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与孙夫人关系好吗?

回答
刘备和孙夫人,这段历史上的联姻,与其说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不如说是一场充满政治考量和个人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

政治联姻的背景:

要理解他们的关系,首先得回到那个三国鼎立的乱世。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而刘备和孙权则需要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孙权的姐姐嫁给刘备,这层婚姻关系,就像是当时刘备和孙权之间联盟的“红线”。孙权希望通过联姻拉拢刘备,共同抗曹,而刘备也需要依仗孙权的力量,在荆州站稳脚跟。所以,从一开始,这段婚姻就承载着沉甸甸的政治任务。

初期的“貌合神离”:

据说,孙夫人是个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性格刚烈,身边还常带着百余名持刀的侍女。在刘备的府邸里,她仍然保持着她的“孙家”作风,这让习惯了低调谦和的刘备,在生活上多少有些不适应。

当时,刘备刚刚在荆州获得立足之地,根基尚浅。孙夫人远嫁而来,并非是她心甘情愿,而是孙权为了国家利益的安排。她的内心深处,或许还带着对娘家和故土的思念,也可能对刘备的为人尚不了解。因此,他们初期的婚姻生活,更像是一种政治上的“合作”,在私下的情意上,恐怕还谈不上有多么深厚。

情感的升温与“甘露寺”的传说:

然而,历史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政治联姻也可能孕育出真实的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和孙夫人也逐渐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刘备以其仁德著称,对妻子自然也多有体贴。而孙夫人,作为一位有智慧的女子,也逐渐了解和认识了刘备的人格魅力。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甘露寺”的故事。虽然很多细节在演义中被渲染得戏剧性十足,但其核心反映了孙夫人对刘备的情感变化。在刘备需要离开荆州,前往东吴时期,孙夫人选择跟随。在东吴,她虽然身处异乡,但刘备并没有因为她是“联姻”而来就有所怠慢,反而表现出尊重和爱护。这种相处,让他们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长坂坡”的考验与分离:

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残酷地转动。曹操大举南下,刘备兵败如山倒,在逃亡途中,为了逃命,甚至丢下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这个时候,孙夫人却挺身而出,用她的血性和智慧,在危难中保护了刘备的骨肉。

更戏剧性的是,当刘备在长坂坡兵败后,孙夫人被认为在乱军中失散,并因此被带回了东吴。这给了孙权一个绝佳的理由,想要将孙夫人与刘备的婚姻关系解除,并拉拢刘备。

刘备当时为了联合孙权,不得不委曲求全,派人去东吴接孙夫人。他派去的人,正是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孙夫人对刘备的感情,并以“协理后宫”为名,最终将孙夫人接回了蜀汉。

这段经历,无疑是他们婚姻中的一道坎。虽然刘备最终接回了孙夫人,但这种分离,加上之前逃亡的惊险,对他们的感情必然产生了影响。

晚期的“疏远”:

最终,孙夫人还是离开了刘备,回到东吴,具体原因史书上记载不详,但普遍认为,当刘备势力逐渐壮大,不再需要依靠孙权联盟时,这段婚姻的政治意义也就淡化了。同时,孙夫人作为孙权的妹妹,自然要以东吴的利益为重。当刘备和孙权之间出现利益冲突时,她的立场也会变得尴尬。

所以,说他们关系“好”,似乎也不能完全概括。他们有过政治上的捆绑,有过在特定时期的相互扶持,甚至可能存在过一定程度的情感。但从历史的终结来看,这段婚姻最终还是在政治和现实的压力下走向了“疏远”。

与其说他们关系“好”或“不好”,不如说这段关系,是那个时代背景下,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复杂交织的缩影。它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在那个乱世之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包括刘备和孙夫人。他们的故事,也因此显得更加真实和令人唏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说孙尚香会仰慕刘备吗?

孙尚香会对一个年近半百的糟老头子感兴趣吗?

刘备会信任孙尚香吗?

