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坦克、装甲车为什么要一个人站在外面露出脑袋?

回答
坦克和装甲车上站着一个人,露出脑袋,这可不是件轻松活儿,也不是什么炫技表演。在战场上,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一套非常实用的战术考量和对士兵生存的极端考验。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首先得明白,坦克和装甲车虽然披着厚实的装甲,像个移动的钢铁堡垒,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盲区”,而且这个盲区很大。就算有先进的观瞄设备,也总有一些角落、一些近距离的威胁是设备难以捕捉或者识别的。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有人在外面“站岗”。

我们常说的“站岗”,其实更像是“暴露在风险下的观察哨”。这个人通常是车长或者指定的一名乘员。他们之所以要冒着生命危险探出头,主要是为了以下几个目的:

1. 弥补电子设备的“视觉盲区”:

近距离观察与识别: 现代坦克和装甲车虽然有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等,但在复杂地形、城市环境或者近距离交战时,这些设备可能会被泥土、烟雾、障碍物遮挡,或者受到电子干扰。外面的观察员可以用自己的肉眼,最直接、最快速地观察周围环境。比如,藏在路边草丛里的反坦克导弹发射手,或者是埋藏在地面上的简易爆炸装置(IED)。这些往往是设备难以捕捉的细微之处。
识别友军与敌军: 在混乱的战场上,尤其是在多国部队协同作战或者敌我双方装备相似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识别友军和敌军至关重要。地面上的观察员可以比车内的乘员更早、更清晰地看到对方的标识、旗帜,避免误伤。
判断地形与障碍物: 有些地形对重型车辆来说是极度危险的,比如桥梁的承重能力、沼泽地带、或者是隐藏的沟壑。车内的观察员可能只能看到有限的前方路况,而外面的观察员可以观察到更广阔的区域,判断前进路线是否安全,或者是否有绕行的可能。

2. 指挥与协调:

指挥车外的行动: 有时,装甲车需要与步兵协同作战,或者进行一些非机械化操作,比如拆除路障、处理敌方遗留装备等。这时,车外的观察员(通常是车长)可以更直接地指挥车外的步兵或者其他辅助人员。
提供实时战场信息: 车长或观察员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最新情况,向指挥部发送信息,更新战场态势,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战计划。这种实时的、第一手的报告,对于指挥层的决策至关重要。

3. 应对特定威胁:

发现和清除反坦克步兵的威胁: 在城市作战或丛林地带,敌方步兵可能会利用掩体或建筑进行伏击,用火箭筒或反坦克导弹攻击装甲车辆。地面上的观察员能更早发现这些隐藏的威胁,并及时示警。
处理车辆故障与人员伤亡: 如果车辆在战斗中发生故障,或者有乘员受伤需要撤离,车外的观察员可以提供支援,或者报告情况。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毫无防护,完全是“送人头”。

在现代战场上,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暴露需求,士兵也并非完全裸奔。他们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

头盔与防护装备: 即使是探出脑袋,士兵也会佩戴厚重的防护头盔,有些甚至有专门设计的防弹面罩。虽然不能完全抵挡子弹,但能有效防御弹片和低速子弹。
快速反应与掩护: 这种侦察与观察行为通常是短暂的,且会根据战场情况随时进行。一旦发现威胁,观察员会迅速缩回车内,而车辆也会根据示警采取规避动作。
协同配合: 装甲车上的乘员会互相配合,当有人探出头观察时,其他人会保持警惕,准备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比如,炮手会保持炮口随时准备对准威胁方向。
战术运用: 这种战术通常在相对“安全”的区域或者有友军步兵支援的情况下进行,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是一种极度危险的任务。 历史上,尤其是在早期装甲车辆的研发和使用过程中,这种暴露的观察员的伤亡率非常高。随着技术的发展,更多的车辆开始配备先进的周视观瞄系统和遥控武器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乘员暴露在外的需求。

