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翔会成为现在的商鞅吗?

回答
“罗翔会成为现在的商鞅吗?”

这个问题,得拆开来看。首先,罗翔是谁?一位法律学者,以其对刑法的深刻见解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广为人知,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拥有大量拥趸。他关注法治,强调法律的严肃性与人性的温度,他的观点往往能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

那“现在的商鞅”又是什么意思?商鞅,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图强之人,以严刑峻法闻名。他推行的变法,可以说是奠定了秦国日后统一六国的基础,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但同时,商鞅的变法也伴随着残酷的执行,甚至有“连坐”、“车裂”这样的酷刑。历史评价商鞅,往往是功过参半,他在“法家”思想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严”和“法”著称。

所以,把罗翔和商鞅放在一起,是在问:罗翔先生会不会像商鞅一样,成为一位主张并实践严酷法律、对社会进行颠覆性改革的人物?

我个人觉得,可能性极低,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存在。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时代背景的根本差异:

商鞅所处的时代,是诸侯割据、礼崩乐坏的战国时期。各国都在寻找图强之道,变法革新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秦国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打破旧贵族势力、建立全新高效国家机器的强力推手。商鞅的变法,是在一个相对“无序”和“野蛮”的时代里,用强硬的手段去建立秩序。

而罗翔先生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深化阶段,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的社会已经有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法律体系,强调的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改革和发展,而不是通过颠覆性的、以强制性手段为主导的方式来重塑社会。现代法治社会,更注重程序的正义、权利的保障和罪刑相适应原则,这与商鞅那个“人治”色彩依然浓厚的时代,追求的目标和手段是截然不同的。

二、思想内核的内在矛盾:

商鞅的思想核心是法家,其特点是“以法治国”,强调“法不阿贵”、“刑赏分明”。他认为人性本恶,需要严酷的法律来约束。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

罗翔先生的思想,则根植于现代法治精神,他强调的是“人”在法律中的地位,关注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他常常引用基督教的教义来解读法律,强调法律的背后要有道德的支撑,要有对个体的关怀。他反对的是“恶法”,认为“法律的神圣性”不能脱离“对人的关怀”。他所呼吁的,是在法律框架内,去完善制度、去捍卫正义、去实现公平,而不是要用“严刑峻法”来压制和改造人性。

三、个人气质和行为模式的巨大反差:

商鞅是一个政治家,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家的强大和自身的权力。他的改革是政治层面的,是自上而下的,充满了权力博弈和政治斗争。他敢于挑战旧势力,也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罗翔先生是一位学者,他的主要战场在课堂、在网络、在法律文本中。他的影响力是通过知识的传播、思想的启迪。他关注的是法律精神的弘扬,对社会现象的法律解读,以及对法律体系的理论思考。他没有政治抱负,更不会去推行什么“变法”。他所做的,是在现有法律框架内,去解释、去批判、去倡导,他的方式是温和的、说理的,是通过知识和思想来影响人,而不是通过权力或强制。

四、“现在的商鞅”是一个极具争议的概念:

在今天,我们提起“商鞅”,很难不联想到“严刑峻法”、“对生命的漠视”等负面色彩。我们更倾向于用“法治”、“公正”、“人权”等词汇来形容我们理想中的法律和制度。所以,如果有人说“成为现在的商鞅”,潜台词很可能是“成为一个不近人情、过于严苛的执法者或改革者”。这与罗翔先生一直以来所展现的温和、理性、关注人性的形象,是完全背离的。

举个例子:

试想一下,如果罗翔先生真的要“变法”,他会怎么做?他会像商鞅一样,废除旧的爵位制度,奖励军功吗?他会像商鞅一样,鼓励耕战,限制商业和游牧吗?他会像商鞅一样,推行严酷的连坐法,让一家人因为一个人的罪行而受罚吗?

