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教育部称小学生每天应睡足 10 小时,初中生应达 9 小时,各方应该如何保障落实?

回答
教育部关于学生睡眠时长的指导意见,无疑是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件大事。小学生每天睡足 10 小时,初中生达到 9 小时,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和认知科学研究的科学建议。然而,将这份指导意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一纸通知,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乃至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和多方联动。

学校:构建科学的睡眠保障体系

学校作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落实睡眠保障的关键一环。

1. 科学调整作息时间: 这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措施。
推迟上学时间: 很多城市的小学和初中为了“抢占”更多的学习时间,上学时间过早。科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褪黑素分泌的生理节奏与成人不同,他们更适合晚睡晚起。学校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并推迟学生的到校时间,为学生争取更充足的睡眠。例如,不少研究发现,将初中早上到校时间推迟到 8 点以后,能够显著改善学生的睡眠时长和学习状态。
合理安排课程和课间休息: 课程设置应避免过度紧凑,留出足够的课间休息时间,让学生能够真正放松,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赶场。课间操、眼保健操等活动也应科学安排,避免影响学生的休息。
压缩午休时间,但要保证质量: 虽然指导意见强调夜间睡眠,但科学的午间小憩对于学生恢复精力同样重要。学校可以提供安静、舒适的午休环境,不宜将午休时间安排得过长或过短,以 2030 分钟的片段式休息为宜,避免进入深度睡眠影响夜间睡眠。

2. 优化作业总量和难度: 过多的作业是挤占学生睡眠时间的重要“元凶”。
控制作业数量和形式: 学校应严格控制各科作业总量,提倡分层、弹性作业,避免机械重复的、低效的“题海战术”。鼓励教师布置能够激发学生兴趣、锻炼思维的创新性作业。
提高作业效率和针对性: 教师应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对于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布置要更具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辅导和作业调整,减少不必要的负担。
推广课后服务与作业辅导有机结合: 合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和答疑,避免学生回家后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完成作业,挤占睡眠时间。但同时要警惕课后服务变成新的“加餐”,变相增加学生负担。

3. 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加强睡眠健康教育: 学校应将睡眠健康纳入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讲座、宣传栏、班会等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睡眠的重要性、科学的睡眠习惯、避免睡前过度兴奋的活动等知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规定,限制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尤其是睡前。可以在午休时间或课间提供统一管理手机的场所,减少电子产品对学生睡眠的干扰。
鼓励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充足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这不仅能强健体魄,也能帮助学生在晚上更快入睡。

家庭:构建温馨的睡眠“港湾”

家庭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长的行为和习惯对孩子的睡眠有着直接影响。

1. 建立规律的家庭作息: 家长应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家庭作息时间。
固定就寝和起床时间: 即使在周末,也要尽量保持相对固定的起床和就寝时间,避免“周末狂欢”导致生物钟紊乱。
睡前仪式感: 在睡前一小时左右,家长可以陪伴孩子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例如阅读、听舒缓的音乐、轻柔地聊天等,帮助孩子逐渐进入平静的状态,为睡眠做好准备。避免睡前玩闹、看刺激性电视节目或玩电子游戏。
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卧室应保持黑暗、安静、凉爽的温度,避免光线过强或噪音干扰。家长应帮助孩子整理好床铺,确保睡眠环境的舒适性。

2. 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家长在电子产品管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限制睡前使用: 家长应坚决执行“睡前一小时不看屏幕”的原则,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放在卧室以外的地方充电。
设定使用时间: 与孩子共同协商并约定每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内容,引导他们将电子产品作为学习和交流的工具,而非主要的娱乐方式。
家长以身作则: 家长自身也应减少在孩子面前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减轻学业压力: 家长应调整对孩子学业成绩的过度焦虑,避免将压力过度传递给孩子。鼓励孩子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减轻他们在学业上的负担。
沟通与理解: 与孩子多沟通,了解他们白天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扰,给予情感支持和理解。如果孩子出现睡眠困难,要耐心倾听,并寻求专业的帮助。
合理安排课外活动: 家长在为孩子安排课外兴趣班或补习班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精力承受能力,避免过度安排,挤占宝贵的休息时间。