但即便如此,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或者为了追求最直接、最全面的战场感知,人类的眼睛和大脑在战场上的作用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当你在影视剧或者新闻报道中看到坦克上有人探出脑袋时,请记住,那不是在摆酷,而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整个队伍筑起一道最前沿、最灵活的“活体雷达”。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勇气,更是战场生存的严酷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关窗驾驶你能体会到“屁都看不到啊”和“卧槽真的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有可能就开窗,要不掉沟里你都看不见——参考去玩下那个啥“T34对虎式”的游戏或者红色管弦乐或者“T72巴尔干战火”,然后你就体会到开窗驾驶有多美好了……

2:自封闭防弹轮胎+中央充放气系统,轻武器什么的挨两枪问题不大,太重的能坚持到跑出战场回去修就行。

3:如果你说的是反坦克壕的话,能绕就绕,不能绕就等架桥的战斗工兵,实在着急就找一辆不那么重要的菜逼让丫冲进沟里垫着。假定你说的火攻是莫洛托夫酒瓶子,那是伴随步兵的锅,让人步兵冲过来扔酒瓶子了那只要有命能回去就打死伴随步兵好了。普通弄点火直接一脚地板油冲过去就行了。

4:当时美军以为抓个不就是黑叔叔头子么这都他妈不是事,快去快回所以悍马好爽好爽(

顺便当时美军手里没有MRAP和MATV这种玩意,连装甲加强型悍马都是后来才有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坦克和装甲车上站着一个人,露出脑袋,这可不是件轻松活儿,也不是什么炫技表演。在战场上,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一套非常实用的战术考量和对士兵生存的极端考验。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得明白,坦克和装甲车虽然披着厚实的装甲,像个移动的钢铁堡垒,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盲区”,而且这个盲区很大。.............
  • 回答
    很多军迷朋友们可能都有一个疑问:既然虎式坦克如此强大,那为什么它一开始就没有像后期的坦克那样采用倾斜装甲的设计呢?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改进方向,但军事装备的设计从来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背后牵扯着无数的技术、战术和现实考量。虎式坦克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采用倾斜装甲,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而.............
  • 回答
    咱们聊聊坦克上那个叫“自动抑爆装置”的东西,为啥汽车,特别是现在咱们开的新能源车上,就没见到这玩意儿呢?这事儿说起来,还真不是一回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坦克上的“自动抑爆装置”是干啥的。在战场上,坦克这玩意儿可不是吃素的,它装填的炮弹,那都是高能炸药。一旦被敌人的炮火击中,或者在复杂情况下发生殉爆.............
  • 回答
    二战时期,英美联军在组织其装甲部队时,确实没有出现像苏联那样明确的“装甲集团军”编制。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英美两国在战争初期的军事思想、历史经验、工业能力以及对战争形态的认知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装甲集团军”的概念。通常来说,这是一种以坦克为核心,辅以大量机械化步兵、自行火炮、支援单位.............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坦克确实在很多方面,尤其是在火力与装甲的设计理念上,一度走在了盟军的前面,这让许多亲历过战场的人印象深刻。但要说“远超美军”,这其实是一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因为双方的坦克设计思路、生产能力以及战场定位都有所不同。不过,德国坦克确实有不少技术亮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它们是如何在战场上展现出.............
  • 回答
    坦克设计中的一些妥协,让它的尾部成为相对薄弱的环节。当然,也有一些原因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为什么坦克的尾部弱点显而易见? 发动机和传动系统: 坦克的尾部通常是其动力心脏——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所在地。这些关键部件需要大量的散热空间,而且它们的结构也相对复杂,无法像正面那样堆叠厚实的均质.............
  • 回答
    关于二战前及二战时期德国坦克装甲为何多采用近乎垂直设计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当时的技术水平、战术思想、设计理念以及经济成本等多方面的权衡与考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早期的装甲设计理念与技术局限:在坦克发展的早期,装甲技术的重点在于如何“有”装甲,而不是如何“优化”装甲。当时的钢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战场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军队的战术理念和装备水平。简单地说,莫德尔在勒热夫的成功和法军在1940年失利,并非仅仅是装甲兵和步兵“混合搭配”的简单区别,而是背后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莫德尔在勒热夫的“混合搭配”是什么意思。勒热.............
  • 回答
