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汪诘采访上海疾控专家,证实上海目前 0 死亡重症,无症状是无肺炎症状,如何科学理解这种情况? 第3页

                             10    11    12    13    14 

user avatar   yin-pei-jie-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来补充两个问题。

第1个,有人说纠结无症状和轻症确诊病例有什么意义呀?不都是进方舱吗?

不不错,对于个人而言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对于防控来说意义重大。

意义就是中高风险地区的划分是以确诊病例的数量为依据,全国现在有58个高风险地区,359个中风险地区。而上海市目前只有13个中风险地区,0个高风险地区。这就导致上海的病例在前一段时间不断的外溢。而且上海健康云居然还给阳性患者出具阴性的报告,虽然疾控中心会通知患者是阳性,但是如果这名阳性患者拿着这个阴性的核酸检测结果和低风险地区绿码,是不是就直接可以坐火车离开了呢?

同时,领先全球的所谓无症状患者的超高比例也反过来又给了很多“专家”作为依据,证明现在的症状真的很轻了。好家伙,闭环了。

第2个问题,很多人反映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有漏洞,因为如果一个人只有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还需要血液检测或者影像学证据,才能纳入疑似病例,进而确诊、分型。那么很简单,上海没有能力给几千个患者做影像,是不是连验血都做不到呢?

而且上海的无症状感染者超高比例,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从病例还不多的时候就几乎都是无症状感染者,现在做不到那时候也做不到吗。另外如果真的无法分型,在有临床症状的情况下,也绝不应该划归为无症状感染者,而应该指出我们有多少人尚未完成分型。

最后咱们也别装外宾了,上海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故意维持了这么一个高比例,都不需要看别的国家、城市和最近的一系列研究,只要比较一下上海本土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从上海入境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感染的都是相似的毒株,难道上海本地人如此特殊吗?上海人也要凭自己特殊的气质打败病毒吗?就上海这种数据质量和各种奇奇怪怪的诡异操作,我们对于拿这些数据来说事的部分专家也不得不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原回答——————

@极萨学院冷哲 讲得已经很好了,但是我还是要质疑一下朱主任的专业性或者可信度。

首先这里给大家补充一点背景,卫健委关于新冠疫情下发了非常多的文件,而且会不断的根据最新的情况进行更新。其中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是针对疾控中心和医疗部门最重要的两份文件。全文内容附后。

无症状感染者在第8版防控方案里有清晰定义,第9版里确诊患者定义也没有提到必须有影像学证据。汪洁是个外行,也没做任何调研,但是朱主任作为一名疾控中心的主任,现行有效的第9版诊疗方案和第8版防控方案不会没有看过吧?

让我们看这一段对话:

严格来说,朱医生说的有没有错呢?当然是没有错的。但是却用几个模棱两可的“对”,肯定了汪洁严重误导他人的信息:第9版的诊疗方案里面确实没有提到无症状感染者。那是因为无症状感染者是放在防控方案中定义的,而诊疗方案针对的是确诊病例。

那么两个问题:

1. 诊疗方案里面是不是说必须要有肺部影像学证据才能确诊呢?

这里我们可以看一下原文。实际上原文中已经很明确的指出,临床症状轻微,未见影像学表现的是轻症确诊病例,而不是无症状感染者。汪洁在上面的表述明显是错误的,他说他读过诊疗方案还认真读过,想必是阅读理解出了一些问题,但是朱医生完全没有纠正他说的话,也根本没有提到防控方案。


2. 无症状感染者是否真的没有定义

其实恰恰相反,第8版防控方案中,关于无症状感染者给出了非常明确的定义。

在对应的监测方案中,也明确给出了定义

无症状感染者的要求非常明确,要求是无相关临床表现者,这里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烧、咳嗽、腹泻、头痛等临床症状。同时这也提到如后续出现相关症状或体征,需要在24小时内订正为确诊病例。而这正是作为一名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应该烂熟于心的流程。

最后,不管是疾控中心的朱主任,还是方舱医院的专家组组长陈院长,难道他们真的不清楚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的内容吗?我想,他们可能从内心真的不认同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作为专业人士,他们想必认为有比国家卫健委更加专业的“共识”。