社会:营造支持学生睡眠的良好氛围

社会层面需要形成一种普遍的认知和支持体系,为学生睡眠保障提供外部力量。

1. 加强宣传和引导:
媒体责任: 媒体应积极传播教育部关于学生睡眠的指导意见,通过科普文章、专家访谈等形式,向社会大众普及充足睡眠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公众关注并支持学生的睡眠权利。
公益宣传: 鼓励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开展以“守护青少年睡眠”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提升全社会的睡眠健康意识。

2. 优化公共服务:
交通部门: 在学校周边区域,应优化公交线路和发车时间,确保早到校的学生能够便捷、安全地乘车,避免因赶时间而匆忙出行。
社区支持: 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亲子阅读、亲子运动等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家庭营造良好的育儿氛围。

3. 强化监管和评价机制:
教育部门的监督: 教育部门应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学校执行睡眠保障政策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并将此纳入学校的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未能有效落实的学校,应及时约谈并提出改进意见。
科研支持: 支持对青少年睡眠规律、影响因素及睡眠干预的研究,为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学生自身:培养自主的睡眠管理能力

虽然保障落实主要依靠外部力量,但引导学生树立自主意识同样重要。

1. 认识睡眠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理解充足睡眠对于学习效率、记忆力、情绪稳定以及身体发育的积极作用。
2. 学习睡眠卫生知识: 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睡前放松,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保持规律的作息。
3. 主动管理电子产品使用: 鼓励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引导下,主动减少睡前电子产品的使用,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4. 及时寻求帮助: 当学生出现持续的睡眠问题时,要鼓励他们主动向老师、家长或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

总而言之,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学生睡眠时长的指导意见,是一份对未来负责任的承诺。将这份承诺化为现实,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协同共治的局面。这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睡够时间,更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以饱满的精神、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和成长,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这股力量的汇聚,将能够真正把一句“睡足”变成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拥有充足的“能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考体育,体育入中高考,而且是选拔性、高强度、高分值占比。只有这样,体育才能拥有比文化课更高的优先级。

睡不好觉、跟不上营养、整天喝汤吃素的,根本出不了成绩。体育入中高考,鲤鱼精家长们自然会帮忙完成剩下的事情。很快就能看到孩子们抱着鸡胸肉啃、专门的人盯着睡觉了。

user avatar

事儿是好事儿,但是看着不太容易实现。




小学时候八点多上课,但是要求早读,自愿。

我在家看动画片(侠岚)看到八点播完片尾曲,慢慢悠悠往学校走(住学校旁边小区)。

路上一个人都没有,到了班里,所有人一脸诧异的看着我,我也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们。

面面相觑。



你们,都这么爱早读?

我如是想

老师当时也没说什么。



我中午也是在家看完动画片(星际宝贝)再往学校走,一点演完,一点半上课。

又一次,我们面面相觑。



我见诸君皆傻逼,料诸君见我,应如是。

下午四点半放学,当我准备放学时,我爹好像被班任叫到了学校。

同样的,面面相觑。



「我先回去看动画片了啊~」

豪言壮语仿佛在耳边回响

下午五点有喜羊羊,快点跑回去,应该能在开播之前,写完作业。

当我写完作业

我爹回来了



那一天,没有喜羊羊,也没有灰太狼

只有两个男人的对决

以自由意志的失败告终

长期的相处,暴露了我腋下的阿基琉斯之踵



后来

我失去了早上的侠岚,和中午的星际宝贝第二集。

不过,快点跑回家,还是可以在演喜羊羊之前,写完作业。



再后来

我在早读和中午摸鱼中,度过了小学。

一次机缘巧合,我认识了汪汪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希望以后的中小学生,能够不再受到我的这份苦痛。



我打电话给莱德

「你好,我是莱德,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我一字一顿道:「我希望这天下,再无补课」

莱德打电话给喜羊羊,希望可以借村长的权力,帮中小学生减轻负担。



再后来

不知道慢羊羊村长经历了多少困难,找了多少人脉,进行了多少次的决斗,

我在知乎上刷到了这个问题



我很欣慰,但是……

这一切,真的有用吗?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老师,非常同情现在的孩子。既要努力读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完成好几门作业,还有课外培训班在等着他,现在还要再挤挤时间努力睡够10小时,请问,这怎么实现?

