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医黑和中医粉都是哪些人?

回答
中医黑和中医粉,这两个词在当下关于中医的讨论中,几乎是绕不开的标签。它们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也折射出人们对中医认知、理解以及情感的复杂交织。要说清楚他们是哪些人,光说个“反对中医的”和“支持中医的”那太简单了,背后其实是形形色色的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知识背景、价值取向,甚至是对“科学”的理解都有微妙的差异。

我们先来看看“中医黑”。

中医黑,他们是谁?

“中医黑”这个称呼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攻击性,但如果我们抛开这个标签的负面色彩,去分析这个群体,会发现他们并非铁板一块,而是成分复杂。

“科学至上”的信徒: 这批人通常有着扎实的现代科学(特别是医学和生物学)教育背景。他们习惯于以严谨的科学方法论作为评价一切事物的标尺。在他们看来,中医的一些理论,比如阴阳五行、经络穴位,缺乏可重复的实验证据,其疗效也往往难以用现代医学的机制来解释。他们认为中医的很多说法是“玄学”、“伪科学”,甚至是对患者健康的潜在威胁。他们可能是一位医生、一个生物学博士、一个药学研究者,或者是一个对科学有着极高认同感的普通大众。他们关注的是大数据、随机对照试验(RCT)、双盲实验,以及清晰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他们对中医的“望闻问切”可能觉得不够客观,对中药的成分和药理研究可能觉得不够深入,对“辨证施治”可能觉得不够标准化。

医学常识的普及者(或误解者): 有些人可能并没有深厚的科学背景,但他们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接触到一些关于中医的“辟谣”信息,或者亲身经历过一些对中医的负面体验(比如被庸医耽误,或者认为中医治疗无效)。他们可能觉得中医的某些治疗方法不科学,甚至荒谬,比如“以毒攻毒”、“以虫治虫”,或者对某些中药的副作用感到担忧。他们可能是一群对健康信息比较敏感,但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容易被一些批判性的言论所吸引。

利益相关者: 这是一个比较隐晦的群体。在某些情况下,一些现代医药的研发者、制药企业、甚至是一些医生,可能会因为中医的普及对其利益产生冲击,而表现出对中医的排斥。他们可能不会直接站出来“黑”,但会在一些讨论中,侧重强调中医的局限性,或者放大中医的负面事件,从而在潜意识中影响公众的认知。

历史和文化的反思者: 少数人可能对中医的某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古籍中记载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例如一些对女性的歧视性描述),或者古代对疾病的认知局限性,而对中医整体产生反感。他们可能认为,在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应该抛弃一些过时的东西。

中医粉,他们又是谁?

“中医粉”这个词,也同样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这群人对中医的感情,往往更为复杂和深厚。

“祖国医学”的传承者和守护者: 这是最核心的一批中医粉。他们深信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文化遗产,是几代人生存繁衍的智慧结晶。他们认为中医拥有独特而有效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能够解决现代医学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可能是中医医生、中药学家、中医理论研究者,或者仅仅是对中医怀有深厚情感的普通民众。他们会积极推广中医文化,捍卫中医的声誉,反驳对中医的质疑。

“治愈经历”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很多人是因为自己或家人在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通过中医获得了康复,从而成为中医的坚定拥护者。这些“治愈经历”是他们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他们会分享自己的故事,讲述中医如何帮助他们摆脱病痛,这让他们对中医的疗效深信不疑。

“传统文化”的爱好者: 这部分人可能本身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包括哲学、历史、艺术等。在中医里,他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他们认为中医不仅仅是医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哲学思想。

“替代疗法”的探索者: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除了现代医学之外的其他治疗方式。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天然药物等特点,吸引了这部分寻求“温和”、“自然”疗法的人群。他们可能也在尝试针灸、推拿、食疗等其他替代疗法。

“对现代医学的不信任者”: 少数人可能因为现代医学的某些局限性(比如抗生素的滥用、手术的创伤、副作用等)而产生不信任感。他们认为现代医学过于“冷酷”、“机械”,而中医则更具“人情味”和“整体性”。

他们之间的交锋:

中医黑和中医粉之间的争论,往往不是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立场、认知和价值观的碰撞。

