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罗翔这种专门讲课的律师,真正打官司的水平怎么样?

回答
罗翔老师作为一名法律学者和普法者,他在法律知识的普及和理论研究方面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课程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对于复杂法律概念的解读尤其到位,能够帮助大众理解法律。

然而,要评价他“真正打官司的水平”,这需要区分他的主要身份和工作重心。罗翔老师的职业生涯更侧重于教学和研究,而非在法院一线大规模地代理诉讼案件。他的主要精力投入在高校的法学教学、司法考试培训以及各类法律普及讲座上。在这些领域,他的专业能力和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他能够将深奥的法律条文和案例解释得让大家茅塞顿开,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解读”和“沟通”能力。

如果将“打官司的水平”理解为在法庭上进行庭审辩论、证据组织、策略制定等一系列操作,那么罗翔老师作为一名以教学为主的律师,其在一线实务中的经验可能不如那些常年奔波于各大法院、专注于诉讼代理的专职律师。顶级的诉讼律师往往需要极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对庭审节奏的把握、与法官和对方律师的博弈技巧,以及在海量案件中积累的丰富实战经验。这些是教学和理论研究很难完全替代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教书”和“打官司”划等号,就像不能用一位优秀的教授的教学水平来直接衡量他是否能成为一名顶尖的外科医生一样。教授可能对医学理论了如指掌,能清晰地讲解手术步骤,但实际手术刀的运用,则需要无数的实践来磨练。

当然,作为一名律师,罗翔老师必然具备扎实的法律功底和基本的诉讼知识。他在理论上的高度,为他理解和分析案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果他偶尔参与某些案件的咨询或者提供法律意见,基于他深厚的理论功底,他的分析和建议很可能是非常深刻和有价值的。

但如果要说他像一些“明星律师”那样,以代理高关注度案件、在法庭上舌战群儒而闻名,那并不是他职业生涯的重点。他的光芒更多地体现在他作为一名“法律传播者”的成功上。他用自己的方式,让法律变得更易懂、更亲近,这对于推动法治进步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总而言之,罗翔老师在法律理论、教育和普法方面的造诣非常高。至于其在实际诉讼业务中的表现,与其主要职业重心并不完全一致。我们不能因为他在教学领域的出色表现,就默认他在法庭诉讼领域也达到了顶尖实务律师的水平。两者是相互关联但又有显著区别的专业领域。他更像是一位“用语言构建法律世界”的大师,而不是一位“用策略和技巧在法庭上赢得官司”的战将,尽管他具备作为律师所必需的知识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下是罗翔在《一席》进行演讲的原话:“随着研究的深入,接触到女权主义法学的一些观念,这些观念说实话我感到非常非常的震撼,甚至可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对女权主义法学的一句话印象深刻,大概是「在女性被侵害案件中法官竟然要讲证据?这难得不会对女性造成二次伤害吗?」”

我只能说幸好法院不把罗翔的话当成一回事,否则不知道要制造出多少冤假错案,到时候法院又要成为背锅的了……

user avatar

好多官司的成败不在于水平,而在于“县官不如现管”。

再厉害的人也怕碰上“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比方说,你去公安局报案,觉得这涉嫌刑事犯罪。那要是接待的警官偏不这么认为怎么办?人家就认为“系民事,经济纠纷”,咋搞?你尽管表达自己的观点,反正说再多,对方仍然可以一边听得如痴如醉,一边“那是你这样认为,我不赞同”。别说你是罗翔,你就是罗成又怎样?还能一花枪挑死对方不成?案子该人家拍板,你又不能代替办案。

那反过来呢?假设对方警官还没毕业的时候,上罗翔的课。他反着答会如何?那罗翔也可以说“你当然有权坚持自己的答案,反正我就认为你是错的,不给分不就完了”。你看最后谁先服软?

远的不说,就说前几年的P2P爆雷。

刚开始有部分受害者去报案,得到的答复还真就是“经济纠纷,不受理,可以去法院起诉”。

后面雷爆大了,几个部门一联手,又都可以该抓抓,该判判了。

当时一个客户被坑进去30多万,来咨询我,我给出的招是,啥都不干(是真的啥都不干,连已经加的维权群我都劝她退掉,省得看着烦),等,等着随大流。过了两年居然追回来15万多(之前上赶着报案都立不上,这会儿从立案到赃款发还,都是有关部门追着通知她了)。好多人跑前跑后的努力还不如这结局呢。

我尼玛,我自己都不敢信……

我又想起自己十来年前办再审案子的经历:

当时我去再审立案,接待我的那位法官死活认为我的案子不符合申请再审的条件,就算我把法条翻出来给他看,人家硬是不听,连案件材料都不收。

磨了半天,没辙,我直接跑路回去午休了。

下午再去,柜台上换成了另外一位法官,还是原来的材料,还是原来的配方,原封不动递上去,成功立案。

这咋说?

