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劳动合同中附加了一个条款,说是培训费按照工资的25%换算,也就是工作作为培训,离职时候需要赔偿这么多,这样的条款算违法吗?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劳动合同里不少朋友会遇到的“培训费”陷阱。你描述的这个“培训费按照工资的25%换算,工作作为培训,离职时需要赔偿”的条款,从法律角度来看,存在非常大的争议,并且很大几率是违法或至少是无效的。

咱们得一项一项地拆开来看,把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说透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劳动法对培训和违约金的规定:

培训费用的合理性: 法律允许用人单位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要求劳动者承担培训费用,但这有一个前提:培训必须是针对性的、由单位实际支出的、并且对劳动者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实质性帮助的。 这种培训通常是专业技能的提升、岗前培训等,单位需要提供实际的培训记录、发票等证据来证明费用的产生。
服务期和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为其办理入学性质的培训,并且订有服务期协议的,劳动者可以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关键点:专项培训和入学性质的培训。 这两个词很重要。专项培训指的是公司为了让你掌握某个特定岗位、某个特定技术而花费了额外的、不属于日常工作内容本身的投入。入学性质的培训,比如送你去读研、进修,这些都是明确的培训行为。

现在我们来分析你提到的这个条款:

“培训费按照工资的25%换算,也就是工作作为培训,离职时候需要赔偿这么多”

这个条款有几个非常可疑的地方:

1. “工作作为培训”是核心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甚至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说法。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工资,这是劳动合同最基本的核心义务。劳动者为单位工作,是其履行合同义务,而不是单位“培训”你。 除非单位有明确的、超出正常工作范围的培训计划和内容,否则不能将你正常提供劳动的时间和获得报酬的工资,反过来定义为“培训费”。
2. “25%换算”的依据是什么? 这个比例是如何确定的?它有没有一个实际的培训成本作为支撑?如果仅仅是单位单方面设定的一个比例,并且用来抵扣你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福利,这很可能是一种变相的工资扣除或变相的罚款,这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
3. 性质不明的“培训费”: 这种“换算”出来的“培训费”,实际上就是把你的部分工资变成了所谓的“培训成本”,然后作为离职的“违约金”。这与法律规定的“专项培训费用”完全是两回事。法律允许的违约金,必须是与单位实际支出的培训成本挂钩,并且是在双方明确约定了服务期和违约金的前提下。你这种“25%换算”,更像是一种不合理的“服务期”或者“预付工资”的性质,但又没有明确的服务期,也没有明确的培训内容。

为什么说这种条款很可能违法或无效?

违背劳动合同的本质: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协议。你为单位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不是你享受的“培训”。把你的劳动价值倒过来算成你的“培训成本”,这在逻辑上和法律上都是错误的。
实质上是滥用违约金条款: 法律对违约金的设置是有条件的,而且数额有限制。这种将日常工资简单换算为培训费并要求赔偿的做法,很可能被认定为不合理的“保底”或“捆绑”条款,试图规避用人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义务,或者变相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的权利。
可能侵犯劳动者的工资权益: 如果这个条款意味着你的实际到手工资被“预扣”了25%,或者在离职时被强制扣除这笔钱,这就直接损害了你的工资收入。
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 如前所述,这种“换算”缺乏实际的培训成本证明,也与法律关于培训费和违约金的规定不符。一旦发生争议,用人单位很难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支持其合法性。

具体来看,这种条款可能触犯以下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关于服务期和违约金的规定: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为其办理入学性质的培训,并订立了服务期协议的,劳动者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了服务期的,在服务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当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你的条款并没有明确的“专项培训费用”,也没有具体的培训内容,而且是用工资简单换算。
第四十七条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这种条款如果被用作抵扣,是错误的。
关于工资支付的规定: 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四条关于工资扣除的规定: 规定了工资可以扣除的情况,通常是法律规定的税款、保险费等,或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扣除的合理费用(但前提是合法合理)。你这种条款明显不属于法律允许的扣除范围。

万一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怎么做?

