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般不挺刘备,但这次我要讲他是真心的。那个时代,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人口还是“红利”。多一个男人,就多一个人种地、当兵。多一个女人,就多一个人织布、生孩子。现代人无法理解,是因为工业化后,一台拖拉机管一大片地,一个织布工管几排纺织机,一个原子弹能干掉一个城市。“人口红利”变成“人口洪水”了。
首先,严格而言,历史上并不存在携民渡江。
《三国志·先主传》:
过襄阳……(刘)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
因此,荆州民众的聚合是从襄阳开始,而非演义所称的新野。襄阳在汉水之南,也就无所谓携民渡江。
其次,民众的聚合是自发行为,而非刘备强迫。
用法言法语表达,所谓“作秀”,其主观要件只可能是故意,不可能是过失。正如不可能存在过失诈骗,过失盗窃乃至过失抢劫。
既然民众聚合于刘备旗下是不可控的自发行为,并非刘备本人安排,又谈何主观故意,更谈何“作秀”?
其三,刘备不弃大众符合其一贯政治作风。
先听夫子自道:
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忍不忍是一回事,但以人为本却是刘备引人注目的政治招牌。
众所周知,汉末诸侯中,刘备作为空头宗室,出身并不怎么高明,宗族势力也可以忽略不计,早年不过是无名小卒,譬如袁术便公然嘲讽生年以来不知有刘备。经过二十来年的颠沛流离,虽然寄人篱下,却名震四海。试问,刘备靠的是什么?战无不胜?笑话嘛。不正是弘毅宽厚,为众人之望,才使得刘备屡败屡起么?
一个不好杀人,保境安民的军阀,即便放眼整个古代史亦难能可贵,何况是在汉末的众位同行的衬托之下?因此,每每刘备被打翻在地,只要一站稳脚跟,立马如磁石一般吸引众人来投。在徐州如此,在荆州亦如此。
由此可见,无论以人为本是道,还是术,都必然是刘备所坚持的政治理念。
以此为基,与民同行,与民同败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四,刘备意识到了携民南下的危险。
比到当阳,众十馀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馀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一目了然,由于民众的拖累,导致行军极其缓慢,遭到曹操追击的风险已被提出。刘备显然也做了相应的防范,即分散风险,使关羽率别军从水路南下,如此即便本队有所不测,亦不至于一败涂地。
刘备要为本集团利益负责,他可以考虑民众,甚至为民众牺牲部分利益,但不可能拿着全副家当赴汤蹈火。他是政治家,是统帅,不是圣母。
仅就让家属冒险随军,并未交给关羽安从水路一点,个人以为,刘备已经无可指摘。
末了一提,所谓“携民渡江”是刘备以民众为盾牌一说是很好的智商测试题。
试分析该说逻辑:
因为刘备意图抢占江陵
又因为刘备携带民众可以阻挡曹操追击
所以刘备携带民众是以民为盾
可是——
刘备丢下民众不早就进江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