刘备作为一方军阀,他缺女人吗?

刘备作为一代雄主,他会喜欢舞刀弄枪,性格张扬的女人吗?

想想以上的画面,再加之政治联姻,我看还是不要谈夫妻感情了,太特么扯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备和孙夫人,这段历史上的联姻,与其说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不如说是一场充满政治考量和个人情感交织的复杂关系。政治联姻的背景:要理解他们的关系,首先得回到那个三国鼎立的乱世。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而刘备和孙权则需要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孙权的姐姐嫁给刘备,这层婚姻关系,就像是当时刘备和孙权之间.............
  • 回答
    孙夫人当初试图带走刘禅的行为,无疑是孙刘联盟中一个非常敏感且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事件。从长远来看,这件事确实给孙刘之间的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刘备集团对孙氏的戒心之所以没有进一步恶化,乃至在之后还能维持一定程度的合作,原因非常复杂,涉及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双方的战略需求、以及对孙夫人个人行为的解读等多个层.............
  • 回答
    刘备在官渡之战背刺曹操,与襄樊之战中孙权背刺关羽,这两件事都发生在三国时期,而且都牵涉到诸侯之间的联盟与背叛,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要判断哪个战略失策更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战略意图、具体操作、直接后果以及长远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两件事:1. 刘备在官渡之战前后的“背刺”曹.............
  • 回答
    要说“大魏第一外将”,这事儿还得从头捋捋。咱们常说的“大魏”,指的是曹操建立的那个魏国。而这三位,刘备、孙权、关羽,他们分别是蜀汉和东吴的核心人物,跟大魏那可是“敌对势力”。所以,他们谁也配不上“大魏第一外将”这个称号。不过,咱们可以换个角度,从“大魏”的角度来看,这三个人中,谁给曹魏带来的麻烦最大.............
  • 回答
    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局面,把三国时期最能折腾的三位巨头关在一起,还要他们只准一个人出去,这简直是把一场注定的悲剧上演到了极致。让我仔细琢磨琢磨,看谁更有可能在这个不见天日的牢笼里,咬着牙走到最后。首先,咱们得分析一下这三位各自的“生存技能”和他们面对绝境时的可能性。刘备:仁义的坚守与潜在的崩溃刘备这.............
  • 回答
    要理解为何刘备占有南郡和关羽羞辱孙权被视为“正常”行为,而孙权“背刺”则被视为“小人行径”,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各方实力对比、政治利益以及三国时期的道德观念。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对错判断,而是基于复杂的政治博弈和人性考量。 1. 历史背景与实力对比:时势造英雄,也造出“必要”的手段 曹操.............
  • 回答
    要说刘备夺取刘璋的益州和孙权背刺关羽,这两件事在性质上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仔细探究起来,它们的根源、动机以及所处的背景又存在显著的差异,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先说刘备夺取刘璋的益州。当时,刘备以“兴复汉室”为旗号,虽然名义上是去帮助刘璋抵御张鲁,但其内心深处早已觊觎富饶的益州。刘璋此人,能力平庸,性.............
  • 回答
    孙权这人,年轻有为,继承父兄基业,在乱世之中站稳脚跟,并且干出了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比如赤壁之战,那是真真切切地以少胜多,把曹操这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北方霸主打得屁滚尿流,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后来,他又在夷陵之战中,凭借陆逊的才能,把曾经在赤壁联手抗曹的盟友刘备,打得大败亏输,蜀汉元气大伤。这么.............
  • 回答
    关于刘备集团在汉中大胜曹操后,若关羽不攻打曹操,而是与刘备一同全力进攻孙权,能否改写历史的这个问题,咱们不妨展开了细说。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少,军事策略、政治格局、人物性格,甚至一点点运气,都可能在历史的洪流中激起不同的涟漪。首先,咱们得明确当时的大背景。汉中之战刘备是赢了,曹操撤兵北上,暂时无力顾.............
  • 回答
    赤壁之战前,孙权坐拥江东精兵十余万,而刘备兵力不过二三万,且刚刚经历过新野、长坂坡的一系列败仗,势力可谓是风雨飘摇。在这种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孙权为何要和刘备结盟?这绝非仅仅因为看上了关张赵这几员猛将,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地缘政治、军事战略以及权力制衡等多重考量。一、地缘政治的现实压迫:曹操南下的巨大威.............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历史人物的道德评判,而这类评判往往是复杂且充满争议的。将刘备和孙权的行为放到一起比较,哪个“更恶劣”,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各自事件的背景、动机、手段以及造成的后果,并尝试站在不同的道德视角去审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背刺”的定义。在三国语境下,“背刺”通常指的是一方对另一方.............