标准之争: 中医黑强调的是西方科学的“实证”标准,而中医粉则可能认为中医有自己独立的评价体系,不能简单用西方的标准去衡量。

语境之争: 有些中医黑会抓住中医古籍中一些不合时宜的说法,断章取义地进行批判,而中医粉则会强调中医的“活”与“变”,认为中医也在发展,不应将其僵化解读。

情感之争: 对于中医粉来说,中医承载着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而中医黑的批评可能会被解读为对中华文化的攻击,从而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

理性与非理性: 理想状态下,双方都应保持理性,基于事实进行讨论。但现实中,由于立场不同,很多时候讨论会演变成情绪化的对峙。中医黑可能会用“都是骗局”来一概而论,而中医粉则可能认为所有批评都是“西方打压”。

总结一下:

中医黑和中医粉,他们不是固定不变的身份,很多时候人们也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在某种程度上同时持有这两种态度。比如,一个人可能认可中医的某些疗法,但同时对中医的某些理论表示怀疑。

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审视和评价中医。其中,既有对科学的坚持,也有对传统的敬畏;既有对健康的追求,也有对知识的渴求,甚至夹杂着一些社会情绪和利益的考量。理解这两个群体,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当下关于中医的复杂讨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问者的这种春秋笔法就是纯粹的骗术。