    “移动堡垒”式的重型坦克,也就是那种披挂着厚重装甲、搭载着巨炮的庞然大物,曾经是战场上的绝对王者,它们代表着陆地战场的压倒性力量。然而,随着现代战争模式的演变和技术的发展,这类坦克的身影确实越来越罕见,它们并非一蹴而就地被“淘汰”,更像是被一种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作战理念所取代和边缘化了。这背后有着.............
  • 回答
    战争的阴影与沉默的钢铁:二战苏军坦克为何“无声”出击在波澜壮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坦克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强大的破坏力,在东线战场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当我们审视那些在炮火中奔腾的钢铁巨兽时,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浮现出来:许多苏军坦克,尤其是早期型号,似乎普遍缺乏先进的电台设备。这不禁让人.............
  • 回答
    99A型主战坦克(以下简称99A坦克)之所以不安装早期型号坦克常见的“侧裙板”(通常指的是那种比较薄、主要用于防御火箭弹和破甲弹的附加装甲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涉及坦克设计理念、技术发展和成本效益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1. 99A坦克的整体设计理念与技术升级: 现代化主.............
  • 回答
    坦克的研发历程可不像某些电子产品那样,一推出就能甩开对手几条街。美国坦克虽然在很多方面都算得上先进,但要说“很大的领先优势”,那得具体分析,而且这个优势并非绝对,甚至在某些维度上会被其他国家的技术所追赶甚至超越。首先,我们得明白,坦克的“领先”并非单一维度的概念,它涉及到火力、防护、机动、信息化以及.............
  • 回答
    战后一段时期,主战坦克确实有过装备中小口径机炮的尝试,而且这种尝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逻辑和现实考量。但就像很多技术发展路径一样,随着战场环境的变化、对手战术的演进以及自身武器系统的升级,这些尝试最终被证明并非最优解,也就不再被主流采纳了。要弄明白这个转变,咱们得从头说起。为什么当初会想到给主战坦克装中.............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看到军舰上那种高速旋转、哒哒哒扫射的近程防御武器(CIWS),就顺理成章地觉得,这玩意儿装坦克上拦截导弹,岂不美哉?理论上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坑可就大了去了。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给坦克装CIWS没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首先,咱们得明白,C.............
  • 回答
    战列舰之所以不能像坦克那样装备炮射导弹,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工程、设计、战术以及历史原因,远非简单的技术限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根本性的设计理念差异:坦克是陆地作战,战列舰是海上巨兽首先,坦克和战列舰所处的作战环境和任务目标就截然不同。 坦克: 坦克是陆地近距.............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对比,就像是在游戏里你挥舞着一把巨剑砍翻一片小怪,现实中同样一把剑在战场上可能就没那么好使了。为啥游戏里大口径弹夹炮坦克那么吃香,现实中却少见呢?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为啥游戏里大口径弹夹炮坦克那么猛:游戏设计,尤其是战争类游戏,追求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爽快感、策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军事装备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考量:人机交互的适应性与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虽然鼠标在个人电脑操作中以其直观和高精度著称,但将其应用到自动武器站、坦克炮等军事装备上,确实存在许多不切实际的理由。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一下:1. 操作环境的严苛性:首先,我们得想象一下这些.............
  • 回答
    好,咱就来掰扯掰扯这些大家伙们,它们虽然都是披着铁甲的陆地霸王,但骨子里头可有不少讲究。这不像AI写东西那样死板教条,咱就拿大白话,把它们的老底都抖出来。坦克 (Tank)这可以说是陆战之王,名副其实的“铁皮疙瘩”。 本质区别: 坦克最核心的特点就是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的完美结合,而且这三者都很突.............
  • 回答
    坦克装甲的未来:主动防护技术的飞跃与挑战坦克,作为陆地战场上的钢铁巨兽,其生存能力的关键在于其装甲防护。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反坦克武器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被动装甲(如均质钢装甲、复合装甲)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面对着动能穿甲弹、破甲弹(如串联式破甲弹)以及更先进的攻顶武器,坦克的装甲厚度似乎永远无法.............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现代坦克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权衡与妥协。答案并非是现代坦克侧面/背面装甲“普遍非常容易被破坏”就是有某种设计目的,而是这种“相对薄弱”是基于一系列复杂因素权衡下的必然结果。为了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装甲防护的原理与挑战 防护的本质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