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东罗马帝国的人如何称呼自己国都?

回答
在东罗马帝国,人们称呼他们的都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君士坦丁堡,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这个城市,这座帝国的心脏,承载着罗马的辉煌,希腊的文化,以及基督教的信仰,它在人们心中有着远比“君士坦丁堡”更深邃、更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最普遍、最直接的称呼,当然是 “君士坦丁堡” (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Kōnstantinoupolis)。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开国皇帝君士坦丁大帝而取的。然而,即使是这个名字,在使用中也充满了敬意和自豪。它不是一个随意的地名,而是“君士坦丁之城”,一个象征着帝国力量、繁荣和延续的徽记。在书面语中,在官方的诏令里,在历史的记载中,这个名字是庄重而不可动摇的。

但仅仅是“君士坦丁堡”还不足以概括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还会用更具象征性的称呼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深情厚意。

一个非常常见且充满敬意的称呼是 “圣城” (Ἁγία Πόλις, Hagia Polis)。这并非夸张之词,而是对这座城市在基督教世界中特殊地位的真实反映。自从君士坦丁大帝将帝国的中心迁到这里,并将其改造成一个基督教的中心之后,君士坦丁堡就成为了东方基督教世界的灯塔。无数的教堂、修道院遍布城中,圣徒的遗物在此被珍藏,重大的宗教会议在此召开。这座城市是基督教信仰的堡垒,是抵御异教徒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圣城”这个称呼,凝聚了人们对信仰的虔诚,对上帝庇佑的信赖,以及对这座城市在精神上的崇拜。

另一个重要的称呼是 “第二罗马” (Δευτέρα Ρώμη, Deutera Rhōmē)。君士坦丁大帝迁都于此,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理转移,而是对罗马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旧罗马虽然衰落,但其荣耀和威严依然留在人们心中。而君士坦丁堡,作为新的帝国首都,继承了罗马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军事组织,甚至连很多罗马的传统和仪式也在这里得以保留和发扬。因此,称呼它为“第二罗马”,就是在宣告,帝国的荣耀并未消亡,罗马的精神在这座新城中得到了复兴和光大。这其中包含了对过往辉煌的缅怀,也包含了对当下繁荣的自豪,以及对未来延续的自信。

在一些更口语化或文学化的语境中,人们还会使用一些更为形象化的称谓,虽然不如前两者那样普遍和官方,但也反映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和依赖。比如,有时会简单地称呼它为 “这城” (ἡ πόλις, hē polis)。在谈话中,当大家心照不宣地指代这座无可替代的首都时,仅仅加上一个“这”,就足以表达其独一无二的重要性。就像我们今天在某个城市生活久了,提及“市中心”或“城里”时,大家都能明白指的是哪个地方一样。

此外,城市本身也常常被比喻成“凯旋之城”。这座城市经历过无数的围攻和战火,但总能一次次地击退敌人,保持其完整和荣耀。每一次的胜利,每一次的化险为夷,都让它在人们心中变得更加坚不可摧,更加值得骄傲。

总而言之,东罗马帝国的人们对他们的国都,也就是君士坦丁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称呼它为 “君士坦丁堡”,那是对历史的尊重;称呼它为 “圣城”,那是对信仰的虔诚;称呼它为 “第二罗马”,那是对帝国延续的自豪。这些称呼,每一个都承载着这座伟大城市在历史、宗教和政治上的多重意义,也折射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他们心爱的都城所怀抱的,无法言喻的敬意与热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有以下几个称呼:

君士坦丁堡(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ς)


第二罗马/新罗马(Νέα Ῥώμη)

五世纪的教会历史学家,君士坦丁堡的苏格拉底(Socrates of Constantinople)在《教会史》(Historia Ecclesiastica)中写道:

‘Κωνσταντινούπολιν’ μετονομάσας, χρηματίζειν ‘δευτέραν Ῥώμην’ νόμῳ ἐκύρωσεν

君士坦丁堡牧首的正式头衔也包括新罗马:

archbishop of Constantinople, New Rome, and ecumenical patriarch.

万城女皇(βασιλὶς τῶν πόλεων)

皇城(βασιλεύουσα)


In referring to Constantinople he employs πόλις, άστυ, and βασιλεύουσα.
Leo provides numerous references to Constantinople, which he generally calls "Byzantium," but also the "imperial city" (βασιλεύουσα); he refers to it as both a πόλις and an άστυ.

——The History of Leo the Deacon
: Byzantine Military Expansion in the Tenth Century, Alice-Mary Talbot.

