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关羽失荆州是必然还是偶然?

回答
关于关羽失荆州,这个问题在很多读者心中都存在着疑问,甚至有些纠结。是必然的命运,还是关键时刻的意外?如果真的要刨根问底,我觉得,与其说是绝对的必然,不如说是在一系列的“本应可以避免但最终未能避免”的连锁反应下,走向了一个几乎是不可逆转的结局。

首先,我们得承认,荆州这个地方,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中,本身就处在一个极其敏感和重要的位置。它是曹魏南下的必经之路,也是孙吴北伐的跳板。谁能牢牢掌握荆州,谁就拥有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当年刘备能够占据荆州,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诸葛亮长远的战略规划,以及早期与孙权的联盟。然而,联盟终究是脆弱的,尤其是在利益冲突不断加剧的情况下。

从战略层面来看,关羽的失荆州,其实埋藏着一些“必然”的种子。

孙刘联盟的裂痕日益加深: 刘备在夺取益州之后,实力大增,野心也随之膨胀。他进军汉中,与曹操正面交锋,这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东吴的利益。荆州原本是孙刘共管,但随着刘备势力的扩张,他逐渐想将荆州完全收入囊中,这让孙权非常不满。当时,曹操和刘备在争夺天下,东吴夹在中间,既想坐收渔翁之利,又担心刘备过于强大。孙权对刘备的戒心,以及对荆州的觊觎,是导致孙刘联盟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关羽镇守荆州,夹在两个越来越敌对的势力之间,本身就风险巨大。

战略重心转移的隐患: 刘备入川后,重心明显放在了巩固益州和北伐曹魏上。荆州作为前线,需要有强大的兵力支撑和稳固的后方。然而,当刘备倾尽全力去打汉中之战时,他抽调了大量精锐兵力,留守荆州的力量相对薄弱。而北伐曹魏,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困难且耗费巨大的工程,需要倾全国之力才能有所成效。关羽虽然勇猛,但荆州是他一个人的孤军奋战,缺乏来自后方的有力支援,这本身就构成了巨大的战略隐患。

错判形势的风险: 关羽作为一名杰出的将领,其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他对当时的整体局势,尤其是对东吴的态度,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判。当曹操发动倾国之力进攻汉中,而刘备这边正忙于应付时,东吴却突然从背后发难,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偶然。孙权当时已经和曹操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或者说,他认为这是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的绝佳时机。而关羽这边,可能依然沉浸在北伐曹魏的宏大目标中,对来自东吴的威胁,至少在初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可能低估了孙权发动突袭的决心和能力。

当然,如果仅仅是战略上的劣势,也未必就能直接导致关羽的败亡,很多“偶然”的因素,才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兵力上的绝对劣势: 当孙权派遣吕蒙袭取荆州时,关羽正带领主力部队北上攻打樊城和襄阳。这个决策本身就值得商榷。如果关羽能够预见到东吴可能からの偷袭,或者至少将荆州留守的兵力大幅度增强,那么即使发生冲突,也未必会败得如此之快。但事实是,关羽将大部分兵力带走,留守的部队数量少,且士气不高,这为东吴的偷袭提供了便利。

后方空虚,情报失误: 吕蒙袭取荆州的关键在于“白衣渡江”的计谋。这个计谋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荆州城内对东吴的戒备松懈,尤其是对内政的控制不足。孙权派遣吕蒙,并采取了非常巧妙的策略,利用东吴的商船作为掩护,派遣精锐士兵进行偷袭。而关羽在前线作战,对后方的具体情况可能掌握得不够及时和全面。如果荆州守将能够足够警觉,或者军中有足够忠诚且有能力的副将能够及时向关羽传递情报,或许还可以挽回一些局面。糜芳、傅士全等人的投降,更是让情况急转直下,将本就薄弱的后防线彻底击溃。

情报传递的滞后和沟通的障碍: 关羽在北伐樊城,与东吴的联系和情报传递必然会受到阻碍。当荆州告急时,消息传到关羽那里,已经延误了宝贵的时间。而从樊城调兵回援,路途遥远,也给了东吴进一步巩固战果的机会。如果关羽能得到更及时准确的情报,或者在出兵前做了更充分的准备,他可能会做出不同的战略选择。