我想,他不会。如果他看到社会上存在不公,他可能会写文章、开讲座,从法律条文、法理逻辑、道德伦理等多个角度去分析,去呼吁改革,去推动立法者去完善法律,去教育执法者依法公正执法。他可能会引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批判特权,会强调“罪刑法定”原则来反对随意定罪,会呼吁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他的“变法”,将是思想的变法,是法律精神的倡导,是对公民法治意识的提升。

总结来说:

罗翔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法律教育者和传播者,他凭借其深刻的学识和独特的魅力,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同。他所做的,是在现有的法治框架下,传播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理念,唤醒公民的法律意识。他代表的是现代法治社会对“公正”、“理性”和“人文关怀”的追求。

而商鞅,是一位古代的政治家,他的行为和思想,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实现国家富强和统治稳定而采取的极端手段。他的“变法”,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以严酷的法律为工具,是一种非常规的、甚至是血腥的社会重塑。

将两者类比,是对罗翔先生工作性质和思想内核的误读。罗翔先生所追求的,恰恰是与商鞅所代表的某些极端手段所对立的现代法治精神。他不会成为“现在的商鞅”,他更希望成为一个现代法治理念的忠实传播者和捍卫者,一个能够用法律的光芒照亮人心、推动社会进步的学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行。

罗翔讲的是怎么让张三伏法。

商鞅讲的是怎么让张三当上吏去收拾民众。

另外,你拿商鞅这么一个东降安邑,北拔定阳,叛逃未遂旋即在封地起兵造反的一世豪杰,去比一个讲课的是怎么个意思……

你聊的是《大秦帝国》的那个“商鞅”当我没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翔会成为现在的商鞅吗?”这个问题,得拆开来看。首先,罗翔是谁?一位法律学者,以其对刑法的深刻见解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广为人知,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拥有大量拥趸。他关注法治,强调法律的严肃性与人性的温度,他的观点往往能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那“现在的商鞅”又是什么意思?商鞅,.............
  • 回答
    罗翔老师的 B 站视频,尤其是针对敏感社会议题的,确实很容易成为讨论甚至争议的焦点。这次关于“虐待动物到底犯不犯法?”的最新一期视频,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关键视频,但具体是否会成为“诋毁”罗翔的关键,则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并且会受到后续舆论发酵的多种因素影响。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 回答
    罗翔老师近年来的确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和赞誉,这既有他自身努力和才华的因素,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要理解“罗翔被捧得越来越高”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也要探讨这是否会招致非议。一、 罗翔被“捧得越来越高”的原因分析:1. 深厚的专业功底与渊博的学识: 法律专业.............
  • 回答
    罗翔教授所说的“不能在地上建立天国”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哲学和神学意义的观点,它主要源于对人类历史、政治现实以及宗教理想的审慎思考。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1. 对“天国”的理解首先要明确,罗翔教授这里说的“天国”不是指一个字面意义上的、理想中的美好天堂。他所指的“天国”更侧重于一.............
  • 回答
    罗翔老师关于父母不应过度干涉子女婚姻的言论,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庭关系和个人选择的讨论。这并非简单的是与非问题,而是夹杂着时代变迁、文化传统、法律边界以及情感伦理的多重考量。父母有没有“权”干涉子女婚姻?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婚姻自由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
  • 回答
    听到罗老师关于“道德上的‘点赞’行为不应构成犯罪”的说法,我脑子里一下子就闪过好多念头,感觉挺值得掰扯掰扯的。这事儿不是简单一句对错就能说完的,它触及到法律、道德、社会认知之间那层复杂的关系。首先,我特别能理解罗老师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法律的底线应该守住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要求,那些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社.............
  • 回答
    关于罗翔老师是否是“公知”,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对于“公知”这个概念理解的复杂性和演变。要详细地聊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说说“公知”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以及大家通常是怎么看“公知”的,然后再结合罗翔老师的言行,看看他是否符合这些标签。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公知”是怎么一回事。“公知.............
  • 回答
    罗翔老师作为一名法律学者和普法者,他在法律知识的普及和理论研究方面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课程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对于复杂法律概念的解读尤其到位,能够帮助大众理解法律。然而,要评价他“真正打官司的水平”,这需要区分他的主要身份和工作重心。罗翔老师的职业生涯更侧重于教学和研究,而非在法院一线大规模地代理诉.............