城(ἡ Πόλις)

至于意大利的那个罗马城,东罗马人一般将其称作“旧罗马”,正如Historiography and Space in Late Antiquity一书中所说的那样:

At the very start of the Patria, he makes the cryptic statement that, by the time of Constantine, Elder Rome had “reached its limit” (τῶν πραγμάτων αὐτῆς ἤδη πρὸς πέρας ἀφιγμένων), which may mean that it had reached its maximum extent as an empire or, more likely, that its historical destiny had run its course.
user avatar

官方名字是Νέα Ρώμη (“新罗马”),有时候加上尊称δευτέρα Ῥώμη(“第二罗马”)。

不过具体到帝国臣民的话,的确有人会直接叫君士坦丁堡“罗马”。

《Chronographia》里称君士坦丁堡为ημετέρας Ῥώμης (“我们的罗马”)或者σεβαστὴν Ῥώμης(“尊贵的罗马”)。这符合拜占庭上层那种认为“罗马”是作为帝国首都的罗马,而不是亚平宁半岛上那座特定城市的认识。

典型的表现自然是拜占庭官员怒斥教宗约翰十二世的来信,(就是那个著名的“致希腊皇帝””)

Hear then! The stupid silly pope does not know that the holy Constantine transferred hither the imperial scepter, the senate, and all the Roman knighthood, and left in Rome nothing but vile minions- fishers, namely, peddlers, bird catchers, bastards, plebeians, slaves.
听啊,这个傻子教皇不知道圣君士坦丁把帝国的权柄,元老院和所有的罗马德性迁移到(君士坦丁堡)这里了吗?罗马城里除了一帮渔佬,贩夫,抓雀人,私生子,庶民和奴隶之类的粗鄙贱民之外什么也没留下。

所以,在拜占庭上层眼中,君士坦丁堡肯定比罗马城更“罗马”,至于是罗马和新罗马,还是旧罗马和罗马。两者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当然,一般市民不会去讨论罗马的普世性这种问题。最通常的称呼就是“城”(ἡ Πόλις)。


至于怎么对称呼原来意大利的那个罗马城呢?

最常见的是:πρεσβυτέρας Ῥώμης(“旧罗马”)