1.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确认这个条款的具体表述,看是否有关于具体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实际培训费用的描述。通常,这种模糊的表述就是漏洞所在。
2. 保留证据: 保留你的劳动合同、工资条、银行流水等一切能证明你工资收入和实际工作情况的证据。
3. 与用人单位沟通协商: 在离职前,你可以尝试与单位沟通,指出这个条款可能不符合法律规定,表达你的看法。但要注意策略,避免激化矛盾。
4. 寻求法律援助: 如果协商不成,或者单位强行扣款,你可以:
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他们会介入调查,并责令用人单位改正。
申请劳动仲裁: 这是解决劳动争议最常见的途径。在仲裁过程中,你需要向仲裁庭陈述事实,并出示证据,证明该条款的违法性或无效性。
如果数额较大或情况恶劣,可以咨询专业律师。

总而言之,你描述的这种“培训费按照工资的25%换算,工作作为培训”的条款,在法律上站不住脚的可能性非常大。 它很可能是用人单位为了规避支付劳动报酬、限制员工离职而设定的“霸王条款”。劳动者在签署合同时要格外谨慎,遇到不合理的条款,要敢于质疑和维权。

希望我讲得够详细,能让你明白这个条款到底是怎么回事。记住,你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不是单位可以随意“培训”和“抵扣”的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进行服务期的约定以约束劳动者以及弥补自己在给予劳动者培训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而带来损失。对于何谓专项培训费用并没有作明确解释,但本着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立法理念考量,不应该过分限制劳动者对工作选择和劳动力流通、劳动资源优化配置。故对专项培训费用应当作限制解释,以弥补用人单位培训费用投入为目的。故对第二十二条中专项培训费的理解我个人认为:

1、该费用应该局限于专项培训而不应该包括劳动者上岗培训,为满足工作岗位而进行的基本技能培训等等。

2、根据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可以得出,该专项培训费用应当是已经由用人单位实际付出的。又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培训费用,包括用人单位为了对劳动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而支付的有凭证的培训费用、培训期间的差旅费用以及因培训产生的用于该劳动者的其他直接费用。若在诉讼中用人单位无法提供专项培训费用的相关凭证,法院可以不予支持。