作为一名不专业人士,我只希望这样的专业人士不要在影响上海的防疫工作。球球了

参考资料:

第八版防控方案

第九版诊疗方案


user avatar   nkl-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早上全家阳性了,而且连今天确诊7000多的数字都算不上,为啥,因为自测试剂是自己下楼讨的,他们楼下8天没给我们做过核酸

之前23号封楼几天不管,就是嗯封什么都没有,26号家里老人打电话给居委扯皮一桶说“那我们是被放弃了咯”,“听疾控中心安排”

前4天家里一位阳性还发烧38.5了,打电话谁都不理,110,120,12345打通就是绕圈子,居委会就是上报了叫你吃连花清瘟其他啥都不管,问就听疾控中心,楼下白衣服,管菜,管药就是不管你阳性有症状了怎么办,问就是叫你打电话,笑死不是打不通就是绕圈子,除了每2天送个菜,现在啥都要缺了,天天个喇叭楼下喊,多喝热水吃连花清瘟不要乱跑能好,就像流感,但是一阳性,没人管,喇叭的重点就是别乱跑,前几天楼下报到名字的下楼做核酸,家里那位下楼测完了,现在几天健康云没刷出消息,看新闻的都知道健康云现在有点问题。

对咱个人来说,你封了,咱也听了,周围有阳性了,你一个不拉走,啥都不管,楼下白大褂不知道在忙什么,但是阳性了他们不管,或者说他们也不能管,因为他们听的是疾控中心安排,只叫你打电话,连自测核酸都是自己讨的,你还得自己网上搜留学生们怎么居家处理的,魔性!

就上面有菜了让我们拿够2天吃的菜,其他啥都要缺了,最简单的纸,你就要考虑过几天是用日历擦屁股还是布擦屁股了,

最最一开始3月中下旬小区封了,阳性的拉不出去的话,你封不封到底有什么区别,现在越来越多阳性了,那你封是为了谁!


目前家里第一位的烧37.6了腿乏力,头涨,另一位38.8,背脊发冷其他说没啥不舒服,我37扁桃体有点发炎,乏力,估计下午会烧上去。

上面的就当我发牢骚吧,反正上面那些破事是个人都能想到些合理的理由,反正已经在网上找留学生居家隔离学习了,喝热水,吃药,就赌自家不是那千分之几,问一圈住周围阳性的大部分都是有症状的,他们无症状的过了几天症状就出来了

白衣服们也是尽力了,白衣服也是各司其职的,说白了他们也只能听疾控中心。

反正这次以后我就觉得,一个人的一生中会经历战争,瘟疫,天灾,人祸的几率有多大呢,想来想去,几乎是绝对会遇到,以后的平时囤更多货,屯更多吃,屯更多钱,保险买归买,到时候它那人精中人精写的保险合同也得有心理准备,只有这些才能给咱普通人一点点安全感。


现在纸等缺的东西应该是可以解决了,会有一个统一地方收快递,白衣服会骑车送过来,辛苦白衣服了,目前家里第一位阳性的37.5脚酸头胀,38.8的吃了退烧药到37.8,没别的不舒服,但是吃饭味觉变了,说菜吃着有苦味,我现在37.7腰酸,头胀,眼睛胀,乏力,吃东西感觉比以前味道淡,听了几位留学生分享现在狂喝水吃东西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谢谢关心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知道为什么一定要外行来领导内行吗?

因为内行自己领导自己的时候,具有非常灵活的行业标准和道德底线。

就好像国足一样,无论输谁那都是有原因的,无论排名第几都是情有可原的,别问,问就是伪球迷闭嘴。

在上海疫情这件事情上,你当然可以说“近乎100%可以自愈”,这话一点不错,但放在2000万人的大环境下,0.1%就是2万条人命,疫情扩散一个城市,就是几十上百亿的经济损失。


所以一般情况下,必须有一个屁都不懂、专业名词都听不明白、只认识数字,只会一刀切的外行官僚,拍着桌子冲着内行大吼:

为什么感染了这么多人?!