也可以翻译成“长者罗马”。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东罗马帝国,人们称呼他们的都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君士坦丁堡,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这个城市,这座帝国的心脏,承载着罗马的辉煌,希腊的文化,以及基督教的信仰,它在人们心中有着远比“君士坦丁堡”更深邃、更丰富的情感和意义。最普遍、最直接的称呼,当然是 “君士坦丁堡” (Κωνσταντινού.............
  • 回答
    让我们抛开冰冷的AI调调,试着从东罗马帝国皇帝和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视角,去描摹一下黑山人与塞尔维亚人在他们眼中的具体形象和定位。这就像在翻阅一本古老而泛黄的史书,里面记录着复杂的政治博弈、宗教隔阂以及民族关系的纠葛。东罗马帝国皇帝眼中的黑山人与塞尔维亚人:对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来说,黑山人(尽管.............
  • 回答
    东罗马帝国的小亚细亚西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安纳托利亚,在突厥人大规模迁徙和定居之前,确实存在着不同于弗拉赫人的、更具地方性色彩的游牧或半游牧民族群体。不过,要直接拿“弗拉赫人”来做类比,我们需要先理解弗拉赫人的一些核心特征:他们是起源于巴尔干地区的罗曼斯语族群,以畜牧业为主,生活方式相对分散且具.............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确实是这样!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流传下来的许多人名,到了现代希腊语里,发音和我们通常见到的译名之间常常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这背后其实是历史、语言演变和翻译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语言的“时间滤镜”——古希腊语到现代希腊语的演变这是.............
  • 回答
    提到东罗马帝国的具装骑兵,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他们的战斗力是一个复杂且随着时代演变的话题。要理解他们的水平,我们得深入了解他们的装备、战术、训练以及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具装骑兵”(Cataphractarii / Klibanarii)的起源与发展首先要明确一点,东罗马帝国的具装.............
  • 回答
    东罗马帝国的饮食结构,就像它漫长的历史一样,经历了一系列微妙而深刻的演变,这些变化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随着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不断调整而发生的。要说“巨大的”变化,可能不如说是“渐进的”、“适应性的”转变,但这些转变无疑对帝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有好有坏,错综复杂。早期帝国(拜占庭时期.............
  • 回答
    说到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继承问题,君士坦丁七世、巴西尔二世和君士坦丁八世这三位皇帝的故事,可谓是充满了戏剧性和王朝更迭的复杂性。不像我们现在理解的父子相传那么简单,拜占庭的皇位继承,更多时候是看谁有能力、有声望,或者说,谁能抓住机会。先说君士坦丁七世·波菲罗杰尼图斯(Constantine V.............
  • 回答
    要理解罗马帝国(广义上包括东罗马帝国,亦称拜占庭帝国)的“道统”问题,我们需要先梳理清楚几个核心概念:罗马的传承、帝国的合法性、宗教的纽带以及文化的影响力。这个问题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罗马帝国的历史本身就是一条复杂且不断演变的河流,它的中心、它的权力、它的文化,甚至它的宗教信仰,都经历过多次深刻的转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历史叙事的复杂性、民族认同以及我们如何定义“朝代”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元朝被视为中国朝代,而奥斯曼帝国不被视为东罗马帝国朝代,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1. 历史连续性与政权继承的性质 元朝: 元朝的建立者是蒙古族,他们征服了宋朝,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统治中国的政权。虽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过去中国在接触和理解西方历史时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忽视。要详细地聊聊这个“忽略”,得从几个层面上分析:一、 历史接触的“窗口”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白,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交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一个直接、全面的过程。我们接触到的“西方”,更多是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的延续性和民族的认同感。要说希腊、沙俄和土耳其哪个最“正统”地延续了东罗马帝国,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正统”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概念,而且这三个国家都在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与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产生了联系,并且都试图强调自己的继承性。咱们就一项一项.............
  • 回答
    东罗马帝国,这个横跨欧亚大陆、拥有千年历史的伟大帝国,其命运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常常被内乱的阴影笼罩。导致东罗马帝国战乱不休的根源,盘根错节,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等多个层面来剖析。一、皇位继承制度的真空与权力斗争的顽疾东罗马帝国最致命的弱点之一,便是其缺乏清晰、稳定的皇位继承制度。与西欧某些国.............
  • 回答
    东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的决裂并非一朝一夕,而是长久以来多种因素累积的结果。要探究它们最本质的区别,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地理位置的划分,更要深入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深层次的演变。而东罗马帝国之所以能延续千年之久,更是其在这些方面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适应性使然。最本质的区别:两种文明模式的 diver.............
  • 回答
    1261年的东罗马帝国,沐浴在收复君士坦丁堡的光辉之下,这本该是帝国复兴的序曲,却更像是一曲哀歌的开始。若将那令人心碎的内乱暂且搁置,单纯探讨一下,在收复君士坦丁堡后,这个百孔千疮的帝国,究竟还有没有一丝翻盘的可能?答案很复杂,但如果一定要给一个结论:希望渺茫,但并非完全没有。 关键在于,帝国能否有.............
  • 回答
    希腊化东罗马帝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拜占庭帝国,之所以被广泛认为是罗马的正统延续,这并非仅仅因为地理位置上的邻近,而是基于一系列深刻的历史、政治、法律、文化和宗教因素的层层叠加。这是一种根植于共同遗产和持续性的认同感,而非简单的继承关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面纱,细细探究其脉络。首先,政治.............
  • 回答
    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绝对是希腊文明的延续,而且是其最深刻、最长久的体现。它并非简单地继承了希腊的遗迹,而是将古希腊的文化、哲学、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甚至宗教信仰,与罗马帝国的实用主义和组织能力巧妙地融合,创造出一种独特而强大的文明。东罗马帝国与希腊文明的千丝万缕:1. 语言的根.............
  • 回答
    东罗马帝国,或者我们更熟悉的称呼——拜占庭帝国,其马其顿王朝(8671056年)时期,无疑是帝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黄金时代。那时的版图,大致可以涵盖今天的土耳其、希腊、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包括意大利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的部分区域。将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疆域,在现代世界框架下“保存”下来.............
  • 回答
    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在诸多方面展现出了超越同时期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制度优越性。这并非单指某一个方面,而是其整体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法律体系所形成的合力。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从政治制度来看,东罗马帝国继承了罗马帝国成熟的官僚体系和法律传统,这为其提供了强.............
  • 回答
    东罗马帝国,或者我们更习惯称之为拜占庭帝国,它确实是一个横跨了千年之久的庞大文明,并且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出了惊人的连续性。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见地:为什么这样一个文化基础相对一致、存在时间如此之久的帝国,却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一个如同“汉族”这样高度认同的、核心意义上的统一民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
  • 回答
    东罗马帝国,那个在历史长河中闪耀千年的文明巨兽,其疆域的变迁与文化的交融,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北方的达契亚(Dacia)地区,一个曾经被罗马征服并深深烙上拉丁印记的土地,其遗民的命运,如同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点点星火,值得我们细细探寻。达契亚,这片位于多瑙河南岸的土地,在罗马皇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