通知归通知,但是基本不可能实现。连幼儿园孩子都做不到9点前入睡,更别说其他小学中学生了。

我们在和家长聊天是也能了解到,大部分孩在都是在10点左右才入睡,以至于我们在听到家长说孩子是9点入睡的情况下我们老师会异常惊奇十分开心,内心狂喜:终于碰见一个早睡的娃了。

让孩子早点入睡这件事情其实是很重要的,不然国家也不会这么重视。

因为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中,他所有的生长发育都是在睡梦中完成的,所以有些孩子晚睡,他体内的细胞代谢没有完成,然后又要强行早起上学,这上幼儿园的时候就特别明显了,顶着两个黑眼圈眼睛红肿的就来了,这一天下来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也不够有精神,专注力不够,打哈欠,犯困,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这样子的状态对孩子自身也是一种压力,还好幼儿园都会有午睡,可以让晚睡的孩子放松自己,补足睡眠。

但是小学中学呢?

你想早睡,但是作业觉得你不想。

-----------------分割线---------------------更新-------------

在上方说了一个作业的问题,现在继续提出一个新观点。

我相信就算解决了留作业的问题,又会出现新一批问题。

就算孩子在学校做完了作业,但是在中国绝大多数孩子的校外活动在干什么呢?

有孩子的朋友可以自己想一想:

是不是孩子要不看电视要不就是结伴玩手机?

然后又会出现一大批家长出来痛骂游戏诱导未成年玩物丧志。

如果你家孩子有这种情况,请你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孩子在学习的时候自己在娱乐,刷抖音,看电视。

孩子在希望你陪他玩的时候你闲吵闹,到后面管不住他了,就来找各种借口理由,痛骂游戏,痛骂学校,痛骂孩子......

岂不知,孩子都是在为您的行为被黑锅。

当然,如果您的孩子很自律,那您也一定要表扬自己继续坚持,以身作则。

当我们所有人都在怪外面环境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是你要教导孩子辨认是非的能力,是你要教会孩子把控自己人生的方向盘,而不是看见他晚睡就强迫他早睡,看见他不爱学习就一顿痛骂,这种教育让他学会的只有反抗,不耐烦。

亲爱的家长们,能为他拼搏的时光一大把,能陪他的童年只有这一段,你的陪伴和理解才是未来他人生路上不灭的指明灯。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事要和另一个事结合起来看:今年严格限制校外培训机构,限制原因就是,给孩子睡眠时间。

北京商报讯(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2月4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陈宝生表示,2021年要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把学生从校外学科类补习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中解放出来。


举个例子。以前我六点半七点钟到健身房的时候,经常赶上一波家长带着小学模样的孩子一起挤电梯。倘若这课程是两个小时的话,到家至少都得九点或者九点半了。

事实上,关注中小学生睡眠问题的政策早已有之,这两年的各种提案或者办法,都是把早已拟定的大方针落实下去。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中小学生睡眠要监测考核确保充足】2月3日,教育部官方微信“微言教育”公布1月7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在讲话中,陈宝生提出要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随堂作业在校园内完成,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睡眠管理要家校共治、监测考核,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还学校安静的读书氛围。

我说一下手机入课堂这个问题。我一直觉得,一旦手机进入了校园,就有可能通过手游绑架孩子的社交。万一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要通过手游寻求社交话语权,晚上偷偷藏着手机不睡觉打排位,那么是无法保证睡眠时间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