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什么大的战绩。说白了就是拿司马懿的王八护体神功没什么好办法。
其实这事儿真的是错怪了诸葛亮,就是换韩信,戚继光,霍去病来照样没用!
韩信经典的背水一战成名战里,不仅陈佘的谋士李左车“据守不出,粮尽自退”的计策韩信知道得清清楚楚,甚至陈佘不用其计都被被韩信探知。
仗打赢了,韩信还因此请出李左车,请他帮自己平定三晋……
这等于是两边打架,明眼打盲眼,看着操作很风骚,但最本质的是陈佘的水平实在太低!
从大泽乡起义(前209)到西汉建立(前202)一共只有7年。
而在这7年之前,秦朝这15年一直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各国一切有关军事,和文化相关的全部抹掉。虽然仅仅只有15年,但是六国的精英极其后代都被残害得所剩无几。从后来这7年各个将帅的军事表现来看,跟经过几百年纷争积累的大量军事经验的战国时期的战力不可同日而语。
《孙子兵法》里说,不胜在己,战胜在人。一流的将帅从来都是牢牢抓住自己的优势,让自己出于不败之地。
当两个将帅都在同一水平下,彼此都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只要军事实力相差不大,就没有办法用“奇谋”来取胜。
比如白起对上廉颇,就是束手无策。秦国士兵的战斗力就是比赵国要强,可是打不赢就是打不赢。只能在政治上做文章换掉廉颇才能取胜。
而王翦对上同级别的对手楚国的项燕,那是要了三倍于楚军的兵力,还在前期沉住气避其锋芒才最终取胜。不信邪的李信,用同样的部队跟项燕对决结果大败而归。
因此,当指挥力都到了同一个水准,相似兵力条件下想占大便宜已经不太可能。要取得胜利就只能靠拼内力。
从黄巾之乱(184年)到诸葛亮北伐(228年),足足44年!这44年里,中型规模的战争几乎年年发生。司马懿和诸葛亮基本上已经是集大成者,敌我双方各自优劣都已经非常明显。诸葛亮再出奇也无法回避其粮草不足,兵员有限,将帅不足的缺点。
像霍去病这种敢冲敢拼的将领,背后是汉武帝要啥给啥的可怕后勤补给。诸葛亮如果有这种补给,你看他敢不敢浪上一浪?
三个短板都是明牌,被司马懿掐的死死的,龟缩不出,不求大胜,跟你死耗!碰上这种局,换谁来都没用。就像抗美援朝,在后勤跟不上,空军掩护不足的情况下,换谁来都不可能把美军推下海。
其实看将帅不能只看其战绩,还要看他手上的军力后勤如何,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对手是一个什么级别,在一个什么状态。
司马懿在大魏国已经算是军神级别的存在,而且大魏国人口是蜀汉的三倍之多,兵多将广,粮草充足。这种局下面打得对手王八附体,龟缩不出,已经是很无敌了!
你看司马懿对付孟达,那个又骚又浪的操作,是不是也觉得他用兵如神?可是面对诸葛亮呢?稍微骚操作一下就吃憋。
所以真的不是诸葛亮军事才能不行,是蜀汉相比于曹魏自身短板太严重。战略上的短板没有办法仅仅靠战术补足。此外,司马懿也确实是达到了廉颇级别的将帅。换个曹爽来,估计诸葛亮都能秀到天际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