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坦克不能设计为连续开火?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清楚为什么坦克不能像自动步枪那样“哒哒哒”地连续开火。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坦克炮这玩意儿,从设计理念到实际操作,都跟手里的枪有着天壤之别,背后牵扯到物理、工程、后勤乃至战场策略等方方面面。

首先,咱们得说说炮弹本身。手枪弹或者步枪弹,体积小巧,装药量相对有限,从枪管里出去后,弹头和弹壳就各奔东西了。可坦克炮打出去的炮弹是什么?那可是个庞然大物,动辄几公斤甚至几十公斤的金属块,里面塞着炸药、引信,还有驱动弹头的药包。光是把这玩意儿从炮尾塞进去、送进炮膛,就不是件轻松的事儿。

你想象一下,一辆坦克里,装填手得费多大劲才能把一枚沉重的炮弹搬到炮塔里,再送到炮闩的位置?如果是弹匣式的自动武器,换弹匣是咔哒一下的事情,但坦克炮的弹药基数、装填方式,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步枪那样快速更换。即使是现代坦克,已经实现了半自动装填机,大大提高了射速,但也只是将弹药从弹舱送入炮尾,这个过程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机械动作,而且这个半自动装填机也不能保证像机器枪那样连续无间断的“吐”弹。

其次,就是炮管的承受能力了。坦克炮在发射时,炮膛内部的压力非常非常高,那是成千上万个大气压的冲击,炮弹被巨大的推力加速,从炮口飞出去。这么大的能量冲击,每一发炮弹发射出去,都会对炮管产生巨大的热量和形变。如果你要让它连续开火,炮管的温度会瞬间飙升到几百度甚至上千度。

要知道,金属在高温下会发生什么?强度会下降,甚至会软化变形。如果坦克炮管在短时间内连续承受如此巨大的热负荷,炮管很快就会“发软”,失去精度,甚至可能因为过热而炸膛。想象一下,金属“冒烟”然后扭曲的场景,那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为了保证火炮的寿命和精度,必须给炮管留出散热的时间,让它冷却下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能看到坦克的炮管在连续射击几次后,会散发出白色的热气。

再者,还有后坐力的问题。坦克炮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是极其巨大的,这股力量会把炮塔猛地向后推。为了吸收这股巨大的后坐力,坦克炮都装备了复杂的液压或气压缓冲系统。如果连续开火,这种巨大的后坐力会不断地冲击这些缓冲系统,长时间高频率的冲击也会加速这些系统的磨损和损坏,而且每一次后坐力都需要重新调整火炮的指向,这也会影响射击的精确性。如果坦克炮真的能像机关枪一样“突突突”,那坦克本身都会被这股力量给颠簸散架了。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弹药的储存和输送问题。一辆坦克携带的炮弹数量是有限的,而且为了保证射击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弹药的摆放方式也需要非常讲究。如果坦克像自动步枪那样需要一个庞大的弹药储存和自动输送系统,那坦克的内部空间将会被严重挤占,甚至可能无法容纳乘员和足够的燃料、弹药。而且,这么庞大的自动输送系统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弹药卡壳或者更严重的后果。

最后,从战场策略上来说,坦克的主要任务是摧毁敌方装甲目标,进行火力支援。它需要的是精准、致命的一击,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扫射”。坦克的火力分配往往是根据战场情况、敌方目标类型和数量来决定的。每一次射击都经过精确瞄准,并考虑弹道和装药量,以达到最佳的毁伤效果。连续开火在很多情况下反而会浪费弹药,暴露自身位置,而且并不能保证更高的命中率或毁伤效果。