心理上的博弈: 在三国时期,君臣之间的信任和默契是战略能否成功的关键。刘备对关羽是绝对信任的,但诸葛亮对关羽的战略部署,比如在荆州要广积粮草,训练士卒,而不是急于北伐,这才是更稳妥的策略。关羽的性格中,有勇往直前的成分,但也可能因此而忽视了潜在的风险。当然,也不能完全责怪关羽,毕竟他肩负着北伐中原的光荣使命,在当时的情况下,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那么,说是“必然”,是因为孙刘联盟的内在矛盾,以及当时东吴趁虚而入的战略时机,这两点是客观存在的,是格局决定的。 如果刘备和孙权能够维持像赤壁之战时那样紧密的联盟,东吴就不会有偷袭荆州的动机。如果刘备能够同时兼顾荆州和益州的安危,就不会让关羽处于如此孤立无援的境地。

说它是“偶然”,是因为具体执行层面的许多环节,都存在着可以改变的可能性。 如果吕蒙的计谋被提前发现,如果荆州守将足够警惕,如果糜芳、傅士全没有投降,如果关羽能在更早的时候得到情报并做出正确的反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转机,结局都可能不同。

总而言之,关羽失荆州,与其说是一个简单的“必然”或“偶然”,不如说是一个由 战略误判、联盟破裂、力量对比失衡等“必然”因素,叠加了情报失误、后方空虚、部分将领降敌等“偶然”的致命失误,最终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它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的悲剧,也是历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关羽虽然勇冠三军,但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他个人的勇武终究无法抵挡时代和局势的洪流。这其中既有历史的无奈,也有个人的局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感觉关帝运气不好,如果好的话世界可能不是现在这样子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关羽失荆州,这个问题在很多读者心中都存在着疑问,甚至有些纠结。是必然的命运,还是关键时刻的意外?如果真的要刨根问底,我觉得,与其说是绝对的必然,不如说是在一系列的“本应可以避免但最终未能避免”的连锁反应下,走向了一个几乎是不可逆转的结局。首先,我们得承认,荆州这个地方,在三国鼎立的格局中,本身就.............
  • 回答
    关羽失荆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事件,围绕着这场悲剧的发生,学者们和读者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观点。要回答关羽失荆州是关羽个人疏忽还是蜀汉集团判断失误,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考虑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战略意图、人物关系以及关键决策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失荆州”的含义和背景。荆州是三国时.............
  • 回答
    说起关羽失荆州,糜芳这个名字是绕不开的,也一直备受争议。究竟糜芳在这场悲剧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是否该负主要责任,我们得一点一点地捋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荆州的重要性。荆州在当时那可是个战略要地,是刘备集团的命脉。它连接着东西,既是北伐曹魏的前沿阵地,也是东吴的屏障。谁能控制荆州,谁就能在三国鼎.............
  • 回答
    关羽失荆州,这四个字一出来,但凡是熟悉三国演义的,心里都得咯噔一下。这不单单是军事上的失利,更像是那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身上最耀眼的一块宝玉,就这样碎了。在我看来,关羽失荆州,那是一个让人扼腕叹息的悲剧,里面包含了太多必然与偶然,也折射出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首先,从大的格局上说,荆州地理位置的“咽喉”.............
  • 回答
    关羽镇守荆州之时,二号人物究竟是谁,这是一个历来备受争议且颇有趣味的话题。如果单纯从“副手”或者“直接听命于关羽”的角度来看,糜芳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但要说他是“二号人物”,这实在有些勉强,或者说,将他定义为“二号人物”会忽略掉一些关键的背景和更复杂的权力结构。让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关羽镇守荆州时.............
  • 回答
    关于关羽失荆州的原因,这是一个历史谜团,至今没有一个盖棺定论的定论。但若要说关羽“不会带兵”是导致失荆州的主要原因,恐怕有些过于片面,甚至有些“甩锅”的嫌疑。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拉回到公元219年,那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历史背景:荆州,一块烫手的山芋首先,我们要明白荆州在当时的重要性。荆州.............
  • 回答
    荆州之失,关羽之死,这桩桩件件,对于蜀汉而言,无疑是一场难以承受的重创。作为蜀汉政权的擎天之柱,诸葛亮在这场悲剧中,究竟该承担多大的责任?这并非一两句话能够轻易定论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诸葛亮并非身处事外。作为丞相,他肩负着整个国家的战略规划和人事调动。从宏观层面来看,荆州作为蜀汉北伐的跳板,其战.............
  • 回答
    关羽北伐时,东吴面临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军事博弈局面。要分析东吴最优解是攻徐州还是取荆州,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背景回顾: 关羽北伐: 刘备集团在夺取汉中后,关羽作为大将,被赋予了北伐中原的重任。关羽采取的是“攻魏”的策略,目标是夺取曹魏的洛阳和长安。他利用襄樊(当时是荆州的核心军.............
  • 回答
