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相差,含金量各异,风评怎会一样?
先看刘备:
建安元年:吕布偷袭徐州,刘备遂为袁术+吕布击败。
建安元年十月:刘备于小沛万余人成军不到十个月,被吕布再次击败。
建安元年年底:刘备以豫州牧身份卷土重来,重驻小沛,所统为残兵散卒+些许曹军。
建安三年春:刘备夺吕布战马。
建安三年五月:吕布使杨奉、韩暹割小沛麦,杨奉为刘备所杀,韩暹遁逃。
建安三年九月:张辽,高顺先击败夏侯惇援军,然后攻破小沛。
换而言之,刘备重建小沛的时间一年而已,所统兵力有限。而张辽、高顺却有围困小沛+击败曹方援军的兵力。小沛之战中,吕布军大概率多于刘备军。
兵力不足,援军失败,城防被破,刘备才突围而走,几乎拼到最后一刻。至于“备单身走,获其妻息”这种夸张描述看看就好,家眷或许难以突围,可难不成关羽张飞等人没跟着刘备一起走?
再观孙权:
举十万众取合肥,敌方守军七千,绝对兵力优势,且对方外无援兵。
初战,被八百步卒破阵斩将。
末战,亲自断后公款吃喝,被守军偷袭,几乎丧命。
总结一下:
张辽兵力优势,刘备兵力劣势,刘备战败逃亡。
张辽兵力劣势,孙权十倍优势,孙权战败逃亡。
前者记载甚少,看不出什么问题。
后者记载颇多,孙权明显低级指挥,导致前后二战皆败。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胜负乃兵家常事,可凭啥要求二者有一样的风评?
这位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还是比较突出的。
因为建安二年吕布有兵三千,马四百,所以建安三年九月张辽+高顺兵力有二千人都算多。
因为建安二年吕布有兵三千,马四百,所以建安三年年底吕布有骑一千,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
因为建安二年吕布有兵三千,马四百,所以建安元年夺徐州时最多有兵二千,马四百,毕竟丹阳兵千人投降这人数是要减的。
你看,吕布一共就三千多步骑,一占徐州,二破小沛,大败袁术,威压臧霸,力挫夏侯惇,和曹操打得有来有回,守城三个月被水灌了出现叛徒才失败,多厉害。建安元年到建安三年,吕布的兵力几无增长,三千来人守徐州,服不服?
【布时有兵三千,马四百……】——不外乎说吕布当时能带出去的军队是这个数字,又不是吕布集团所有军队就是这个数字,这也能错真是太离谱。
文言文阅读能如此别出心裁,还浪费啥书,我要是这水平都没脸参与话题讨论……
二更
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
桓分兵将赴羡溪,既发,卒得仁进军拒濡须七十里问。桓遣使追还羡溪兵,兵未到而仁奄至。时桓手下及所部兵,在者五千人,诸将业业,各有惧心……
教学大纲如下:
答案显而易见,“时有”的意思就是“当时只有”,“当时只能调动”。
重复一次,【布时有兵三千,马四百……】——吕布当时只有……吕布当时只能调动……
这代表不了吕布集团在徐州的总兵力,如此而已。
扩展阅读如下:
时昱有七百兵守鄄城,太祖闻之,使人告昱,欲益二千兵。
这才是清楚指出甄城只有七百兵,你的《二十四史全译》里译文是“程昱有七百兵”,用的“有”而非“只有”,请问有差别么?
仍是理解不了的同学,捧着吕布兵三千、骑四百就是他在占领徐州一年多后总兵力认知的,只能给不及格。
个别同学拿着兵三千,马四百为上限推断,认为高顺、张辽有二千人都算多,然后还好意思说自己没反对扩军,可能需要家长来一趟办公室。
至于自己立了一堆靶子,自己猜了一堆数字还来问我的,我想是不是入戏太深,没给我片酬,就想让我出境?和你没交情的。
下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