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什么时候用 Chinese,什么时候用 China's,什么时候用 of China? 第1页

  

user avatar   coldfingers 网友的相关建议: 
      

1/18更新:上了知乎日报,感谢大家支持。有好几个网友对中国历史那个例子提出疑问,为了负责补充了一下那个解释。

---------------------------------------------------

其它答案都没回答到点上。楼主显然不是疑惑“国籍”和“中国的”之间如此浅显的区别,而是因为这三个根据语境都可以翻为“中国的”。

一般来说,China's 和 of China 表达的意思都是“属于中国的”。由于 of China 显得比较正式(而且字数更多适合装逼),正式写作时首选 of China,除非遇到以下的例外用 China's:

1. 将中国整体作为一个拟人角色或者独立实体(而非国家这样抽象的概念)看待时

2. 句子结构太复杂多一个介词 of 不够清爽时

Chinese 用来表示有中国属性(风味,血统,文化等等)的。

既然这里着重讲它们的区别,所以我会尽量举一些三者不同用法的例子,但是既然它们的意义很相似,例子也只是“更”适合,所以诸如“这里另种说法也可以”的评论就敬谢不敏了。

例1 拟人化时最好用 China's (常见于中国与他国谈判,互动,等等)

a. 中国在一战里的角色 = China's role in WWI

b. 中国的决心 = China's determination

c. 中国的回应 = China's response

d. 中国的份额 = China's share

e. 中国的参与 = China's participation

例2 其它表示“属于中国”的时候用 of China,除非句子不美观

a. 中国的未来 =the future of China

b. 中国的未来的问题 = the problem of the future of China

但是连着两个 of 甚无美感,所以正(chu)常(nv)人(zuo)一定都会改成 the problem of China's future 的。

例3 除了语言,国籍,其它表示“有着中国的特征/风味/文化/渊源/来历的” 也用 Chinese。基本上文化一类都在此列

a. 春节 = Chinese New Year

b. 中国文化 = Chinese culture

c. 中国神话 = Chinese mythology

例4 对比 Chinese 和 of China 的用法 -- food

a. 中餐 = Chinese food (很明显,是指中国风的食物,世界各地都有,不属于中国)

b. 中国美食 = the food of China (这种说法就是要强调在中国境内才能找到的食物了)

例5 对比 Chinese 和 of China 的用法 -- history books

a. 中国的历史 = history of China

b. 顺便比较:

b.1 Chinese history books: Chinese 和 history 都是形容 book 的,所以是“中文写的历史书”

b.2 China's history books: 这个说法有点奇怪,但是非要解释的话,是“中国使用的历史书”

b.3 books on the history of China: 这个才是“写中国历史的书”

例5的补充说明(1/18/2016)

有人在评论说 Chinese history 也是中国历史,没错,虽然你这么说别人的确能懂你在说什么,但是听起来真的不如 history of China 顺耳,原因应该就是我说的,Chinese 指的是“有着中国属性的”而非“中国的”。虽然不太严谨但是应该可以说明问题的验证方法就是搜一下 Chinese history, German history, French history, ... 再搜下 history of China, history of Germany, history of France,比较一下结果。我用 Google 搜的时候,前者各有几十万条的搜索结果,而后者是几千万,相差百倍啊同志们!

这里还得说下我对“语感”的理解。对我来说,除却字典定义,语感就是一个通过实践积累的一个“某概念用XX表达的几率是多少”“XX单词这么理解的几率是多少”的问题。这个积累非常费时间,除了大量的读和听外,并无自学捷径。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用比较理科的方式总结了我在国外二十年听到各种用法的规律,目的就是帮大家跳过这个积累的过程,直接得到经验。

但是当然有得必有失。这样跳过过程给结果的做法,不可避免地需要省略很多。比如上面说的中国历史,书面用 history of China 的概率可能是 90%,Chinese history 10%,口语随便点,所以可能会是 history of China 概率 60%, Chinese history 40%,而在不同语境里,这些用法的概率又会各有增减……数字都是我胡诌的,就是举个例子。实际上,不但我无法精确量化这种经验积累,即使我可以,一条一条详详细细列出来,大家反而会因为信息量过多而无法吸收。

所以我觉得,对于没有语言环境又急于求成的学习者来说,最高效的办法就是记住多条说法中最正确的那个。你有可能在正式文章里写了 Chinese history 被人嫌表达不当,但是决不会有人嫌你聊天说 history of China “太正确”。Know the rules before you break them -- 打破规矩前先得知道规矩是什么。先学好了正确的表达,再去体会什么时候可以用不规范的表达,可以不规范到什么程度,等等。

-----------

又花了半个小时终于排版好了觉得自己萌萌哒~




  

相关话题

  怎么翻译A great man doesn't seek to lead. He's called? 
  英语中什么是系动词?为什么叫系动词? 
  英语中动词有现在式和过去式,汉语没有。外国人真的对动词的形式很敏感吗? 
  英语语法都学会了,学起英语就会很简单嘛? 
  为何卡尔·马克思一定要写成马克思,而不是马克斯? 
  《新概念英语 4》有没有必要学,主要为了提高英语能力? 
  要用英语翻译“房间的门打开了”可以翻译成The door of the room is open吗? 
  为什么英国财相的英文官衔为“Chancellor of the Exchequer”? 
  有家饼店叫「BreadTalk」,感觉英文名起得不错,它的中文译名怎样翻比较有意境? 
  目前机器翻译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 

前一个讨论
弹钢琴的时候脑子里想些什么?
下一个讨论
跟抑郁症患者恋爱是什么感受?





© 2024-06-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