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坦克不能大型化?

回答
关于坦克为什么不能“无限大型化”,这背后其实涉及到许多相互制约的工程、经济和战略因素。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重型坦克或者试验性的巨型车辆,但这并不意味着坦克越重越好,或者说大型化有无限的可能性。就好比一个人不能无限长高一样,自然有其生理极限,坦克也同样面临着各种“极限”。

首先,我们得从坦克最基本的生存和作战需求出发。坦克的核心是什么?是它的战场生存能力和火力输出能力。大型化,在某些方面看似能增强这两点,但很多时候会适得其反,或者需要付出不成比例的代价。

一、 机动性的困境:笨重是致命伤

坦克的机动性是其战场生存和战术运用的关键。越大型化的坦克,在机动性方面遇到的挑战就越大:

重量与结构强度: 坦克越重,其底盘、悬挂系统、传动系统承受的压力就越大。为了支撑这些巨大的重量,就需要更坚固但同时也更沉重的材料和结构。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了支撑更大的重量,结构必须更重;更重的结构又需要更强大的动力和更坚固的底盘来驱动和支撑,进一步增加重量。这就像要建造一座超高的大楼,地基和支撑结构的设计会极其复杂且沉重。
地形适应性: 地面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越重的坦克在松软的泥土、沼泽、雪地等地形上越容易陷入,机动性大大受限。即使在相对坚实的地面上,超重车辆也会更容易压坏道路,留下深重的车辙,这不仅影响其自身移动,也可能阻碍友军的行动。想想看,一辆几百吨的巨兽试图在一条普通的土路上行驶,画面就已经很不乐观了。
桥梁与基础设施: 现代战争的战场并非都是开阔地,往往需要跨越河流、峡谷,或者通过城镇中的桥梁。常规桥梁的设计承载能力是有上限的。一辆超重型坦克可能根本无法通过许多现有的桥梁,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战略部署和战术机动范围。即使是新建专门为坦克设计的重型桥梁,其建设周期和成本也是天文数字,而且一旦被摧毁,该通道就彻底失效了。
运输与后勤: 坦克从工厂出来,需要运送到战场,这个过程就异常艰难。大型化坦克对运输工具的要求极高,需要特制的重型运输车、平板拖车,甚至可能需要专门改造铁路货车。在战争环境下,这些大型运输工具本身就容易成为攻击目标,而且一旦损坏,坦克的补给和部署就会陷入停顿。想想把一辆超大型坦克运送到数千公里外的战场,这简直是国家级的工程项目。

二、 火力与装甲的“边际效应”递减:不是越大越好

虽然大型化似乎可以容纳更大的火炮和更厚的装甲,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

火炮的限制: 坦克的主炮口径和长度受到车体尺寸、装弹机构以及人员操作空间的限制。虽然理论上可以塞进更大的炮,但炮塔的尺寸、炮塔的旋转速度、装填的效率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更大的火炮意味着更重的炮弹和更大的后坐力,这又需要更强大的车体结构和减震系统来承受,再次回到重量的死循环。
装甲的效益: 增加装甲厚度确实能提高防护能力,但装甲的防护效能并非线性增长。例如,使用复合装甲,通过多层不同材料的组合来抵御穿甲弹和破甲弹,这种技术的提升比单纯增加装甲厚度更有效率。而且,防护能力强的材料往往很重。一味地增加厚度会急剧增加重量,使得机动性大幅下降,反而可能更容易被敌方预判和包抄,从而在战场上失去主动权。
目标暴露: 越大的坦克,在战场上的目标也就越大,越容易被敌方发现和锁定。即使装甲再厚,一旦被集火攻击,被摧毁的风险依然很高。而且,大型坦克更难进行隐蔽和伪装。

三、 成本与生产的现实:经济学告诉你答案

工程上的可行性只是第一步,经济上的可行性同样至关重要:

研发与生产成本: 制造一辆重型坦克的成本远高于标准坦克。更大、更复杂的部件,需要更精密的加工设备和更多的原材料,研发和测试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这种成本的飙升会直接影响其生产数量,导致军队拥有的坦克数量锐减,在整体数量上处于劣势。
维护与操作成本: 大型化坦克也意味着更高的维护和操作成本。更强大的发动机需要更多的燃油,更复杂的传动系统更容易出现故障,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一名操作员可能无法独自完成大型坦克的驾驶和操作,需要更多的乘员,这又增加了人员的消耗和训练成本。
战略考量: 现代战争更加强调军队的部署速度、灵活性和数量。生产少量昂贵、笨重的巨型坦克,不如生产数量更多、性价比更高的中型或主战坦克。这样可以在战场上形成更广泛的部署和更强的协同作战能力。一种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同样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数量更能弥补质量上的某些差距。