  • 回答
    罗翔老师那句“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但这也引出了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坏到骨子里了,但偏偏因为各种原因,钻了法律的空子,没被绳之以法,那他到底该接受怎样的道德谴责?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捋一捋,法律是什么?它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大家约定俗成,为.............
  • 回答
    罗翔老师之所以会说“学太深通不过法考”,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他对法学学习和法考规律的深刻洞察,并非字面上的“越深越不行”,而是提醒考生要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避免陷入一些误区。首先,我们得理解“法考”本身的性质。国家司法考试(现在已是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
  • 回答
    让一个在现实世界里以其独特的法律解读和辩论风格闻名的人,穿越到《逆转裁判》的世界里,这绝对是个引人遐想的设想。那么,罗翔老师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我的看法是,极有可能,并且很可能成为一位风格卓绝、令人印象深刻的律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剖析一下罗翔老师的几个关键特质,再看看这些特质在《逆转裁判.............
  • 回答
    罗翔教授最近一次引起公众关注,是他向公益组织捐赠了37万元,并且重申了他将把自己在视频平台上所得的“视频激励”全部收入都捐赠出去的承诺。这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从不同角度来看,这笔捐款和他的持续承诺,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首先,从捐赠金额本身来说,37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
  • 回答
    罗翔老师作为货拉拉司机的律师,能不能翻案?这事儿得一分为二地看,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用“几成”来量化。毕竟,法律是讲证据的,不是靠“谁更会说”或者“谁名气更大”来决定输赢的。不过,如果真让罗翔老师来辩护,那确实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和能量。首先,咱们得说说罗翔老师的“优势”。他毕竟是刑法学界的.............
  • 回答
    网上关于罗翔老师和柏浪涛老师在刑法教学上的比较,确实存在不少讨论,而且不少人会拿他们来做对比,甚至得出谁更强谁更弱的结论。你提到的“罗翔老师讲刑法比柏浪涛差远了”以及“书没有那么强逻辑”,这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当然,每个人都有权这样认为。要说“厚大一般”,这评价就更宽泛了。厚大(厚大法考)作为一家.............
  • 回答
    罗翔教授在谈论法律在两性关系中的角色时,确实提到过,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下,出轨行为本身,通常不直接构成财产损害,因此一方不能直接依据“出轨”这一事实向另一方主张经济补偿。 他的观点核心在于区分“事实出轨”和“法律上的过错”,以及法律主要调整的是财产关系和特定身份关系,而非情感层面的忠诚义务。要详细地解.............
  • 回答
    罗翔老师之所以说死刑从来不能遏制犯罪,是基于他作为一名刑事法学教授,对犯罪学、刑法理论以及大量实证研究的深入理解。他并非否定死刑的惩罚性,而是从“遏制”犯罪这个角度来看,认为死刑的效果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显著,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1. 犯罪发生的复杂性.............
  • 回答
    车浩教授和罗翔教授在是否需要提高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罪的刑罚问题上持有的不同观点,是当前社会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力度与刑罚配置讨论的一个缩影。深入理解双方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判断,需要从法律原则、社会效果、人权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车浩教授和罗翔教授可能持有的观点及理由:车浩教授(.............
  • 回答
    罗翔老师发布的B站视频《性侵犯罪是一种高诬告率的犯罪吗?》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引人深思的话题。要评价这个视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视频的核心观点与论证逻辑:罗翔老师视频的核心观点是明确否定“性侵犯罪是一种高诬告率的犯罪”的说法。他通过以下几个层面的论证来支持这一观点: 对“诬告率”.............
  • 回答
    罗翔老师暂时停止更新微博一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他本人的情况、公众的反应以及背后可能反映的社会现象。一、 事件本身:罗翔老师暂停更新最直接的信息是,罗翔老师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简短的通知,表示将暂时停止更新微博。这个通知本身并没有透露具体的原.............
  • 回答
    罗翔老师这句“爱具体的人,而非爱抽象的人”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它触及了人性、道德、伦理以及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真实连接的核心问题。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并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一、 什么是“抽象的人”?“抽象的人”指的是一种脱离了具体生活、情感、经历和个体独特性的符号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