你们的乌纱帽还想不想要了?!


要不然就是上海这个结果,所谓“精准防疫”,实在内行过头了,但这个所谓的内行,到底是内行在防疫还是内行在捂盖子,大家又不是看不出来。


知乎上的共存派蠢货们天天阴阳怪气说清零派是不食肉糜的既得利益者,但上海政府、疾控那些含赵量10~50%不等的“内行”们才是真正的既得利益者,而他们却是共存派的精神领袖,不得不令人感慨人的智商真是参差不齐。


user avatar   shan-yue-xia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就一点,上海数据不可信,健康码不可信,谁知道死亡人数重症率可不可信。然后你告诉我专家可信?老子信你个鬼。


user avatar   chen-si-lin-25-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唯一的有效信息是上海特色的无症状出于不明的原因跟全国的标准确确实实都不一样。

还有一些很让人在意的点没有涉及:

1.为什么全世界都有危重症和死亡案例,但上海就嗯没有?是不是上海人体质特别好?怎么解释这一差异?如果上海可以零死亡,那把这个经验推广到全世界,不就是对解决新冠最大的贡献?

2.为什么上海仍然没有高风险地区?

3.阳性为何还是绿码?为何还能上高铁坐火车?

上海现在最需要的是撇清嫌疑。否则在动机存疑的情况下,任何言论和行为都是可疑的。


user avatar   wang-wang-70-91-4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帮人的算盘打的真好。

先是各种漏洞百出的防疫措施让疫情迅速扩散,而后鼓吹绝大部分人不用药即可自愈,接着以科普这次疫情真相为由诱导民众误以为这就是大号流感,最后操弄民意胁迫gj不得不搞共存。

只说对自己利益有利的那一面,另一面呢?共存的代价就是医疗挤兑,就是无法避免的死亡率,他们认为自己永远都不会成为那个代价,可是哪怕万分之一的死亡率,那为什么别人人要成为他们鼓吹开放后的代价?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科普创作者的原文,也看了采访双方的交流。个人感觉是,两位医生本意是,由于现在上海医疗挤兑的情况,呼吁症状轻微的患者不要因为恐慌,占用现在本身就稀缺的医疗资源,而是暂时居家隔离等待官方进一步处理。然而在作者,由于本身的思维也好,春秋笔法也罢,的影响下,变成了许多人误解的“两位医生都提倡共存”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反而办了坏事。

首先,两位医生都没有提到“几乎百分之百患者可以自愈”这一说法。朱医生的原话如下

汪诘:我想问一下您目前接触到的临床案例来看,目前上海这一波感染者危重症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朱医生:目前我们流调下来来看,危重症的比例很低,应该危重症我这边其实都没碰到过。

汪诘:您几乎就没碰到过对吧?所以我们只能说它很低很低,但具体多少数字您这边不知道对吧?

朱医生:对的。

汪诘:好,那么还有我想问一下绝大多数感染者是不是休息一周左右就会自愈的?

朱医生:目前来讲是这样的。

汪诘:就是大多数人的症状跟流感差不多。我们可以这么说,对吧。

朱医生:对。反正就是说最后的话能够自愈。如果是另外一种情况,你本来有很多复杂的慢性疾病,那有可能就会出现并发症。但出现并发症是另外一回事,不能够单纯从一个正常人得了目前的奥密克戎,这么相提并论。不要把这两件事情扯在一起。

陶医生的原话是

汪诘:如果我被检查出来了阳性,您觉得应该最佳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陶医生:阳性只代表感染,并不代表你的病情轻重。所以是不是要采取医学措施,就是说隔离是要隔离,但是是不是要治疗,我认为是要根据他的病情来看的。但现在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上海有 4 万多例感染者,但目前还没有曝出重症,更没有说死亡,因为我们现在也已经看到就是说一些隔离点的情况并不是太好。那么你如果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是很轻的类似感冒的症状,你是不是一定要去隔离点呢?去隔离点可能你折腾一下症状还更重了,所以这个是必须要一个理性考虑的问题。