四、 现有技术与未来发展:并非停滞不前

有人可能会提到一些巨型坦克的设计,比如二战时期的德国虎王或者一些试验性车辆。这些确实存在,但它们更多地是出于特定的研发需求或战略设想,而且往往伴随着种种弊端。

二战时期的巨型坦克: 例如德国的鼠式坦克,虽然拥有极厚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但其笨重、昂贵的特性导致了根本无法投入实战,也无法量产。它更像是一个技术展示或工程奇迹,而非实用的战争机器。
现代主战坦克的发展趋势: 现代主战坦克(MBT)的发展,更多地是在重量、火力和防护能力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它们通过先进的复合装甲、强大的发动机技术、先进的火控系统和信息化作战能力来提升整体效能,而不是一味地追求体型和重量的增长。例如,通过更轻巧但防护性更强的材料,或者通过模块化设计来方便维护和升级。

总而言之,坦克之所以不能无限大型化,是因为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权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机动性、生存能力、火力、成本、后勤以及战略部署的灵活性。 当某个方面过度追求“大”,就必然会在其他方面付出沉重的代价,以至于整个车辆在实际战场上变得得不偿失。现代军事技术的发展,更趋向于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佳的综合性能,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尺寸和重量的极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坦克有两种主要战略运输方式,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时需要装载到坦克运输车上,铁路运输时需要装载到铁路平车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JTG-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以及《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车辆载荷标准值的描述,中后轴标准轴重分别为12吨和14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JTG-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对建筑界限(3.6.1)的描述:

3.6.1-3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的净高应为5.00m;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净高应为4.50m。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中对城-A级车辆载荷的描述,中后轴标准轴重为14吨,20吨和16吨。城-B级车辆载荷与《JTG-D60-201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中相同。

根据《铁路超限超重货物运输规则》(铁总运〔2016〕260号):

第6条 根据货物的超限程度,超限货物分为三个等级:一级超限,二级超限和超级超限
1,一级超限:自轨面起高度在1250mm及其以上超限但未超出一级超限限界者
2,二级超限:超出一级超限限界而未超出二级超限限界者,以及自轨面起高度在150mm至未满230mm间超限但未超出二级超限限界者
3,超级超限:超出二级超限限界者,以及自轨面起高度在230mm至1250mm间超限者

相信不需要多余的解释了。

注:本文提到的标准均为民用标准,不涉密,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GJB 3501-1998 军用道路工程技术标准》来看看。