  • 回答
    在94版《三国演义》(孙彦军饰刘备)和新版《三国演义》(于和伟饰刘备)中,两位演员对刘备形象的诠释各有侧重,需从原著精神、表演风格、时代背景等多角度分析,以判断谁更符合《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文学形象。 一、原著中刘备的形象核心《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形象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1. 仁德与野心并存:表面仁善(.............
  • 回答
    孙权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选择与刘备在湘水达成议和,这背后有多重考量,并非一时冲动,也不是单纯的军事上的得失就能完全解释。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定的历史节点,梳理当时孙权的处境、战略目标以及他对刘备的认知。首先,我们得明白,孙权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优势”,但这“优势”并不是稳操胜券,.............
  • 回答
    东汉末年,刘备集团的力量远不如曹魏和孙吴,为了对抗强大的曹操,孙刘联盟应运而生。这个联盟的基石,在于共同的敌人和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孙刘联盟并非牢不可破,其内在的张力,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借荆州”这一事件上。从战略思想的角度来看,孙刘联盟最初的目标是一致的:先联合抗曹,然后再图谋天下。孙权和刘备都明白.............
  • 回答
    九泉之下,黄泉路上,三足鼎立的格局早已烟消云散。曾经叱咤风云的刘备、孙权、曹操,如今都已化作一抔黄土,却也在这无尽的黑暗中,有了再相聚的奇缘。起初,只是隐约的感应,然后是逐渐清晰的轮廓,最后是熟悉的脸庞。他们曾是对手,也曾是并肩作战的盟友,如今,在黄泉,只是三个凡人,面对着他们共同的归宿。刘备首先打.............
  • 回答
    说到统一江山后的“卸磨杀驴”,这可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一个屡试不鲜的戏码。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汉末枭雄里,要论谁最可能在功成名就后对功臣下手,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他们的性格、政治理念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来好好捋一捋。曹操:政治家的精明与权术的极致曹操这个人,打心眼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政治家,而且是.............
  • 回答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历史演进的必然,也是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各自实力、战略以及所处时代局限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他们都雄才大略,都曾有过一统天下的野心和机会,但最终谁也未能实现这个目标,这背后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绝非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咱们就细细道来。1.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强大基础与战略失误的致.............
  • 回答
    这问题提得挺有意思,也触及了人们对这三位三国巨头的一种集体记忆和评价差异。同样是以少胜多,为什么孙权就成了“孙十万”,而刘备和曹操的以少胜多往往被歌颂,甚至有些“以多败少”的经历也相对被淡化或者被视为英雄气概的证明?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故事的焦点与叙事的主角: 曹操: 曹操.............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就长了,也怪不得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大佬不能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家常。归根结底,就是利益、理想、出身、势力,这几条刺儿头横在那儿,没法儿不打。先说曹操。您想想,他出身寒门,早年也是个官二代,但后来家道中落,跟那些门阀世家比,底子不硬。所以他骨子里就有一种不安感,得靠自己的本.............
  • 回答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人未能统一天下,并非是他们“太强”或“太弱”的简单二元论可以概括,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双方实力均衡,但各有侧重,难以彻底压制对方: 曹操:北方的绝对优势,但南方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 优势: 曹操占据了北方中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