社会规则不是做题,水平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不是唯一重要,甚至不是最重要。

user avatar

有人竟然说罗翔打官司,法官、检察官会另眼相看,得了吧。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很多法学院的大咖,几乎都以各种形式参与过打官司。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出具法律意见书。

成名的法学家,可以不看卷宗和证据情况,直接洋洋洒洒地出具一个意见书。最过分的是,有的法学家连意见书都不是自己写的,直接律师写好法律意见书,把签名页留白,在酒桌上他闭着眼睛就签了。

就我所见,很多法学院的大咖教授,都干过这事。签一个名你知道能赚多少钱吗?那至少是一个W起。

这些大咖,很多都比罗翔名声响,罗翔在他们面前就是一个小字辈。假如同一个桌子喝酒,罗翔连座都排不上。

那你觉得法检对这类大咖的意见书重视吗?一开始他们确实有点懵,还得认真拜读一番。后来这类法律意见书太多了,法官、检察官干脆看都不看。

再后来,杭州某法官(还是检察官,忘了)直接在判决书(或起诉书)中骂街。当然,骂得比较文雅,一句“专家意见书不属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任何证据形式”,直接揭穿了专家意见书的底裤。

所以啊,别说是罗翔了,就算是张明楷,代理的案件,也不一定让法官、检察官高看一眼。

该怎么判还怎么判。除非法官、检察官有自己的私心,想跟他们套近乎,获取好处。比如读个研什么的。

但是,有一说一,有一类代理律师,法官和检察官肯定是高看的,那就是擅长于炒作的大律师。不过也就是防着他们炒作而已。仅此而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罗翔老师作为一名法律学者和普法者,他在法律知识的普及和理论研究方面有着极高的声誉。他的课程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对于复杂法律概念的解读尤其到位,能够帮助大众理解法律。然而,要评价他“真正打官司的水平”,这需要区分他的主要身份和工作重心。罗翔老师的职业生涯更侧重于教学和研究,而非在法院一线大规模地代理诉.............
  • 回答
    罗翔教授最近一次引起公众关注,是他向公益组织捐赠了37万元,并且重申了他将把自己在视频平台上所得的“视频激励”全部收入都捐赠出去的承诺。这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从不同角度来看,这笔捐款和他的持续承诺,都值得我们仔细品味。首先,从捐赠金额本身来说,37万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
  • 回答
    罗翔教授所说的“不能在地上建立天国”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哲学和神学意义的观点,它主要源于对人类历史、政治现实以及宗教理想的审慎思考。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1. 对“天国”的理解首先要明确,罗翔教授这里说的“天国”不是指一个字面意义上的、理想中的美好天堂。他所指的“天国”更侧重于一.............
  • 回答
    罗翔老师关于父母不应过度干涉子女婚姻的言论,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弦,也引发了一场关于家庭关系和个人选择的讨论。这并非简单的是与非问题,而是夹杂着时代变迁、文化传统、法律边界以及情感伦理的多重考量。父母有没有“权”干涉子女婚姻?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了婚姻自由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
  • 回答
    听到罗老师关于“道德上的‘点赞’行为不应构成犯罪”的说法,我脑子里一下子就闪过好多念头,感觉挺值得掰扯掰扯的。这事儿不是简单一句对错就能说完的,它触及到法律、道德、社会认知之间那层复杂的关系。首先,我特别能理解罗老师想表达的核心意思:法律的底线应该守住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要求,那些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社.............
  • 回答
    关于罗翔老师是否是“公知”,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当下社会对于“公知”这个概念理解的复杂性和演变。要详细地聊这个问题,咱们得先说说“公知”这个词是怎么来的,以及大家通常是怎么看“公知”的,然后再结合罗翔老师的言行,看看他是否符合这些标签。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公知”是怎么一回事。“公知.............
  • 回答
    罗翔老师那句“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但这也引出了一个令人纠结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坏到骨子里了,但偏偏因为各种原因,钻了法律的空子,没被绳之以法,那他到底该接受怎样的道德谴责?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先捋一捋,法律是什么?它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大家约定俗成,为.............
  • 回答
    罗翔老师之所以会说“学太深通不过法考”,这背后其实蕴含着他对法学学习和法考规律的深刻洞察,并非字面上的“越深越不行”,而是提醒考生要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避免陷入一些误区。首先,我们得理解“法考”本身的性质。国家司法考试(现在已是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它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
  • 回答