两位医生的本意都是强调,很多人的症状其实不是很严重。如果正常人,没有基础病之类的危险因素,症状轻微,那么请不要恐慌,暂时采取居家隔离措施就好。然而在科普作者的笔下变成了

第二:上海这一波疫情,几乎百分之一百的感染者,不打针不吃药,会在十天左右,顶多半个月内自己痊愈,核酸转阴。

恕我愚钝,我没能从两位医生的回答中读出上面所提到的很多信息。事实上,如果病人本身有咳嗽等症状,他本人很可能难以判断自己肺部是否有病变,属于轻症还是普通型。我也相信绝大多数人家里并没有血氧仪之类的机器监测。因此,我觉得这里作者恐怕未能表达出两位医生的本意。

同样类似的问题出在

第六:现在上海的医疗资源已经几乎枯竭,原因并不是有多少新冠病人需要抢救,而是大量的医生被抽调去做其他事情。所以,现在上海的次生灾害造成的危害很可能会大于新冠本身造成的危害。

两位医生都阐述了“医疗资源已经几乎枯竭”的事实,但是枯竭的原因却被作者归结到“大量的医生被抽调去做其他事情”上面。同样我没能从两位医生的对话中找到任何与这个原因相关的内容。

另外一方面,作者在文中提到

第四:新冠后遗症绝没有你看到的那些小视频说得可怕。这波流行的奥密克戎第二代变异株连被感染时都症状轻微,更不要说病毒清除后了,网上流传的许多危言耸听的后遗症都是瞎扯,大量的研究都是过时的研究早期毒株的,目前最佳证据是,绝大多数人后遗症轻微,且慢慢都会消退。

恕我眼拙,我并没有从作者的提问和两位医生的回答中看到任何相关信息!即便这一观点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在我看来,将它放在这篇文章中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因为两位医生并没有谈到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然而在作者提供的信源仅有这两位医生采访的情况下,加入了这样的文字。这会使读者,特别是只看正文的部分读者,误以为这是专家们谈话内容中给出的信息。这实属大忌!

我以为,严谨地总结专业人士的表达是一个科普作者的应有之义。科普可以通俗,可以下里巴人,但是应当正确规范地表达。如果有自己拿不准的地方,或者加入自己的观点,应该予以说明,或者在文章写好以后交由被采访者阅读。特别是,作者给出的观点,应当有据可查,比如专业人士谈话中的观点,比如论文书籍资料,而不是将一些似是而非,暂无可信来源的臆断加入其中。否则,这不但给被采访者本人带来麻烦,还会损害大众对于科普文章的信任,加深社会的隔阂与撕裂。


user avatar   fung-ste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不想再回答疫情问题,这个档口,上海疾控专家还强调三针疫苗后老人都是轻症?

你怎么不说上海多少老人没打三针?

你怎么不说上海多少老人连两针都没打完?

看起来说的内容都科学。但你就不强调关键信息:“上海老人两针接种率才62%”,“全国老人两针接种率才80%”,说什么老人都能轻症,就好像老人都打了第三针一样。

还没接种的老人,重症了谁来买单?

上海扩散到全国,全国疫情你用什么负责?

叭叭叭叭叭,嘴巴一说,就完事了。

叭叭叭叭叭,嘴巴一说,上海停摆快一个月了,还得停摆两周都不知道能不能结束。

叭叭叭叭叭,嘴巴一说。菜呢?浦东再封七天,有小区就发了一袋54包162块苏打饼干,让人光啃饼干撑一周。我浦西封到第三天了也没见到任何菜的踪影?菜给谁吃了?50块钱买烂菜大礼包,你们心也烂了吗?

叭叭叭叭叭,嘴巴一说,华亭宾馆的事调查结果出来了吗?处分内容公开了吗?谁为这事买单?

说实在,这次疫情上海很早就招募核酸检测实验室志愿者了,这是我第一次对做志愿者嗤之以鼻。

你们一边让志愿者三班倒核酸检测,点QPCR板子,一边搞动态清零来回传播一个月,控制住疫情了吗?每天都是无用功,根本不配志愿者为你们的熬夜付出。

你们让基层医护人员天天累死累活,清零和共存两波意见来回打架,拖了一个月,你们对得起基层累一个月吗?