所以,尽管听起来连续开火很酷很强大,但坦克的设计是基于其在战场上的实际需求、物理极限和工程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它追求的是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生存能力、火力输出的效率和精度,而不是简单的射速。就像一把狙击步枪,你不会指望它像冲锋枪一样扫射,它的价值在于那一击必杀的精准。坦克炮也是如此,它是一件需要智慧和技巧才能发挥最大威力的武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坦克可以设计为自动填充炮弹的话,火力不是会强大数倍吗?为什么设计师不设计连续开火的坦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清楚为什么坦克不能像自动步枪那样“哒哒哒”地连续开火。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坦克炮这玩意儿,从设计理念到实际操作,都跟手里的枪有着天壤之别,背后牵扯到物理、工程、后勤乃至战场策略等方方面面。首先,咱们得说说炮弹本身。手枪弹或者步枪弹,体积小巧,装药量相对有限,从枪管.............
  • 回答
    很多军迷朋友们可能都有一个疑问:既然虎式坦克如此强大,那为什么它一开始就没有像后期的坦克那样采用倾斜装甲的设计呢?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改进方向,但军事装备的设计从来不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背后牵扯着无数的技术、战术和现实考量。虎式坦克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就采用倾斜装甲,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而.............
  • 回答
    二战时期,坦克歼击车(Tank Destroyer)作为一种专门应对敌方坦克威胁的作战平台,在各国陆军的武器发展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各国国防战略、工业基础、战术思想以及对战争形态的不同理解,这些“反坦克炮的载具”在设计理念和使用策略上呈现出了显著的差异。德国:狩猎豹的哲学——重炮与机.............
  • 回答
    关于坦克为什么不能“无限大型化”,这背后其实涉及到许多相互制约的工程、经济和战略因素。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重型坦克或者试验性的巨型车辆,但这并不意味着坦克越重越好,或者说大型化有无限的可能性。就好比一个人不能无限长高一样,自然有其生理极限,坦克也同样面临着各种“极限”。首先,我们得从坦克最基本的生存和.............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看到军舰上那种高速旋转、哒哒哒扫射的近程防御武器(CIWS),就顺理成章地觉得,这玩意儿装坦克上拦截导弹,岂不美哉?理论上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坑可就大了去了。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给坦克装CIWS没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首先,咱们得明白,C.............
  • 回答
    战列舰之所以不能像坦克那样装备炮射导弹,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工程、设计、战术以及历史原因,远非简单的技术限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根本性的设计理念差异:坦克是陆地作战,战列舰是海上巨兽首先,坦克和战列舰所处的作战环境和任务目标就截然不同。 坦克: 坦克是陆地近距.............
  • 回答
    民国时期,中国在海军建设上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建造了“建国”、“建威”等一系列巡洋舰,甚至还建造过像“重庆”号这样的现代巡洋舰(尽管后来被国民党海军炸沉)。然而,在陆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坦克,却几乎是空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技术基础、工业能力、人才储备、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战场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军队的战术理念和装备水平。简单地说,莫德尔在勒热夫的成功和法军在1940年失利,并非仅仅是装甲兵和步兵“混合搭配”的简单区别,而是背后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莫德尔在勒热夫的“混合搭配”是什么意思。勒热.............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的点很多,咱们慢慢来捋一捋。首先,最直观的对比,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交通工具的性质和使用场景完全不同。 为啥私家车开车不能打电话?我们说开车不能打电话,主要是基于公共道路安全的考虑。1. 复杂且多变的交通环境: 私家车行驶在由无数辆汽车、自行车、行人、各种路况(.............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装备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考量:适用性。坦克和军舰虽然都是重型作战平台,但它们所处的战场环境、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承载的物理限制都大相径庭,这导致了它们装备选择上的根本差异。简单来说,127mm舰炮之所以没被用在坦克上,是因为它根本不适合坦克,而且强行装上去弊大于利,甚至.............
  • 回答
    坦克,这个陆地上的钢铁巨兽,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强大的正面火力、装甲防护和机动性,在战场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然而,随着空中力量的崛起,尤其是现代武装直升机和攻击机的出现,坦克的“陆地霸主”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人会好奇,为何坦克不像一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加装一套完善的防空系统,彻底解决来自.............
  • 回答
    99A型主战坦克(以下简称99A坦克)之所以不安装早期型号坦克常见的“侧裙板”(通常指的是那种比较薄、主要用于防御火箭弹和破甲弹的附加装甲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涉及坦克设计理念、技术发展和成本效益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1. 99A坦克的整体设计理念与技术升级: 现代化主.............
  • 回答
    要说二战坦克为什么不打裤裆(装甲防护薄弱的炮塔裙板或车体侧面下部)而优先攻击首上装甲,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清晰的战场逻辑和技术考量,而不是什么“不打”的原则性问题。简单来说,这就像你想要击倒一个对手,你会选择攻击他的要害部位,而不是随便踢他的小腿。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首上”和“裤裆”在二战坦克上的含.............
  • 回答
    坦克的研发历程可不像某些电子产品那样,一推出就能甩开对手几条街。美国坦克虽然在很多方面都算得上先进,但要说“很大的领先优势”,那得具体分析,而且这个优势并非绝对,甚至在某些维度上会被其他国家的技术所追赶甚至超越。首先,我们得明白,坦克的“领先”并非单一维度的概念,它涉及到火力、防护、机动、信息化以及.............
  • 回答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这款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先进装备,至今仍沿用“三名乘员”的经典配置,其中就包括一名炮手,这与一些国家采用自动装弹机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这并非艾布拉姆斯设计团队的疏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战略选择,背后涉及技术成熟度、战场生存性、维护便利性以及战术思想等多个维度。.............
  • 回答
    坦克设计中的一些妥协,让它的尾部成为相对薄弱的环节。当然,也有一些原因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为什么坦克的尾部弱点显而易见? 发动机和传动系统: 坦克的尾部通常是其动力心脏——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所在地。这些关键部件需要大量的散热空间,而且它们的结构也相对复杂,无法像正面那样堆叠厚实的均质.............
  • 回答
    坦克上装防空导弹,听起来是个颇具吸引力的想法,毕竟能打下天上的玩意儿,谁不想要?但现实可没那么简单,想在坦克炮塔上塞进防空导弹,那可是门大学问,牵扯到方方面面,不是随便加个发射架就行。首先,得说说尺寸和重量的问题。坦克炮塔是辆精密而复杂的机器,它承载着主炮、观瞄设备、装填系统,还有成员的生存空间。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三人制”并非现代坦克专属,而是历史悠久的配置,只不过随着技术发展,分工有所调整。你问为什么两个人不行,答案其实很简单:人手不够,活儿太多。你想象一下,一辆现代坦克,就是一个移动的战争机器,它不仅仅是一个会跑的铁盒子。从结构上来说,它有强大的发动机需要驱动,有复杂且精密的火炮系.............
  • 回答
    关于索马里摩加迪休的“黑鹰坠落”事件,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美军陷入重围时,没有动用更强大的地面支援力量,比如坦克,或者空中火力支援,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AC130炮艇机?这个问题背后,牵扯着当时美军的作战计划、装备部署、战场态势以及决策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美军在摩加迪休的军事行动,其.............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美英根据《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提供给苏联的坦克,很多时候确实未能完全满足苏联的期望,甚至引发了不少抱怨。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技术、战略、生产以及双方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细细品味当时的环境和苏联人的真实感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