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现在很多文章都会刻意用「打工人」「不讲武德」「耗子尾汁」这些词汇? 第1页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知道题主是不是有意为之,但您选的这三个词很有代表性,它们分别属于三种不同类型。

第一类,是对某一个群体的笼统、概括性称呼。

“打工人”就属于这一类,同属这一类别的词汇,比如还有“程序猿”、“码字党”等等。

有时,这一类也包含对气质、爱好、行为、言论的概括,比如“网虫”、“键盘侠”、“中二少年”、“腐女”、“屌丝”、“脑残粉”、“五毛”、“美分”等等。

一般情况下,这类词都包含着自嘲、戏谑,甚至贬损的意味。你可以说,这些词都不很文雅,由于是网络词汇,似乎也登不上台面。的确,如果你在正式公文场合,理应尽力避免使用这些词,就算用,大概也要加上个双引号,并加以说明。但是,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有了新的状态、新的圈子,这些词的出现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你可以看不惯这些词,但是,当这些词汇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时,你若想最快速、便捷地提到某一群体,确实很难找到更精简的其他词汇来替代它们。

第二类,本是一句普通的话,但由于某人的事件已经成为一个梗,也会迅速传播开来。

“不讲武德”就属于这一类,它更多时候不是一个词,而是一句话,同类的比如“人在美国,刚下飞机”、“先定一个小目标”、“我对钱没有兴趣”、“我脸盲”。

这类短句一般都有一定的时效性,事件的热度过去了,提得就少了。比如,“小目标”这句话,刚爆出来的时候,网友对其的使用热度并不亚于“不讲武德”,但现在的使用频次已经越来越少了,一般只有王健林的相关新闻下面,才会看到,也是一种调侃。

第三类,同(近)音异词。

“耗子尾汁”就属于这一类,同类的比如“神马”、“特么”、“票圈”、“男女票”、“蓝瘦”、“香菇”,“火钳刘明”,“草泥马”、“秃然”、“流弊”,还有网红郭老师的“集美”、“粗霉”,包括网络弹幕上的比如“大意食精粥”这类粗话。

我个人认为,这类词的出现于网络有很大关系,或者说,与拼音输入法有密切关系。其实,以前就有人担心汉语正在朝表音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也是对汉语本身伤害最大的一种(勉强算吧)解构。由于汉语词汇的发音本身就不算特别丰富,所以才有了许许多多这类的同音异词。这种词越多,潜移默化间,人们在用词时就越不精确,从音不从意(字)。当然,这么说,有点危言耸听,但我个人的确反感这类词。

不过,在网络上,有时候这些词又有一定妙处。比如,如果你看NBA,先前有湖人新闻,传言要交易库兹马,有网友这样说“珍妮马扯淡”,这句话一面可以说是新闻不可信,一面又暗指了网友间“珍妮看上了库兹马”这个梗。

其实大概还能说出两类:一类是网络交流形式产生的词,如“蹭热度”、“灌水”、“挖坟”等,还有一类是“截句”,比如很早以前,有一段时期,网友喜欢使用成语时,故意丢掉一个字,比如“沉鱼落,闭月羞”,或者“极简”成几个字,如“十动然拒”、“然并卵”。更早时甚至还有“拆字法”,如“弓虽”等。


对于这些词,若是看不惯,也很正常,但是,我们的确难以阻挡它们的出现,就算你强令禁止,最后的结果也是按下葫芦起了瓢。不过,我也觉得网络词语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极少数一些词,我认为在书面上也可以使用,但多数的确只流传于网络。

我觉得题主没必要将其视为洪水猛兽,日常语言、网络语言、文学语言本身就不完全一致,今时今日,谁敢说自己在网络上不曾使用过网络词汇呢?如果你看的文章里很多都是这样的词,那么,恐怕是你的阅读取向大部分就来自网络,比如公众号、头条等等,去书店里拿出一本书,这样的词自然就少了。网络文章用网络语言,虽然有点媚俗,但似乎也很对路。



个人愚见




  

相关话题

  双语或多语的现代国家里,军队采用何种语言组织和指挥? 
  英语这门语言的历史发展大致是什么样的?有哪些标志性的事件、作品、人物? 
  可以在非中文的网站使用中文吗? 
  孝庄太后说的是蒙语、满语还是汉语? 
  有哪些提高英语听力的经验和诀窍? 
  清朝前汉民讲的是什么语言? 
  唐朝的安禄山原名叫亚历山大吗? 
  英语中怎么表示汉语里“瓜”这类果实? 
  从逻辑学上说,下面这个问题这犯了什么错误? 
  「刘华强买瓜」片段中摊主朋友那句话是怎样被空耳为「章鱼哥」及「萨日朗」的? 

前一个讨论
今年大一,我的诗处于什么水平?怎样提升?
下一个讨论
什么是审美陌生化?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