你们知道多少企业倒闭,多少人失业吗?

现在很多上海人都希望赶紧清零,恢复正常工作,先把这次轮疫情熬过去再说,你还在轻症轻症?

上海搞不定了,只能由总理和外省赶来救急。

你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都是轻症,没关系。

闭嘴吧你。



最近真是被封得火大,3月初家里喜提14天,隔了一周又鸳鸯锅浦西封4天,再过两周也不知道能不能控制住。

我今年连春天都没怎么看到,就要夏天了。每天除了上海新增人数一塌糊涂,就是朋友圈里各种缺菜。

你让民众主动配合隔离,我们主动配合了,你倒是让我们看到成效啊!你现在跑过来说“哈哈哈哈哈,都是轻症”?

还是回到科普。

我说下为什么这波还是先清零再说:

1.老人的新冠重症死亡率高,老人大量感染,医疗资源压力太大:老人本身的新冠死亡率在5%左右,不同毒株的致死率有差别,比如原始株是4%,而Delta会更高,Omicron会低些。但老人重症和致死率是所有人群里最高的。你可以想象大量老人重症后,公有医疗体系的压力有多大。

2.两针疫苗能把老人重症和死亡率往下降10倍:两针国药灭活疫苗的保护率能到85%,打了加强针后保护率更高。

3.全国老人疫苗接种率不高,打加强针的更少:根据国务院3月19号公开的数据,全国老人疫苗二次接种率才80%。美国去年5月份接种率就到80%了,国内老人接种率偏低,加强针的三针接种更低。


所以你看到了,在全国老人接种率只有80%,上海老人接种率62%的情况下,还在说“三针老人都是轻症”,你觉得合不合适?

这波疫情先清零,等老人打完疫苗,再考虑是不是轻症。

上海疾控专家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上海老人疫苗接种率这么低?你们把精力都放在哪里了?

上海老人疫苗接种这么拉垮,你们有没有责任?


user avatar   nidaye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反复看了几遍这位汪先生的文章,号称著名科普作家(结尾深扒,有猛料),行文却颇为发散,有种槽点太多无从吐起的感觉。

那么他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呢?我勉强概括一下就两点:

  1. 病毒不可怕, 小事而已。继续执行严格的防疫政策,反而造成医疗挤兑和次生灾害。
  2. 上海的防疫路线一直做得没错,键盘侠们不懂科学,诋毁上海。

对于第一点,有其它答主对具体事实已经剖析过了。比如下面这位,用整体情况类似的韩国数据,逐条对其进行了驳斥。非常的详细,建议大家看看。

这里只再次强调一点:“几乎 100% 患者可以自愈”的前提是,“60 岁以下,没有严重基础慢性病的人,或者已经接种过3针疫苗”。

韩国类比数据

从年龄来看,已接种第三剂疫苗的60岁以下确诊病例,致死率为0%。即使是6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在完成第三剂疫苗接种的情况下,其致死率也仅为0.52%,仅为未接种人群(致死率5.53%)的十分之一。

死亡率0.52%很低是吧? 可是光上海市60岁以上人口就有581.55万人,即便都打过了三针,算下来也得大概两万七。

谁愿意来搏一下这个机率?

还有,与以往变种不同,小孩子也是Omicron的易感人群,都打三针了吗?太小的还没法打疫苗,感染了你怎么办?