顺便分享一个友人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坦克为什么不能“无限大型化”,这背后其实涉及到许多相互制约的工程、经济和战略因素。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重型坦克或者试验性的巨型车辆,但这并不意味着坦克越重越好,或者说大型化有无限的可能性。就好比一个人不能无限长高一样,自然有其生理极限,坦克也同样面临着各种“极限”。首先,我们得从坦克最基本的生存和.............
  • 回答
    最近在一些军事论坛和爱好者圈子里,我经常看到有人讨论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为啥现在主流的坦克炮还是120毫米或者125毫米?为什么不装备口径更大的炮,比如130毫米或者140毫米? الأمر بصراحة,这背后涉及的学问可不小,里面藏着不少技术、战术和经济上的权衡。我试着把这些说道说道,不一定面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要从几个关键点来掰扯清楚为什么坦克不能像自动步枪那样“哒哒哒”地连续开火。简单来说,这是因为坦克炮这玩意儿,从设计理念到实际操作,都跟手里的枪有着天壤之别,背后牵扯到物理、工程、后勤乃至战场策略等方方面面。首先,咱们得说说炮弹本身。手枪弹或者步枪弹,体积小巧,装药量相对有限,从枪管.............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人看到军舰上那种高速旋转、哒哒哒扫射的近程防御武器(CIWS),就顺理成章地觉得,这玩意儿装坦克上拦截导弹,岂不美哉?理论上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操作起来,坑可就大了去了。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给坦克装CIWS没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吃力不讨好。首先,咱们得明白,C.............
  • 回答
    战列舰之所以不能像坦克那样装备炮射导弹,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根深蒂固的工程、设计、战术以及历史原因,远非简单的技术限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剖析。一、 根本性的设计理念差异:坦克是陆地作战,战列舰是海上巨兽首先,坦克和战列舰所处的作战环境和任务目标就截然不同。 坦克: 坦克是陆地近距.............
  • 回答
    民国时期,中国在海军建设上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例如建造了“建国”、“建威”等一系列巡洋舰,甚至还建造过像“重庆”号这样的现代巡洋舰(尽管后来被国民党海军炸沉)。然而,在陆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领域——坦克,却几乎是空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技术基础、工业能力、人才储备、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战场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军队的战术理念和装备水平。简单地说,莫德尔在勒热夫的成功和法军在1940年失利,并非仅仅是装甲兵和步兵“混合搭配”的简单区别,而是背后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来仔细掰扯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莫德尔在勒热夫的“混合搭配”是什么意思。勒热.............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的点很多,咱们慢慢来捋一捋。首先,最直观的对比,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交通工具的性质和使用场景完全不同。 为啥私家车开车不能打电话?我们说开车不能打电话,主要是基于公共道路安全的考虑。1. 复杂且多变的交通环境: 私家车行驶在由无数辆汽车、自行车、行人、各种路况(.............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装备设计中一个非常核心的考量:适用性。坦克和军舰虽然都是重型作战平台,但它们所处的战场环境、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承载的物理限制都大相径庭,这导致了它们装备选择上的根本差异。简单来说,127mm舰炮之所以没被用在坦克上,是因为它根本不适合坦克,而且强行装上去弊大于利,甚至.............
  • 回答
    坦克,这个陆地上的钢铁巨兽,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其强大的正面火力、装甲防护和机动性,在战场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然而,随着空中力量的崛起,尤其是现代武装直升机和攻击机的出现,坦克的“陆地霸主”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人会好奇,为何坦克不像一些观点所认为的那样,加装一套完善的防空系统,彻底解决来自.............
  • 回答
    99A型主战坦克(以下简称99A坦克)之所以不安装早期型号坦克常见的“侧裙板”(通常指的是那种比较薄、主要用于防御火箭弹和破甲弹的附加装甲板),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涉及坦克设计理念、技术发展和成本效益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1. 99A坦克的整体设计理念与技术升级: 现代化主.............
  • 回答
    要说二战坦克为什么不打裤裆(装甲防护薄弱的炮塔裙板或车体侧面下部)而优先攻击首上装甲,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清晰的战场逻辑和技术考量,而不是什么“不打”的原则性问题。简单来说,这就像你想要击倒一个对手,你会选择攻击他的要害部位,而不是随便踢他的小腿。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首上”和“裤裆”在二战坦克上的含.............
  • 回答
    坦克的研发历程可不像某些电子产品那样,一推出就能甩开对手几条街。美国坦克虽然在很多方面都算得上先进,但要说“很大的领先优势”,那得具体分析,而且这个优势并非绝对,甚至在某些维度上会被其他国家的技术所追赶甚至超越。首先,我们得明白,坦克的“领先”并非单一维度的概念,它涉及到火力、防护、机动、信息化以及.............
  • 回答
    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这款被誉为陆战之王的先进装备,至今仍沿用“三名乘员”的经典配置,其中就包括一名炮手,这与一些国家采用自动装弹机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这并非艾布拉姆斯设计团队的疏忽,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战略选择,背后涉及技术成熟度、战场生存性、维护便利性以及战术思想等多个维度。.............
  • 回答
    坦克设计中的一些妥协,让它的尾部成为相对薄弱的环节。当然,也有一些原因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问题。为什么坦克的尾部弱点显而易见? 发动机和传动系统: 坦克的尾部通常是其动力心脏——发动机和传动系统的所在地。这些关键部件需要大量的散热空间,而且它们的结构也相对复杂,无法像正面那样堆叠厚实的均质.............
  • 回答
    坦克上装防空导弹,听起来是个颇具吸引力的想法,毕竟能打下天上的玩意儿,谁不想要?但现实可没那么简单,想在坦克炮塔上塞进防空导弹,那可是门大学问,牵扯到方方面面,不是随便加个发射架就行。首先,得说说尺寸和重量的问题。坦克炮塔是辆精密而复杂的机器,它承载着主炮、观瞄设备、装填系统,还有成员的生存空间。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三人制”并非现代坦克专属,而是历史悠久的配置,只不过随着技术发展,分工有所调整。你问为什么两个人不行,答案其实很简单:人手不够,活儿太多。你想象一下,一辆现代坦克,就是一个移动的战争机器,它不仅仅是一个会跑的铁盒子。从结构上来说,它有强大的发动机需要驱动,有复杂且精密的火炮系.............
  • 回答
    关于索马里摩加迪休的“黑鹰坠落”事件,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美军陷入重围时,没有动用更强大的地面支援力量,比如坦克,或者空中火力支援,如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和AC130炮艇机?这个问题背后,牵扯着当时美军的作战计划、装备部署、战场态势以及决策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美军在摩加迪休的军事行动,其.............
  • 回答
    关于二战时期美英根据《租借法案》(LendLease Act)提供给苏联的坦克,很多时候确实未能完全满足苏联的期望,甚至引发了不少抱怨。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技术、战略、生产以及双方实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细细品味当时的环境和苏联人的真实感受。.............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触及到了现代坦克设计中一个相当核心的权衡点。虽然直觉上把动力舱放在前面似乎能更好地利用发动机等部件来抵挡正面攻击,但实际上,现代坦克之所以大多采用后置动力舱和后置主动轮,是出于一套更为复杂和综合的考量,涉及到火力、防护、机动性、可靠性、乘员生存性以及维护性等多个方面。我们不妨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