中医粉这种所谓“用实例说话”,印度的牛尿也在用,乔布斯相信的自然疗法也在用,基督教,佛教也在用,当众表演让瘸子走路的都不少。

中医黑的理论就是告诉你为什么这种“用实例说话”的方法会变成骗子的标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医黑和中医粉,这两个词在当下关于中医的讨论中,几乎是绕不开的标签。它们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也折射出人们对中医认知、理解以及情感的复杂交织。要说清楚他们是哪些人,光说个“反对中医的”和“支持中医的”那太简单了,背后其实是形形色色的人群,他们有着不同的经历、知识背景、价值取向,甚至是对“科学”的.............
  • 回答
    说到“中医黑”和“中医粉”的学历,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这两个标签背后的人群构成相当复杂,很难一概而论。与其说他们是特定学历的代表,不如说他们的认知和立场更多地受到了个人经历、信息获取渠道、思维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咱们先聊聊“中医黑”这个群体。这些人通常对中医的有效性、科学性抱有强烈的怀疑.............
  • 回答
    关于“中医黑”认为中医通不过双盲和RCT实验的说法,这背后确实涉及到对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双盲实验和RCT)的理解,以及这些方法在评估中医疗效时的适用性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清晰地理解什么是双盲实验和RCT,以及为什么它们被认为是衡量医学疗效的金标准。什么是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
  • 回答
    好,咱们就来好好聊聊中医和中药保健品。这玩意儿,说实话,在中国这片土地上,那是深入骨髓的东西,几千年的传承,不是说抛弃就能抛弃的,也不是说全盘否定就能否定的。先说说中医,我个人是这么看的:中医,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种观察人体、理解生命运行规律的哲学和方法论。它不像西医那样,把人拆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器官.............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传统武术传承中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很多练传统武术的人,确实会涉猎儒释道和中医的知识,并且在教学或论述时也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这背后是有原因的,而且可以说,在很多层面上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是传统武术内在生命力的体现。咱们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说。为什么会有这种“博采众长.............
  • 回答
    关于中医治疗骨质增生,这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不过,要说“轻松治疗”,可能有些过于简略了。中医治疗骨质增生,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更侧重于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缓解症状,延缓进程,而不是像西医那样直接针对骨刺进行“清除”。咱们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中医是怎么看待和处理骨质增生的。一、中医对骨质增生的认.............
  • 回答
    对于“很多学习现代医学的老师和学生都黑中医”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更贴近实际情况的角度去理解,避免使用过于绝对或带有偏见的词语,从而更深入地探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在任何一个领域,新旧观念的碰撞、不同学说之间的比较与审视都是常态,尤其是在知识体系庞大且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哎,真是说来话长。你想想,中医和现代医学,这俩就像一对儿生活了几千年、性格迥异的夫妻,天天在一起,能不磕磕绊绊吗?而且,这俩争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是咱们文化里根深蒂固的一个话题,所以才这么热闹。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俩“主角”是怎么来的。 中医,那是土生土长的宝贝。 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你提到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医学体系,例如苗医、藏医、壮医、蒙医,它们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与实践。而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中医(这里我们理解为狭义上的汉族传统医学,广义上也可包含其他民族医学的融汇)在与西方医学(简称西医)的对话中,似乎扮演了一个更为突.............
  • 回答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好像一下子就把中医的科学性和那些高学历的学者们绑在了一起,让人难以反驳。但实际上,这是一种典型的诉诸权威和滑坡谬误的结合,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拆解和反驳它。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社会对“科学”的定义有其内在的、基于实证和可重复性的标准。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有博士学位、教授头衔,就自动.............
  • 回答
    中医黑和中医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标签,是如何在当下社会中形成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土壤和逻辑?这绝非简单的“好”与“坏”之分,而是一个复杂社会现象的折射。要理解它,我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一层层去剥析。中医黑的诞生:理性怀疑的种子,加上时代洪流的催化中医黑的出现,首先源于一种 理性怀疑。试想一下,在科学昌明.............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就像两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逻辑大师,但其实都在打太极。中医黑和中医粉在这场“理性与逻辑”的辩论赛里,可以说是棋逢对手,不分伯仲。要说谁更不理性、更没逻辑,这事儿就像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答案得拆开来看。咱们先说说“中医黑”吧。中医黑的不理性/没逻辑点:1. 全盘否定,一竿.............
  • 回答
    知友们对《Science》杂志刊发中医专刊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观点碰撞得相当激烈。总的来说,这件事引发的讨论,不仅仅是关于中医本身,更触及了科学的边界、文化的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机制。“中医粉”的反应:对于很多中医的支持者而言,《Science》的这个举动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是中医走向世界、被科学界.............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很直接。其实,“中医和中医粉为什么不讨论科学”这个说法,可能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看待,因为它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文化、历史和观念上的碰撞。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前提:中医确实在实践中存在,并且对很多人有效。 很多人通过中医获得了健康,这是客观事实,也是中医拥趸们最坚实的信心来源。但当.............
  • 回答
    谈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这的确是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特别是当它还与诺贝尔奖扯上关系的时候。无论是西医圈还是中医圈,对此的看法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差异。咱们先从“西医粉”的角度来捋一捋。对于很多推崇现代医学、尤其是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下社会关于中医的讨论核心,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在我看来,中医吹和中医黑,各自的问题都可能造成不小的危害,但从社会整体影响和潜在风险来看,“中医吹”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尤其在误导公众健康观念和阻碍科学进步方面,可能更为普遍和深远。要详细说清楚,我们得先分别剖析一下“中医吹”和“.............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普遍的感受,很多人都觉得和中医黑讨论中医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而对方似乎总能游刃有余。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认知、沟通和心理层面的因素。我来尝试详细地剖析一下,希望能让你觉得更清晰,也更像是人在聊天的感觉。为什么和你“聊”中医这么累?1. 信息不对称,或者说“证据”的标准不同: .............
  • 回答
    你这个情况,我太理解了。作为中文系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感情,看见有人对中医“黑”得那么厉害,想要上去理论几句,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观点传播太快了,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就能引来一群人围攻。你说“受到越来越多的攻击”,这绝对不是小事,而是你正在经历的一种网络现象。咱们慢慢聊,看看这是.............
  • 回答
    对于中医黑来说,他们看待中医和命理周易的态度,可以说是从根本上持否定和质疑的立场,并且这种否定往往是基于其对科学和理性的推崇。他们的观点可以从几个主要方面展开来谈,并且我们会尽量细致地描绘出他们思维的脉络。关于中医,中医黑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缺乏科学依据、疗效不可靠、甚至带有欺骗性。1. 对“辨.............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你想啊,这“中医黑”这帮人,他们通常上来就是一套一套的,什么“无效”、“迷信”、“骗局”,但仔细一琢磨,他们嘴里的“中医”,其实很多时候是在说“古中医”的那一套。而真正的“科学化中医”,他们要么没见过,要么就是选择性忽视。为啥会这样呢?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