然后对于第二点,作为一个键盘侠,我“诋毁”上海的点在于哪里? 主要两条。

1.上海ZF本身治理能力拉垮,偏偏还爱吹“精准防控”的牛比,控制不住的时候仍然硬撑,最终导致疫情爆发,外溢全国。严格防疫所导致的问题,多数是治理能力不足带来的,而非指导政策本身。

列举几个典型事例:

上海市政府表示「向全体市民由衷感谢,并诚恳接受大家批评」,后续防控有哪些方向需要关注? - 知乎 (zhihu.com)

如何看待「上海婴幼儿被单独隔离哭闹」,上海妇联回应「已在协调过程中 」?还有哪些问题值得关注? - 知乎 (zhihu.com)

上海浦东菜农称,「网上不少封控市民吃不到菜,我们这很多菜烂掉运不出去」,该如何解决新鲜蔬菜运输问题? - 知乎 (zhihu.com)

上海浦东新区卫健委回应健康云检测结果有误,称正在调查,具体情况如何? - 知乎 (zhihu.com)

官方回应「哮喘老人因 120 拒绝救援病亡」称「当事医生有任务,今已停职」,如何避免此类现象再次发生? - 知乎 (zhihu.com)

上海东方医院一医护人员哮喘发病,因急诊停诊转院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 知乎 (zhihu.com)


再看看张网红、眼珠乱转的吴凡院长/委员是怎么吹的,

所谓上海防疫模式,用张文宏的说法是“陶瓷店里抓老鼠,我们希望既抓住老鼠,又不要打破瓷器,希望不要因为防疫对社会生活产生大的影响”。

张文宏又说:“新冠抗疫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抱着咱就是不过了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态,要既控制好疫情,又保障居民生活,保持就医通道畅通,同时还保障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这些将成为上海抗疫后一阶段的重点”

说点理论的,反正疫情还没来,说点好听的自然可以。当疫情逐渐在上海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的时候,张文宏是怎么说的呢? “每次突破一点点,终有一天会发现原来已经做到了完全开放”。

直到新闻发布会上,吴凡院长/委员说:“上海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中国人的上海,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可替代,甚至会影响国际经济的大局。

我们发现,原来上海无法封城,是因为上海得体现着开放,得顾及特斯拉、通用、迪士尼们怎么办。得考虑美国的通货膨胀怎么办,考虑美国缺货了怎么办。

上海用异常庞大的无症状感染者掩盖着确诊病例,就是撑着不封城。直到督导组去了上海,终于对半封城,这时候才发现上海疫情以及外溢已经这么严重了。


甚至把其它省市逼急了,公开怒怼



2. 相对于对国人的严格管控,上海ZF对洋大人们却格外的宽容和呵护。

就举一个例子就行吧。。

如何看待上海六院宣传众专家为外籍患者的丁丁做手术,此前该医院还曾因疫情发生医护肢体冲突? - 知乎 (zhihu.com) (注:此前情况是指医生打护士,逼其在缺少防护的情况下进入疫区)

其它什么 老外嫌方舱吵闹转去瑞金啊、法租界酒吧老外嗨皮啊 、不戴口罩的老外围观管控啊、小区隔离老外下去打球之类,太多了。。。

反正洋大人一切优先,违反防疫政策也是没人管的。汪先生文章里那个“隔岸观火”的词儿,送给洋大人们还差不多。

总之恭喜上海喜提新名号 --“爱丁堡”/ “洋茎滨”

(这种情况在其它有些地方也存在,只是上海搞得特别,嗯,特别赖三罢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其实是“共存结果派”的。在几个月前看到Omicron的一些分析和统计之后,我就觉得大概率这波是没法严格控制住了。所以那时候发回答是想提醒大家早作准备。

奥密克戎病例已涉天津、河南安阳,为何说我国「动态清零」必须坚持?

国家卫健委称新冠病毒物传人非主要传播途径,对于物传人的情况我们生活中要如何预防?

Omicron具有传染性强、代际时间短、宿主群体扩大等问题,再加上上面所说的治理能力问题,甚至有人故意放任的可能性,大概率最终会广泛传播。

后面真正开始传播的时候,直到今天之前我就没再掺和过这个话题,因为各路专家都已经上来分析了,我一个外行也说不出啥新鲜的来。

但是我认为一定是所有能做的措施都做过之后,不得以而为之的结果,而不是像上海ZF这样直接摆烂,甚至于倾向主动开放共存。




最后扒扒这位汪先生的来历。

你会觉得有点奇怪,因为这么大个儿一著名科普作家,你在网上却根本搜不到他的完整简历。只能根据一些零碎信息拼凑一下。

他其实原名叫汪, 不叫汪



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商战真人秀节目《赢在中国》,获得一笔天使投资得以创业。

在果壳网的时候,把他作为文科生做科普的代表推出来,说他的特色是让文科生也能懂相对论。(声明:没有歧视理科生文科生的意思,单纯叙述其经历。)