    让一个在现实世界里以其独特的法律解读和辩论风格闻名的人,穿越到《逆转裁判》的世界里,这绝对是个引人遐想的设想。那么,罗翔老师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我的看法是,极有可能,并且很可能成为一位风格卓绝、令人印象深刻的律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剖析一下罗翔老师的几个关键特质,再看看这些特质在《逆转裁判.............
  • 回答
    罗翔老师的 B 站视频,尤其是针对敏感社会议题的,确实很容易成为讨论甚至争议的焦点。这次关于“虐待动物到底犯不犯法?”的最新一期视频,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关键视频,但具体是否会成为“诋毁”罗翔的关键,则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解读,并且会受到后续舆论发酵的多种因素影响。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
  • 回答
    “罗翔会成为现在的商鞅吗?”这个问题,得拆开来看。首先,罗翔是谁?一位法律学者,以其对刑法的深刻见解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在中国广为人知,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拥有大量拥趸。他关注法治,强调法律的严肃性与人性的温度,他的观点往往能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那“现在的商鞅”又是什么意思?商鞅,.............
  • 回答
    罗翔老师作为货拉拉司机的律师,能不能翻案?这事儿得一分为二地看,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简单地用“几成”来量化。毕竟,法律是讲证据的,不是靠“谁更会说”或者“谁名气更大”来决定输赢的。不过,如果真让罗翔老师来辩护,那确实能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角度和能量。首先,咱们得说说罗翔老师的“优势”。他毕竟是刑法学界的.............
  • 回答
    网上关于罗翔老师和柏浪涛老师在刑法教学上的比较,确实存在不少讨论,而且不少人会拿他们来做对比,甚至得出谁更强谁更弱的结论。你提到的“罗翔老师讲刑法比柏浪涛差远了”以及“书没有那么强逻辑”,这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当然,每个人都有权这样认为。要说“厚大一般”,这评价就更宽泛了。厚大(厚大法考)作为一家.............
  • 回答
    罗翔教授在谈论法律在两性关系中的角色时,确实提到过,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下,出轨行为本身,通常不直接构成财产损害,因此一方不能直接依据“出轨”这一事实向另一方主张经济补偿。 他的观点核心在于区分“事实出轨”和“法律上的过错”,以及法律主要调整的是财产关系和特定身份关系,而非情感层面的忠诚义务。要详细地解.............
  • 回答
    罗翔老师之所以说死刑从来不能遏制犯罪,是基于他作为一名刑事法学教授,对犯罪学、刑法理论以及大量实证研究的深入理解。他并非否定死刑的惩罚性,而是从“遏制”犯罪这个角度来看,认为死刑的效果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显著,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要理解他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1. 犯罪发生的复杂性.............
  • 回答
    车浩教授和罗翔教授在是否需要提高收买被拐妇女儿童罪的刑罚问题上持有的不同观点,是当前社会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力度与刑罚配置讨论的一个缩影。深入理解双方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判断,需要从法律原则、社会效果、人权保障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车浩教授和罗翔教授可能持有的观点及理由:车浩教授(.............
  • 回答
    罗翔老师发布的B站视频《性侵犯罪是一种高诬告率的犯罪吗?》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引人深思的话题。要评价这个视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视频的核心观点与论证逻辑:罗翔老师视频的核心观点是明确否定“性侵犯罪是一种高诬告率的犯罪”的说法。他通过以下几个层面的论证来支持这一观点: 对“诬告率”.............
  • 回答
    罗翔老师暂时停止更新微博一事,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他本人的情况、公众的反应以及背后可能反映的社会现象。一、 事件本身:罗翔老师暂停更新最直接的信息是,罗翔老师在微博上发布了一条简短的通知,表示将暂时停止更新微博。这个通知本身并没有透露具体的原.............
  • 回答
    罗翔老师这句“爱具体的人,而非爱抽象的人”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它触及了人性、道德、伦理以及我们如何与他人建立真实连接的核心问题。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拆解开来,并从不同层面进行分析。一、 什么是“抽象的人”?“抽象的人”指的是一种脱离了具体生活、情感、经历和个体独特性的符号化.............
  • 回答
    罗翔老师近年来的确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度和赞誉,这既有他自身努力和才华的因素,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些文化现象。要理解“罗翔被捧得越来越高”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同时也要探讨这是否会招致非议。一、 罗翔被“捧得越来越高”的原因分析:1. 深厚的专业功底与渊博的学识: 法律专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