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一下。
其实一般的元素周期表翻译,基本都是遵照拉丁名,其中自古就有的或自己国家发现的元素有时不在拉丁名的基础上翻译。
国外有一个网站叫
收入了很多种语言的元素周期表,用最下面的列表可以切换不同的语言。
如果对元素化学不熟悉,可以主要留意各个语言中“金银铜铁锡铅汞”和“碳硫磷砷”,因为这些可能是“自古就有”的元素的写法。欧洲一些国家还要留意“氮钠钾硫钨锑……”,曾经德国是化学研究的中心,影响力很大,一些语言中的元素名可能会偏“德”一些,比如日语的氮叫“窒素”(源于日本第一部化学译著《舍密开宗》,本书是英语底本译成德语后再译成荷兰语的,兰学家们直接翻译的是荷兰语,但窒素的说法来自德语Stickstoff)。
化学命名受其他语言影响的例子也有,比如一些含氮化合物会用aza-做词头,这和拉瓦锡/法语相关。(azote是拉瓦锡根据希腊语否定前缀ἀ-结合ζωή{n. 生命,活着的}造的词,意思是“无益于生命”。)
当然还有其他的细节,上面只是常见的区分。不同的地方可以查wiktionary,基本有词源介绍。其中有些不同纯粹是“正字法”不一样。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将这个问题其中的一个点,“为什么有不是来自拉丁名的化学元素译名?”
就不自我抄袭了,写这文章是因为我某次评论“汉语中的氢氧氮氯译的很有特色”,结果被怼“氯就是意译啊,意译不可以吗?你学没学过化学?这也不懂。”另外还有对线说周期表是源自德语(他会德语有看到了钠、钾英语和拉丁语不一样这事,就以为都是德语了)。
我还问过学西班牙语的朋友,她说西班牙语的元素名很像英语。我粗略看一下,“钠钾汞锑”确实像英语,但“金银”不一样。她告诉我这个长得很萌的oro其实来自拉丁语aurum ,意大利语里也是这么写的……这元素名其实“根正苗红”得很。
亚洲的例子像举过的越南语,其他不说,这个“铜”和“硫”明显受汉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