原本只是在果壳网做相对论的科普,2012年把这些内容汇总出了一本书《时间的形状》,还得了一个图书奖,然后就开始了他的“知名科普作家”之路。

更离谱的是,还曾因侵犯著作权被判三年有期徒刑。。。

汪某、万某等侵犯著作权一审刑事判决书
wenshu.court.gov.cn/web
一、被告人汪某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
(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2013年1月11日起至2016年1月10日止。罚金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一个月内向本院缴纳。)
二、被告人万某犯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所以他在2013年至2016初这段时间,社会活动记录是完全空白的。。。

出来以后才改名叫汪诘,开始做音频节目啥的。

至于他的具体科普内容,我没看过,大略搜了一下,质疑的声音还是挺多的。建议大家也没啥必要看了。



我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这位汪先生(及其团队),从他一直搞的天文、物理领域,这次转向传染病这块儿,来立个敢说敢言的人设,蹭热点流量来了。

至于采访的那两位医生,就更有意思了。

朱医生就是朱谓萍。如果我没搞错的话,就是昨天“上海市民与疾控中心领导电话录音”里的那个女领导吧?这么巧的吗?

找到朋友圈截图,据wikipedia及部分不可贴出链接的网站交叉验证,信息一致。


而姓陶的那位2012年开始搞自媒体,因为在网上胡说八道,疑似2017年被疾控中心调去了后勤岗位。自述2018年辞职(疑似实际是被开除),就专门干自媒体这行了,各种暴论劣迹斑斑。

陶医生离开体制后,活的好么?__中国医疗

又发现一个傻逼_陶黎纳

陶黎纳所谓的真相,和陶黎纳的真相


合着老几位多半是早就认识了吧,跟这演剧本是不?




最后我还有一点好奇的地方,汪先生在文末说:“是时候回归科学了,让专业的事情交给真正懂专业的人去做。”

请问他是觉得应该交给谁呢?


user avatar   jz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居家隔离在国内实行有两大难点,第一“家”不行,城市太密集,乡村倒是还行。第二大家不一定会遵守隔离条例,也不可能全盘监控。

我自己在英国经历了每一波大爆发,对居家隔离这件事深有体会。


英国在疫情开始的时候搞了几个集中隔离的点儿,但都没怎么用上。


几乎一直就是无症状轻症居家隔离,重症叫救护车拉过去。


在死了不少人打了不少疫苗后,确实也控制住了。


但是居家隔离在英国能适应下去是有原因的,英国虽然没有美国那么地广,但依旧是人稀,除了市中心,大多数人住的很分散,自己独门独院的情况居多,那么这种居家隔离,是真的可以隔离开的。


疫情期间最严重的其实是住公寓的,特别是学生公寓,基本上一传染就是一栋楼都陷入危险,因为共享一个门,一个楼道,一个电梯,稍微不注意就中招了。


中国绝大多数都是后者,居家隔离挺难实现的。




                             10    11    12    13    14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运20支援上海? 
  瑞士购买的 24 万只口罩被德国拦截能要回来吗? 
  海外政要名人纷纷确诊新冠,会对当地留学生的心理产生什么影响? 
  氰化物在入口几秒内,还没有进入胃,最多口腔附近的细胞死了,为什么整个人会立死? 
  第一次见大体老师是什么感觉? 
  为什么美国不报道中国抗击肺炎疫情的成功方法? 
  中医是否没有炎症的概念?很多的中药消炎饮片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和欧洲,疫情反而最严重? 
  如何看待张文宏回应喝粥争议「我知道很多网友批评我 ,但粥还是不能喝」? 
  某些食物会造成上火的原理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有哪些异同?
下一个讨论
此次上海疫情是否会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滑铁卢,导致大规模企业和人才流失?





© 2024-05-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