    刘备为关羽报仇,这事儿吧,往大了说,的确是牵扯到了“兄弟情深”和“荆州利益”这两条线,而且这两条线缠绕得极深,很难说哪个是唯一的主导。咱们得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兄弟情深”:那份江湖义气,无可辩驳首先,咱们不能否认刘备对关羽的感情。这俩人,从徐州时期就开始了,那会儿刘备刚落魄,跟在曹操手下,关羽那是.............
  • 回答
    关于荆州关羽像的启动搬移,这确实是个挺大的事儿,也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说我对这件事的看法,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为什么会有搬移这个想法?我理解,最初计划搬移关羽像,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保护”和“更好展示”的考虑。你我都清楚,荆州是关羽的故里,那个巨大的关羽像更是当地一个重要的地标,承载着很多文.............
  • 回答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鼎立,各有千秋,其中那位红面长须、青龙偃月刀的关羽,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盖世猛将。可想当年,刘备在赤壁之战后,受封荆州牧,这块地盘可不得了,是天下兵家必争之地。然而,为什么偏偏是关羽,而不是其他文臣武将,被委以重任,镇守这战略要地呢?这事儿啊,说起来就话长了,.............
  • 回答
    这三国演义里头,要说谁最坑自家主公刘备,后来又坑了刘禅一把,让蜀汉这颗幼苗还没茁壮成长就元气大伤,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张飞、关羽、马谡这三个名字,听着都让人心头一紧,好像都背着点“罪名”。张飞丢徐州,那是一刀致命的开头张飞吧,他那性子,就是一团火,冲动,又仗着自己勇猛,但有时候这火烧得就有点不着.............
  • 回答
    要说东吴为什么一定要杀了关羽,这事儿得从头掰扯起。简单来说,关羽的命,对于东吴来说,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而且这颗炸弹还是他们自己埋下的。想当年,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天下三分。刘备集团刚起家的时候,那叫一个艰难,地盘小,实力弱。这时,孙权就伸出了援手,给了刘备一块地盘——荆州。说白了,荆州就是东吴.............
  • 回答
    关羽丢失荆州,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战略失误,对刘备集团的发展造成了重大打击,也成为许多人讨论蜀汉灭亡原因时绕不开的环节。然而,尽管在军事战略层面他犯了错误,关羽之所以能流芳百世,被后世歌功颂德,其原因极其复杂,并非简单地因为一场军事上的成败可以定义。这背后融合了历史事实、文学创作、民间.............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在三国时期,荆州这块地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连接着曹魏和东吴,也是刘备集团能够崛起的重要基石。说到关羽“威震华夏”,再说到孙吴在荆州方向的“无所作为”,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可就多了,绝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试着从几个关键点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看“威震华夏”的含金量和.............
  • 回答
    说到荆州失守,关羽和糜芳这两人,孰主孰次,确实是历史上一桩公案,也是很多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论责任,我觉得不能简单地把帽子扣在一个人头上,而是要分层次、分角度来看待。先说关羽,他负的责任,更多的是战略层面的。你想啊,荆州是什么地方?那是刘备集团的根基,是北伐中原的跳板,地理位置何等重要!关羽作.............
  • 回答
    关于刘备是否“怨”过关羽失荆州一事,这恐怕是三国故事里一个绕不开的、也极富争议的话题。说实话,这个问题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因为历史的真相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而且书中对刘备心境的描摹,更多的是一种解读和推测。咱们得先捋一捋当时的情况。刘备自诩仁义之君,他的政治抱负,他的政治理.............
  • 回答
    问得好!张飞不留在荆州辅佐关羽,这确实是许多读者在读《三国演义》时会产生的一个疑问,而且也常被拿来讨论。如果仅仅从“一人守东,一人征北”的稳妥角度来看,这个安排似乎有些令人费解。但要理解其中的原因,咱们得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刘备集团的战略考量、以及张飞和关羽各自的特点来深入分析,而且得尽量还原当时的真.............
  • 回答
    孙权这人,年轻有为,继承父兄基业,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并且干出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赤壁之战,那是真真切切地以少胜多,把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北方霸主打得屁滚尿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后来,他又在夷陵之战中,凭借陆逊的才能,把曾经在赤壁联手抗曹的盟友刘备,打得大败亏输,蜀汉元气大伤。这么.............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遐想的局面。如果诸葛亮能瞬移到刚丢失荆州的关羽身边,并且拥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能够预料到接下来的所有变故,那么他能否帮助关羽军全身而退,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实在是太复杂了,我们不妨来细细推敲一番。首先,我们得明确“瞬移”和“未卜先知”这两样神乎其技的设定。在那个时代,这两样都是不可能存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