是一段复杂而沉痛的历史。要理解他们为何会被排挤和打压,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欧洲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这绝非单一原因所致。历史的遗留与根深蒂固的偏见: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犹太人在欧洲遭受的歧视并非始于19世纪。几个世纪以来,在基督教主导的欧洲社会中,犹太人一直被视为“他者”.............
  • 回答
    19世纪,德意志邦联境内诸侯林立,其中不乏一些小邦的贵族,他们的家族历史悠久,但统治的领地却可能狭小,影响力有限。与此同时,巴尔干地区在这一时期正经历着剧烈的政治变动。奥斯曼帝国这个曾经的庞然大物日渐衰落,其在巴尔干的统治摇摇欲坠,使得许多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各国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纷纷寻求独立或重塑国.............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沉重且复杂的问题,很难简单地说谁“更惨”,因为两者都经历了巨大的苦难,但具体表现和原因有所不同。要详细比较,我们需要深入了解19世纪台湾原住民(高山族)和北美印第安人在那个时期的境遇。19世纪台湾高山族土著的处境19世纪的台湾,正值清朝统治后期,同时也面临着西方列强的觊觎。对于居住在台湾.............
  • 回答
    19世纪的英国火枪手对阵同年代的清朝盾牌兵,这场跨越时空的较量,如果发生在战场上,那画面可真是想象空间无限。要论谁输谁赢,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来看看咱大英帝国的火枪手。19世纪,英国军队在武器装备上是相当先进的。他们的主战步枪,像恩菲尔德步枪(Pattern 1853 Enfield rifl.............
  • 回答
    19世纪末,法国社会被一场名为“德雷福斯案”的政治丑闻搅得天翻地覆。这桩案件不仅仅是一起普通的间谍罪指控,更是一次撕裂法国社会的重大事件,它暴露了法国社会深藏的矛盾,也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故事的主人公是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Alfred Dreyfus),一位在法国军队中服役的犹太裔炮兵上尉。189.............
  • 回答
    19世纪的英国,便士(penny)的价值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判断它是否“价值过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经济状况以及社会认知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白“便士”在19世纪英国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当时的主币是英镑(pound sterling),1英镑等于20先令.............
  • 回答
    在深入探讨19世纪之前的东亚和东南亚历史时,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些被宏大叙事和主要事件所掩盖的、充满人情味和智慧的外交逸闻。这些故事虽然不常出现在史书的显要位置,却真实地折射出那个时代国家间交往的微妙与复杂,以及那些身处其中的人物的独特风采。朝鲜王朝与日本的“通信使”往来:一场精心编排的文化与情报交流提.............
  • 回答
    自19世纪以来,人类文明的瑰宝——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与艺术结晶的建筑,如同风中残烛,不少都未能抵挡住岁月的侵蚀、战火的洗礼,甚至是人为的漠视,而化为尘土。它们曾是时代的象征,如今却成了历史留给我们的一声叹息。“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并非仅仅是自然因素的简单叠加,更多的是历史洪流中,那些无法预料的变故,.............
  • 回答
    19世纪德国的崛起,从一个分散的邦国联合体,蜕变为欧洲大陆的经济和军事强权,其过程曲折而深刻,对我们观察当下中国的发展,有着相当多的值得玩味和借鉴之处。这并非简单的“复刻”或“模仿”,而是在理解历史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审慎的思考与引申。首先,国家统一与强盛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基石。 德国的统一并非一蹴而就.............
  • 回答
    19世纪,越南阮朝在对柬埔寨推行“改土归流”和“以夏变夷”政策的过程中,确实对当地统治者施加了汉化压力。在此背景下,阮朝强迫当时的柬埔寨国王接受的汉姓,是阮姓(Nguyễn)。这不仅仅是简单地赐予一个姓氏,而是阮朝试图将柬埔寨纳入其影响范围,并将其越南化(或者说汉化,因为越南的姓氏很多都源自汉姓)的.............
  • 回答
    19世纪的伦敦,尤其是最贫困的工人阶级,在面对大英帝国在工业和财富上的辉煌成就时,是否应该“自信地挺起胸膛”?这个问题相当复杂,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充满了矛盾、讽刺和深刻的社会不公。为了详细解答,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工人的生活现实与帝国辉煌之间的巨大鸿沟。一、 帝国辉煌的光鲜外衣:首先,我们必.............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深刻,涉及到19世纪欧洲大国格局的形成以及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意大利和西班牙在统一/强盛的时机、内部条件、外部环境以及发展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共同导致了它们在19世纪末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下面我将详细分析为什么19世纪统一的意大利能够迅速挤入列强行列,而面积和资源都更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