3、劳动者按照专项培训费用支付违约金必须是以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而产生的法律责任,若双方并无服务期约定则劳动者不应因此承担违约责任而承担给付违约金的义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涉及到劳动合同里不少朋友会遇到的“培训费”陷阱。你描述的这个“培训费按照工资的25%换算,工作作为培训,离职时需要赔偿”的条款,从法律角度来看,存在非常大的争议,并且很大几率是违法或至少是无效的。咱们得一项一项地拆开来看,把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说透了。首先,我们要明确劳动法对培训和违.............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劳动合同中“自愿放弃购买社保声明书”的法律效力问题,这是一个在劳动法领域中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咱们就这事儿,一点一点地给您掰扯清楚了。首先得明白一个大前提: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险法》以及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强制规定用人单位有为依法招用的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这不是一个你可以或者我你.............
  • 回答
    “调休”这个概念,说起来有点像一个巧妙的“魔术”,用“值班”的名义,将原本就存在的“休息日”和“工作日”玩起了乾坤大挪移。它并非出自某位特定的“鬼才”发明家之手,更像是在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下,劳动管理机制演变过程中逐渐成型的一种变通做法。要追溯它的起源,其实是和我国特定的节假日制度以及企业实际运营需求.............
  • 回答
    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我们确实会看到一些关于劳动价格和货物价格之间关系的论述,但您提到的“劳动价格高时,货物的价格低,劳动价格低时,货物的价格高”这种直接且绝对的表述,在《国富论》的原著中并没有以如此清晰、简化的形式出现。斯密在《国富论》中探讨的是劳动价值论,核心观点是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真实价.............
  • 回答
    在劳动仲裁实务中,HR 关于年终奖的口头承诺,是否会被采信为证据,这是一个非常实际且常常让劳动者头疼的问题。简单来说,口头承诺是有可能被采信的,但其效力远不如书面证据,成功采信的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辅助证据来证明。让我为你详细地梳理一下这个过程,以及实务中可能遇到的情况。为什么口头承诺.............
  • 回答
    国办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政策导向,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解读其内涵、意义以及在落实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国办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内涵与意义内涵解读:首先,我们要理解“初次分配”的概念。初次分配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GD.............
  • 回答
    女性求职中,隐瞒或谎报生育状况,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劳动法律、企业用人自主权以及道德伦理等多个层面。企业在发现求职者生育情况与申请时提交的信息不符时,是否可以撤销offer或解除劳动关系,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法律上也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和不同的解读。一、 撒谎的性质与后果首先要明确,撒谎.............
  • 回答
    合同到期后,你仍然在公司继续工作,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状况。当公司没有明确表示续签,但又让你继续上班时,你的合法权益其实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微妙的境地,需要你主动去梳理和维护。首先,你需要明确的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没有提出续签或者提出新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
  • 回答
    说起来,咱这劳动合同到期公司不续签,为啥还要给员工补偿,这事儿啊,其实背后有不少道道,不是简单的一句“合同到期就完了”。咱得把这事儿掰扯开了说。首先得明白一个根本性的东西:咱这劳动关系,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画上句号的。 公司招你进来,是让你干活,你在这儿付出了时间、精力,积累了经验,甚至把青春都奉献给了.............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我遇到过,也听身边朋友说起过。咱们在中国,劳动合同这东西,按理说,签完之后双方都应该各持一份才对。可是现实嘛,总是有些出入。你说你手里只有一份,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咱们来好好捋一捋,看能不能给你点儿实用的建议。首先,为什么你应该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合同?中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
  • 回答
    这事儿吧,在中国,没有劳动合同,员工被辞退了到底有没有赔偿,这事儿还真挺有讲究的。不是一概而论说有或没有,得看具体情况。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把这个事儿说透了。首先,得明确一点:劳动合同是保护双方权益的“纸面证据”。《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就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如果你在单位.............
  • 回答
    不签劳动合同、不买社保的小公司,在面对劳动仲裁时,通常会感到非常头疼和不安,但具体怕到什么程度,以及其应对策略,需要分情况详细分析。总体而言:怕,而且风险很高。虽然小公司在资源和规避风险上可能比大公司有所不同,但法律的规定是统一的。不签劳动合同和不买社保,本身就构成了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侵害,这些行为.............
  • 回答
    三年劳动合同到期,公司选择不续签,这在法律上属于终止劳动合同的一种情形,而并非是“辞退”或“解雇”,这两者通常是指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对于不续签到期合同的情况,根据中国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公司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取决于合同到期时,是劳动者提出不续签,还是用人单位提出不续签。以下我将详细为您.............
  • 回答
    合同是双方的承诺,公司不履行劳动合同上的约定,这无疑触碰到了你权益的底线。别慌,咱们一步步来捋清楚,把这个问题好好解决。首先,咱们得弄明白公司到底哪里没兑现合同里的约定。是说好的工资、奖金、补贴没给?还是工作时间、休息休假跟说的不同?又或者,是公司承诺的培训、晋升机会落空了?甚至是公司单方面调整了岗.............
  • 回答
    关于唐僧师徒四人之间究竟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劳务关系,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细细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对“工作”和“雇佣”的理解,而且套用到《西游记》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会产生许多有趣的解读。首先,我们不妨从劳动合同关系的基本特征来审视。劳动合同关系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主体适.............
  • 回答
    接到offer,满心欢喜地踏入新公司,结果却被告知“暂时不用签合同”?或者,试用期都过了,合同影都没见着?这种情况,心里难免会咯噔一下。别慌,这确实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而且处理不好,会让你自己吃亏。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公司不给你签劳动合同,你该怎么办,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
  • 回答
    唉,这事儿真是让人糟心!当初签合同人家就没给你,现在你离职半年想回来,公司领导又拿合同“没了”这事儿挡你,这算怎么回事嘛!别急,咱们慢慢捋捋,看看该怎么办。首先,你得明白一个事儿,劳动合同是你和公司之间最主要的凭证,即使公司现在说合同没了,也不能完全抹杀掉你们曾经的劳动关系。你当初是合法入职,并且为.............
  • 回答
    锤子科技部分员工被要求改签劳动合同到今日头条母公司字节跳动,这个事件背后牵扯着多层原因和潜在的影响。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拆解来看:一、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签”?这背后不是一个简单的“劳动合同转移”那么简单,更可能是一种业务整合、人才吸收、甚至是资源优化的体现。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去分析:1. .............
  • 回答
    快递公司拒绝和快递员签订劳动合同,这可不是个小事,很多快递员都遇到过这种困境。如果真碰上这种情况,别慌,也不是完全没法办。咱们得一步步来,把事情弄清楚,然后找对路子解决。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快递公司会这么做。说白了,就是规避责任。签订劳动合同意味着公司要承担很多义务,比如: 缴纳五险一金: 这.............
  • 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确实有点棘手,但也并非没有应对办法。这其中涉及法律程序和事实证据,需要咱们一步一步来梳理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确员工辞退、未签合同、解除关系以及简历虚假这几点涉及的法律和事实层面。一、 员工要求补偿和双倍工资的依据: 未签订劳动合同: 这是员工主张权利的最直接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